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0513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21搭石2019人教版新课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师: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师:

看老师板课题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生看师板课题)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师:

齐读课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生齐读:

搭石——

  师:

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

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

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生: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

你找得真准,注意不要添字,是“天气变凉”,你再读。

  (生再读)

  师: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

“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

卷起来的意思。

  师: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

脱鞋绾裤

  师:

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

脱鞋绾裤

  师:

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

脱鞋绾裤

  师:

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

脱鞋绾裤。

  师: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

脱鞋绾裤

  师: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

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

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

还会很麻烦。

  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搭石过小溪了。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

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师:

不错,这种渡小溪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生2:

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

  师:

你体会得很细腻。

  生3:

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

师:

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

  生:

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

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

  师: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师:

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

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

(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

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

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

行(hánɡ)

  师:

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

一行(xínɡ)人

  师:

齐读两遍。

  (生读)

  师:

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

“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师: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

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

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

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

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

你联系下文理解了。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

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

(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

搭石上。

  师:

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

有。

  师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生1: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2:

紧跟上去

  师:

(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4:

紧跟上去

  师: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6:

紧跟上去

  师: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

轻快的音乐。

  师:

像——

  生齐:

轻快的音乐。

  师:

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

前面的——

  生(组1):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组2):

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

协调有序

  师:

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

协调有序

  师:

体会得好。

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

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

“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

查了。

  师: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

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

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

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

是“宽”的意思。

  师:

是吗?

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

就是很宽。

  师(微笑地):

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不是“很宽”,而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

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

理解了吗?

(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想一想。

  生1:

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

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

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

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

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

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

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

(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

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

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

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师:

真美!

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

谁来读?

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

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

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

一道风景

  师: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

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

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

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

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

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

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

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

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生:

fúfúfú

  师:

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

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

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

“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

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

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

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

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

就是“弯”的意思。

  师:

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

左右结构

  师:

(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

一个人

  师:

右边——

  生:

一条犬

  师:

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

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

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

(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

(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

不需要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

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

不会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

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

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

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

因为——

  生: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

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

尊老爱幼

  师:

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

敬老

  师:

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

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

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生2:

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

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

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

一道风景

  师:

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师:

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

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

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

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

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

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发挥想像想)

  师:

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

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

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

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

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

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

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师: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

  师:

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

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

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

……

  师: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