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3183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docx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答案:

B

解析: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答案:

C

解析:

题干描述的观点出自杜威。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答案:

D

解析:

略。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

A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陶冶教育的德育方法。

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答案:

C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6.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A.校长负责制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答案:

A

解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中,提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7.在火情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大声呼救

B.让学生就地打滚

C.跑开取水

D.用手拍打学生衣服上的火焰

答案:

B

解析:

在火情发生时,如果学生的衣服已经着火,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扑灭身上的火,可让学生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A项和C项的做法延误时间,D项的做法是错误的。

8.根据过度学习的研究,如果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再背诵()

A.2遍

B.4遍

C.6遍

D.8遍

答案:

A

解析: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C,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小学生读4遍后能够完整背诵一首诗,所以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还应再背诵2遍。

9.张老师在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常常激励学生尽量列举所有可能的想法。

这种思维训练方法是()

A.分合法

B.清单法

C.试误法

D.头脑风暴法

答案:

D

解析:

头脑风暴法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而多地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与可行,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答案:

B

解析: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11.有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字母“t”时,常常会发出汉语拼音“t”的音。

造成这种干扰现象的原因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双向抑制

答案:

A

解析: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小学生先学习的汉语拼音发音对后来学习英语字母发音的干扰作用即为前摄抑制。

12.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

这种做法符合()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理

答案:

D

解析:

普雷马克原理,也叫祖母原则,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学生去做,他们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的行为,写完作业才能看动画片就属于这一原则的运用。

13.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拥有的英语学科知识属于()

A.一般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答案:

C

解析: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题干中的学科基本知识是典型的本体性知识。

14.李老师在教《落花生》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

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答案:

B

解析:

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题干中的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正是运用讨论法的具体体现。

1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强调了教学评价应注重发挥()

A.导向功能

B.发展功能

C.反馈功能

D.管理功能

答案:

A

解析:

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建立某种评价指标和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即标准的多样化,这体现了对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的强调。

16.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

这强调了课程结构的()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统一性

答案:

A

解析: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自利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对均衡性的强调。

17.教完古诗《草》一课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把“一岁一枯荣”听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

于老师的这种结课方式属于()

A.自然式

B.归纳式

C.游戏式

D.悬念式

答案:

C

解析:

小学教师课堂总结的游戏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把小结与游戏结合起来,以游戏作小结,寓教于乐。

题干中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总结的游戏法。

18.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答案:

A

解析: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19.罗老师在教《观潮》一课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这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式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

C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运用。

20.学校中的“三风”是指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就其课程类型而言,它主要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

D

解析: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包括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

其中,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简答题(每题10分)

21.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案:

7~12岁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

(2)可逆性;(3)守恒;(4)分类;(5)序列化。

解析:

22.

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答案:

(1)与家庭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3)定时举行家长会;(4)组织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

解析:

23.

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答案:

(1)文献检索的指向性;

(2)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3)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4)勤于积累;(5)善于思索。

解析:

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

24.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

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

这时,我听到小雯和同桌小声议论:

“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读。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心一沉。

下课后,我请小雯来办公室,让她谈谈自己的想法。

她说:

“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

而且每次您都是写好剧本让我们演,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长大了,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

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小雯,她高兴地接受了。

接下来,她就忙着和同学选课文、编剧和做道具……期间还让我做参谋。

班会如期召开,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

问题:

(1)谈谈本材料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你的启示。

(10分)

(2)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10分)

答案:

(1)材料的启示主要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即:

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③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并不是一切以班主任为主。

材料中班主任把排课本剧的任务交给了学生的做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班级管理机制。

(2)班主任应树立的学生观如下: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材料中的“我”为班会选择了固定的“剧本”,要求学生进行表演,而不考虑学生的切实需要,这违背了新课程核心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此,小雯同学的小声议论引起了“我”的注意,针对小雯同学的异议,“我”改变了固定的做法,不再“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剧本”,“我”只起一个“参谋”的作用。

结果课本剧表演得很成功,师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根据材料中“我”的做法,表明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

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

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做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解析:

25.

吴老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道开放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

票价分别是:

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

问题是:

怎样买划算?

很快,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

老师和学生一共需要花费280元。

小宇提出了另一种方案:

“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的组,剩下的同学按照5元的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

”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其他同学听了若有所思,有的茅塞顿开。

小思却说:

“不就少了5块钱嘛!

”他满不在乎地说:

“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

”其他同学也附和道:

“就是,5块钱算什么!

问题:

(1)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

(10分)

(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思想。

(10分)

答案:

(1)如果我是吴老师,首先肯定并表扬发言的同学,调动同学们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后以“5块钱是否重要”作为教学点进行讨论突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形成节约的意识。

最后,通过讨论并总结,给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思想应做到: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解析:

教学设计题(每题40分)

26.

根据下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识字教学。

(8分)

(2)如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22分)

答案:

(1)①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②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③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教学目标:

①认读1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万、丁、齐、冬、百”;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③留心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歌曲?

2.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

3.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

(教师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词,感知春天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

3.图中有什么鸟?

它们各自在做什么?

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

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

(指名学生朗读,小组赛读,齐读)图中的黄莺和燕子表情怎样啊?

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

(指名读,齐读)

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

三个成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

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许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字应为重音。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泉水丁冬”“百鸟争鸣”。

学生朗读。

(如果学生说听到“莺歌”要肯定学生)你认为这两个词该怎样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泉水丁冬”要读出流水声的清脆;“百鸟争鸣”要读出许多鸟儿都在啼叫,“百”是重音)

6.齐读上述六个词语: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7.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教师出示词卡“万物复苏”,学生读:

万物复苏),这让我们感到——(教师出示词卡“春回大地”学生接读:

春回大地)

三、朗读词语,抒发情感

1.多媒体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图画,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2.与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朗读。

四、识字交流,写字指导

(一)认读词语,自主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

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看书读词,引导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借助拼音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2)引导学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看清韵母读准:

冰、丁、争、鸣(后鼻韵母)看清声母读准:

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看清声调读准:

复。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字自编谜语记字:

鸟儿张嘴唱(鸣);“文”字踩高跷(齐)偏旁联想记字:

柳、冰、泉(想想偏旁跟字意有什么关系)部件组合记字:

百(一+白)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重点指导“万”字,教师具体范写,着重强调“横折钩”运笔过程的轻重和笔势的变化):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开。

“丁”的“J”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的笔顺是“横撇横折钩”,“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第一笔横要写得长一点。

3.学生自写课后生字,展示评议。

五、总结全文,师生共读

1.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幻无穷,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多彩的春天吧!

师生齐读8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8个词语背下来。

六、实践活动:

找春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找春天。

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色彩。

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听到哪些声音,用上一些词语,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

解析:

27.

根据下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意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8分)

(2)若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

(22分)

答案:

(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

①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数据的过程,了解小括号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②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据信息作出解释,并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③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④情感态度:

了解可以用数和式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连加、连减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生获得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

刚才我们做的两步加减试题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的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

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

如何列算式呢?

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3.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怎样列算式呢?

板书:

“10-2-3=”“10-(2+3)=”

第一种算法:

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

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上加一个小括号。

板书课题:

“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4.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0(板书结果)

10-(2+3)   先算2+3=5,再算10-5=50(板书结果)

三、对比研究,交流发现

师: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算一算,比一比。

8+4+7=   13-6+3=

8+(4+7)=   13-(6+3)=

学生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1)比较:

“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得出:

相同:

上下两道题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

不同:

上面的题没有小括号,下面的题有小括号。

上下两道题的运算顺序不一样,结果也可能不一样。

师:

你们表达的这么清晰,真棒!

看来小括号的本领真大呀!

有了它,算式的运算顺序变了,结果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2)拓展练习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看练习十七第3题。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会列算式吗?

赶紧在你的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摘苹果:

师:

你们真的学会了吗?

老师这里有一些大苹果,做对一题就可以摘到一个苹果,看看你们能不能把他们摘回家。

39-(9-5)=   31-(7+4)=   90-(16+4)=

26-6-8=   14-(6+3)=   29+(2+8)=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