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1380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学高中地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节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案中6180228248.doc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二节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情景导入先思考——————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的燃烧会对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地球温室效应等产生很大影响,随着不时出现的雾霾天气,这一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思考探究:

煤炭燃烧对环境带来哪些有害物质?

提示:

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废热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基础知识要记牢——————

煤炭、石油的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环保措施

过程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措施

开采

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

运输

煤炭运输过程中会污染大气环境;石油运输过程中会污染海洋

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加工

废水、废气、废渣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危及整个生态系统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煤、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二、煤炭、石油开发中的环保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煤变油”这一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

据此回答1~2题。

1.硫、氮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放射性污染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酸雾 D.重金属污染

2.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  )

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 ②我国燃油需求量增长迅速 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1.C 2.A 第1题,硫、氮的污染物即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它们进入大气后,会进一步氧化,再与水汽结合形成酸雨、酸雾。

第2题,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一方面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另一方面我国燃油需求量增长迅速,而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一直以煤为主,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煤变油”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3.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2)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解析:

大气中的硫主要有SO2、H2S等,主要来源从图1可以看出有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时间短,土壤呈碱性,而南方地区雨季长,降水多,土壤呈酸性;酸雨的危害主要从对水源、鱼类、土壤、植物、建筑物及人体的危害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化石燃料、无机硫和硫化物。

(2)降水。

(3)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P25思考提示 石油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会造成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鱼类死亡,引起海鸟死亡,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

原油漂浮到岸边沙滩上,破坏了海岸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据国家能源局网站2016年5月31日消息,为规范石油储备管理,加快推进石油储备立法工作,国家能源局起草《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稿中提到,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设施建设运营。

思考探究:

我国为什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设施建设运营?

提示: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并且需大量进口。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储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石油供应的稳定。

———————基础知识要记牢——————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表现

(1)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改变。

(2)促进技术和科学的进步:

通过技术改进更有效率地利用资源,或者通过技术进步寻求新的替代品。

(3)造成生活方式的改变。

(4)资源的短缺也会引发地区冲突和战争。

———————重点难点掌握好——————

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

1.重要矿产资源的现状

(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矿产资源的特征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但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占世界人口1/4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矿产消费量只占世界的1/4。

随着矿产资源消费的急剧增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

(2)我国矿产资源紧迫性的表现:

①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区。

④到目前为止,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大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20年,资源保证程度更低,特别是需求量大的石油、铁、铜、铝、硫、磷等重要矿产缺口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2.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些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铁矿等日渐短缺甚至枯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巨大,促使人类社会发生改变,如下图所示。

[拓展提升]

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

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  )

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丰富 D.接近原料产地

2.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1.D 2.B 第1题,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资源丰富。

第2题,我国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过剩,但产量丰富。

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

(Mt:

百万吨)

年份

2000

2010

2020

2050

国内需求量/Mt

200

300

400

500

国内供给量/Mt

160

170

180

100

供需缺口/Mt

40

130

220

400

资料来源:

《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

材料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Mt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Mt,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

材料三 某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

(1)我国石油需求量的增加速度________(高于或低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

(2)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写出我国最重要的输油路线。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

(4)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解析:

(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而国内储量有限,因此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2)题,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主要是西亚地区(沙特、也门、伊朗、阿曼合计占我国进口量的46%),因此最重要的输油路线是出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地区。

第(3)题,由于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主要是西亚,需要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因而存在石油安全问题。

第(4)题,应对石油安全问题,要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答案:

(1)高于

(2)输油路线:

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或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3)存在石油安全问题。

因为进口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中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

(4)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水能、核能等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③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地质勘探,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⑥增加石油的战略储备。

 一、选择题

在我国某一露天开采煤矿区,被开采煤矿附近的潭水变成含硫很重的“黄绿色”。

一潭死水散发着浓重的臭味,一些以煤为燃料的化工厂在矿区周围广布,附近老百姓对化工厂的粉尘污染是苦不堪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材料中煤矿的露天开采说法错误的是(  )

A.破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

B.矿坑废水是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

C.与地下开采相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

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

2.针对材料中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优化当地用煤结构 ②禁止以煤作燃料 ③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④将燃煤后的产物如粉煤灰等“变废为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1.C 2.B 第1题,露天开采煤矿与地下开采相比,极易产生粉尘污染。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类化工厂是以煤为燃料产生粉尘污染,因此可从源头入手,优化用煤结构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来减少粉尘的产生。

对于燃烧后产生的废弃物粉煤灰可“变废为宝”生产建筑材料。

3.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下列主要利用中能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①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 ②对开采能源破坏的地表由采矿者负责复垦,恢复到原状态 ③对矿物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④实行能源结构调整,在矿物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理清这些措施的环境意义。

①措施说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损耗,②措施主要是保护耕地,防止生态破坏,所以都不能选;③④两措施则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故选B。

据美国《地理》杂志报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约8000万桶(每7桶合一吨),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

据此完成4~5题。

4.材料显示出产生石油危机的原因是(  )

①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 ②石油资源的储量消耗高 ③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 ④石油的供需严重失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为应对石油危机,我们应(  )

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

③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④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4.C 5.A 第4题,“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约8000万桶”说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强;“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说明石油的供需失衡;“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说明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石油的储量消耗是指石油的已开采数量,材料中没有相关数据。

第5题,在当前技术水平下,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禁止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是不现实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据此回答6~7题。

6.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中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

A.汽车工业 B.电子工业

C.核电工业 D.服装工业

7.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

①产业转移 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 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

6.C 7.A 本题组以低碳经济为切入点,考查低碳经济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低碳经济。

第6题,汽车工业是消耗石油的工业,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电子工业和服装工业与能源消耗关系不大,因此影响不大;核电清洁、基本无污染,且能量密集,只要技术安全可靠,将会受益很大。

第7题,“低碳经济”的思路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不是产业转移和控制人口。

二、综合题

8.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

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

(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是否合理?

(3)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调整产业结构。

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

(1)题,随着资源开发规模扩大,该区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交通条件都将不断变化,并且随着资源开发可能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2)题,变输煤为输电既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①地靠近煤矿又位于盛行风的垂直郊外,可以建坑口电站。

第(3)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从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入手。

答案:

(1)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改善,内外联系更加方便;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有明显的下降等。

(2)①减轻交通运输压力;②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合理。

(3)①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②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日本能源安全状况。

1973年

2000年

能源进口依赖率/%

89.4

81.0

石油消费比重/%

77.4

53.0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重/%

79

82

材料三 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

日本如果能够争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到65%。

(1)从材料一可看出20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是针对日本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做出的努力?

(3)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状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

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木材、煤炭、石油的消费比重下降,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的消费比重上升,并且大致在2000~2030年期间,石油的消费比重最高,2030年之后,天然气消费比重超过石油而居首位。

其原因是天然气相比石油,对环境的污染较轻。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能源进口依赖率较高,石油消费比重2000年和1973年相比较比重下降;进口石油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说明日本能源短缺,主要依赖进口,并且进口渠道单一。

材料三说明了日本为拓宽进口渠道,争取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

我国石油进口依赖程度也不断升高,参照日本的经验,我国应该对外开拓石油进口渠道,使能源来源多元化,对内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1)石油对环境污染较重,而天然气对环境污染较轻。

(2)石油进口渠道单一。

(3)能源来源多元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