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7548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docx

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初中教育精选

教学内容

第1课 山东矿藏知多少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山东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重难点

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一、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

(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山东的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矿藏?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山东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

二、与生活的关系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已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煤、石油、铁矿石的只要用途是什么?

哪些日常活动或用品会用到这些矿产资源?

学生讨论交流

三、如何利用

[讲解]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们呢?

请大家讨论。

[小结]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过渡]目前,山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演示]四个例子,学生讨论山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问题是: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严重浪费

[提问]我们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

[演示]小结:

提高公民素养、增强法制意识;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总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记住主要大型煤矿、主要油田、主要铁矿和主要有色金属矿。

同学们要增强法制意识、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2课 广袤大地物产丰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经济特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物产地图(各省级行政区内标明各种物产的形象图标)。

教师:

看看这张地图与前面我们认识的地图有什么不同,你从地图中可以看到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从地图中可以看出祖国物产真丰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二)了解家乡的物产

1.学生列出家乡物产。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家乡的物产。

2.编儿歌:

学生依照教科书中的活动示例,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

3.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玩一玩拍手游戏。

教师可先示范书上的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自编的儿歌,还可以玩一玩“拍手接龙”游戏。

(三)家乡物产博览会

1.教师:

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你们带来的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学生自由分组,布置展台。

每小组6~10人,摆放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一些。

3.小组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

介绍物产的特点,给家乡带来的好处,推荐1.~2.名解说员。

4.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先参观自己所在组的展台,由教师作示范讲解)。

5.教师评价:

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

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四)推销家乡的物产

1.学生设计广告推销家乡的物产。

(1)设计包装。

(2)设计广告语。

2.教师分发学生设计广告所需要的卡片或纸片。

3.学生上台展示。

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摆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

(五)教师总结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3课 听爷爷讲家乡的变化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重难点

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活动一:

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指名几名学生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

(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活动二:

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

(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

(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

(4)可以说一说。

2、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

辩论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烦恼?

1、的确,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如此美丽、富饶。

但是,有人说:

“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

2、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

我们来辩论一下:

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课件出示)

正方:

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反方:

家乡的变化不是给我们带来烦恼。

3、学生辩论。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4课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

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新课导入:

有人说: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那我们该如何的放置资源,变废为宝呢?

显然我们要搞清以下两者间的关系:

设问:

1.城市垃圾有哪些?

2.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讨论总结:

(可展示图片加以引导)

一、垃圾的种类

(1)食品垃圾:

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

这类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

(2)普通垃圾:

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

(3)建筑垃圾:

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废木材、废管道及电器废料等。

(4)清扫垃圾:

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废弃物、公共场所的清扫物、路面损坏后的废物等。

(5)危险垃圾:

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废物。

二.垃圾处理

基本原则: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主要方法:

(1)露天堆放:

(2)卫生填埋法:

(3)堆肥法:

(4)焚烧法

三.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四、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1.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1)涵义:

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2)危害:

A、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B、焚烧废气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例如:

焚烧废气的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HCL等;

C、制备发泡塑料时,常常加入氟氯代烷作为发泡剂。

当发泡塑料被扔掉后,释放出的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

(3)处理

A、治理的基本思路

a、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易分解的新型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生物分解;

b、3R运动:

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B、白色污染物的回收利用

a、废热固性塑料的利用:

对废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它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b、废热塑性塑料的利用

(a)再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

(b)在无氧条件下,高温裂制成燃料油或重新制造塑料的原料;

(c)和其他垃圾一起焚烧生产热能;

2.电池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3.医疗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5课 美化我们的家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了解家庭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况,家庭经济收入.

重难点

了解家庭。

难点:

学生与家庭的关系

 

 

 

 

 

 

一 谈话导入.

你在什么地方?

你家里有哪些人?

你与他们是什么关系?

你们家靠什么经济来源生活?

二、学习课文

1根据马杰与王苹填写的调查表,你了解了一些什么?

2按照王苹马杰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填写第三世界国家页做一做.

3说一说

马杰的家庭收入来源靠什么?

王苹的农业用地庭收入靠什么?

三练习

1根据调查表的内容,两人一组说一说.

2指导填写表格.

四总结.

家庭由什么构成?

你和家人的关系.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6课 噪声与人类健康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知道噪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重难点

噪声产生的原因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美妙的乐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享受。

但是,刺耳的噪声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揭题——噪声与人类健康。

2、新授

(1)噪声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它引起头痛、心慌、全身乏力、听力受损,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噪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公害,被称为“无形杀手”。

(2)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噪声的产生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

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称为交通噪声。

其中飞机的噪声最大。

(3)工业噪声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振动而产生的嘈杂声音。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设备。

(4)建筑工地上要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夯、搅拌和运输材料设备,也会产生大量噪声,称为建筑噪声。

(5)生活噪声是街道、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剧院、体育场)以及建筑物内各种人群活动及生活设施所产生的声音。

(6)噪声的强弱大小是用“分贝”来表示的。

分贝数越小表示环境越安静。

我们通常谈话的声音是30—40分贝。

当噪声超过85分贝,长期可使听力受损,超过120分贝,听力较快受损,甚至耳聋。

3、小结。

为了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必须设法制服噪声这个“都市罪犯”。

我国已经颁布事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加强了噪声的管理和防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制服噪声这个“恶魔”,使我们的家园更安宁!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7课 天鹅来过冬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

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谁知道“过冬”是什么意思?

2.出示图片或幻灯片、标本。

问:

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

谁能说说它们的名称?

3.教师讲述:

今天学习的课文,为我们介绍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过冬的一些知识。

它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请大家翻开课文。

二、利用拼音和字典,初读感知,自学课文

三、分段读、想、批划,再自学

1.自由轻声分段读课文,边读边批

2.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朗读本段。

②理解: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从哪里知道的?

(燕子、杜鹃、黄鹂、喜鹊准备过冬的情景,从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中知道的。

③读议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

(从它

3.学生自学第三段,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4.自读第四段,看小蚂蚁怎样准备过冬。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8课 冬天怎么不冷了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了解冬天冒着寒冷坚持工作的人,表达对他们的尊敬

重难点

鼓励学生早上起得早,做个勇敢的孩子。

 

 

 

 

 

 

一、体验交流

1、在室外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不怕冷的人?

二、观看录象

1、我找到的不怕冷的人是谁?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怕冷?

2、他们真的不怕冷吗?

3、请出主人公,学生自主提问。

4、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话?

5、师生共同小结。

三、倾听录音

1、你们听到了什么?

在你们身上有没有这种事发生?

2、你想做个不怕冷的人吗?

怎样做个不怕冷的人?

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暖和起来?

四、讨论交流

1、还有哪些人在不怕冷的环境中也在坚持工作?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0课 扮靓我们的校园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让学生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了解学校设施的作用

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学校环境的美丽,了解学校设施的作用

 

 

一、课程导入,引出本节学习内容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说说都看到了哪些不好的现象?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二、文明行为大家说

在我们的班级中也有许多文明的行为,接下来我们请每一组的同学来说一说我们班级的文明行为。

三、宣读校园倡议书

四、教师总结

让我们把文明的种子撒遍校园,使校园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1课天上的雨水干净吗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理解雨的形成原因,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查找资料、与人合作的能力。

重难点

理解雨的形成原因。

 

 

 

 

 

 

一、课程导入:

本课可从一首儿歌:

“天上雨水哪里来?

朵朵云儿送过来。

云里水滴哪里来?

海水蒸发升起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本课学习产生兴趣。

二、“开动脑筋”板块,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结合课本第一段的儿歌,让学生对雨水的形成过程有个系统的了解。

三、“实践天地”板块,教师要引导学生作雨的形成原因实验,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做完实验后,结合小资料“天为什么会下雨”教师提问:

(1)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会有许多水珠不断滴下来?

(3)想一想盘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适时地予以点拨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水蒸气遇到冷盘子就会在上面凝结成水珠。

小结:

当空气中含的水蒸气较多时,水蒸气还会在小水点或小冰晶的表面继续凝结,这样,小水点或小冰晶就会慢慢增大并逐渐变重了。

当小水点或小冰晶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时,就会向下降落。

如果低空的气温大于0℃时,降落的小冰晶就溶化为小水点。

这样我们就看到下雨的现象了。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2课菏泽牡丹花中奥秘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瓣里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种类多。

重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导入:

本课可以从牡丹花会的视频资料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以及结合生活常识,找到问题答案。

二、“开动脑筋”板块,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校园、田野里中正开着的花,思考你有哪些发现,并填在表格中。

三、“探究园地”板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牡丹花的颜色很多,明白花的颜色是由色素决定的。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自主与指导相结合,以自主为主。

四、“实践天地”板块,是做一个花变色的实验,其作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给他们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知道花的颜色的变化是因为花瓣的里的花青素可以随着酸缄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使他们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五、“齐心协力”板块,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小调查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通过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多,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全,哪个小组总结的好,把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及时鼓励做的好的小组和同学。

六、“畅所欲言”板块,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每一种花的不同含义。

七、“走出校园”板块,课后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3课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因

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风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和灾难并存

 

 

 

 

 

 

一、先让一位学生朗读开篇语,然后老师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因入主题。

二、“开动脑筋”板块,先向学生介绍风是怎样形成的,躺让学生描述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景象,进一步体会对风的认识。

学生介绍完后,让一名学生总结各种关于风的现象,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沉思默想”版块,先让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对风的作用分类,概括风对自然界、对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四、“齐心协力”板块,先介绍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利用的能源,再介绍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然后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内容,思考并回答如何利用风为人类服务。

五、“畅所欲言”板块,教师展示台沙尘暴等的图片,讲述风也会带来严重灾害,让学生思考如何防御风的灾害。

并让学生留意天气预报中风的图标,了解沙尘天气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及形成的原因,最后老师简单归纳总结。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4课 当青蛙成为人们的美餐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认识青蛙的外形,了解青蛙主要以什么为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卫士。

重难点

认识青蛙在大自然食物链中的作用,了解保护青蛙的意义。

 

 

 

 

 

 

一、“开动脑筋”板块,结合教材中青蛙的图片,采用农谚简单介绍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庄稼的卫士。

接着转折:

当青蛙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的时候会是什么结果?

二、“畅所欲言”板块,通过“开动脑筋”板块中对问题的回答引入“吃和被吃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介绍这种吃和被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自然界的“食物链”。

介绍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青蛙在它所在的食物链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存在使得青蛙成为益虫,成为人类的朋友。

让学生多举几个有关食物链的例子,加深对捕食关系的认识。

三、“齐心协力”板块,是本课的重点。

介绍了青蛙的食物、青蛙每天消灭害虫数以及青蛙消灭害虫带来的环境效益。

同时从反面介绍了果青蛙被大量捕杀对环境带来的损失,一方面加大了消灭害虫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又因为大量喷洒杀虫剂带来了环境污染。

最后让学生仔细思考青蛙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四、“走出校园”板块,建议学生组建一支“护蛙小分队”走进乡村、菜市场,宣传保护青蛙的意义。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5课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黄河断流的原因以及国家针对黄河断流采取的措施。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黄河断流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并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预防断流的好想法。

 

 

 

 

 

 

一、课程导入:

那位学生知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一,到海不复一返”是哪位诗人哪首诗中的名句吗?

有谁到过黄河边吗?

你们印象里黄河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黄河和华夏文明的关系吗?

然后让学生回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然后教师概括说明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对华夏文明的孕育,让学生对黄河有个大体了解。

“开动脑筋”板块,先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和图片,再思考三个问题,这样答案就明确了。

然后教师引入“跳进黄河也写不清的谚语,让学生讨论交流它的由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暗示了黄河的浑浊,为下文做铺垫。

二、“畅所欲言”板块,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和图片,然后提出问题:

你们听说过黄河断流吗?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分析总结黄河断流的原因。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会让学生把各种原因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三、“沉思默想”板块,只有一个问题,教师在学生分析总结黄河断流的原因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进而思考会对黄河三角洲有什么影响。

四、“齐心协力”板块,教师顺承提问,黄河断流危害巨大,那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防止黄河断流吗?

让学生根据黄河断流的原因思考如何防止黄河断流。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教师适时指导,并多给予肯定。

五、“走出校园”板块,教师课前布置作业,上课展示自己调查了解的相关资料,讨论交流。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6课 博山开元溶洞探秘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博山开元溶洞,它的美丽壮观、它的形成原因。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溶洞旅游资源的珍贵,以及它带给人们的赏心悦目的感觉。

 

 

 

 

 

 

一、开篇语用一段优美的语句描述“山东第一洞”——博山开元溶洞的神奇和宏伟。

“开动脑筋”板块,则出世了私服色彩绚丽、千姿百态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等的图片,与开篇语相呼应,让学生感受溶洞的神奇美丽,然后提问学生溶洞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思考。

二、“沉思默想”板块,出示五幅图片,介绍石笋、钟乳石、石柱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溶洞旅游资源的珍贵。

三、“畅所欲言”板块,介绍了山东省其他地方的溶洞资源。

四、“齐心协力”板块,介绍溶洞资源的珍贵,让学生了解保护溶洞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自身做起,保护溶洞资源。

五、“走出校园”板块,让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去溶洞实地旅游考察一下,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7课 海洋响起蓝色警报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洋,知道山东近海概况。

2、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巨大作用。

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了解最近的海洋污染事故。

 

 

 

 

 

 

一、开篇语用排比的形式向学生简单介绍海洋,海洋既是汹涌澎湃、深不可测、深吸万变、令人敬畏的,又有着丰富的能源和矿藏。

“开动脑筋”板块,向学生简单介绍山东省的海洋资源吗,然后出示一副山东省的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回答山东近海海域有哪些,沿海城市有哪些。

二、“沉思默想”板块,告诉学生海洋是“蓝色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有着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观。

三、“畅所欲言”板块,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海洋响起了蓝色警报。

四、“齐心协力”板块,配合三幅图片,让学生知道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积极宣传保护海洋环境。

五、“走出校园”板块,让学生以“保护蓝色家园”为主题,组织一次“蓝色家园夏令营”,宣传海洋资源,号召大家都来保护海洋环境。

教后记

教学内容

第18课 绿色生活是一种责任和行动

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认识到绿色生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