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781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docx

钢筋翻样剖析施工单位机密文件

钢筋翻样剖析

 

我这里通过对地下室外墙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来说明钢筋翻样的特性。

地下室外墙下料须计算以下几种钢筋:

(1)      墙顶统长钢筋(有的设计成暗梁)。

(2)      墙底统长钢筋。

(3)      外墙外侧水平钢筋。

(4)      外墙内侧水平钢筋。

(5)      外墙竖向钢筋。

(6)      拉钩。

钢筋下料的关键是确定钢筋在什么地方断开,什么地方搭接或焊接,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搭接的,这一要满足施工验收规范,搭接位置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二要考虑采购钢筋的长度和允许下料长度的实际可操作性。

那么我们必须分析和找出构件的最大弯矩处,并在配置钢筋时避开这个区域。

这需要掌握钢筋混凝土理论和结构力学,否则胡乱瞎配,当然如果监理是外行就看不出什么名堂,蒙混过关,但对建筑结构将产生不良后果。

首先我们要明白外墙顶部和底部配置的统长钢筋起什么作用,它们是以增强墙体作为一根高截面梁抵抗整体弯曲能力,其作用相当于梁的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而外墙我们可看成是基础梁,它的受力特征与楼层框架梁相反,我们可把它当成倒置的框架梁。

这样我们就该知道外墙的顶部统长筋和下部统长筋如何计算了,外墙顶统长钢筋在支座处搭接(暗梁原理相同),下部统长筋在跨中1/3处搭接,而且要相互错开。

外墙外侧水平筋在什么地方搭接呢?

我们先分析外墙的受力特征。

外墙主要抗外侧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弯矩在外墙内侧面跨中最大,在外墙外侧支座处最大,根据搭接避开受力最大处的原理,外墙外侧水平筋在跨中连接,而且要交错搭接。

外墙内侧水平筋在支座处锚固,无端柱时伸入暗柱外侧主筋内边后弯折15*D,有端柱时进去一个锚固,当不能满足锚固时伸到支边弯折15*D。

墙水平筋根数计算比较简单,N=(墙高-墙顶保护层-水平筋间距1/2)/墙水平间距+MAX(2,基础厚/500),由于墙顶和墙底配置了统长钢筋所以不加1。

地下室外墙竖筋须考虑外墙的水平施工缝高度。

外墙施工缝一般位于基础面以上300MM-500MM处设水平止水带,外墙竖筋直段下料长1=基础厚-保护层+500+Lle。

竖筋应相互错开,直段下料长=基础厚-保护层+500+2.3Lle(其中0.3Lle是两根钢筋上下错开的距离)。

二者都要加底部弯折。

有时为了节约钢筋竖筋一次性升到地下室顶,不用搭接,这对结构受力也是有利的,但施工不方便。

外墙竖筋根数应扣柱,如果没有外墙转角处不能重复计算钢筋,最好一个方向算到外边,另一方向算到内阴角。

拉钩需要考虑外墙的保护层,地下室外墙外侧的保护层一般为50MM,同时外墙拉钩必须拉住墙的竖筋和水平筋。

那么外墙的拉钩下料长=墙厚-墙内保护层-墙外保护层+2*11.9D,数量=墙净面积/拉钩横向间距*拉钩纵向间距,如果是梅花型布置那么数量加倍。

由于基础与地下室不是同时施工的,有的施工场地狭小,有的是由钢筋加工厂加工,所以基础和地下室下料计算时应分开。

同时必须考虑现场钢筋的定尺长度进行优化下料使钢筋损耗降到最低点,不必太拘泥于规范规定,尽量取定尺长度的倍数就会减少废料。

所配置的钢筋也要能方便运输、吊装和施工。

其它构件的下料原理基本相同,如果掌握了结构受力原理和施工工艺,施工步骤,并且正确理解了设计意图,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辅之以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那么就能攻克钢筋下料难关,如果钢筋下料能熟练掌握那么钢筋预算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因为钢筋下料属于上游技术而钢筋预算属于下游技术。

主要是因为对下料的确度要求高,并且要满足施工和验收,还要考虑经济合理,符合规范,而钢筋预算不用考虑这么多因素只要总重量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就可以了,钢筋计算也相对简单,钢筋重量=钢筋长度*钢筋根数*理论重量。

其中钢筋长度=净长+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弯钩(I级钢筋)。

其中搭接个数=钢筋长度/定尺长度(向下取整)。

与墙垂直相交的梁是主梁还是次梁?

 

 

与墙垂直相交的梁是主梁还是次梁?

这个争议比较大,不论是在设计界还是施工预算存在疑惑,感到无所适从。

判断与墙垂直相交的梁是主梁还是次梁?

首先要对此梁进行受力分析。

我们先看设计图纸,次梁搭在抗震墙上是否设暗柱或扶壁柱?

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情况下需要设暗柱,什么情况下不需要设置暗柱,这个问题应是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一般的做法如果墙平面外次梁高度大于2倍墙厚时,梁弯矩较大,需要传递弯矩则必须高规第7.1.7条设置暗柱或者壁柱,反之,就不做处理,即不设置暗柱,在设计计算时将次梁铰接,构造上按简支梁处理。

如果有次梁架在墙上,最好应该设暗梁。

这样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出结论:

如果梁与墙垂直相交处无暗柱和扶壁柱,此梁按次梁构造要求计算,下部纵筋伸入墙内12D,上部纵筋进入墙内一个0.4LAE+15D,即使平直段不能满足0.4LAE,也不需要增加弯折段的长度,因为钢筋弯折后锚固肌理发生了变化,增加弯折段的长度并不能增加它的锚固强度。

一般来说,按次梁设计时它的上部纵筋不会很大,可以满足0.4LAE。

如果梁与墙垂直相交处有暗柱和扶壁柱,此梁按框架梁计算,此时梁与暗柱或扶壁柱是纲刚接,是典型的框架梁,但是为了建筑的美观和满足房间布局的需要,暗柱的厚度同墙厚,而框架梁的纵筋一般配置较大,上部纵筋在支座内平直段不能满足0.4LAE,此时应与设计师沟通,以求得一个比较合理的折衷的处理方案,一般需要减少梁上部纵筋的直径,但减少梁上部纵筋的直径会增加梁纵筋的根数和排数,可能会减少梁的有效高度,这确实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

不管怎样,不要人为地增加钢筋弯折长度,这不仅是浪费钢筋,增加施工难度而且无助于梁受力和锚固。

以上所讨论的梁另一端支承梁上,如果支承在端柱、框架柱或小墙肢上那么此梁的性质又发生了变化,就按框架梁设计和计算。

基础钢筋翻样原理

 

一、基础钢筋计算概述

基础钢筋计算是个难点。

基础内构件类型多,有集水坑、电梯坑、桩承台、筏板、基础梁、条基、独基等,它们相互关联,计算时需要考虑相互之间扣减。

并且基础钢筋不单纯是基础钢筋计算,还要对照上部结构图纸,特别是柱墙在基础内的预留。

如果漏掉插筋,又没有被检查出来,是个非常麻烦的事。

基坑有单体、有连体、有矩形、有异型。

基坑一般做成45度或60度放坡,也有做成直角基坑。

基坑底筋根据基坑坡度弯折,伸入筏板内一个锚固,有的设计要求伸到筏板上部纵筋处弯折20d。

基础梁穿越基坑,基础梁需弯折,变成折梁。

折梁的阳角钢筋连续通过,阴角钢筋相互锚固。

筏板底筋伸入基坑一个锚固,也有的设计要求伸入基坑洞边。

筏板上部纵筋伸到基坑洞边后弯折,弯折长度为洞口高度加一个锚固长度。

当伸入基坑底板内不足一个锚固时须弯折。

筏板与基础梁之间遵循不重复布置原则。

筏板筋与基础梁平行时基础梁位置可省略。

当基础梁底与筏板底平为底位板,当基础梁顶与筏板顶平为高位板,当基础梁与筏板上平下平时,基础梁为加强劲性暗梁。

基础筏板、基础梁是否外伸,端部构造是不同的,应按照平法图集和设计要求计算和施工。

筏板、基础梁与独基和承台之间也存在相互扣减,当承台截面较小时,即小于两个锚固之和时可以拉通计算,但当承台截面较大时一般都是伸入承台内一个锚固,如果拉通就会造成钢筋的浪费。

不过,也有的设计是贯通的,那么按设计,设计优先。

基础内各构件受力原理复杂,构造要求各异,计算规则更是变幻多端。

钢筋翻样的实力和水准主要体现在基础钢筋计算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及时性。

准确性体现在钢筋计算的长度和数量正确,不浪费钢筋;合规性体现在对图纸和规范的正确理解并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计算,不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及时性是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笔者看到有些大型基础施工时经常从其它工地仓促调度钢筋翻样师支援,加班加点,乱作一团,最后又是错误百出,影响进度和质量,并造成人工和材料的大量浪费。

在进行基础钢筋翻样时不要急着计算,也不要盲目计算,应该要有总体规划,如对有多少个施工段、现场施工队伍、场地大小、机械设施情况、施工进度表等要做到了如指掌,使钢筋料单尽可能适合施工实际情况。

在翻样前先研读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当图纸设计有歧义、矛盾、错误或没有交待清楚时应在图纸会审时向设计师提出,切不可自作主张,基础钢筋计算和施工是至关重要的,应谨慎仔细。

一些大型工程进度紧、任务重、队伍杂、难度高,钢筋翻样犹如进入临战状态,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

因为基础关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千万不能返工,返工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但也不能过分紧张,应沉着应战,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从容和淡定,车到山前必有路,要在战术上重视它,在战略上蔑视它!

二、基础钢筋手工计算思路

以前没有计算机,也没有软件,完全是手工方式,在计算基础钢筋时一般在纸上画好草图和钢筋排列图,然后一根根计算,唯恐算错了。

有经验的钢筋翻样也不批量出料,观察一下与现场施工是否吻合。

一些异型构件一般是用比例尺度量,但用比例尺量多少有点误差,钢筋施工翻样时应负误差,不要正误差。

俗话说:

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泥水匠,此之谓也。

三、基础钢筋CAD计算思路

计算机和软件不仅是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更是钢筋翻样的助手和武器,为准确计算钢筋提供有力保证。

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基础,如果没有CAD,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CAD计算钢筋时基本操作思路和模式。

如果有CAD电子文件,可以直接在它上面操作,先删除一些无关的图层,只留轴线、基础梁边线、基坑底板边线,自己画基坑,放坡出轮廓线。

基坑定位放坡必须正确,否则筏板钢筋计算不会正确,同时考察一下现场,是否遇到特殊情况导致基坑偏位和尺寸变化。

然后依次画筏板内横向底筋、纵向底筋、纵向面筋、横向面筋。

应分别设置不同的图层和颜色。

底筋伸入基坑内一个锚固长度,面筋伸入基坑洞边减保护层。

用陈列命令,排布钢筋。

底板边线外的钢筋需要剪切和删除,相同长度的钢筋只留一根其余删除,随便用个什么命令都可以统计出所选钢筋的根数。

用标注命令或DIST命令计算每种各钢筋的水平长度,然后用MTEXT命令给每种钢筋编号,同时写上根数和长度。

做钢筋料单时还要加上钢筋弯折长度,同时扣除钢筋延伸率。

基坑内钢筋计算前先对基坑三维建模,当基坑伸出筏板时用SLICE命令进行切割。

 

图3-1 基坑三维图

用CAD命令标注出每个斜边的双向长度,然后计算每边的钢筋。

    

  

图3-2 基坑平面图

  

图3-3 基础下部横向纵筋排列图

  

图3-4 基础下部纵向纵筋排列图

 

图3-5 基础上部纵向钢筋排列图

 

图3-6 基础上部横向钢筋排列图

图3-7 基础底板三维图

用CAD翻样误差几乎为零,钢筋工施工时应严格按钢筋排列图。

这种钢筋排列图清晰直观,一目了然。

底板与基坑都是按实体建模,可以用CAD命令统计出基础内混凝土量,远比手工精确,一举而多得。

筏板和基坑混凝土量为1989.5m3。

四、基础钢筋钢筋软件计算思路

以上是前几年基础翻样的模式,现在又进化了,我们可以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了,不必如此繁琐。

专业软件的处理思路与上述方式一致,如果有CAD电子图先导入,然后进行描图,主要是描基坑、筏板边线、承台,基础梁可以识别。

然后依次布置各种钢筋,软件会自动计算各种钢筋并考虑了相互之间的扣减,但目前对复杂的基坑计算还无能为力,如有的基坑的某一边或某一角进行切割,而不是规则的一边直角或二边直角。

这个时候还是要借助于CAD或手工计算。

软件计算前先按照图纸设计和规范进行必要的计算设置,如筏板筋遇到独基或承台非贯通就设置成锚入,否则为贯通。

 

               图4-1 钢筋计算设置

 

当基础钢筋画好后,进行检查,是否与图纸一致,参数输入是否正确,然后计算。

 

            图4-2 基础钢筋

我们发现钢筋软件没有CAD详细明晰的钢筋排列图,只有统长的4根钢筋,给施工对帐带来不便,如果钢筋软件上也能显示钢筋排列图就能满足钢筋翻样师的需求。

  

图4-3 钢筋明细表

集水坑的计算

 

茅洪斌

 

不论是计算集水坑的钢筋还是混凝土都是一个难点,特别是一些不规则的集水坑,高层建筑几乎都有集水坑,作为一个预算员也必须掌握集水坑的计算技能。

有许多网友经常向我咨询集水坑的计算方法,我利用博客把集水坑简单地讲一下,希望网友能不断地补充。

首先我们要对图纸中的集水坑有个空间立体三维概念,这是最基本的,但有些位于形状特别复杂的房子边缘的集水坑如板式高层的集水坑的边不是单纯的直边或斜边而是同一垂直方向断面有斜边有直边,这时集水坑在头脑中建立明晰的空间形状有一点难度,我们可以用ACAD建三维模型,这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集水坑的庐山真面目,这样可以方便地计算它的体积,砼量和土方量就出来了,我们可以在三维模型上测量或标注各边的长度,这样钢筋也就迎刃而解了。

需要用到的CAD命令有RECTANG,LINE,ARC,TRIM,EXTRUDE,UNION,SUBTRACT,SLICE,UCS,SOLIEW,DIMALIGNEDT,DIST,MASSPROP等。

这种计算方式不论是砼量还是钢筋都较准确,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是首选的方法。

不过适合于某一个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这种方法对操作者的CAD技能要求较高,一般的预算员恐怕不能轻松地完成三维建模,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专业软件寻求解决之道。

目前专业软件对集水坑的处理都不是很理想,一是一些复杂集水坑需要通过许多变通的办法来计算,有许多需要借助于手工计算,与其它构件的扣减关系计算不准。

二提供的集水坑类型太少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三是有些计算结果不是很精确。

常见的集水坑无非有以下几类,四边放坡的,一直三坡,二直二坡,三直一坡、四边直边、连体集水坑和形状不规则集水坑。

人防的集水坑与普通建筑有所不同,有特殊的钢筋构造和复杂的实体,对人防集水坑没有一家软件涉足。

先说一下鲁班算量的集水坑处理。

鲁班算量软件提供单井,双井,多井等参数构件,可以处理直洞口和斜洞口,也可以处理直边(只要在斜边的水平距离处输入0即可)。

集水坑能计算砼净体积、模板、垫层和土方。

输入完参数后必须布在基础内,因为鲁班的集水坑是算到满基面,只有布上去才能进行扣减。

鲁班钢筋软件的集水坑计算是用构件法,提供中间和边缘两种,缺少角部集水坑,角部集水坑就是二个直边二个斜边。

我们看一下广联达如何处理集水坑。

广联达钢筋软件对集水坑处理是用构件法,也只有中间集水坑和边缘集水坑,没有角部集水坑,也没有连体集水坑和多井集水坑,满基与集水坑不能精确扣减。

正确的算法是集水坑的底筋锚入满基,满基的底部钢筋锚入集水坑,满基的面筋在集水坑洞边向下弯折伸入集水坑内一个锚固,但软件不能做到,只有通过手工调整。

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计算集水坑主要用表格法,但它的表格法中只提供一种集水坑即中间集水坑,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不过它的参数集水坑是算至满基底,不与满基发生扣减关系,所以无需布到基础内,但集水坑在基础内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有时集水坑不仅仅是与满基有扣减关系,往往还与基础梁交叉重叠发生扣减关系。

那么碰到形状复杂的集水坑广联达软件怎么处理?

我分析了一下软件,发现大开挖土方构件能画成任意形状,能设置放坡边,与集水坑何其相似乃尔。

所以复杂的集水坑我用大开挖土方构件做。

如果已经布置好了大开挖土方构件,那么在分层2中画集水坑,它的妙处是可以画任意形状的集水坑,然后正确定义它的底标高和高度,定额工作面设为0,正确设置它的放坡系数,当它是直边输入0。

清单是不计算放坡系数的,所以须查询定额工程量。

在构件做法中正确设置构件代码,即是刚才查询的定额土方工程量减去集水坑洞口体积,集水坑不必布置。

这种方法网友不妨一试,可以说妙不可言。

如果寻求简单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天仁的表格软件做,这个软件提供了三种集水坑类型,即中间集水坑,边缘集水坑和角部集水坑,可以应付一般的工程之需,输入方便简单,但复杂集水坑它就无能为力了。

它没有计算钢筋功能,也没有图形功能,所以也没有变通的办法,高手无用武之地。

对于那些既没有CAD基础又不会操作专业软件的预算员,只有利用最原始的方法即纯手工的方法,如果数学基础好一般也能应付,而对于那些既没有计算机基础,数学基础也不是很好的人来说,集水坑是个非常头痛的东东,我发现有的人是到现场去用尺丈量后才下料的。

2007-5-28上海

剪力墙钢筋翻样原理

 

有许多同行和网友反映剪力墙结构计算比较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混乱源于认识上的模糊,所以在分析剪力墙算法前先梳理一下剪力墙的基本概念、受力原理、构造要求,当你概念清晰后,计算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剪力墙用于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体系、异形框架体系等建筑结构中,一般利用建筑外墙和内墙隔墙位置布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墙。

剪力墙几何特征像板,受力形态接近于柱,类似于下端固定在基础内的竖向悬臂板或悬臂梁。

竖向荷载在墙体内主要产生向下的压力,侧向力在墙体中产生水平剪力和弯矩,因为剪力墙具有较大的承受水平力(水平剪力)的能力,故被称为剪力墙。

剪力墙与柱的区别主要是其长度与厚度的比值,当比值小于或等于4时为小墙肢,按柱设计;当略小于3时可视为为异形柱设计;当墙肢长与肢宽之比在5~8之间为短肢剪力墙;当比值大于8为一般剪力墙。

剪力墙结构(shearwallstructure)是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frame--shearwallstructure)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剪力墙由墙柱、墙身和墙梁构成。

墙柱包括约束性暗柱、端柱和构造性暗柱、端柱,位于墙边缘,是墙的加强部位。

墙柱与墙等厚为暗柱,暗柱箍筋上下柱端无需加密,暗柱纵筋搭接长度与墙力墙墙身相同,统一按1.2Lae,暗柱在顶层位置锚固也与剪力墙相同,伸入顶板内一个锚固长度Lae。

宽于墙厚为端柱,不与剪力墙相连的“独立暗柱”属于异型框架柱。

端柱、独立暗柱和小墙肢钢筋构造均按框架柱计算。

一二级抗震剪力墙结构下部加强区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构造一般由设计注明,包括配筋和边缘构件长度。

约束边缘长度可以按G101图集规定进行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扩展区的钢筋规格和间距应由设计师配置,不可自作主张。

墙身竖向钢筋主要起抗弯作用,墙身水平分布筋是为横向抗剪以防止墙体在斜裂缝出现后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同时起到抵抗温度应力防止砼出现裂缝。

墙形状虽然象板,但其钢筋构造与板有本质的区别,板是单纯的受弯构件,剪力墙则在轴力,弯矩,剪力的复合状态下工作。

墙的水平筋必须伸至墙端,暗柱是墙边缘竖向加强构件,与墙是共同受力体,不管暗柱有多宽,剪力墙水平筋都伸至暗柱外端,墙水平筋不存在与暗柱搭接或锚固。

但墙水平筋伸入端柱可以是个锚固值,当小于锚固值时须伸至端柱内侧且弯折15D,注意,锚固长度lae由约束边缘端柱核心区算起,不包括扩展区长度。

墙水平筋不宜在墙转角处搭接,墙转角是墙应力集中部位,墙水平筋在转角搭接不能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有效握裹,减弱粘结强度,使墙转角成为薄弱部位。

但水平筋避开墙转角连接会增加施工难度,也给钢筋计算带来麻烦。

墙水平筋与暗梁侧面钢筋不重复布置两者取大者。

墙水平筋在框架梁不必设置,但墙竖筋应贯通框架梁。

墙水平筋贯通连梁,放在连梁的外侧,但施工不便,钢筋计算也不便,所以连梁的侧面钢筋与墙水平筋可以采用分离式。

墙梁包括连梁、暗梁和边框梁。

连梁虽然称梁,但与梁的受力特征有明显的不同。

连梁存在于下列情形中:

一是剪力墙门窗洞口上方(或下方)设置洞口连梁;一是较长的剪力墙开设洞口,将其分成较为均匀的若干段,墙段之间用弱连梁连接。

连梁一般同墙厚,在与剪力墙的协同工作时为保证剪力墙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连梁设计时应进行刚度折减。

连梁与框架梁的区别:

连梁箍筋不存在加密与非加密,应按全加密计算,框架梁跨中部分箍筋可不加密;连梁也不存在支座负弯矩钢筋,框架梁在支座位置一般配置负弯矩钢筋;框架梁伸入支座最直线锚固长度长度不小于过支座中心线加5D,而连梁无需过支座中心线,伸入墙内≥0.4Lae且≥600mm;为防止顶层连梁的锚固区的破坏须加设约束箍筋,顶层框架梁锚固区无需配置约束箍筋;连梁侧面钢筋同剪力墙,框架梁侧面钢筋当框架梁净高≥450mm开始配置,有构造和抗扭之分,间距不小于200mm;连梁的拉钩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框架梁的拉钩每道侧面筋均设拉钩,但要错开设置,两者相差约一半。

连梁端部为小墙肢或端柱时其纵筋伸入支座内≥0.4Lae,弯折15d,这与框架梁相同。

暗梁是剪力墙水平加强线,纵向钢筋与墙水平筋一样,伸至墙端。

当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时,按连梁设计和计算;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按框架梁设计和计算。

当梁与墙垂直相交的梁为框架梁或次梁,与墙相交的一端与墙绞接,按普通梁设计和计算(伸入墙对边内侧加15d),并在墙梁相交处设置暗柱(这是对设计要求,暗柱配筋见设计)。

在剪力墙结构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梁,梁的类型不同,则设计、构造和计算也就不同,我们施工和预算时不能仅根据梁的代号而且根据它的受力特征来判断它究属于那类梁。

2010-3-26上海

基坑钢筋翻样原理

 

一、基坑概况

基坑通常有二种,一种是用于集水,故基坑也称集水坑;还有一种用于电梯基础,也称电梯坑。

基础外围一般做成斜坡,角度有45度和60度等,角度取决于基坑洞口深度,不同的角度,基坑外放宽度也不同。

当角度为45度时,外放宽度为底板厚度的0.42倍;当角度为60度时,外放宽度为底板厚度的0.58倍,当角度为90度,基坑侧墙厚度同底板厚度;也有的基坑不做斜坡,做成水池形状。

基坑底板同筏板厚。

基础筏板上部纵筋应在基坑洞侧弯折,弯折长度伸至基坑底板内一个锚固长度;基础筏板下部纵筋伸入基坑外边线内一个锚固长度。

基坑钢筋规格和间距一般同基础筏板配筋,基坑底部钢筋与斜坡钢筋应贯通相连,伸入基础筏板内一个锚固,当不能满足锚固长度时应水平弯折,弯折长度为20D;基坑斜坡水平钢筋应贯通相邻斜坡,在邻坡位置改变用途,作邻坡的纵向筋之用,斜坡伸入基础筏板内一个锚固,当不能满足锚固长度时应水平弯折,弯折长度为20D;斜坡钢筋规格和间距同筏板钢筋,但钢筋间距不能取水平投影的间距而应取垂直于斜坡的间距。

基坑洞口高度范围内水平分布筋一般小于筏板纵筋,设计应注明其规格和间距,如设计未注明按筏板钢筋规格和间距。

基坑底板上部纵筋同筏板钢筋规格和间距,从洞侧伸入基坑内一个锚固长度,当不能满足锚固长度时应水平弯折,弯折长度为20D。

二、基坑算法

这里以基坑斜坡角度是45°为例介绍集水坑钢筋算法:

X方向基坑坑底钢筋长度

=洞口宽度a+2×0.42h+2×hk/sin45°+2×la

X方向基坑斜坡钢筋长度

=(洞口宽度a+2×0.42h+2×hk/sin45°+2×la+洞口宽度a+2×0.42h+2×hk×ctg45°+2×la)/2

X方向基坑坑底钢筋根数

=(洞口宽度b+2×0.42h)/间距+1

X方向基坑斜坡钢筋根数=(hk/sin45°/间距-1)×2

Y方向基坑坑底钢筋长度

=洞口宽度b+2×0.42h+2×hk/sin45°+2×la

Y方向基坑斜坡钢筋长度

=(洞口宽度b+2×0.42h+2×hk/sin45°+2×la+洞口宽度b+2×0.42h+2×hk×ctg45°+2×la)/2

Y方向基坑坑底钢筋根数=(洞口宽度a+2×0.42h)/间距+1

Y方向基坑斜坡钢筋根数=(hk/sin45°/间距-1)×2

 

图1-1基坑钢筋算法

a为基坑洞口X方向宽度

b为基坑洞口Y方向宽度

hk为基坑洞口高度

三、基坑计算实例

以联体集水坑为实例进行算分析:

已知某住宅楼基础电梯坑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

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图1-2基础平面图

(—)、结构说明:

(1)基础为非抗震。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