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游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02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游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态游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游戏.docx

《生态游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游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游戏.docx

生态游戏

生态游戏

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社团生态游戏分享

破冰游戏:

可以用于开场,引出主题,参与者及引导者之间相互了解,以及一些游戏的分组准备等

一、我们是谁

游戏准备:

写有不同动物特征的纸条

步骤:

1、将纸条分发给参与者

  2、让参与者猜测纸条上所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并找到与自己相同的动物,作为一组

  3、小组讨论后共同扮演纸条上描述的动物,让其他小组的成员猜该小组扮演的是什么

说明:

1、准备纸条的数量=参与活动的人数;动物的种类=需要分出的组数;描述每种动物特征的数量=该组所需人数

  2、选取的动物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了解的,不应过于冷门

  3、应注意该动物的特征是否会与此游戏中另一动物特征相似或无法分辨

拓展:

1、除动物外,还可选取其他(如植物,非生物等),也可以与该堂课的内容相结合,描述同一物种的不同状态等

  2、如果可以,在大家寻找自己的组员的时候不允许发出声音,只能通过动作表演来说明自己是什么动物

  3、共同扮演纸条上的动物时可以是静态的,但更应该鼓励大家扮演动态的,故事性的

  4、大家猜出各组所扮演的动物后可以共同演出一小段生态剧,表现这些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分组后,可要求各组讨论确定自己的组名、口号、队歌、标志等,增强小组成员对自己小组的认同感

二、诺亚方舟

游戏准备:

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

步骤:

1、讲诺亚方舟的故事,说明今天的活动需要大家分成两个一组

  2、让参与者“抽签”分到卡片

  3、参与者抽到卡片后不允许说话,只能用动作扮演卡片上的动物,并寻找自己的伙伴

说明:

1、动物种类是人数的一半,每两张卡片上写同一种动物(诺亚方舟的故事中,每种动物只有两个)

  2、选取的动物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了解的,不应过于冷门

  3、事先可以对卡片进行一定的设计,让男生和女生被分到一起

拓展:

1、参与者抽到卡片后除了用表演的方法外,也可以允许使用叫声模仿等

  2、可以作为一整个活动开始(洪荒之后,幸运地留在诺亚方舟上的动物们负担起了拯救自然的任务,他们需要……)

  3、有很多自然体验需要两人一组开展活动(如照相机,盲人摸树等),可利用这个方法来分组

  4、分成两人一组后,如果还需要组合成多人一组(如8人,或10人),可以让大家按照不同的类别来组合(如要求鸟类组成一个组,昆虫类组成另一个组;或者生活森林里面的组成一组,生活在草原的组成另一组等)(这个事先需要对卡片进行设计哦)

5、也可以把画有动物图象的纸张(或者写有动物名字的纸条)贴在参与者背上,参与者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只能看到别人是什么,在不允许说话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伙伴

      

三、猜猜我是谁

游戏准备:

每个参与者一张纸,一只笔

步骤:

1、参与者在纸上画下自己认为最能代表自己的(或者自己最想成为的/认为自己最像的/自己最了解的)自然物(动物/植物/非生物)

  2、画出相同自然物的人坐到一起,分享自己选择该物的理由

  3、各组派一个代表,集体分享

说明:

此活动比较适合在室内完成

拓展:

1、画哪一种的人最多?

为什么?

画什么的最少?

  2、有没有什么只有一个人画?

让他来分享一下为什么画这个?

  3、看看我们画的这些自然物能不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

如果能,尝试一下,如果不能,那么还缺少了些什么?

  4、我们这个生态系的物种数量是否能维持平衡稳定?

还是某种物种数量太多或太少?

进一步拓展:

1、要让大家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会缺少一般是非生物(如阳光,水等),分解者(如蘑菇,蚂蚁,蚯蚓等),他们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却常常被忽略,在此可以引导,尊重那些卑微的生命或物体,他们是自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自然中,他们和那些飞的高高的鹰,神奇的狮子或老虎等都是平等的……

  2、还可以更深的拓展,如尊重身边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人,那些似乎很卑微的工作,他们在整个社会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和其他人,其他工作也都是平等的……

自然体验类游戏:

都是需要接触,感受大自然的活动

一、感官训练

游戏准备:

每人一张纸(一个笔记本),一只笔

步骤:

1、引导者提出本次游戏需要寻找的感觉(如:

4种不同的形状,5种不同的颜色,3种不同的质地,7种不同的声音,2种不同的气味等)

  2、参与者分散开来,开始寻找并在纸上记录(记录下所寻找到的感觉,以及得到这种感觉的地点,物品以及这种物体的其他特性等)

  3、一定时间后集合,分享

  4、如果可能,可以让参与者相互带领前去回访得到某一感觉的地方

说明:

1、这个游戏比较适合第一次做自然体验的人玩,可以作为一种提示,帮助他理解感受的方式

  2、要求记录的感觉应该尽量多样化,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才能帮助参与者打开自己的感觉去体验自然哦

  3、引导者应鼓励参与者进行更多的观察,体验和记录

拓展:

1、这个游戏可以在野外拉练时做,在出发前布置好需要记录的内容,在行进过程中让参与者体验,记录,在目的地进行分享,返回时再做相互带领回访,可以避免在拉练时“只顾低头前进,忘记了路边的风景”的出现

  2、分享时间不宜过长,回访可以多给点时间

二、宾果游戏

游戏准备:

每组宾果卡片

步骤:

1、将卡片发给参与者,让参与者在附近寻找有特色的东西,记录在宾果卡的格子里

  2、到规定时间后集合,主持人说出一些特点(以叶子为例,可以说圆形的,表面是光滑的,边缘是锯齿状的,平行叶脉的,羽状复叶,或者叶子的背面是红色的等),参与者在自己的卡片上寻找符合组织者所说特征的记录,做上规定的记号,最先将5个记号连成一条直线的小组既是宾果得主

  3、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有哪些东西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一样的,自己记录的特征和别人看到的特征有什么不同等

说明:

记录可以是直接贴在格子上,也可以画在格子里,或用文字记录等

拓展:

1、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宾果卡上要填入的内容,除了寻找自然物之外,也可以寻找“不应该出现的东西”等

  2、宾果卡可以不用填满,留下一些空格,在主持人说出某些自己的卡片上没有的特点时记录下来,并在游戏结束后寻找具有该特点的东西,填入宾果卡上

  3、如果此游戏在室内做,可以让参与者回忆自己曾经看到的自然物,画在宾果卡上

  4、通过一些设计,可以在宾果卡上做食物链、食物网等游戏

三、照相机

游戏准备:

步骤:

1、分组:

将参与者分为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摄影师,一人扮演照相机

  2、取景:

照相机闭上眼睛,有摄影师引导到想要“拍摄”地方或东西前

  3、拍照:

摄影师拍一下“照相机”的肩膀让“照相机”睁开眼睛,2—3秒后再次拍“照相机”的肩膀让他闭上眼睛

  4、重复步骤,互换角色

说明:

1、由于在取景的过程中,“照相机”始终是闭上眼睛的,所以“摄影师”必须好好地爱护自己的“相机”,注意安全

  2、拍照时“照相机”睁开眼睛的时间应适中,“曝光时间”太短则无法看清美景,太长则注意力会分散

  3、摄影师在“拍照”前可能需要“调焦”,悄悄告诉你的“相机”要拍摄的是远景,还是近景,或者是个特写镜头

拓展:

1、除了拍摄“照片”外,还可以录制一小段“DV”(“摄影师”引导“相机”的镜头缓缓移动,比较适合于广角镜头地全景扫描,拍摄时间可以稍长)

  2、可以在游戏结束后“晒相片”,要求“照相机”把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相片”画在纸上,配上时间、地点,“摄影师”和“照相机”姓名及其他记录等,进行分享或者珍藏

  3、“摄影师”和“照相机”之间可以分享(“摄影师”为什么想要拍摄这张照片,“照相机”睁开眼睛看到这样的景象时的感受等,如果可以,两人可以回到刚才的拍摄地点现场分享)

引导拓展:

1、有的东西转瞬即逝,我们该怎样珍惜?

   2、普通相机在晒相片时会造成的污染……

四、声音地图

游戏准备:

每人一张纸、一只笔

步骤:

1、将纸和笔发给参与者后让参与者寻找自己喜歡的地方坐下

  2、参与者在纸的中间画一个“×”,以“×”为中心画三个同心圆代表离自己的距离,在纸的一个角落做好方位标记

  3、参与者尽量放松心情,闭上眼睛聆听周围的声音,每听清楚一种声音,在纸上相应的位置(声音的远近及方位)记录(事先应规定不同的声音使用的记号等)

  4、3-5分钟后集合,分享自己听到的声音

说明:

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最好彼此分散开,以免受到其他人的干扰,但不应隔的太远,或“藏”的过于隐秘

拓展:

1、如果参与者还没有进入状态,可以在游戏前加入一个小小的“热身”,大家坐成一圈,闭上眼睛,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每听清楚一种声音,就伸出一个指头,比赛谁听到的声音最多,分享都听到了些什么(1-2min)

  2、也可以两人一组,背靠背坐下,各自完成一幅声音地图,相互分享

  3、如果是在晚上,大家躺成一圈,看着夜空中明亮的星星,静静地听着周围的声音,感受夜晚的清凉,呵呵,不一定要画出什么,美好的感受也能刻在记忆中

五、盲径

游戏准备:

每人一只眼罩

步骤:

1、让参与者排好队,(相互拉好手,或者把双手放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罩上眼罩

  2、引导者在前面领路,拉着第一个人的手,带领参与者行走

  3、在行走过程中,引导者应注意引导参与者去感受周围的环境

  4、行走一段路程后,让参与者取下眼罩,根据之前的感受,沿著原路回到出发点,一起分享

说明:

1、参与人数不宜太多,如果人数太多,可以考虑分组进行,或者增加引导者,分布在队伍中间引导

  2、引导者最好事先设计好路线,路线最好富于变化性,如穿越一片树林,沿著溪流行走一段路,走过一片草地等

  3、行走时应放慢脚步,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参与者感受

  4、引导者的提示很重要,引导者可以拉着参与者的手让他们去触摸一块石头,或者要求他们拥抱一下旁边的树,闻一朵花的气味等

  5、一定要保护好“盲人”,注意安全哦

拓展:

1、可以要求参与者在回到原点后画出一幅步道图,画上自己感受深刻的东西

  2、在参与者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事先在盲径上拉好绳子,让参与者沿著绳子前进,在沿途布置引导者负责引导参与者去感受,并负责参与者的安全

  3、也可以让参与者分成两人一组,相互引导进行体验(适合于活动范围较宽,但体验距离较短的情况)

  4、两人一组也适合玩拜访一棵树的游戏,由一人带领另一人去感受一棵树(树干,树枝,叶子,花及果实,嫩芽,树上的附身物,树下生长的花草,泥土,落叶……),之后带回原地,取下眼罩后然感受者去寻找自己刚才拜访的那棵树,完成后互换角色,分享

六、发现游戏

游戏准备:

将10-15种人造的小道具布置在一条自然小路附近(小路约50m)

步骤:

1、让参与者间隔一定的距离通过小路,并寻找这些安排在小路两边的小道具(注意,只能寻找,用眼睛看,不能动,更不能拿走)

  2、引导者在小路尽头等待,参与者走过小路后悄悄告诉引导者自己发现了多少件道具,及道具的位置,如果不对,引导者可以悄悄告诉参与者正确数目,并鼓励参与者再走一遍

  3、所有参与者都到达终点后,引导者带领大家一起收回道具,分享

说明:

1、事先应清理小路,以免参与者将之前小路上的一些非自然物误算作道具

  2、道具中应该有一部分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另一些则是能比较好的与自然物融合在一起的

  3、事先应规定寻找范围,以免参与者离小路太远

  4、活动过程中最好不允许发出声音

拓展:

1、一部分小道具可以是自然物仿照品,按照它们最可能出现的地点放置,甚至可以组合成一些有趣的情景,比如说一只蝴蝶正停在一朵花上等

  2、可以将参与者分成两个组,一组放置小道具,另一组寻找,然后互换(注意,两个组的小道具最好不一样哦)

  3、将参与者分两个小组后,也可以让一组扮演小生物,躲藏在小路附近,另一组前去寻找(注意哦,要找到扮演组的参与者并且正确地说出他扮演的是什么才能算找到哦),然后互换角色。

(这个晚上玩效果会好一些)

      

七、寻找

游戏准备:

两张方巾,一些在活动地点能找到的有特色的自然物

步骤:

1、将事先准备的自然物放在一张方巾上,并用另一张方巾盖上

  2、将参与者分小组,每组派代表到两张方巾的旁边。

引导者揭开盖住的方巾,让代表迅速观察盛在方巾里的自然物有哪些(约15-20s),然后重新把方巾盖上

  3、各小组分头寻找代表记下的自然物(约3-5min)

  4、各小组回到原地后,引导者从方巾下将自然物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展示,看看哪些小组找到了相同的东西,也可以分享这件物品的特点,故事,或者某个小组可以分享在寻找这件东西时发生的有趣的事

说明:

1、自然物最好是有特点且在游戏地点比较容易找到的

  2、收集自然物时应尽量是自然凋零物,生物残骸,或非生物等,不应对大自然造成任何伤害,如采集树叶,花朵等都不应出现

  3、一组人数不宜过多,在大家分散寻找前可以指导代表为小组成员稍作分工

拓展:

1、在寻找过程中可以鼓励参与者寻找一些方巾上没有,却很特别的东西,在引导者做完分享后进行展示及分享

  2、可以引导参与者思考这些自然物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及意义

  3、在分享结束后,可以让参与者利用这些自然物进行拼图等游戏

八、树叶分享

游戏准备:

每组一张小白纸(用于将树叶贴在上面),一张卡片(用于写小组成员对这片树叶的描述),集体共用一卷透明胶或双面胶

步骤:

1、让参与者在一定范围内寻找3片自己喜欢的树叶

  2、将参与者分组(8-10)人一组,要求参与者从自己见捡到的树叶中挑出一片自己最喜欢的,与组员分享(为什么喜欢这片叶子,这片叶子有什么特点等)

  3、要求小组讨论后从大家挑出的叶子中再次挑选出一片叶子,贴在一张小白纸上,作为自己小组的叶子

  4、小组成员为自己小组的叶子配上一定的描述,写在卡片上,并把叶子贴在墙壁上(卡片要留在自己手上哦)

  5、大家都把叶子贴在大白纸上后,小组轮流念卡片上写给自己小组叶子的描述,其他小组的人则根据描述猜测该小组的叶子是那一枚,猜对后将卡片贴在相应的叶子旁边

说明:

1、游戏的分享考虑是在室内,如果是在野外的环境,可以考虑将一张大白纸挂在树上当作墙壁

  2、注意树叶必须是捡拾的,不能采摘

  3、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叶子贴在墙壁上混淆视听,给猜树叶增加难度,也可以让每个小组除了将自己小组的树叶交上来以外再交一枚混淆视听的树叶

拓展:

1、可以让小组想象自己的那片叶子成长的经历,将一个故事,或者扮演一个小小的生态剧本等

  2、可以让小组之间猜测自己那片叶子与其他小组叶子的相互关系,并表演出来

  3、由于之前有挑选过程,可以进行关于放弃,珍惜,以及生命教育等深层次的分享

其他游戏:

主要是一些带一定知识性的游戏,可以在室内完成,也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

一、森林的故事

游戏准备:

步骤:

1、在参与者中选出几个扮演“森林里的大树”的角色,其他的则扮演生活在森林里的其他生物(如小鸟,毛毛虫,菌类,小松鼠等)

  2、规定一棵大树可以养活多少种其他生物,让其他生物选中一棵大树,站在它旁边(一颗大树身边的其他生物不能超过它所能养活的生物数量)

  3、引导者讲故事(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一步步毁坏森林的故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根据故事的情节将“大树”一棵一棵地“砍掉”,每次砍掉大树后,所有“其他生物”必须离开原来依附的“大树”,另外寻找一棵“大树”依附,注意,每棵“大树”所能养活的“其他生物”数量不变,没有找到“大树”依附的“其他生物”出局

  4、游戏结束时可以留下几棵“大树”没被“砍掉”,让不同的参与者分享感受

说明:

1、大树的数量以及每棵大树所能养活的其他生物数量根据参加活动的人数来定,在游戏开始时,所有的“其他生物”都能找到“大树”依附,可以有部分“大树”身边还有空余

  2、讲故事时注意,开始时的破坏应该是比较少量,之后可以增加破坏程度(与真实情况相仿)

拓展:

1、游戏开始前可以让参与者自己思考森林中有哪些生物是依靠大树生存的,并让他们扮演这些生物

  2、可以让参与者中留下一部分人扮演“人类”的角色,他们每次“砍树”前必须想出一个理由(这样的话就可以不用设计故事了哦)(也要注意破坏的程度应该是逐渐加大,这个需要引导者对“人类”作引导哦)

  3、也可以让被砍掉的“大树”和找不到“大树”依附而出局的“其他生物”加入“人类”的行列去“砍树”,这样,随着“人类”的增加,对森林的破坏程度也就会逐渐加大

二、生态角色扮演

游戏准备:

写有不同生态系统的卡片(如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步骤:

1、将参与者分成4-5人一组

  2、每组派代表抽取卡片,小组需要扮演卡片上的生态系统

  3、小组讨论5-7分钟,依次扮演

  4、其他小组猜猜该小组扮演的是什么生态系统,并猜猜该场景表现的是什么情景,若猜错,则由扮演的小组进行解释

说明:

1、扮演静态画面,场景,不允许发出声音或在扮演时进行解释。

  2、可扮演3-5个场景,表现同一个生态系统

拓展:

1、可以要求参与者扮演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生的一段小故事(动态剧本)

  2、可以加入人的元素,比如,扮演人与该生态系统和谐共处的场景,或人的活动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等

  3、可以让参与者所扮演的几个场景之间形成一定的故事情节,并让观众根据所扮演的静态场景讲故事讲出来

  4、可以准备一段生态故事的开头,引导小组自己完成该故事,然后讲故事情节表演出来(比较适合于初次做此游戏,或年龄较小的参与者)

三、青蛙成长记

游戏准备:

青蛙成长卡片(孵化过程、成长过程、配对过程)

步骤:

1、引导者在地上画4条平行线,将3个过程的卡片依次放在4条线之(第一条线作为起点,最后一条线作为终点)

  2、参与者站在起点扮演青蛙卵,从孵化过程的卡片中抽取一张,走到第二条线前,打开卡片,仅有卡片上写有“顺利孵化”的可以继续游戏,其他人读出自己的“死因”,退出游戏

  3、参与者从成长过程中抽取一张卡片,走到第三根线前打开卡片,仅有卡片上写有“顺利成长”的可以继续游戏,其他人读出自己的“死因”,退出游戏

  4、参与者从配对过程中抽取一张卡片,走到第四根线前打开卡片,卡片上写有“成功配对”的自己胜出,其他人读出自己的死因

  5、集体分享

说明:

1、青蛙成长卡片中成功比例应适度,且三个过程的成功率递减(孵化过程“顺利孵化”占40-50%,成长过程“顺利成长”占20-30%,配对过程“成功配对”占10-15%)

  2、青蛙成长卡片中“死因”应与实际可能的情况相符合

  3、注意场面的控制

拓展:

1、可以通过引导让参与者自己设计“青蛙成长卡片”上的内容

  2、游戏可以重复进行几次,每次加入程度不同的“人类干扰”(可以设计一个故事,“人类干扰”有弱到强,也可以在“人类干扰”的后面部分加入“人类保护”的内容)

  3、除了做“青蛙成长记”,也可根据当地情况换作其他内容

  4、可以进行生命的脆弱和坚强,以及珍惜生命等分享

四、草原上的故事

游戏准备:

根据参与游戏的人数,计算设定各参数

步骤:

1、根据参与者人数,将参与者分成“狼”、“羊”、“草”以及“等待”四个组

  2、设定每天“狼吃羊”、“羊吃草”的“捕食时间”以及“新生草”、“新生羊”和“新生狼”的数量。

记录“狼”、“羊”、“草”的数量

  3、游戏开始,引导者喊“羊吃草”,则“羊”前去抓“草”(“草”不能跑哦),被“吃掉”的“草”回到“等待”的小组里等待下次进入游戏

  4、“羊”吃过“草”之后,引导者喊“狼吃羊”则“狼”前去抓“羊”(羊可以逃跑),被吃掉的“羊”回到“等待”的小组里等待下次进入游戏

  5、“狼”吃过“羊”之后,记录“狼”、“羊”、“草”的数量。

  6、根据之前设定的“新生草”、“新生羊”和“新生狼”的数量,从“等待”小组中抽出新的“草”、“羊”、“狼”

  7、反复进行几次,将记录的数量画成曲线图1,观察

  8、设定人们把“狼”赶出了草原,重复游戏(没有“狼吃羊”的环节)

  9、画出数量曲线图2,与数量曲线图1对比,说说狼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说明:

1、“狼”、“羊”、“草”的人数应依次增多,捕食时间及“新生物”数量等需要根据人数计算后确定,基本能在曲线图1中维持平衡,而在曲线图2中出现明显问题(如到了后面几轮游戏会有“羊”被饿死等)为佳

  2、“新生”过程最好能按照一定顺序抽取“等待”的参与者,被捕食后回到等待组的参与者应依次排在后面,以免部分人参与太少

 3、注意场面的控制,因为计算的地方比较多,引导者一定要保持头脑的清新

拓展:

1、可以作为一道数学题让参与者进行计算

  2、游戏的开头最好能讲述“人,羊与狼”的故事,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没有了狼以后羊的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进行游戏,大家会比较容易理解

  3、若游戏重复次数比较多,可以加入狼自然死亡的因素,否则会造成草原上闹“狼灾”哦

  4、可以分享一下电影《狮子王》中的一段:

木法沙带着小狮子辛巴巡视领地,告诉辛巴自己的管辖范围是阳光照耀下的所有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命,包括羚羊。

辛巴问“可是,我们不是吃羚羊的吗?

”木法沙回答道:

“是的,可是我们死后变成草,羚羊吃草。

在大自然中一切都在循环,我们是互相帮助的……”

五、构建食物网

游戏准备:

比较结实的绳子一卷

步骤:

1、选出一个人作为“人类”,其余参与者围成一圈

  2、让一个参与者先说出当地一种植物的名字,并让他抓住绳头

  3、让其他参与者说出以该植物为食的一种动物名字,让他抓住绳子的另一段

  4、让其他参与者说出以该动物为食的另一种动物,继续让他抓住绳子的后面一段

  5、重复进行步骤4,直到所有人都抓住绳子,构建出一个结实的网后,让“人类”躺倒网上去

  6、引导者开始诉说由于某种因素,网中某种物种受到破坏,被点到的物种放开绳子,退出游戏

  7、重复6,直到网不能承载起“人类”的重量

说明:

1、可以选比较瘦小的参与者扮演“人类”

  2、组成“网”的参与者必须拉紧绳子,以免“网”不够结实

  3、抓住临近端绳子的两名参与者在位置上应相距远一些,最好是在圈的对面

  4、“网”不要拉的太高,被“破坏”的“物种”在放手时注意不要一起放手,以免造成危险

  5、如果可以,最好在比较柔软的草地或沙地上进行,或者在“网”下面垫个柔软的垫子

拓展:

可以多准备几卷绳子,在同一圈内同时进行,注意每个人只能拿一条绳子的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