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84899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A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

课时

三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1.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知识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过程方法

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象---对比阅读---教师适当点拨

重点

难点

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

思路

激趣导入教学,整体感知诗文,理解诗意;

品读诗句,感悟意境,揣摩表达方法;

指导背诵,对比阅读,积累语言,拓展学习古诗,借鉴运用。

教学

准备

教师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学生

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

  二、学生自学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时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伸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

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

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二、导入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出示古诗

   2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

   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四、汇报自学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五、感情升华

   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

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时教案C

课时板书设计

5、泊船瓜洲

读诗句王安石(宋)

知作者第一、二句

解诗句瓜洲—京口—钟山

展想象一水间数重山思乡之情

悟诗情第三、四句

又绿照我还

秋思

读诗句

知作者第一、二句见秋风意万重

解诗句叙事抒情

展想象第三、四句说不尽又开封

悟诗情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A

课题

6、梅花魂

课型

讲读

课时

两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知识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

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过程方法

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点拨提示---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诵读并---交流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设计

思路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全面了解文章,初步体会人物基础上,引导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

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

教学

准备

教师

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

学生

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2、过渡: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第三段,领会爱梅之情。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

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重点段,体会爱国情结。

   1、过渡:

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3)齐读。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2、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3、内容扩展,从哪些地方你也能体会外祖父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

自由交流。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4、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

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5、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课时教案C

课时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6、梅花魂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  应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A

课题

7*、桂花雨

课型

阅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过程方法

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重点

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

思路

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

快乐。

细读课文,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

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

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

准备

教师

查阅桂花的资料

学生

查阅桂花的资料。

预习课文。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思考: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指人回答,明确:

出示课件

   4、分同桌轮读,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你喜欢哪几句话?

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出示课件:

师范读。

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

说给大家听。

  六、作业

   1、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课时教案C

课时板书设计

               7*、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A

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

课型

阅读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知识技能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过程方法

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与同学交流----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重点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设计

思路

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优美的句

子或段落熟读成诵,读书时要指导学生注意体会。

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

的目的。

教学

准备

教师

布置预习;

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

预习课文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

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

(那么美,那么自然。

)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

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课时教案C

课时板书设计

 

8*、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教学反思

课时教案A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课型

综合

课时

四课时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技能

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

个结果。

过程方法

讨论交流。

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

重点

难点

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

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

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设计

思路

1、先回顾学过的课文,总结课文内容的共同特点。

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

情”,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浓浓的乡情。

3、根据学生讨论的初步结果,分“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等。

4、最后,可以分组列出节目表,把节目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

准备

教师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

学生

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淡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3、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2、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第四课时回顾拓展二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1、“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

回顾?

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3、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

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

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4、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课时教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

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

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

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三、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

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3、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

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

(指名读背.)

  四、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课时教案C

课时板书设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