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94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检讨的批判文档格式.docx

  孩子会很听话,会去学习音乐和芭蕾,学习机器人。

但我们永远不要希望拥有贝多芬和比尔·

盖茨。

  [4]家长没有担负教育的责任

  受教育的方式,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里面了事。

完全不是。

  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细节。

  家长才是担负教育的重要力量。

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向学校:

好的就是自家教育的好,坏的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这不是谁付钱的问题。

即使你付得起所有的费用,但学校也不会教给孩子所有需要的东西:

比如,勇敢、冒险等等。

学校是根据你的收入来定价,而非孩子的需要。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人财产,也不应该是家长未能实现的自我价值的寄托所在。

  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难为孩子。

还有,与其跟孩子抱怨自己的后悔,不如自己给孩子带给头,做个表率如何?

  孩子的冷漠和暴力都是周围的环境传承给他的。

他恨社会,不是他本身就恨,或跟了谁谁谁学坏。

而是在他的周围,没有谁真正关爱他。

  这样看来,不全是青春的错误,也不全是网吧的错误:

看见孩子的偏激,固执,甚至暴虐的情绪,是否该想想,是否自己平时的表现也是这样?

  物质条件的丰饶,一点也代替不了真情的交流,跟孩子做朋友吧!

  有一本伟大的书,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克里希那穆提:

《一生的学习》。

从书的开始,你就会看见清澈见底的思想,如涓涓细流,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灵,让我们看到:

教育该如何达成大多数人的心灵的幸福和智慧。

它也告诉我们该如何一生保存学习的姿态,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的限制,家长的责任,和孩子们的希望:

完美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参与教育的人该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看起来不可能改变的现实。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一)

 

这段时间网络上最热闹的事情是“扬帆门”事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扬帆在自己的课堂上大骂未到堂学生,并锁门点名,与学生发生肢体冲突。

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很快分成两个阵营,支持杨教授的有之,反对的也不少。

杨教授及其支持者认为: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学生逃课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家常便饭。

很多老师“一团和气”听之任之,毫无疑问,老师应该坚守“道德底线”,维护师道尊严,对这种行为毫不妥协:

坚决抵制和打击。

杨教授的行为引来不少老师、家长和网友的叫好声。

认为他做的对,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甚至有人在博客里宣称:

不打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反对派则认为:

学生有选择上课和听课的权利,如果老师讲的不好或者学的东西没用的话,学生当然有理由选择用脚投票:

走人开溜。

自然,网上也是一片支持声。

于是,有人在博客里也宣称:

打学生的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

这种口水战,如果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难以分出谁对谁错。

其实,就是分出了谁对谁错又能如何?

那些造成两方冲突的根本原因依旧存在。

如果是这样的话,口水就仍然是口水。

我认为,“杨帆门”不过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宣泄口,让我们有机会去探讨中国教育已经开始溃烂的部分,我们只需要如实地问几个问题,就可以了解到背后的成因。

如果我们不去问:

【1】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讨论就是泼妇骂街。

没有共同的目标,只就道德来讨论问题。

我们就只能好讨好一种道德,放弃了更大的道德。

在讨论“需要什么样的大学”之际,我们来重新审视“杨帆门”的各种素材,我们才能看见中国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或许,我们才有可能开始讨论该如何去改进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使命。

(二)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对大多数人来实际一点就是:

读完书后,能在社会上立足,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

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

其次,教育也是育人的过程,能为人的未来的发展,打好一个相对全面的基础。

通俗的话来说,比如我是学生的家长,我让孩子读书,就两点要求:

【1】读书后,有份能胜任的工作作为开始的一步;

【2】孩子别误入歧途了,能健康成长;

这个朴素的想法里面涉及到一个核心的观点:

谁是教育的主体?

是我们的教育部吗?

不是

是我们的学校?

老师?

家长?

都不是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如果我把教育比作是一种商业关系的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家长出钱,投入原材料(学生),教育作为生产单位,利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教师)和生产工艺(教学),最后,向社会投放满意的产品(学有所成的合格的毕业生)。

这个说法不一定恰当,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其中的环节的相似之处。

如果说最终的产品,不能让人满意的话,问题可能出在多个方面:

【1】原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

【2】生产工具达不到要求;

【3】生产工艺有问题;

事实上,作为大学生,都是从高考这同一个刻度上录取上来的,所以说原材料的差异按理说:

只应该是一个比谁更优的问题。

因为你大学里面招生应该有自己的底线。

除非大学里想钱想疯了:

降低要求,扩大招生。

当然了,以次充好的后果,只能是自食其果。

十年寒窗,学生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学。

但是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在进一步加深恶化。

也就是说,事实就是如此:

大学并没有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进入社会的基本准备(如果社会现实不允许,那么制度教育战略的人就更该挨板子!

)。

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则向社会提供的是伪劣的人才产品。

中国大学里面的基本现实就是:

大学校长们忙着升官,有本事的教授、老师忙着开公司发财,行政官员们应付着教育部的评估检查。

老师们靠自我的良知在上课。

教育是随性的,干好和干坏,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有人说:

现在中国教育里面的师生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而我要说:

如果真是金钱关系,倒好了。

你去家乐福买东西,买到不好的东西,还可以退货。

中国的教育,你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孩子的未来都搭上了,而你只能靠边站,你上了个大学,才知道大学最后把你给上了:

进去的是人才,出来的蠢材。

还不如金钱关系呢!

如果教育没有明确的战略和目标,没有正确的主体和检验的标准。

那谈教育,就变成了谈宗教,你说有光,就有了光?

这种逻辑,简直是扯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的就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中国教育缺乏专业的服务精神,在金钱时代也丧失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教与学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彼此的目标不同,价值的取舍不同。

(三) 

既然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那么,我们应该追问:

我们的教育是否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或是只是一厢情愿。

或者说,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一直认为那些在大学里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是从小学到中学,一路延伸下来的。

高考是个一俊遮百丑的东西,掩盖了很多教育的问题。

大学盖不住,是因为:

社会的现实撕破了它的画皮。

我在大学里当老师的时候,总结过现在大学生的一些基本问题:

【1】自我学习能力差,什么都要象小孩一样手把手教;

【2】自我管理能力差:

学习自觉性不够,计划性缺乏,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3】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差;

【4】外语能过四级,但是专业资料,一页都看不了;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我们的中小学都是应试教育。

也就是说,凡是老师不考的,凡是老师不教的,都不需要学习。

这样的恶果是:

面对新问题,学生基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学生的基本的素质教育,一直被延误下来,拖到了大学阶段,形成了一个随时爆炸的肿瘤。

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是绝大多数:

动手能力差。

其实,很多人还是认真在上课,但是,很少有人问:

我为何要学这个,我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我该如何利用在大学的时间去找到自己未来的工作和前途。

目前的专业是否适合我?

如果不适合,我该怎么办?

我是否可以重新选择?

但现在的大学问了也是白问,基本上是不提供这样的选择机制的。

你考上大学,考的好和不好,决定了你上的专业,至于你喜不喜欢这个专业,学校不会问你的。

学生有办法表达自己的反抗:

你让我没得选择的话,我就只好撬课。

结果,有人爱上了网吧,有人逃课成了逃避的习惯。

也有人逃课重新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并不赞成学生撬课,但是我能理解其中的原因。

至少我觉得教育有值得检讨的地方,就正如孩子上网吧迷恋网游,学校和家长都需要检讨一样。

从小学到中学一路下来,很多该教的没有教,该学的没有学。

大学生在知识上是成人,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小孩,更何况,老师和家长也还是用教育小孩的方法去教:

不听我的,我就修理你。

小时候,可以打板子。

长大了,谁欺负谁,还说不定。

说到底就是:

知识学得不少,做人一点不会。

所以,看起来是谁不尊重谁的问题,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一方认为:

我这都是为你好,而另一方认为:

这算什么好。

我有自己的选择。

路都走错了,好个屁!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孩子最好永远不要长大,或者不会长大。

这样的关爱,是否能被在叛逆期的人所认可,其实,大家都看到了。

还是回到教育的根本目标上:

问问我们为何要苦口婆心地,如此细致地关怀孩子的成长?

难道我们不希望他们能长大成人,不是依赖父母的扶持,而是依靠自己的脚走路?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不管是对是错,那是他们的人生,是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者应该支持和帮助他们独立,但不能一味限制,应该放手,让他们去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相信,生活会教给每个人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是一种成长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剥夺它。

(四)

其实,大学的老师也都不是完人,自身的问题也比较多:

【1】知识陈旧,自身的知识面不宽;

【2】知识结构跟社会脱节比较严重,动手能力不强;

【3】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不足;

【4】认为自己是对的,总是为了学生好;

这并非要指责老师,而是我们可以在事实面前,更加客观一些:

在现在这样知识更新变化激烈的时代,那种以为知识越多越好的想法,那种希望和要求学生多学知识的想法,只能说是愿望是好的,但现实是学校的使命和方法已经改变。

现在任何一家企业的运作,都是来自于公司内部各种专业知识人才的合作。

有些人擅长做市场,有些人擅长做技术。

而很多传统的规则,每年都在变化,各种知识和技能在融合、交叉。

现在的大学,知识陈旧是最突出的问题,比如,有些教材的内容10多年都不变的,比比皆是。

也没有人去好好研究目前的企业组织里需要什么样的综合的知识结构,没有多少课程的设计是比较合理和匹配的,所以,学生觉得学到的都是没有用的东西,即使学了,学到的那么一点专业知识,也是单薄的要命。

老师只讲知识,或者只讲自己掌握的知识,不管外面的世界变化。

学生们是不会答应的。

社会也是不会答应的。

这涉及到教育观念的一个转变:

我们的教育要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方式和综合性的应用方向转变。

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自主转换专业,在各种知识间转化和学习的可能。

这跟过去凡是老师的课就该去听的做法有些不同:

大家都要改变,而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老师要更加开放,要更加善于启发、激励学生的才能。

我们要做出改变,而不是用道德来维持着现状。

(五)

我认为,“杨帆门”事件是一个开始,这标志着过去一直遮盖住的教育的溃烂之处已经彻底暴露在大众的面前。

当然,这也可能是一个反思中国教育的开始,这也为中国教育敲响了警钟。

表面上看,是教与学的冲突。

骨子里,是中国教育的问题积重难返:

我们到底为社会输送了什么样的合格人才,教育的战略何在?

我们目前的教育是否能支持社会的巨大信任和希望?

只有当教育主体的利益被重新考虑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上不上大学到底是进步还是可悲。

也许现在,我们还能讨论“师道尊严”的问题。

但这不是根本的问题。

如果所有的人含辛茹苦,期待甚高的教育,只是掘金的大佬,一个产生伪劣产品的机器。

对于老师而言,那些没有尊严的尊重,又有何意义呢?

如果大家都认为大学教育只是一个鸡肋,而不是一种成长的选择,那才是中国教育的可悲所在。

我相信,那是所有老师们都不能接受的。

人只有经历教育才能成为伟大的资源,如果教育不提供价值观,不提供人的长远发展,则毫无意义。

这才是最大的不道德,是所有的人都不能面对和接受的。

现在,我每天晚上下班后,操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

儿子今天的作业多不多啊,会不会做到11点呢?

虽然儿子才上初一,但这开学以来,每天晚上做作业象打仗一样的过程历历在目。

还好,我已经找出了一些办法来判断每天的行情:

如果我进家门,孩子已经不在餐桌上了,我就会自然松一口气,谢天谢地,他已经开始做作业了。

如果孩子还在餐桌上,我就知道今天肯定又有事了。

今天,我说:

又全班挨罚了?

儿子边吃边说:

嗯,上英语课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讲小话,外语老师跟班主任讲了,然后,给我们班打了一个A-。

放学后,我们都留下来,罚了40分钟静坐。

中午又没有休息,在考数学。

今天作业一点都没有做,晚上肯定有点晚。

你们不要说我。

我说:

多吃点,慢慢做,我们不说你。

儿子几口刨完饭,我看见他抹了嘴,直接进了书房,估计没休息到10分钟,就开始伏在桌子上写作业,一坐就将是2-3个小时。

有时,还远远不止。

有一天,儿子考语文,老师说错了不该错的东西,有个错误罚抄了50遍。

那天晚上,光是受罚的作业时间就用了1个小时。

据孩子说,所有的同学都挨罚,最多的那位,12点过了,都还没有完成作业。

如果还出错,就挨手板。

我看了那个不该错的东西,发现根本不是孩子该不该记住的问题,而是12岁的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观沧海》意境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已经习惯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化为记忆的问题。

他们如此高标准,严要求,总能让你哑口无言。

(二) 

开始作业的时候,一般是做练习册。

老师指定的练习册,家长自个儿去买。

这样可以避免上面检查到,责怪下来。

学校也难啊,面子上说的是素质教育,那是领导在意淫,发梦话。

家长和老师们没有谁把这些屁话当真了。

那成堆的作业,只要在上级检查的时候,才消失片刻。

而此刻那些成堆的教学辅导宝典,就在各个新华书店里堂而皇之地摆着。

去到专门买教辅材料的书店一看,能把你吓一跳。

什么样的辅导材料都有:

北京师范的、黄冈的,什么华罗庚奥数,什么三点一测,什么典中典。

你能不买吗?

你不买,你做作业不标准啊,你不标准就得挨罚啊,每天罚你几十遍,看谁耗得起!

我学乖了,还给孩子语文和数学各买了一本的教辅。

儿子看了可高兴了,大声嚷嚷:

跟我们老师的板书完全一样!

也有例题分析!

好啊,这下你就不怕你们数学老师不仔细讲了。

你可以自学了。

不懂的地方,来问我。

儿子班上的数学老师是个能干人,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人带了三个班,每个班是50多个人。

老师还是班主任,年级组长。

还担任市级的奥数教练员,还担任学校数学班的提高班的老师。

我听儿子这么一说,心里马上就明白了:

这老师,把中学生当大学生带了。

我就直接跟儿子这么说的:

你自己往前走吧,你们老师是个天才,也管不了那么多人的。

你干脆就自己学,他上课就当复习了。

有一天,儿子回家来跟我说:

数学老师挨批了。

我问:

怎么了?

儿子说:

学校让他只带2个班了,而且学校外的辅导班不能再去了。

他带的这几个班数学都不好,每次考试都是一半以上不及格。

有好多同学家长反映。

你不要去管这些,老师永远都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在他眼里,只有好学生能带给他荣誉。

所以,他只跟跑在前面的人讲课。

还是按爸爸跟你说的方法去做,去自学。

反正课的内容都差不多,我们就自学就行了。

好在,现在的学习都有一个特色:

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

你去学这些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超越应试,不要在这些唧唧歪歪的学习上浪费时间。

在这些狗屎上面学,就要用狗屎的办法来对付。

有些话,我没有直接跟孩子说:

这样的老师恐怕已经不是极个别的了,就算他教得再好,再聪明,我都不会放心的。

我宁可自己付出时间和成本来面对教育。

我们的教育是个怪胎:

最关心教育质量和结果的人,对教育反而只能是被动接受,没有监督的权力。

而现在有些从事教育的人,良心已经大大地坏了。

有时,整个晚上的作业,就是试卷完成的:

语文1张,数学2张,英语1张。

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化到完全依靠答卷的方式来教学的程度,这只能让我目瞪口呆。

当然,偶尔,也会有些题,素质之高超,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儿子曾经向我请教一道语文题,这题目原题如此:

清朝有个才子,写了一篇文章给纪晓岚看。

纪晓岚觉得写的很差,但又不好直说,于是在纸上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请你猜猜纪晓岚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什么毛病?

(新教案·

同步测控P47页生活时空·

素养建构17题)

说实话,这种题,跟耍猴一样,猜不了。

还好,我们有伟大的互联网,我们去搜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如此:

纪晓岚写了后,学生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情,就去问他,纪晓岚告诉他,:

“两个黄鹂鸣翠柳”,象黄鹂鸣叫,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

“一行白鹭上青天”,越飞越远,离题万里。

我们知道,任何对语言的解释依赖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下说话,我们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这里的语境是什么?

是那篇文章!

但这文章只有纪晓岚看过。

我们不是纪晓岚肚子里的蛔虫,当然猜不到!

我的问题是:

我们的语文出题者,到底是要考什么呢?

我们如果发挥想像,胡说八道,又说你跟标准答案不一致。

那教参上的答案是在测试我们考古的能力,还是八卦的能力,或者是互联网的搜索能力?

出题者,把知识当魔术,基本的常识都没有,一个字,汗,两个字,巨汗。

这么有水平的题都出得出来,你就可以想像我们可爱的语文教育在搞些什么鬼名堂!

很多东西,你自然就会明白: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总是做不来阅读题?

你有时间做那么复杂的题,你还有时间去看书吗,你有时间看书,你能看出标准答案吗?

你跟标准答案不同,你还读那么多书干嘛?

我们要的就是猪脑袋!

其实,就是这样的:

我们的学习,就是老师在跟学生玩魔术。

魔术的秘密在于征服,证明不知道谜底的人,都是傻子。

魔术师永远是神秘的,不可知的,不可战胜的。

也是装神弄鬼的。

数学的教育也是装神弄鬼的。

当然了,数学有自己专属的特色支撑产业,名叫奥数。

奥数热,你说它为什么那么热?

它为什么不那么热?

你小升初用的上,中考用的上,高考也用的上。

好像我们是数学的王国,其实呢,简单地说,就是提前教育:

小学学初中,初中学高中,高中学大学。

大学就开始放手耍了。

有人说奥数是思维的体操,这话地球人都知道啊,可所有的人都练在体操,这只能长出相同的体操脑袋。

很多数学家都出来说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奥数学习。

奥数的思维训练也是怪异的。

奥数不是数学思想。

等等。

有人可不乐意了。

这不是断了大家的财路嘛。

在我们隔壁单元有位邻居,以前在小学当数学教师,后来自己辞职,做专门的奥数教练,自己在家开班,每个小时40元,平时是排了班的,到了假期,是门庭若市,川流不息。

家长和学生,都乐此不彼,因为你别无选择。

我的小外甥,因为不想参加奥数培训,被老师奚落,最后是家长去交了钱堵住了老师的嘴才了事。

这事发生在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呢。

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你不去,你不知道老师会如何对待你!

你不去,你就不知道老师在课堂上那些故意漏掉的内容!

你不去,你的孩子学不好就是你家长的责任!

你不去,你是穷人吗?

连这点辅导班都不上,老师和学生就会蔑视你!

我每天都能想象,儿子背着20斤重的书包,在家和学校往返。

我也常常回忆起我自己读书的岁月,虽然同样的辛苦,但快乐还在。

但现在孩子的教育,算什么:

如此的变态,如此这般辛苦是否值得?

孩子和家长都不怕辛苦,我们怕的是白辛苦,浪费生命。

我们的教育在孩子身上,如此勤奋地开垦和收割金钱,挖出的将是满目疮痍的未来。

用同样的方法,只能培养同样的人,那么,这样的人怎么能创造出未来?

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来应对这一切:

他们开始抄袭,开始撒谎。

既然你们大人要这样的结果,那我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最后,家长和老师象防贼一样提防着:

每天没完没了的家长签字。

你以为能防着些什么呢?

这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信任,那我们的孩子不相信我们也是正常的。

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信任的缺失,就不是偶然的。

我们把这种价值观,以这样的方式传递下去。

那我们的教育到底又干了些什么好事呢?

我们不但不相信人,也不给孩子需要的教育。

12岁的孩子需要的是古代的一段八卦,还是一道又一道诡异的思维体操?

还是对他们真正的一生都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快乐的成长,还是身心的愉悦?

谁去考虑过一个12岁的孩子应该去了解的基本生活的需求?

他如何去面对他到来的青春期?

他该如何去交朋友?

他该如何去和父母交流?

该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判断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谎言?

他该如何去踏上寻找自我和未来的道路?

这些东西难道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吗?

这些人生的常识难道比不过一堆堆发霉的知识重要吗?

我们没有人去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一堆故纸中,非A则B,早已经散发出銅臭和腐烂的气息。

(六)

儿子今天终于在10点前完成了作业。

他的动作已经是很快的了,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