论述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05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论述文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文Word格式.docx

《论述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文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述文Word格式.docx

3、条件关系

(三)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消息。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迷惑考生

二、第2题论证分析题(涉及内容:

论点的理解、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文章思路(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

(一)思路(论证结构)

常见错误:

整体论证思路分析错误、部分论证思路分析错误、顺序混淆(时间、逻辑)、详略不分……

常规:

“总—分—总”或“总—分”(分—总)式结构,而“分”又可分为“递进式”(层进式)、“并列式”和“对比式”。

(二)论点的理解

立论前提理解不准确、混淆主次论点、混淆作者或引用者观点、观点片面……

(三)论据

1、论据: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事例、数据和史实等

理论论据:

名言警句、作者的说理分析

2、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四)论证方法

【知识储备】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比较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应用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理论论证、演绎论证

1、举例论证:

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通过举例典型事例,具体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懂得论证方法。

通常将它分为两类:

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

①类比论证:

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

②对比论证:

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仿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对比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前者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后者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

3、引用论证:

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了,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4、比喻论证:

是以比喻者作论据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的论证方法。

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

比喻者和被比喻者虽然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但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

5、道理论证:

是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证明观点

6、事实论证:

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7、理论论证:

是指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从而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

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理论论据(道理论据)。

8、演绎推理:

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三、第3题综合推断题

在本文观点的基础上合理推断,前提在文内,结论在文外。

【对策】根据文意,准确把握关系(语义关系、逻辑关系)

(一)过于绝对

(二)关系推断不合理

1、条件关系不成立

(1)从选项显示的原因、条件以及结果是否“唯一”或“多种”的角度思考,判定选项推理是否片面

2、假设关系不成立

3、因果关系

(1)归因不当

①归因不当(“因”“果”不对应)

②归因不当(原因表述不全)

(2)强拉因果(误将论据当成原因)

(3)因果倒置

(三)混淆关系(如将并列关系混成条件关系……)

#第3题满分对策

第3题选项多以假设、因果、条件等的复句形式进行推论,选项分句间的关系即原因与结果、条件与结果的关系,解题时紧紧扣住这类关系去思考:

(1)从分句间是否存在因果、条件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是否强加某种关系,生硬推理

(2)从选项显示的原因、条件以及结果是否“唯一”或“多种”的角度思考,判定选项推理是否片面

(3)从是否混淆了某种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推理的合理与否,如将“只有…才…混成要…就…”,如将并列关系混成条件关系等。

实用类文体阅读

一、快速读懂非连续性文本“三步骤”

第一步:

读前——关注出处信息,揣测材料大意(看标题明话题)

第二步:

读中——强化整体意识,把握中心话题(围绕话题概括中心)

第三步:

读后——思考材料异同,把握信息侧重(理关系,分析关系)

二、主观题——2大考法,各具流程

(一)概括分析题

1、归纳题型

(1)概括现象型(问题、成就、特点、表现等)

(2)概括对象型(参与对象、主体等)

(3)概括分析做法型(具体措施、建设、作用等)

2、解题“3步骤”

第一步:

审题干、明方向

①问答一致,锁定题干关键词;

②明确设问对象;

③审出筛选方向;

④列出作答框架

读文本、定区间

①巧用标题,找关键词句,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大意

②根据题干的限制和指示确定区间,筛选相关信息

第三步:

遵原则、善整合

①问答需一致,切记所答非所问

②要点不能交叉重复,要注意合并类型(尽量用关键词,注意转述)

③根据题目赋分,合理分点作答

3、经典例题讲解

分析,概括,抓住提干关键词

【提示】1、注意提干要求:

如果题干要求有哪些措施(做法),没有指明要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并且题干有两问,我们可以根据题目赋分,只需要概括出做法。

如果题干要求如何改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客观题解题策略

(一)文字整合推断题

1、出错类型一:

忽略关键词(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

(1)、应对策略:

①关注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看看是否会偷换概念,混淆对象等

②关注句子中的谓语,看看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

③关注句子的修饰成分看看是否出现已然未然、以偏概全、过于绝对、混淆时间等问题

(2)经典例题讲解

2、出错类型二:

忽略材料的跨度

(1)应对策略:

①把选项以逗号为单位进行切片,抓住关键词在全文中找对应的答题区域(如果是单句,可以以顿号为单位进行切片)

②整体把握材料中心话题,概括个则材料大意,再进行比对

注意:

选项内容与对应的文本存在跨度,有时在同一则材料的不同位置,有时甚至跨越多则材料

3、出错类型三:

忽略逻辑关系

应对策略:

①找出选项中表逻辑关系的词语(关联词):

因为……所以……

只要……就……不仅……而且……只有……才能……

②以切片的形式照出分句对应的答题区域,并理清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并列、递进、因果、转折、假设、条件

(二)图表整合推断题

1、解题技法:

①看文字标题、图例、注释

②抓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差值

③察趋势总趋势、发展趋势

2、经典例题讲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一:

作用类

(一)考点梳理:

标题作用、情节作用、环境作用、结尾作用、物象作用、人物作用、重点句段作用

(二)答题方面回顾及典题回顾:

1、小说标题作用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1)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2)是小说的线索、是情节构成的主要部分;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2、小说情节作用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1)情节方向:

做铺垫或埋伏笔;

照应标题或前文的情节;

推动情节的发展;

(2)人物形象方向:

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方向:

交代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

(4)主题方向:

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5)读者方向: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3、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1)人物形象方向:

次要人物对比衬托主要人物

(2)情节方向:

以推动情节的发展甚至充当行文线索

“我”增加小说的真实感

4、小说中物象的作用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

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如梅、玉、竹等。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

物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从环境方面思考: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4)从主题方面思考:

“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5、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环境描写作用(自然环境):

(1)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

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

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

开口的环境描写,引起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局相呼应;

结尾的环境描写,为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

②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6、小说结局的作用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常见四种结局形式,常见五种结尾技巧)

(1)人物方面:

突出丰富容人物形象

(2)主题方面:

突出深化主题

(3)读者感受方面:

留白,引发读者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作用类题目答题方向梳理

考点

思考角度

答题方向

小说

作用

类题

结构

情节

散文

文中位置

人物

环境

主题

读者

考点二:

人物形象

(一)考点梳理

①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②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③分析形象(人物形象及其它物象)的作用。

(见作用类考点)

(二)答题方向回顾及典题回顾: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从分析情节入手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2、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烘托、反衬)

(2)用典型环境塑造人物

(3)用故事情节凸显人物

考点三:

含义类题目

1、标题含义

2、重点词句含义

1、小说标题含义答题方向回顾:

(1)字面含义(事件、情节)

(2)深层含义(结合手法、主题分析)

2、散文标题含义答题方向回顾:

(1)表层含义(对象特点)

(2)深层含义(主题分析)

3、重点词句含义答题方向回顾:

(1)表层含义:

回顾语境、对象特点

(2)深层含义:

联想感悟、思想感情、主题

考点四:

鉴赏类题目

1、鉴赏手法

2、鉴赏语言风格

1、鉴赏手法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鉴赏手法答题方向:

(1)修辞:

比喻、排比、拟人、反语、对偶、反问等。

(2)描写:

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答案:

手法+效果,回顾、参照诗歌鉴赏】

2、鉴赏语言风格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鉴赏语言风格答题方向回顾:

(1)用词

①炼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②叠词:

增强韵律感,强调情感。

③反复:

突出内容,强调情感。

④使用文言:

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⑤使用方言:

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二)句式(音韵)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三)手法

①修辞:

②描写:

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对比衬托、铺陈渲染

(四)整体风格

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婉约柔美、典雅灵动、寓庄于谐、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清新隽永、华丽多彩、口语化、生动形象、个性化

考点五:

叙述艺术类题目

1、叙述方法2、叙述(人称)视角3、情节手法

1、叙述方法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类别

内涵

作用答题方向梳理

顺序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内容、

结构、

主题、

效果

倒叙

把某些发生在后面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紧密,内容更充实。

(无插叙,影响内容)

补叙

再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是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无补叙,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常称为“花开两朵,个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使文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2、叙述(人称)视角答题方向及典题回顾

叙述(人称)视角答题

内涵及作用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只局限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

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视角。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记者;

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3、情节手法答题方向:

手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悬念

指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

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主旨画龙点睛

线索

1、常见线索:

(1)人物线索

(2)事物线索(3)事件线索(4)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

2、单线,双线。

双线可分为明线和暗线

3、线索的作用:

(1)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物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2)巧妙安排小说的结构,便于揭示主题

叙述艺术类题目知识梳理

常见

思考方向

叙述方式

5种

内容、结构、

猪蹄、阅读效

果(读者感受)

叙述人称

3种

情节手法

9种

文言文知识

一、文言基础结构

(一)语法结构:

(定)主+[状]谓<

补>

+(定)宾

(形)名+[副/介宾]动<

形/动>

+(形)名

(二)特殊句式:

(各积累一个例句)

判断句(乃、则、为、是……者……无标志)

被动句(见、于、被、为……所……无标志)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三)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意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等推理方法:

定位、定性、定义

(四)实词推断方法:

联旧知(成语、课文)、语法推断(词性)、字形推断、语境推断、通假字

二、文意理解题

1、整体阅读全文时,可借助本题简单理清文言文中的传主事迹和传主品质。

2、选项经常通过时间+事件+结果的方式,或者是通过关系复句(因果关系)呈现,常见错误类型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对某个文言实词的理解)无中生有、因果不当等,做题时注意找出原文信息进行一一比对,留意时、地、人、事的对应,是否有错接的情况,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有曲解文意的情况,留意人物的形象概括和后面的事件描述是否对应。

三、断句题

(1)常见判断标志

1、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往往作为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2、找虚词(句首:

其、盖、凡、顾、若、是故、至于、顷之、俄而;

句末:

焉、耳、而已)

3、察对话(曰、云、白)

4、借助特殊修辞和句式

5、△抓谓语

断句中一般是出现两处不同,圈出来比对排除;

选出答案后注意回读选项,有时陷阱往往就是一个字或一个主语的理解之差。

(尤其要避免固化思维,要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判断)

四、文学常识题

注:

本题涉及到文学常识范围较广,但也不是“送分题”,我们不能盲选而轻易送出这三分!

1、重点积累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三大类

2、碰到一些较为陌生的文学常识,语境往往有提示作用,注意结合句子当中语境来理解判断

五:

翻译题

1、联系语境,理清人物关系,补全句子

2、字字落实,关注实词句式,根据语法语境推断

注意:

1)每个分句至少都有一分,碰到句意简单的分句,也要字字落实,不要漏掉任何一个可能得分的点,尤其注意补全主语、宾语

2)在翻译过程钟碰到不会译的词时,不要留空,保证句意完整,尽量将单音节词变为一个双音节词,优先体现词性。

诗歌鉴赏

一、快速读懂,把握情感

1、读标题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的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诗歌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附:

常考的九大诗歌题材

咏史怀古诗

(1)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坎坷

(2)情感:

①借古抒怀,渴望建功立业;

时机未遇,年华已逝,功业无成

②借古讽今,批判、抨击现实;

感慨国家昔盛今衰、怀古伤今

③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

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3)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

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

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

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称哀情

咏物言志诗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2)情感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今,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送别怀人诗

君臣官场赠别,市井朋友相别,亲人情人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劝勉、坦诚心志的告白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劝勉

③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

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③以乐景称哀情

④想象(虚拟或虚实结合)

爱情闺怨诗

爱情诗、闺怨诗、宫怨诗

①思念、寂寞、离愁别恨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宫怨诗)

③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惆怅之情

④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3)技法

①比兴(托物起兴)。

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起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衬托(正衬、反衬)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

充满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

羁旅思乡诗

借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称哀情

③对面落笔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边塞征战诗

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

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将士杀敌卫国的豪情、思乡思亲。

反战。

①修辞方面:

夸张、对比、互文、用典事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

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田园诗

热爱大自然,向往归隐生活,厌恶官场

(3)技法:

①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②写景:

白描和工笔;

角度高低、远近;

光、影、色彩的渲染,视听嗅触;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③抒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以乐景称哀情(反衬)

人生际遇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