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17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docx

中职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复习题(及答案)一

 

第1部分:

单项选择题

 

1.1、(D)电子邮件(E-mail)属于以下哪个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A.办公自动化B.管理信息系统C.过程控制D.Internet应用

 

1.2、(B)电子商务中商业机构对个人的模式指的是以下哪一个。

 

A.B-BB.B-CC.B-GD.C-C

 

1.3、(A)以下哪个是局域网的英文简称。

 

A.LANB.WANC.MAND.NMS

 

1.4、数据传输的靠谱性指标是(B)。

 

A.速率B.误码率

 

C.带宽D.传输失败的二进制信号的个数

 

1.5、(D)是信息传输的物理信道。

 

A.信道B.数据C.编码D.介质

 

1.6、香农定理从定量的角度描绘了“带宽”与“速率”的关系。

在香农定理的

公式中,与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有关的参数主要有信道带宽与(B)

 

A.频次特征B.信噪比C.相位特征D.噪声功率

 

1.7、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它的单位为比特/秒,往常记做(B)

 

A.B/sB.bpsC.bpersD.baud

 

1.8、数据通讯中的信道传输速率单位是比特率(bps),它的含义是(A)

 

A.BitsPerSecondB.BytesPerSecond

 

1/17

 

C.和详细传输介质有关D.和网络种类有关

 

1.9、通讯信道的每一端能够是发送端,也能够是接受端,信息可由这一端传输到那一端,也能够由那一端传输到这一端。

但在同一时刻里,信息只好有

一个传输方向的通讯方式称为(B)A.单工通讯B.半双工通讯C.全双工通讯D.模拟通讯

 

1.10、能够向数据通讯网络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息的设施称为

 

(A)

 

A.数据终端设施B.调制解调器C.数据线路端接设施

 

D.集线器

 

1.11、在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中,作为信源的计算机发出的信号都是

(A)信号,作为信宿的计算机所能接受和识其余信号要求一定是()信号。

 

A.数字,数字B.数字,模拟C.模拟,数字D.模拟,模拟

 

1.12、数据通讯中,利用电话互换网与调制解调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属于(A)A.频带传输B.宽带传输C.基带传输D.IP传输

 

1.13、在数字通讯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B)

 

A.宽带传输B.基带传输C.并行传输D.频带传输

 

1.14、计算机通讯采纳的互换技术有分组互换和电路互换,前者比后者

(C)A.及时性好,线路利用率高B.及时性好,线路利用率低C.及时性差,线路利用率高D.及时性差,线路利用率低

 

1.15、(A)ATM信元由53个字节构成,前______个字节是信头,其余

______是信息字段。

 

A.548B.647C.845D.944

 

1.16、当前公用电话网,使用的互换方式为(A)

 

2/17

 

A.电路互换B.分组互换C.数据报互换D.报文互换

 

1.17、在数据传输中,(C)互换的传输延缓最小。

 

A.报文B.分组C.电路D.信元

 

A.信元互换B.电路互换C.报文互换D.数据报互换

 

1.19、ATM中,信息的基本单位是(A)

 

A.信元B.帧C.字节D.比特

 

1.20、以下对于信道容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A.信道所能同意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B.信道所能供给的同时通话的路数C.以兆赫兹为单位的信道带宽D.信道所同意的最大误码率

 

1.21、以下网络的技术指标中,能够用字节/秒作为单位的是(C)

 

A.比特率B.波特率C.吞吐量D.误码率1.22、计算机网络中宽泛使用的互换技术是(C)

 

A.线路互换B.报文互换C.分组互换D.信源互换

 

1.23、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数据传输的内部要素的是(D)

 

A.电磁扰乱B.太阳噪音C.工业噪音D.脉动噪音

 

1.24、ATM是(A)的数据传输。

 

A.面向连结B.面向非连结C.没法达到D.无电路

 

1.25、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是(D)

 

A.电信号传输系统B.文字通讯系统

 

C.信号通讯系统D.数据通讯系统

 

1.26、把模拟量变成数字量的过程称为(D)

 

3/17

 

A.A/D变换B.D/A变换C.调制D.解调

 

1.27、以下说法中哪些正确?

(C)①虚电路与电路

 

互换中的电路没有实质不一样

 

②在通讯的两站间只好成立一条虚电路③虚电路也有

 

连结成立、数据传输、连结拆掉三个阶段

 

④虚电路的各个节点不需要为每个分组作路径选择判断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1.28、下边哪一项为哪一项信元和分组的不一样(C)

 

A.信无往常比分组小B.信元不一样物理地点可合

 

 

C.全部信元都有固定长度D.分组不可以被互换

 

1.29、拥有构造简单灵巧、成本低、扩大性强、性能好以及靠谱性高等特色,当前局域网宽泛采纳的网络构造是(B)。

 

A.星状构造B.总线型构造C.环状构造D.以上都不是

 

1.30、局域网中常用的拓扑构造有(A)。

 

A.星状构造B.环状构造C.总线型构造D.树状构造

 

1.31、下边选项中并不是正确地描绘OSI参照模型的是(B)。

 

A.为防备一个地区的网络变化影响另一个地区的网络B.分层网络模型增添了复杂性C.为使专业的开发成为可能D.分层网络模型标准化了接口

 

1.32、OSI参照模型的(B)供给成立、保护和有序地中止虚电路、传输差错校验和恢复以及信息控制体制。

 

A.表示层B.传输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

 

4/17

 

1.33、OSI参照模型的(C)达成差错报告、网络拓扑构造和流量控制的功

能。

 

A.网络层B.传输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

 

1.34、OSI参照模型的(B)成立、保护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A.传输层B.会话层C.应用层D.表示层

 

1.35、OSI参照模型的(C)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能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出。

1.36、OSI参照模型的(B)为处在两个不一样地理地点上的网络系统中的终端设施之间,供给连结和路径选择。

 

A.物理层B.网络层C.表示层D.应用层

 

1.37、OSI参照模型的(A)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供给网络服务。

 

A.传输层B.会话层C.表示层D.应用层

 

1.38、数据链路层在OSI参照模型的(B)。

 

A.第一层B.第二层C.第三层D.第四层

 

1.39、OSI参照模型的上4层分别是(D)。

 

A.数据链路层、会话层、传输层和网络层B.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和应用层C.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和物理层D.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40、在局域网的分类中,(B)不是按网络介质接见的方式分的。

 

A.令牌通讯网B.基带局域网C.带矛盾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接见网D.以上都

不是

 

1.41、在令牌环网中,令牌作用是(A)。

 

A.向网络的其余部分指示一个节点有限发送数据

 

B.向网络的其余部分指示一个节点忙以致不可以发送数据

 

5/17

 

C.向网络的其余部分指示一个方播信息将被发送

 

D.以上都不是

 

1.42、IEEE802工程标准中的802.3协议是(A)。

 

A.局域网的载波侦听多路接见标准B.局域网的令牌环网标准

 

C.局域网的互联标准D.以上都不是

 

1.43、有关控制令牌操作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A.用户自己产生控制令牌B.令牌沿逻辑环从一个站点传递到另一个站点

 

C.当等候发送报文的站点接收到令牌后,发送报文D.将控制令牌传递到下

一站

 

1.44、10BASE-T往常是指(C)。

 

A.细缆B.粗缆C.双绞线D.以太网

 

1.45、10BASE-2中的“2代”表(B)。

 

A.第二代10BASEB传.输距离200mC.2对双绞线D.无心义

 

1.46、ATM数据传输单位是信元,长度为(D)B。

 

1.47、FDDI是(C)。

 

A.迅速以太网B.千兆以太网C.光纤散布数据接口D.异步传输模式

 

1.48、TCP/IP在Internet中的作用是(A)。

 

A.定义一套网间互联的通讯规则或标准B.定义采纳哪一种操作系统

 

C.定义采纳哪一种电缆互联D.定义采纳哪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1.49、CP/IP协议中应用层之间的通讯是由(B)负责办理的。

 

6/17

 

A.应用层B.传输层C.网际层D.链路层

 

1.50、TCP/IP分层模型中的4层分别是(A)。

 

A.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B.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C.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物理层D.应用层、网际层、传输层、网络接口层

 

1.51、(A)传输层的协议之一。

 

A.UDPB.UTPC.TDPD.TDC

 

第2部分:

填空题

 

2.1、1969年12月,(ARPANET)的投入运转,标记着计算机网络的诞

生。

 

2.2、计算机网络的前身是(ARPANET)。

 

2.3、(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2.4、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合的产物。

 

2.5、(电子商务)是因特网应用的第三阶段,是网络技术直接促使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尖端应用。

 

2.6、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一般分为(接见)节点、(转接)节点和(混淆)节点三类。

 

2.7、通讯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

 

2.8、从逻辑功能上能够把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讯)子网。

 

2.9、通讯子网有(公用型)和(专用型)两种种类。

 

2.10、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2.11、计算机网络中的工作站又称(客户机)。

 

7/17

 

2.12、计算机网络软件主要包含(网络通讯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和各种网络应用系统。

 

2.13、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包含(网间包互换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

际协议)和(以太网协议)。

 

2.14、按网络的全部权可将计算机网络区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2.15、按网络上当算机所处的地位可将计算机网络区分为(平等)网络和(鉴于服务器)网络。

 

2.16、常有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2.17、常有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有(NetWare)、(WindowsNTServer)及

(Unix)。

 

2.18、按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19、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构造可将网络分为:

(总线型)、(环型)、(星型)、(树状)、(网状)。

 

2.20、(公用网)是指由电信部门组建,由政府和电信部门管理和控制的网

络。

 

2.21、(专用网)也称私用网,一般为某一单位或某一系统组建,该网一般不一样意系统外的用户使用。

 

2.22、广域网的英文简称为(WAN)。

 

2.23、数据一般分(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种类。

 

2.24、在数字传输中,(码元)是构成信息编码的最小单位。

 

2.25、(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办理的信息总量,单位是字节

/秒或位/秒。

 

2.26、数据通讯系统是由(DTE)、(DCE)和通讯线路等构成。

 

8/17

 

2.27、依据数据信息在传输线上的传递方向,数据通讯方式有(单工通讯)、(半双工通讯)和(全双工通讯)三种。

 

2.28、数据传输方式有(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三种。

 

2.29、数据互换技术有(电路互换)、(报文互换)、(分组互换)和(信元互换)四种。

 

2.30、一个完好的信元长度为(53)B,此中(5)B是信元头,(48)B为信元数据。

 

2.3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说。

 

2.32、信道是传递信号的一条通道,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2.33、信道按传输信号的种类能够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2.34、信道按使用权限可分为(专用)信道和(共用)信道。

 

2.35、数据通讯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比特率)、(波特率)、(误码率)、(吞吐量)和(流传延缓)。

 

2.36、一条传输线路能传输从1000~3000Hz的信号,则该线路的带宽为

(2000)Hz。

 

2.37、(频带)传输方式解决了利用电话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问题。

2.38、

在计算机中取连续值的数据为(模拟数据),取失散值的数据为(数字数据)。

 

2.39、(ATM)是电路互换和分组互换两种数据互换技术联合后的产物。

 

2.40、在信元互换中,一个765字节的报文需要送往目标计算机,传递的报文应当分为(16)组。

 

2.41、在数据通讯系统中,采纳频带传输时,在传输以前,第一要对要传递数据信号进行(调制)操作。

 

9/17

 

2.42、DTE中文含义是(数据终端设施);DCE中文含义是(数据通讯设施)。

 

2.43、电路互换的过程包含(电路成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和(拆掉电路连结)三个阶段。

 

2.44、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办理的信息总量称为(吞吐量)。

 

第3部分:

判断题

 

3.1、()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3.2、()互换机属于计算机网络中网络节点的接见节点。

 

3.3、()主机属于计算机网络中网络节点的转接节点。

 

3.4、()一般状况下,网络节点具用两重性,既能够作为接见节点又能够作为转接节点。

 

3.5、()通讯链路是指两个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3.6、()逻辑链路是物理链路形成的基础。

 

3.7、()物理链路不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

 

3.8、()资源子网供给接见网络和办理数据的能力,向网络用户供给各样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

 

3.9、()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子网是由网络节点和通讯线路构成。

 

3.10、()服务器是经过网络操作系统为网上工作站供给服务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设施。

 

3.11、()工作站是网络顶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施,自己拥有独立功能和当地办理能力。

 

3.12、()终端具备当地办理能力,可直接连结到网络上发挥作用。

 

3.13、()在计算机网络中常有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10/17

 

3.14、()集线器是供给传输介质与网络主机的接口设施,实现数据缓冲器的作用。

 

3.15、()网卡主要功能是放大和中转信号的作用。

 

3.16、()互换机是用来提升网络性能的数据链路层设施,是一个由很多高速端口构成的用于连结局域网网段或连结鉴于端到端的独立设施。

 

3.17、()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互联设施,能够实现不一样子网之间的通讯,是大型网络提升效率、增添灵巧性的重点设施。

 

3.18、()计算机网络安全举措能够是硬件的或软件的,也能够是政策法

规。

 

3.19、(

)计算机网络拓扑构造是网络节点在物理散布和互联关系上的几

何图形。

3.20、(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联合的产物。

3.21、(

)通讯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

3.22、(

)资源子网包含各样计算机和有关的硬件、软件。

3.23、(

)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数字形式来表示的。

3.24、(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往常用信息速率来表

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比特数越多,表示信道容量越大。

 

3.25、()波特率是指信息传输的错误率,是数据通讯系统在正常工作状况下,权衡传输靠谱性的指标。

 

3.26、()在单信道总线型网络中,带宽=信道容量×传输效率。

 

3.27、()在共享信道型的局域网中,信号的流传延缓或时延的大小与采纳哪一种网络技术有很大关系。

3.28、()DTE是指用于办理用户数据的设施,是数据通讯系统的信源和住宿。

 

11/17

 

3.29、()DCE是数据通讯设施,是介于数据终端设施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设施。

 

3.30、()Modem属于DTE。

 

3.31、()在单工通讯的两个节点中,此中一端只好作为发送端发送数据不可以接收数据,另一端只好接收数据不可以发送数据。

 

3.32、()在半双工通讯的两方能够交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不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只要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3.33、()在全双工通讯的两方能够同时进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只要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3.34、()在局域网中,主要采纳的是基带数据传输方式。

 

3.35、()信道带宽的单位是xx。

 

3.36、()数据通讯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中的信道容量=吞吐量×传输效

率。

 

3.37、(

)比特率和波特率是两个同样的观点。

3.38、(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的主要差别在于数据传输速率不一样。

3.39、(

)分组互换是以长度遇到限制的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互换

的。

 

3.40、(

)电路互换有成立连结、传输数据和拆掉连结三个通讯过程。

3.41、(

)分组互换比电路互换线路利用率高,但及时性差。

3.42、(

)ATM(即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广域网骨干线常采纳的技术。

3.43、(

)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内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

3.44、(

)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3.45、(

)信元互换适合于对带宽要求高和对服务质量要求高的应用。

 

12/17

 

3.46、()波特率是一种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

 

3.47、()分组互换属于“储存一转发”互换方式,它是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传输变换的。

 

3.48、()奇偶查验是一种复杂的检错方法,有很强的检错能力。

 

3.49、()信道带宽是指信道所能传递的信号频次宽度,它的值为信道上可传递信号的最高频次减去最低频次之差。

 

3.50、()带宽越大,所能达到的传输速率就越大,因此通道的带宽是权衡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

 

3.51、()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信道内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单位为比特/秒。

 

3.52、()一般来说,数据传输率的高低由传输每一位数据所占时间决定,假如每一位所占时间越小,则速率越高。

 

3.53、()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线路上每秒钟传递的波形个数就是波特率,其单位为波特(Band)。

 

3.54、()半双工通讯信息只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应用处合:

无线电方播、电视广播。

 

3.55、()全双工通讯的两方可交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但不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应用处合:

航空和航海的无线电台、对讲机。

 

3.56、()全双工通讯的两方能够同时进行双向的信息传输,应用处合:

计算机网络。

 

3.57、()宽带传输是指在同一信道上,宽带传输系统既能够进行数字信息服务也能够进行模拟信息服务。

 

3.58、()电路互换主要长处是及时性好,通讯速率较高;弊端是线路利用率低,通讯的两方一定同时工作。

 

13/17

 

3.59、()报文互换长处是,线路利用率高,接收方和发送方无需同时工

作;主要弊端是网络的延时较长且变代比较大,因此不宜用于及时通讯或交互式的应用处合。

 

3.60、()分组互换分为数据报和虚电路。

 

3.61、()信元互换长处是数据传输高效率、高速率;弊端是对硬件设施和带宽要求高。

 

3.62、()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构造,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

 

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

 

3.63、()不一样的网络拓扑构造其信道接见技术、网络性能、设施开支等基真同样,合适同样场合。

 

3.6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构造主假如指资源子网的拓扑构造。

 

3.65、()总线型拓扑构造的网络构造简单、扩展简单,网络中的任何结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靠谱性较高。

 

3.66、()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拥有中继互换和数据办理能力,网络构造简单,建网简单,靠谱性好。

 

3.67、()环型网数据传输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的问题,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但网络靠谱性较差。

 

3.68、()树状网络是分层构造,合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除叶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3.69、()当网络中各节点连结没有必定规则、地理地点分别,而设计通讯线路是主要考虑的要素时,我们往常采纳网状网络。

 

3.70、()总线型拓扑构造分单总线构造和多总线构造,局域网一般采纳的是单总线构造。

 

14/17

 

3.71、()总线型拓扑构造的长处是电缆长度短、靠谱性高、故障诊疗和隔绝简单和及时性强。

 

3.72、()星型网络拓扑构造集中控制,简单的接见协议,但电缆长度及安装花费高,故障诊疗困难、扩展困难,全网工作依靠于中央节点。

 

3.73、()环型拓扑构造合适于光纤、网络及时性好,但网络扩展配置因难,故障诊疗困难,节点故障则惹起全网故障。

 

3.74、()树型拓扑构造易于扩展、故障隔绝方便,但对根的依靠性太大,假如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可以正常工作。

 

3.75、()网状型拓扑构造是将星型和总线型两种拓扑构造混淆起来的一种拓扑构造。

 

3.76、()网状型拓扑构造的长处是易于扩展、故障的诊疗和隔绝方便、安装电缆方便。

 

3.77、()成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讯和资源共享,而通讯则是实现全部网络功能的基础和重点。

 

3.78、()OSI参照模型是一种将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构造,供给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

 

3.79、()OSI参照模型定义了一种抽象构造,而并不是详细实现的描绘,直接的数据传递在传输层。

 

3.80、()OSI参照模型中,每一层的真实功能是为其下一层供给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