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7539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7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docx

实验复习部分解读

2015届高考化学专题突破之——

 

实验基础、设计评价

 

主要包括:

仪器基本用法、实验设计评价

 

高考实验模块复习策略

1.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夯实双基,以不变应万变。

(1)刨根问底,找到常用仪器的“根”

(2)基本操作“情景化、生活化”

①药品的取用和存放;②试纸的使用;③连接仪器装置④渗析、盐析⑤物质的溶解⑥溶液的配制⑦过滤⑧蒸发、结晶⑨萃取、分液⑩蒸馏、分馏、升华

2.重视对教材实验的拓展和延伸,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制备实验(老教材的一些实验)氯气、氨气、乙酸乙酯

定量试验

1.仪器:

温度计、量筒、滴定管、托盘天平

2.重要实验: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和热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

性质实验:

电解饱和食盐水等

实验方案的设计示例1:

制氢氧化铝示例2:

离子检验

2.重视对教材实验的拓展和延伸,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进行专题训练:

(1)定性实验的考察重点:

①定性实验考察的焦点是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的共性和特性,

②因为有共性,所以在性质实验中不同物质之间会产生干扰;又因为各有特性,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试剂而避免干扰

(2)定量实验专题:

教材中重要的定量试验

仪器温度计、量筒、滴定管、托盘天平

重要实验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和热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

定量实验需要考虑的一般问题:

(1)需要测那些量?

(2)如何测定这些量

(3)如何计算(4)误差因素,误差分析。

4.提高综合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的能力

(1)实验方案设计题的基本思路

明确目的原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装置步骤→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实验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防倒吸、防堵塞、不能密闭);定量实验中有没有引起误差的因素(不包括仪器本身的精确度造成的误差);在制备实验中是否会引入杂质,所制得的产物会不会变质;有毒物质是否进行了环保处理;是否节省原料。

5.加强文字表达训练,提高得分能力

实验填空9种模式

①药品或试剂、仪器②气密性的检查③试剂的作用④沉淀的洗涤、是否洗净

⑤物质的检验(CO、H2、Cl2、NH3等)⑥描述实验现象⑦操作⑧设计实验

⑨实验方案的评价

高考实验题的得分策略

(一)、解题思路1、明确实验目的;2、理清化学原理;3、表述准确规范。

(二)、答题要求准确、具体、简洁、条理(必须切中关键词)

(三)、简答策略

(1)关于装置作用和操作目的的简答

例:

室制取氯气时,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的操作目的是:

除去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简答策略:

应从正面具体说明,并从反面强调不用此装置可能造成的后果。

(2)关于原因或理由的简答

例、用高铁酸钠处理水,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的原因是:

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水

简答策略:

应以因果关系进行逻辑推理

(3)关于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的简答

例:

以下是制取硝酸铜的几种方案:

A.Cu+HNO3(浓)B.Cu+HNO3(稀)

C.Cu→CuO→Cu(NO3)2D.Cu+AgNO3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考虑,大量制取硝酸最宜采用的方法是,其优点为:

原料硝酸用量少,生产成本低;不产生气体污染物。

简答策略:

应从原理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简便、过程是否安全、原料是否节约等对比分析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4)关于化学现象的简答

简答策略:

应以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简答出现的颜色、状态、气味、声音、光、热等具体现象,不能直接答出现象反映的结果.

(5)关于化学基本操作的简答

简答策略:

应按照仪器和实验用品的用途、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安全、可行的角度简答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6)关于物质检验和实验设计方案的简答

简答策略:

应按操作、现象、结论三步来简答

6.关注高考新题型⑴科学探究性试题⑵工艺流程试题⑶图表数据试题

知识导航

一、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用于蒸发溶剂或浓缩溶液

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蒸发溶液时不可加得太满,液面应距边缘1厘米处。

试管

常用作反应器,也可收集少量气体

可直接加热,外壁有水时要擦干。

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

燃烧匙

燃烧少量固体物质

可直接用于加热。

2.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

仪器图形和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烧杯

作配制、浓缩、稀释溶液。

也可用作反应器等。

加热时应垫石棉网

根据液体体积选用不同规格烧杯

用作反应器

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所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其容积1/2。

锥型瓶

用作接受器、用作反应器等

一般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3.不能加热的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

如果在其中进行燃烧反应且有固体生成时,应在底部加少量水或细砂。

分装各种试剂,需要避光保存时用棕色瓶。

广口瓶盛放固体,细口瓶盛放液体。

玻璃塞不可盛放强碱,滴瓶内不可久置强氧化剂等。

4.计量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于粗略量取液体的

体积

要根据所要量取的体积数,选择大小合适的规格,以减少误差。

不能用作反应器,不能用作直接在其内配制溶液。

托盘天平

用于精确度要求不高的称量

药品不可直接放在托盘内,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左物右码”。

滴管

用于滴加液体,定滴数地加入溶液

必须专用,不可一支多用,滴加时不要与其他容器接触。

5.用作过滤、分离、注入溶液的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作过滤或向小口容器中注入液体

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

用于装配反应器,便于注入反应液

长颈漏斗应将长管末端插入液面下,防止气体逸出

6.干燥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内装固体干燥剂或吸收剂,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

要注意防止干燥剂液化和是否失效。

气流方向大口进小口出。

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注意气流方向应该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7.其它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主要用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作热源,火焰温度为500℃~600℃

所装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但也不能少于

1/4。

加热时要用外焰。

熄灭时要用盖盖灭,不能吹灭

可用作蒸发皿或烧杯的盖子,可观察到里面的情况

不能加热

夹持试管

防止烧损和腐蚀

 

 

用作物质溶解、溶液蒸发的搅拌器

过滤或转移液体时用以引流

搅拌时应避免碰撞容器壁

引流时应注意使玻璃棒顶端靠近接受容器的内壁,液体倾出容器的倾出口要紧靠玻璃棒中端

使用后及时擦洗干净,不能随便放在桌上,应放在干净的容器内或插在试管里。

铁夹

铁圈

铁架台

用于固定或支持反应器

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可用作漏斗架

固定仪器时,仪器和铁架台的重心,应在铁架台底座中间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2)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4)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取。

操作:

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

(5)液体药品的取用:

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①定量取用液体操作:

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滴管:

胶头在上,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沾污滴管。

(6)浓酸,浓碱的使用:

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2.药品分类贮藏

⑴盛放碱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

⑵易变质的药品存放时间不能长久贮存,最好现用现配制[如:

澄清的石灰水长期存放将因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失效]。

⑶易潮解、易挥发、有吸水性的药品要密封保存。

⑷易燃物质(如:

酒精、硫、磷、镁粉等)和易爆炸的物质(如:

高锰酸钾、硝酸铵等)存放时要远离火源。

⑸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3.过滤的操作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液体低于滤纸上沿。

三靠:

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尖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

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4.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出来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⑵给物质加热:

加热前要预热;给液体加热可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给固体加热可用试管、蒸发皿等,试管和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烧杯、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要用试管夹,管口不能对着人,并使试管跟桌面成45°的角度,先给液体全部加热,然后在液体底部加热,并不断摇动。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后很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5.蒸发

蒸发液体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走,并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6.溶解固体物质

一般可采用研细固体、加热、搅拌或振荡等方法加快溶解。

7.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

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恢复至室温、转移、洗涤、摇匀、定容、装瓶贴签。

说明:

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的物质,例如浓硫酸的稀释,应把密度较大的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8.仪器的装配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⑴装配一般由玻璃导管插入橡皮塞、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和塞子塞进容器口(玻璃导管要插入的一端用水湿润)。

⑵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可用手掌心握容器外壁,也可用酒精灯微热。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水进入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9.玻璃仪器的洗涤

⑴水洗法:

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用合试管刷蘸洗涤剂刷洗,再用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清洗,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附着在玻璃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⑵药剂洗涤法:

①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可选用稀盐酸清洗,必要时可稍加热。

②附有油脂,可选用热碱液(碳酸钠溶液)清洗。

10.实验室安全常识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1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气体的制备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它涉及试剂的选择、药品的取用、仪器的选择、仪器的组装、物质的加热等多种基本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1)试剂的选择:

以实验室常用药品为原料,方便经济安全,尽量做到有适宜的反应速率(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且所得气体唯一。

(2)装置的选择:

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量的多少决定。

装置从左到右组装顺序为: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3)仪器的装配:

在装配仪器时,应从下而上,从左至右,先塞好后固定;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实验开始时,先检验仪器的气密性,后点燃酒精灯;在连接导管时,应长进短出;量气装置的导管应短进长出;干燥管应大口进,小口出。

(4)气体的除杂:

先除杂,后除水,加热除氧放末尾。

常用的除杂试剂(括号内为杂质气体)有:

硫酸铜溶液(H2S)、碳酸氢钠溶液(SO2或HCl)、加热氧化铜粉末(CO或H2)、浓NaOH溶液(CO2)、加热铜网(O2)、浓H2SO4或无水氯化钙(H2O)。

(5)尾气的处理:

燃烧法(如CH4、C2H4、C2H2、H2、CO等),碱液吸收法(如Cl2、H2S、CO2、SO2、NO2等),水溶解法(如HCl、NH3)。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所用的化学原理也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比如实验室制O2除可用KClO3、KMnO4加热分解(固体加热制气装置)外,还可用Na2O2、H2O、H2O2催化分解(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得到,其他气体如NH3、H2、CO2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于课本上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考点2典型物质的实验室制备

(1)选择最佳反应途径①用铜制取硫酸铜2Cu+O2

2CuOCuO+H2SO4(稀)====CuSO4+H2O

②用铜制取硝酸铜2Cu+O2

2CuOCuO+2HNO3(稀)====Cu(NO3)2+H2O

③用铝制取氢氧化铝2Al+3H2SO4====Al2(SO4)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2(SO4)3+6NaAlO2+12H2O====8Al(OH)3↓+3Na2SO4

当n(Al3+)∶n(

)=1∶3时,Al(OH)3产率最高。

(2)选择最佳原料

实验室用铝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应选用氨水,而不能选用强碱氢氧化钠溶液;用铜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能选用氨水(氢氧化铜可溶解在氨水中)等。

(3)选择适宜操作方法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更要注意隔绝空气。

其方法是:

①亚铁盐需新制(用足量铁与稀硫酸反应或还原氯化铁溶液);②将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以赶尽溶于其中的空气(O2);③使用长滴管吸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滴管伸至氯化亚铁溶液的液面以下,慢慢挤压乳胶头使氢氧化钠与氯化亚铁接触。

(4)选择适宜收集分离方法

考点3常见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1)证明酸性:

①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②Na2CO3溶液反应;③与Zn等反应。

(2)证明弱酸性:

①证明存在电离平衡;②测对应盐溶液酸碱性;③测量稀释前后pH变化。

(3)证明氧化性:

与还原剂(如KI、SO2、H2S等)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4)证明还原性:

与氧化剂(如KMnO4、浓HNO3等)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5)证明为胶体分散系:

有丁达尔效应。

(6)证明有碳碳双键(或三键):

使溴水或酸化的KMnO4溶液褪色。

(7)证明酚羟基:

①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②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8)证明醛基:

①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9)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①与水反应;②与酸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原电池;⑤电解放电顺序;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⑦对应盐的酸性强弱。

(11)比较非金属的活动性:

①置换反应;②与氢气反应快慢;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⑤对应酸的酸碱性强弱。

(12)比较酸(碱)的酸(碱)性强弱:

较强的酸(碱)能制得较弱的酸(碱)。

难点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思路

(1)选择。

包括仪器的选择、药品的选择、连接方式的选择等。

(2)

(2)识别与分析评价实验方案。

即对实验方法加以评价,或解释某步操作的目的,或推测实验现象等。

解这类题目的思路是:

紧扣题意,明确试题考查的意图,要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认真进行分析、理解,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相应的新知识网络,然后用于对实验方案的分析、验证。

(3)设计化学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实验,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故这类题目难度较大、。

解这类题的思路是:

抓住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理解各仪器与装置的作用,联想化学原理与物质的有关性质。

难点2创新实验方案设计

通常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反应原理的创新设计,凡是物质间满足“反应容易发生”“速度快慢适当”“产物较纯且易分离”的反应均可用于制备所需产物;二是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根据现有仪器,考虑题给药品的状态,是否需要加热等反应条件,所给仪器还有哪些灵活的用途等,可大胆改进制备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除杂装置,体现创新精神。

(1)防止液体倒吸装置的设计

①切断装置:

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

如隔离式装置(Ⅰ)和(Ⅱ)。

②设置源头化解装置:

在接近液面的导气管端连一个具有容积较大、蓄液能力强的仪器(如漏斗、干燥管等),且让其接触液面。

如装置(Ⅲ)和(Ⅳ)。

③设置蓄液装置:

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储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

这种装置又称为安全瓶。

如装置(Ⅴ)。

④设置平衡压强装置:

为了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小,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

如图(Ⅵ)。

 

(2)防污染安全装置的设计

燃烧式可用于除尾气CO;吸收式可用于除Cl2、H2S等;切断式、漏斗式适用于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Br等);收集式可用于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中。

(3)常规操作的创新设计

实验时要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但不能墨守成规。

如制气体反应遇到分液漏斗滴加液体困难时,可采用图示装置;再如在没有启普发生器时,设计启普发生器原理式反应器(如图15-4所示)。

链接·聚焦

近年来高考考查化学实验题目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教材内容到实际应用。

试题往往把中学化学教材中各部分实验进行分解与综合、迁移,创设出一种新情景的实验,用以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化学新情景实验的能力。

综合实验题的主要题型有:

①简答式(装置的连接及最优实验方案的设计);②实验习题式(拼盘式综合实验题);③关联式(递进式)综合实验题;④信息给予式(工业流程或科技实验模拟等)。

诱思·实例点拨

【例1】图15-5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

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填写下列空白:

图15-5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_________(填“打开”“关闭”或“无关系”),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制取原理是:

A中铁屑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与FeSO4,H2只能从蒸馏烧瓶的支管再经活塞E处导出(因为另一导管的末端在A中已形成液封,气体无法导出),经B后用排水法收集。

H2经过B时可将溶于NaOH溶液中的空气赶出,同时烧瓶A中也充满了H2,阻碍了FeSO4与空气接触。

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E,A中H2无法继续逸出,因而压强逐渐增大,将A中的溶液逐渐压入B中,这样FeSO4与NaOH反应生成了Fe(OH)2,在A装置中与空气隔绝,因而易于观察生成的Fe(OH)2的颜色,拔去了B的橡皮塞,空气进入,Fe(OH)2被氧化为Fe(OH)3。

答案:

(1)铁屑Fe+2H+====Fe2++H2↑

(2)打开H2

(3)关闭活塞E及分液漏斗上的活塞加入适量硫酸,硫酸与铁屑接触后产生气体。

待收集到足量气体后关闭活塞E,此时A中液面逐渐沿导管上升并进入B中,产生Fe(OH)2沉淀

(4)4Fe(OH)2+O2+2H2O====4Fe(OH)3

讲评:

本题着重实验原理设计的综合考查。

在解析过程中,可运用“化整为零”的分解析题法,依据原理分解成三个关联的小实验:

①FeSO4溶液的制取;②Fe(OH)2的制取;③Fe(OH)2的氧化。

表示为:

由此确定答案。

【例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含CN-的污水毒性极大,治理CN-的污水的方法之一是:

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用NaClO将CN-氧化成CNO-,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成CO2、N2和H2O以及Cl-,其离子方程式为:

CN-+ClO-====CNO-+Cl-;2CNO-+3ClO-+2H+====N2↑+2CO2↑+H2O+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15-6装置进行模拟实验,以证明上述处理CN-污水的有效性,并测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下述实验装置是通过测定CO2的量来确定CN-处理的效果。

试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图15-6

(1)将浓缩后含有CN-的污水(其中CN-浓度为0.05mol·L-1)200mL倒入甲装置中,再向甲装置中加入过量的漂白粉溶液,塞上橡皮塞,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使溶液全部进入乙中,关闭活塞。

①乙装置中生成的气体除含有CO2、N2、HCl外还有副反应生成的Cl2等,写出生成Cl2的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中加入的除杂试剂是__________。

A.饱和食盐水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浓NaOH溶液D.浓硫酸

③丁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④戊中盛有足量石灰水,若实验后戊中盛有足量石灰水,若实验后戊中共生成0.8g沉淀,则该实验中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造成戊中碳酸钙质量测定值偏小的可能原因有(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有人想用测定氮气的量来确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是否可行?

如可行,还需要添加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橡皮塞、导管及橡皮管。

装置还可如何优化?

解析:

本题是提供新信息、新情景试题,弄清反应:

CN-+ClO-====CNO-+Cl-在甲中完成,反应:

2CNO-+3ClO-+2H+====N2↑+2CO2↑+H2O+Cl-及Cl-+ClO-+2H+====Cl2↑+H2O在乙中完成,欲测定生成CO2的质量,丙、丁为除杂装置,丙中只能用食盐水来除HCl,碳酸氢钠会造成偏大误差,选其他碱性试剂会使CO2被部分或全部吸收,若要用测定的量只能用量气装置来测定氮气的体积,此时装置可利用碱液除去Cl2和HCl,只要在丙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戊中加石灰水,就可达到目的。

答案:

(1)①Cl-+ClO-+2H+====Cl2↑+H2O②A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l2④80%

(2)装置乙、丙、丁中残留CO2;反应速率较快,一部分CO2从戊中逸出

(3)广口瓶、量筒省去丁装置,只要在丙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戊中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