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685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docx

6重肝营养汇编辑08

重症肝脏疾病的营养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佑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刘德恭

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生长靠营养。

人体要想保健康,蛋白必须足够量。

生命源泉蛋白质,生长发育病抵抗。

营养物质三要素,蛋白、脂肪、葡萄糖。

热量至少2千卡,劳动轻重逐级长。

肝病营养有要求,高蛋低脂平常糖。

热卡2至2千5,2、2、6比较恰当。

抗体激素各种酶,全由蛋白质担当。

蛋白缺乏抗力低,体重减轻缺营养。

热卡不足糖异生,储备不够低血糖。

胶渗压低于25,全身水肿逐渐长。

公斤1-2克蛋白,每日至少保此量。

肝病2克蛋白质,多数专家此主张。

总蛋白质6-7克,才对疾病有抵抗。

治疗重病必牢记,蛋白不足难复康。

严重肝病患者,因不能进食和肝脏合成解毒功能障碍,其致命点是营养障碍,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病人就是极其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也是保证病人得以迅速康复的基本治疗。

1.能量与热卡

1.1.卡(calorie,cal)的定义:

卡是国际上用作能量的单位,1克水由15℃升至16℃所需要的能量称为1卡,1000克水由15℃升至16℃,所需能量为1千卡(kilocalrie,kcal)。

2.2.焦耳(Joule,J)的定义:

焦耳是能量的国际单位。

用1牛顿的力推动物质移动1米所需的能量为1焦耳。

卡和焦耳可互换算:

1cal=4.184J;1J=0.239cal

3.3.三大营养素的产热卡数:

若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为98%,脂肪为95%,蛋白质为92%计算,对每克产热原质从热能测定的结果进行校正,其生理能量值各为:

碳水化合物4.15×98%=4.0kcal

脂肪9.45×95%=9.0kcal

蛋白质5.65×92%-1.2尿素=4.0kcal

2.热原质的基本代谢

2.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碳水化合物入肠道后,经淀粉酶和双糖水解,以单糖形式从小肠吸收,一半以上为蔗糖,余为果糖和乳糖。

葡萄糖以血糖形式存在于血中,供细胞摄取和利用,小部分经胰岛素调节转化为糖原。

乳糖和果糖也转化为糖原,贮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体内的糖原贮存有限,总量仅500g,其中200g为肝糖原,其余300g为肌糖原,后者不直接转变为葡萄糖被身体利用。

故24小时饥饿状态下就可耗尽200g肝糖原。

若无外原性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则骨骼肌的蛋白质就分解为氨基酸,再经糖原异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供给机体能量。

胰岛素的作用是使糖原分解停止,促进糖原生成,刺激机体组织利用葡萄糖,并使一些葡萄糖经脂质生成作用转化为脂肪,通过上述作用降低血糖,把血糖调节在正常范围内。

应激状态下,例如感染初期,胰岛素释出量是增加的,但由于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糖素和生长激素的增加以及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有抵抗,从而降低了血糖的利用。

2.2.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原文来自希腊文“protos”,原为“第一”或“首要”之意。

由此可说明它的重要性。

一切生命,都不能脱离蛋白质的结构,人体蛋白质占体重的45%左右。

2.3.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A.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一切细胞的原生质都是蛋白质为主要成份组成,儿童必须摄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才能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成人必须有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维持正常代谢和更新,体内的酶、激素、抗体和凝血因子无一不是蛋白质或蛋白质的衍生物,而且需要不断的补充和更新,恩格斯说过:

“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形式“,可见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B.补充能量每克蛋白质供能量4千卡,成人需要蛋白质至少1g/kg/d才能满足每日的需要量,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则蛋白质的需要量必然要增加。

2.4.氮平衡

天然蛋白质中,碳约占53%,氢约占7%,氧约占22%,大多数蛋白质含氮量平均为16%(15-18%)。

故蛋白质中,每含氮1g表示为6.25g蛋白质的量(100/16=6.25g).

氮平衡包括三种形式:

①.总平衡:

摄入氮量=排出氮量。

正常人每天进食的蛋白质含氮量和排出的氮量(主要为粪便和尿液)相等。

②.氮的正平衡:

摄入氮量>排出氮量

生长期儿童和病后恢复的病人需要正平衡。

3氮的负平衡:

摄入氮量<排出氮量。

负氮平衡见于

2.5.食物中蛋白质的需要量

实验发现,身体不摄入蛋白质时,仅由糖和脂肪供给热能,其排泄物中仍然会有一定量氮。

表明尽管有其他物质供能,而蛋白质仍是在不断分解,这个氮排出量称为破坏系数,一位60公斤体重的人,其破坏系数约为每日3克,相当于20g蛋白质量。

故推想,要维持起码的氮平衡,应摄入蛋白质20g/d,但事实上每日摄入此数,其排氮量仍然超出摄入量,表明此量不足以补充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量,其原因是食物的蛋白质的组成与体内蛋白质平均组成不同,一般需进食30-45克/日,才能维持氮的总平衡,此值称为蛋白质最低生理需要量。

营养学专家在规定蛋白质每日需要量时,是在蛋白质最低生理需要量基础上再增加50%,以策安全,也就是说成人每公斤体重每日需蛋白质1g,故60公斤的成人,需蛋白质60g/d,儿童、孕妇、病后体虚、重体力劳动者需增加至1.5-2g/kg/d.

2.6.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各种蛋白质的”质”是不同的, 主要在于各种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决定其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与数量,主要由两个要素决定:

A.蛋白质的分解与必需氨基酸:

摄入的蛋白质必须经肠道中蛋白质的酶水解成肽,再水解为氨基酸(AmomoAcide,AA),再从肠道吸收后,AA从门静脉入肝脏。

过去认为有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需从外界补充,称为必需氨基酸,这8种氨基酸分别称为:

缬AA、异亮AA、亮AA、苯丙AA,蛋AA,色AA、苏AA和赖AA。

当人体分解代谢占优势时,如感染,化疗或放疗情况下,能量摄入往往不足,此时肌肉蛋白首先经转氨或脱氨作用进行代谢分解为AA,再经糖原异生作用,变为葡萄糖。

对支连AA(Branchchainaminoacide,BCAA)的研究证明,缬AA,异亮AA和亮AA主要在肌肉内代谢。

因此,它不经过肝脏所以不增加肝脏的负担。

B.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必需氨基酸是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最常用的表示法为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蛋白质生理价值公式为:

蛋白质的保留量/蛋白质的吸收量×100%。

不同食物生理价值是不同的,见表1。

表1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表:

(%)

蛋白质来源

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蛋白质来源

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蛋白质来源

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鸡蛋(整)

94

牛心

74

大豆(熟)

64

鸡蛋白

83

72

大豆(生)

57

鸡蛋黄

96

稻米

77

豆腐

65

牛奶

83

小麦

67

花生(熟)

59

酪蛋白

73

大麦

60

豌豆(生)

48

猪肉

84

小米

57

马铃薯

67

牛肉

69

高粱

56

白菜

76

牛肝

77

白面

52

牛肾

77

麦麸

74

高>80,中60-80,低<60

3.脂肪的代谢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前者称甘油三酯(TG),后者有磷脂,糖脂及胆固醇类等。

3.1甘油三酯(TG):

脂肪中的90%是TG,甘油三脂是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人体的50%热量靠脂肪氧化而来,如果1-2天不能进食,则85%左右的能量就要靠脂肪氧化供给。

TG可分解为脂肪酸,部分甘油经糖原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脂肪酸则氧化为乙酰辅酶A,然后经三羧循环,释出能量(每g放出9.0kcal热能)。

静脉输入的中、长链脂肪乳可直接利用,但某些脂肪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摄入才能满足机体需要。

必须脂肪酸有:

软脂酸和硬脂酸两者称为饱和脂肪酸。

另一种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稀酸)。

3.2胆固醇(CHO)

人体内约含CHO140g,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1/4在各神经组织中(35g),其他组织含200-500mg/100g。

肝脏中最多,肌肉中较低(100-200毫克/100克)。

CHO的生殖功能有两点。

(1)是生物膜的重要成份,保持生物膜的流动和正常功能。

(2)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VD2等生理活生物的前体,雌雄激素数量均是以CHO等作原料的。

胆汁酸排入消化道参与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3)胆固醇的合成:

机体每日合成胆固醇1g,2/5(0.4-0.6g)变为胆汁酸,除了脑组织及成熟的红细胞外,几乎全身组织均可合成CHO,但以肝脏合成最多,故严重肝坏死者,CHO明显降低。

多种激素影响CHO的合成,如胰岛素、甲状腺素可增加CHO合成,而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则抑制CHO的合成。

4.电解质:

4.1钠

正常成人体内钠总量为50mmol/kg,细胞外及骨骼中各占45%,细胞内占10%。

正常人需氯化钠5g/d(5×17mmol=85mmol/d)若不进食,应补给Nacl5g/d,低纳血症者,应按计算补充。

钠的主要功能:

钠是维持晶体渗透压的主要元素,水在细胞内外的转移与晶体渗透密切相关。

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进食不足或不能进食,多数是真性低钠为主,稀释性低钠不是主要原因。

4.2钾

正常人体内总钾量约50mmol/kg,98%的钾于细胞内,细胞外液仅占2%,细胞内外的钾不断进行缓物交换,细胞外液的水2小时就能与细胞内液达到平衡,而钾的细胞内外液交换需15小时,始能达到平衡,严重疾病或继续缺钾时,平衡时间更长,因此,必须记住:

(1)血清钾的测定,不能准确反映体内当时的钾含量。

(2)缺钾症治疗难在短期内在到平衡,血清钾的测定正常,并不代表补钾已够量。

(3)血清钾低于正常,是确定可靠的,而且表明已缺钾多时,故一次性血钾升高不正常,需分析增高的原因。

机体的瘦体组织含钾约为60mml/kg,每消耗100g瘦体组织,约释出10mmol的钾,若重症患者,每日可消耗600-800g的瘦体组织,共释出60-80mmol的钾至细胞外,但大量丢钾,不一定表现低血钾症,因为细胞释出的钾进入细胞外液,故血清钾仍维持正常水平。

所以血钾虽正常,可能已发生钾的大量丢失,当病人进入恢复期的代谢合成阶段,细胞内对钾的需要量增加,每增加100g瘦体组织,就需钾50mmol左右。

故任何时候都需补钾治疗。

正常人每日均需补4克氯化钾,只要饮食正常,不会低钾。

80-90%钾均从尿中排出,即使体内缺钾、肾脏仍不断排钾,每日仍从尿中排出10~30mmol的钾。

相当于1.0-2.2g氯化钾量,如果此时还使用排钾利尿剂,缺钾必然更严重,因此,一旦进食不佳,缺血钾是必然存在的,必须给予补充。

4.3钙:

人体总钙含量为700-1200g,99.7%以上的钙以羟磷灰石

3Ca3(pO4)2Ca(OH)2的形式构成骨盐存在骨骼中(包括牙齿),其余分布于体液及软组织中。

正常饮食者每日经食物摄入钙为800mg,吸收约为30%。

即240mg(动物吸收钙为90%)。

吸收部分是在酸性环境的,十二指肠和小肠上段,钙的吸收需要氧、葡萄糖及其他能量。

因此,不进食的病人,需从静脉补钙同时每天补充VD200IU,才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4.4镁:

体内镁的贮备量较大,肾保镁的能力亦强,但长期不进食时,可发生缺镁症。

4.5磷:

磷在人体内重量为400-800g,87.6%以羟磷灰石的形成构成骨盐。

体液中量很少,但是有重要生理意义。

正常血磷3-4.5mg/dl,低于0.5-1mg/dl可能出现肌无力,口周麻木,反射低下,惊厥甚至昏迷等,慢性低磷可致骨质疏松症。

4.6.必需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微量元素(traceelement)仅占人体总量的1/10万,包括Fe、Cu、Zn、Co、Mn、Cr、Se、I、Ni、F、Mo、V、Sn、Si、B和砷等共70余种。

1998年我国营养学会公布的成人每日膳食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现举成人重劳动者为例,并与美国1990年公布的标准比较,以供补充时参考(表2)

2我国和美国每日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推荐量比较

中国1988年

美国1990年

Fe(mg)

12

12-15

Zn(mg)

15

12-15

Se(mg)

50

55-70

I(ug)

150

150

Cu(mg)

1.5-3.0

F(mg)

1.5-4.0

Mn(mg)

2.0-5.0

Mo(mg)

75-150

VA(ug)

800

VD(ug)

5

Ve(mg)

10

VB1(mg)

2.0

VB(mg)

22.0

烟酸(mg)

20

Vc(mg)

60

5.严重肝损害患者的肝功能特征:

见另一文“肝功能的临床意义与评价”

6.肝脏疾病营养障碍的判断:

6.1进食量的不足:

6.2体重减轻程度:

应排除腹水、胸水及营养不良水肿几种体重增加的因素。

体重损失10%者为轻度。

10-20%为中度,20-30%为重度,大于40%为极重度,后者有生命危险。

6.3蛋白质代谢严重障碍的指标:

以下几种蛋白质可较敏感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6.3.1.凝血酶原时间:

半衰期为2.5天。

6.3.2.前白蛋白:

又称甲状腺素结合蛋白或维生素A转运蛋白,因其在PH8.6的条件下,电泳速度较白蛋白快而命名为前白蛋白。

它在肝脏内合成后释放入血,成为血清蛋白的重要成分之一。

其生物半衰期远较白蛋白短,约为1.9天,故在反映急性蛋白质缺乏时较白蛋白更为敏感.其正常值为157-296mg/l, 评定标准见表3。

6.3.3.转铁蛋白:

在肝脏内合成, 生物半衰期为8天, 能及时反映肝脏蛋白的急剧变化. 在进行高蛋白饮食治疗时, 转铁蛋白在血浆中浓度上升较快, 故是判断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其正常值为2.5~3.0g/L,评定标准见表3。

6.3.4.视黄醇结合蛋白:

生物半衰期仅为10h,在蛋白质和能量摄入的短期内即有明显变化,对饮食治疗反应迅速。

虽然为高度敏感的指标,但临床应用并不多。

因检测困难所致,正常值为2-76mg/L。

6.3.5.血清白蛋白:

白蛋白血清浓度的持久性降低,通常说明蛋白质提取的不足。

在营养不良时,低浓度白蛋白水平并非全因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而是体内提供合成蛋白质的基质缺乏有相关性,故白蛋白水平是判断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其评价标准见表3。

由于白蛋白的半衰退期较长,约为21天,短期内蛋白质摄入不足时,机体可通过肌肉分解,释放氨基酸入血,以提供合成白蛋白的基质,同时亦伴有循环外白蛋白向循环内的转移。

这使得血清白蛋白得以维持正常浓度。

因而,白蛋白更能反映慢性病,而非急性的蛋白质缺乏。

血清白蛋白种类

正常值

轻度缺乏

中度缺乏

重度缺乏

白蛋白(g/L)

35-45

28-34

21-27

<21

前白蛋白(mg/L)

157-296

100-150

50-100

<50

转铁蛋白(g/L)

2.5-3

1.5-2

1-1.5

<1

视黄醇结合蛋白(mg/L)

2-76

表3血清蛋白评定标准

6.4.氮平衡的评价:

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体表排出氮)

可用以下简单方式表示:

(1)氮平衡(g)=摄入氮(g)-(24h尿中尿素氮+3.5)

(2)免疫功能评价:

当白蛋白低于30g/L。

或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85%以下时, 常伴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感染率和死亡率增高。

临床常用总淋巴细胞计数来评价.

总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数

>20×108/L(2000个/mm3)为正常

(20~12×108/L)(2000-1200/mm3)为轻度营养不良

<8×108/L(800个/mm3)为重度营养不良

6.5.营养治疗的临床评价:

表4可供参考

表4营养素缺乏表现及原因评价(此表接下页)

临床表现

可能的营养素缺乏

头发;干燥、变细、易断、脱发、失去光泽

蛋白质-热量、必需脂肪酸、锌

鼻部:

皮脂溢

烟酸、核黄素、VitB6

眼睛:

干眼病、夜盲症、Bitot’s

维生素A

睑角炎

维生素B2、B6

舌:

舌炎、舌裂、舌水肿

核黄素、维生素B12、B6叶酸、烟酸

牙:

龋齿、齿根出血、肿大

氟、维生素

口腔:

味觉减退、改变口角炎、干燥

甲状腺:

肿大

指甲:

舟状指、指甲变薄

皮肤:

干燥、粗糙、过度角化

维生素A,必需脂肪酸

瘀斑

维生素C、K

伤口不愈合

锌、蛋白质、维生C

有囊及外阴湿疹

维生素B2、锌

癞皮病皮疹

烟酸

骨骼:

佝偻病体症、骨质疏松、坏血病

长骨停止生长,维生素C、钙

神经:

肤体感觉异常或丧失、运动无力

维生素B1、B2

腓肠肌触痛

维生素B1

肌肉:

萎缩

蛋白质-热量

心血管:

脚气病心脏体征

维生素B1

心肌病体征

营养性矮小

蛋白质-热量

性腺机能减退

6.6.综合评价:

(略)

7肝脏疾病营养要求:

品种多花样;适宜不过量。

少量多餐进;舒适而适当。

保证能消化;吸收不腹胀。

蛋白质丰富;足够的热量。

微量元素足;维生素保障。

体重不能减;理想应增长。

(1)保证热量的供给,从基础热卡开始,30kcal/kg/d,逐渐增加至氮平衡热卡;

(2)以静脉补充为主,恢复期渐过度为胃肠道为主。

胃肠补充应顺其自然,舒适为度,绝不勉强。

(3)三大营养物质的热卡比例尽可能合理:

蛋白及、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热卡比从1:

3:

6渐过渡至1.5:

2.5:

6.0为宜,大约是蛋白质100g/d,脂肪45g/d,碳水化合物300g/d。

以2000千卡热量为基础, 三种营养物质供热能举例:

蛋白质2000千卡×1.5%=300千卡; 需蛋白质量300÷4=75g;

脂肪2000千卡×2.5%=500千卡, 需脂肪量500÷9=55~60g;

葡萄糖2000千卡×6.0%=1200千卡, 需葡萄糖1200÷4=300g。

8.葡萄糖的供给:

葡萄糖是营养治疗中主要而廉价的营养物质,是主要热卡的来源,若从静脉补充2000千卡热量,若给予5%葡萄糖大约需液体10升,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必须从中心静脉输入15—20%以上高浓度的葡萄糖液。

大量输入高渗葡萄糖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8.1.血糖浓度过高,大量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导致失水和大量钠、钾、氯等电解质丢失。

8.2.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因此,必须从少量开始,从6g/kg/d的葡萄糖负荷开始,每天查血糖至少查一次,每六小时查尿糖和酮体一次,此后每6-7天可增加葡萄糖量直至达到预期的热量要求。

最理想的目标是达到50-70Kcal/kg/d。

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用胰岛素和氯化钾,以助糖的充分利用和合成肝糖原贮存于肝细胞内,胰岛素的量以1:

4~1:

6左右,根据个体差异而调整,最好的标准是血糖6~7mmol/L,尿糖(-)或(+)最为理想。

9.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供给:

9.1.氨基酸的作用:

①供组织的代谢所需;②改善AA的比例失调:

肝功能不良时,血浆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aminoacidAAA)增多,而支链氨基酸(branchedaminoacid,BCAA)降低。

AAA增多说明肝功能不全,肝脏不能很好利用AAA和AAA代谢有了障碍。

BCAA降低是和AAA升高后的比例改变有关,一方面和肝功能不全时胰岛素在肝脏内代谢降低,致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胰岛素是调节BCAA进入骨胳肌的激素,可刺激支链含氧酸脱氢酶的活性,使BCAA加速分解;同时存在的高血氨可刺激谷氨酸盐(Glutamate)的形成,使以肌肉为主的周围组织利用BCAA加强,故血中BCAA降低。

AAA增加。

BCAA降低后,使两者在通过血脑屏障时,AAA自然通过得多,脑组织中AAA积聚。

AAA是生理性神经递质上肾上腺素,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的前体,过多的AAA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脱羧基后成为苯乙醇氨和羟苯乙醇胺(Octapomine),这两种物质结构上很像生理性神经递质,但其生物活性则几乎是零或者仅为正常神经递质的百分之一,故Fisher等称之为假神经递质。

这种物质在脑中增多,就和真正的递质竞争受体,受体被这些假递质占有,真递质不能起作用而临床出现脑功能失常,这是肝性脑病发病的基础。

此外脑中色氨酸过多,合成五羟色胺也会过多,将受体占满后,可引起神经抑制作用。

故应用富含BCAA的溶液治疗是合理的,富含BCAA和AAA的供应量分别为2/3和1/3。

一些专家认为应该加用精氨酸,因为精氨酸是鸟氨酸循环中的重要氨基酸,能促使氨在尿素合成中成为尿素的组成部分,可达到降低血氨水平的作用。

此外,精氨酸还有强化机体的免疫作用,肝硬化者多数免疫功能是降低的,尤其是肝硬化要做肝脏手术或门脉高压症分流手术者,免疫功能的一些指标如血清胰岛素样因子-1(IGF-1)、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NK细胞、IL-2R+细胞及CD4/CD8均可下降。

用精氨酸后,可明显提高上述指标。

彭俊生、王吉甫等认为精氨酸与血清IGF-1、NK细胞活性、CD4/CD8比值指标呈现正相关,应用精氨酸有明显促使IGF-1上升,可以肯定精氨酸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这就是不少学者为肝硬化患者营养液中,主张加入精氨酸的理由。

9.2.白蛋白与血浆的供给:

白蛋白和血浆蛋白对重症肝病的作用:

(1)白蛋白对人体的重要性

蛋白质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生物化学成分,是构成身体细胞及细胞间质的基本物质。

而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大部分有肝脏参与,肝细胞内微粒体含有核糖核酸,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

肝脏既能合成其本身所需的蛋白质,又能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可提供生长组织蛋白的原料,还可储存蛋白质。

由于肝脏蛋白的半衰期短,合成速率高,故能维持血浆蛋白与组织蛋白之间的动态平衡。

血浆蛋白具有维持人体正常胶体渗透压作用。

血浆蛋白在酸碱平衡中可起到缓冲作用,参与调整体液PH值的恒定。

血浆蛋白尚有营养、免疫、凝血及抗凝血作用等功能。

因此,当肝脏发生病,变特别是重症肝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肝癌等病变。

合成蛋白质与维持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的功能失调,蛋白质的质与量均产生变化,导致低蛋白血症、腹水、肝功异常,白蛋白与球蛋白倒置等。

(2)临床应用蛋白质的目的:

补充蛋白质,可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渗透压。

血浆中的80%胶体渗透压靠白蛋白维持,其余的20%由球蛋白维持,按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计算,白蛋白占25×0.8=20mmHg, 球蛋白占25×0.2=5.0mmHg。

静脉注射白蛋白50ml,15分钟内可将150ml的体液从血管外的组织吸收到血循环中,相当于200ml血浆的作用。

肝病时应用人血白蛋白有以下作用及优点:

①直接提供机体利用,可减少机体蛋白质的自身消耗,从而减轻肝细胞的负担,对防止肝细胞坏死有利;②补充外援性白蛋白,防止低蛋白血症的发生;③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占血浆总渗透压的80%,故白蛋白在维持正常血浆渗透压方面起着极主要的作用。

补充白蛋白,可加强利尿、减少腹水之产生;④对已有腹水或组织水肿者,补充白蛋白,以提高渗透压,可增强利尿、消水,对治疗水肿起良好作用;⑤白蛋白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起缓冲作用,可维持PH值的恒定;⑥蛋白有免疫及抗凝血的功能;⑦白蛋白与支链氨基酸合用,可加强肌蛋白的合成,对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起良好作用;⑧载体功能:

可用于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以消除黄疸,加速毒素排除。

血清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