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9302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心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33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面著名作家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朱自清 ②林海音 ③丰子恺 ④季羡林 ⑤杏林子 ⑥沈石溪

A.②③④⑥⑤①   B.③④②⑥⑤①   C.③④②⑤⑥①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语重心长  专心致志  养尊处优  座无虚席

B.数以千计  功无不克  行善积德  哄堂大笑

C.蜂拥而至  肃然起敬  和睦相处  死的其所

D.轻于鸿毛  五湖四海  精兵简政  千均一发

3、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

(1)“谁会说詹天佑不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

”和“谁都会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

(     )

(2)“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     )

(3)小英从“轻诺必寡信”这句话中明白了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是很少讲信用的人。

(     )

(4)“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     )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中华第一龙

在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却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

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

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

古时候,各个民族都会选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作为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

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

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

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至今,不少建筑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人们把它雕在房椽上、桥梁上、舟船上,刻在胡琴上、拐杖上、刀剑上。

节日里或庆典上,舞龙是最隆重的活动。

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也被称作“望子成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等带有“龙”字的词语,都表示赞颂或祝福。

歌词“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抒发了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再次证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4、把课文中带“龙”字的四字词语抄下来,再写4个带“龙”的四字词语。

5、“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

它有哪些特点?

6、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

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7、把“谢天谢地、惊天动地、昏天黑地、花天酒地”四个词准确地填到下面句子的括号里。

有一个县官离任,有人送他德政匾一块,上面写着“四大天地”。

送行的队伍到闹市处,县太爷想炫耀自己,对送行的人说:

“我在任多年,并无多大业绩可言。

今日你们赐我德政匾,实在是厚爱。

愿问‘四大天地’之内涵。

”有人回答说:

“太爷上任呀,(            );太爷在任呀,(            );太爷办事呀,(            );如今太爷卸任呀------”众人齐声高呼:

“(             )!

”然后一哄而散,县官呆若木鸡。

8、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1)“奶奶!

”小女孩叫起来。

“啊!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从这段话可知道小女孩擦燃火柴依次看到了          、          、         和慈祥的奶奶。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                     。

①这句话把日子比作                     ,说明了时间                              。

②在句子后的横线上补写一句,使这句话成为排比句。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

“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

上午或下午?

一次下多少?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就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9、本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浇一定的量”,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11、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个句子中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2)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12、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

陌生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

“小姑娘!

”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

“喜欢吃这个吗?

”我笑笑,摇摇头。

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

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

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

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

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

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

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

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像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3、根据文意,在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  )和(  )。

A.呼唤

B.呼喊

C.道歉

D.道谢

14、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  )。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15、“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原因是什么?

(   )

A.作者并不喜欢吃苹果。

   B.作者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C.作者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

16、“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什么呢?

(   )

A.“我”还得到了很多红苹果。

   B.“我”还得到了那位妇女给“我”的纸条。

C.“我”还得到了那位妇女对“我”的慈爱。

17、作者“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

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你读过这个童话吗?

能不能再提供一点有关这个童话的信息?

如果你没有读过,那你简单介绍一下你读过的一个童话?

18、文章中的“我”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19、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

为什么?

 

评卷人

得分

三、默写(题型注释)

20、根据情景填写名句。

(1)当看到好朋友浪费时间时,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醒他。

(2)人们常用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3)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评卷人

得分

四、书写(题型注释)

21、请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做到准确、规范、工整、美观。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

 

 

 

 

 

 

 

 

 

 

 

 

 

 

 

 

 

 

 

 

 

 

 

 

 

 

 

 

 

 

 

 

 

 

 

 

 

 

 

 

 

 

 

 

 

 

 

 

 

 

评卷人

得分

五、命题作文(题型注释)

22、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请以《生活中的          》为题记叙一件事,并结合这件事写出你的感想或受到的教育。

提示:

根据提供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做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2、A

3、

(1)(√)

(2)(√)(3)(√)(4)(×)

4、课文带“龙”的词语:

望子成龙、生龙活虎 、 龙腾虎跃 、龙凤吉祥;

再写带“龙”的词语:

画龙点睛、龙马精神 、车水马龙  、龙飞凤舞。

5、“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群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它的特点是:

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6、因为龙的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所以我们的祖先会把龙作为图腾;我从这一艺术形象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7、所填顺序:

(惊天动地 )(花天酒地)(昏天黑地)(谢天谢地)

8、1)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

(2)晚霞,被黑夜吞没了①这句话把日子比作 轻烟、薄雾,说明了时间 稍纵即逝。

②在句子后的横线上补写一句,使这句话成为排比句。

9、本文段选自课文《桃花心木》,作者是林清玄。

10、这样做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

树苗就枯萎的更多。

11、

(1)这个句子中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2)这句话的含义是: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12、我从这种树人的这一举动读懂了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已深深扎根了,说明种树人种树成功了。

13、AD

14、C

15、B

16、C

17、符合题意即可。

18、如:

1、那位陌生的妇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能把一个陌生的女孩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我觉得她是一个和蔼可亲、有爱心的人。

2、文中的“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懂礼貌的女孩子,也能为自己的过失而感到内疚。

19、如: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还是应该保持警惕,应先观察判断陌生人是否值得信任,如果陌生人值得信任的,就欣然接受馈赠和帮助,否则就在不伤他人自尊的前提下婉言相拒。

因为现在社会上的确还存在一些利用惠赠和帮助等方式进行诈骗的坏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学生既可以选择“信任”,也可以选择“警惕”谈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20、 

(1)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1、书写规范、美观。

22、生活中的美

那天,我发现了不少生活中的美,坐在窗前细细回味。

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在每一个角落中都会有美好的存在。

它们带给你的不是刹那的存在,而是永久的回忆……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带着一双不再挑剔的眼睛和一颗宁静的心我发现了是中的没。

  

大自然中,春意盎然,花草树木都很美。

小草虽然没有牡丹、杜鹃那样美丽,但它是坚强的,它经历着风吹雨打,电闪雷鸣。

水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水平如镜。

山有的太峻了,有的太尊了,还有的太贵了。

是多么美丽,我不惊一颤,是什么颤动了我?

是自然中的美。

  

你看,在那教师办公室的窗台下。

老师还在辛勤的批改着作业,老师您的家人、亲人还等着您回去吃饭呢!

那一瓶又一瓶的用尽的墨水瓶,那一支又一支写坏的红笔。

不知这些年来,您用尽了多少墨,用坏了多少笔。

老师您辛苦了!

您又辛苦了一天,就别为我们费心了!

啊,多么好的老师,多么感人的情景呀!

  

应着日落的余辉,小道上一点黄晕的光。

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这时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同学便立刻上前帮助,扶着老人走向了远处,看着这一老一少的身影渐渐消失,我的心瞬间变得温暖起来,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多么美好的时刻。

楼道里灯还亮着我知道,这一定是哪家的孩子还没回来,爸妈怕他害怕,点着灯等孩子回家呢。

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啊父亲,母亲你们在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起,你们给予了我多少爱的付出?

还将要给予我多少?

啊,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爱着您们!

  

什么是生活中的美,这就是生活中的美,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小事。

我发现了生活这的美!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音序排列法,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排列的方法。

多是在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形与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

2、试题分析:

B改为:

攻无不克。

C改为:

死得其所。

D改为:

千钧一发。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试题分析:

(4)“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错误的。

思援弓缴而射之:

想拉动弓弦把天鹅射下来。

应改为:

“思/援弓缴而射之”。

4、试题分析:

一问,抄写要规范、美观。

二问,考查对带“龙”的四字词语的积累和记忆。

如:

画龙点睛、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

5、试题分析:

考查对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点的把握。

第一段就非常清楚地点明了说明的对象——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群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它的特点也在第一段:

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此题很简单,按答案要求找到答案区域即可。

6、试题分析:

一问,祖先把龙作为图腾的原因。

5段开头一句“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所以说龙的复合结构。

二问,从最后一段“再次证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去分析:

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7、试题分析:

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

讽刺“太爷”,“办事”搭配“昏天黑地”,“卸任”搭配“谢天谢地”。

很符合搭配的规律。

点睛:

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

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8、试题分析:

(1)《买火柴的小女孩》中的语段。

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

(2)一问,原句为“晚霞,被黑夜吞没了”二问,①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把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说明了时间的稍纵即逝。

②例:

过去的日子如玻璃,被打碎了。

过去的日子如月光,被驱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心灵,被敲碎了,如日光,被月光代替了

过去的日子童年,被年龄替代了,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

9、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

本文段选自课文《桃花心木》,作者是林清玄。

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死记硬背作者。

10、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关键。

答案是第一段段末一句“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就枯萎得更多。

11、试题分析:

这是考查第三个“不确定”。

第一个“不确定”指的是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第二个“不确定”指的是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不规律地浇水。

第三个“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12、试题分析:

种树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心中有数;看似懒懒散散,实则从从容容,他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种树人。

(意思对即可)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有独立自主的心,都要学会自力更生,不要总是依赖别人!

13、试题分析:

答此类题需先将所给词语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

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

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

(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呼唤和道谢。

14、试题分析:

看懂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来揣摩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小心谨慎。

15、试题分析:

此题的答案不难,只要把上下文的情节内容掌握了就能推断出原因。

“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原因是作者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

16、试题分析:

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那位妇女对“我”的慈爱。

答“妇女给我的纸条”不好。

应该说“纸条”所代表的慈爱。

这样理解才深刻到位。

17、试题分析:

第一个问题可以写童话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其中某一个场景,也可以写故事中的某个人物等;第二个问题学生写的童话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学生只答其中一问即可。

18、试题分析: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意义的把握。

只要答出留有印象的原因即可。

这当然需要对人物形象的归纳。

例:

文中的“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懂礼貌的女孩子,也能为自己的过失而感到内疚。

点睛: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19、试题分析:

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应当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来确定答题思路。

既可以选择“信任”,也可以选择“警惕”谈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20、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处注意“潜”“润”“涯”“邻”等字词的书写。

21、试题分析:

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

不写繁体字。

22、试题分析:

标题《生活中的         》。

半命题作文,关键是填好关键性词语,有什么样的生活,对什么样的生活熟悉就填什么,我们人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感情、经历、感悟、经验、教训等等。

要写自己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

只有写自己的人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要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才能有生活,有东西可写。

补题:

幸福、快乐、温暖、关爱、微笑、烦恼、忧伤、痛苦、紧张、遗憾、唠叨、责备、歧视、挑战、竞争等等。

这道作文题还有一个关键性短语,即“生活中的”,要把“生活”一面写出来。

题目难度不大,但对审题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要想写得出彩并不容易。

抓住两个重点:

生活中的,(所填关键词)。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综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

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