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139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docx

经济学讲义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1、首先向大家问好和自我介绍。

2、介绍《西经》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时应该注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核心课。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家是不是已经学习了微积分,高数?

我们只要有一点微积分的基础,就可以学习初级经济学、甚至偏中级的经济学。

在技术含量上没那么难。

但由于同学们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刚刚半年,一个学期,仍然不能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所以,在初次接触到经济学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但有一句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没有兴趣是永远不能迈入经济学的豪华殿堂。

所以大家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观察身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动态、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培养自己的经济思维方式。

【案例】农历新年刚过去,问一下大家:

“过年前,为什么超市中的年货如瓜子、糖果不降价促销,而衣服皮具等却会较大幅度降价?

答:

瓜子、糖果作为年货,为应景和待客,一般家庭都必备,而衣服任何时间点都可购买,不必局限于某一时点。

也就是说,在新春前,年货的购买是弹性值较少的,而衣服类商品的弹性值却较大。

为达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对于弹性值小商品,提价(至少不降价、不打折)会增加销售收入,而弹性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销售收入。

在以后的课程中,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时,会从理论层面给同学们具体分析。

【案例】假如你是某家电影院的总经理,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近来影院收入情况不佳,建议你提高票价以增加收入,这个建议,你应该采纳还是拒绝?

你的决策又是什么?

可能有同学会问到,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呀?

是不是跟我们以前学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样,属于纯理论,枯燥乏味,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考试。

再或者是认为经济学就是赚钱的实用性课程,但一看到教材中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没有具体应用的东西,一下子兴趣全无。

这两种观点都反映了初学者对经济学的不了解。

那么,我们了解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一个新朋友时,首先要先了解它的“外貌”,建立起“第一印象”,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再深入了解。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第一章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讲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并且通俗易懂,很容易理解。

1、曼昆《经济学原理》人大版

曼昆为哈佛高材生,才华横溢,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

与生活极其贴近,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经济学的“内涵”,那么就要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有所了解,我个人认为这相当重要的。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这部分知识枯燥或者觉得我们又不是学经济学专业的,没有必要了解。

我认为这种想法有些片面,这就好比找结婚对象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一样。

只有了解了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的本质,并从更高的视角俯瞰经济学。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去书馆找一些有关的书籍看一看(如经济学说史、经济学流派等)。

2、(美)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学》

美国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所研究的内容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这本书是1948年出版,到现在好像已经出了18版,还在继续出。

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销量已达1000多万册,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这本书作为专业教科书。

据说这本书是除了《圣经》与《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最多的书,当然《毛》主要是文革时印的多。

3、推荐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小约翰.纳什(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博士,1994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的真实

感人故事为题材并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的影片《美丽心灵》。

这里有个经济学原理——博弈论。

博弈论中典型的是纳什均衡。

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

这里的“策略”是指每个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会做出什么反应的状况。

【案例】在讲授博弈论的时候,可以结合石头、剪子、布这个最简单的划拳游戏来讲授:

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游戏规则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就是:

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

在游戏开始以前,我们要先分析一下对手的出招偏好,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并记住对手爱出的招。

比如:

石头,那么我们就出布,赢得概率就会大于1/2。

如果第一回合双方出现了和局,游戏得以继续,博弈论的知识就开始派上用场了,分析如下:

和局的情况下双方第一招肯定是同样的,比如双方都出石头,按照大多数人不连出同一招的假定,留给对手可能的第二招只有布和剪刀,那么我们只要出剪刀便可保证不败,如果对手第二招也出剪刀,按照大多数人不联储同一招的假定,则留给对手第三招可能的只有石头和布,只有第三招我们出布便可保证不败。

如此循环下去,我们赢得概率将非常大。

4、图书馆电子资源。

超星数字图书、超星视频。

(网站)

[引言]由能源危机所想到的……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是建立在大量资源被消耗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有限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未来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危机,而能源危机有可能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机;第三,尽管我国资源储量有限,但是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资源现象,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

它是为解决选择问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

本章将从总体上阐述经济学所包含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进行分析,为以后各章作准备。

 

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一词在汉语中有二个含义:

一是节省,有效率,就是以较少的劳动、时间和物力耗费取得较大的成果;二是统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以有标准的定义。

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

定义一:

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定义二: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

其他含义:

“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会碰到无情的经济学真理。

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对政府赤字、税收、自由贸易、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等问题作出判断,而对这些问题只有在你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之后,才能够得以理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保罗·A·萨缪尔森:

《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

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资源。

1.1.1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1)稀缺性: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思考]那些物品是稀缺的?

答:

自由物品:

数量无限,自由取用;经济物品:

数量有限,付出代价。

欲望无限:

“人心不足蛇吞象”,“存天理,灭人欲。

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理解资源稀缺性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点:

(1)资源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社会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的资源的有限性。

从这一点来理解,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产生于人类对欲望的求足和资源的不足之间的矛盾中。

某种资源的绝对数量可能很多,但人们所需要的更多;某些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土地,而人类的需要是无限增长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2)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除自由取用资源外,其它资源都是稀缺资源,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法摆脱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进步,人类的需要会不断增长。

需要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永远都要为满足自己不断产生的需要而奋斗。

(3)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没有资源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

如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种子、机械设备、劳动等稀缺性资源,使之与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等自由取用资源相结合,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问题:

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切的欲望?

2)选择(解决矛盾):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资源有限+欲望无穷

①      选择的必要--产生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经济问题——经济学的产生

②      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权衡——满足欲望的代价多寡

3)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思维方式(经济活动准则)

(1)机会成本:

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另外多项选择中的潜在收益最高的那一项目的潜在收益。

(第四章深入学习机会成本)

①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才会有机会成本

②机会成本不是实际的支出,而是潜在损失

比如某人有10万元资金,开商店可获利2万元,炒股票可获利3.5万元,买债券可获利1.8万元,如果他选择了开商店,则机会成本就是3.5万元。

[思考]姚明如果上大学每年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答:

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3年2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年的实际收入都在1000万美元之上。

可以想象,如果姚明选择上大学,放弃到NBA打球的机会,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1000万美元。

这就是姚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实现机会成本最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之一。

(2)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点的曲线。

经济学家们常常谈论“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这是指任何一个社会都拥有一定量的资源,并用于生产各种物品。

资源的量是一定的,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的量也是有限的。

多生产某种物品就要少生产其他物品。

假定在一个社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只生产大炮可以生产15万门,只生产黄油可以生产5万吨,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大炮与黄油不同数量的组合。

假设这个社会在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时提出了A、B、C、D、E、F六种组合方式,则可以作出下表。

表1一1                           生产可能性表

可能性

黄油(万吨)

大炮(万门)

A

B

C

D

E

F

0

1

2

3

4

5

15

14

12

9

5

0

 

可以根据表1-1,我们可以作出图1-l:

         图1-1 生产可能线

   在图l-l中,连接A、B、C、D、E、F点的AF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大炮与黄油最大产量的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

AF线还表明了,多生产一单位大炮要放弃多少黄油,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黄油要放弃多少大炮,因此,又被称为生产转换线。

   [思考]“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答:

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社会在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六种可能性中选择哪一种?

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大炮与黄油的组合达不到AF线,而只能在G点上?

如何使社会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可能性超出AF线,达到H点?

等等。

这种“大炮与黄油不可兼得”的情况就是“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是由这种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1.1.2经济学与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

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一种资源有很多用途,如钢铁,可以制造飞机、轮船、大炮等,这就需要选择。

选择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一吨钢铁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

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

(2)怎样生产

用什么方法生产。

如蔬菜,是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

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

也要做出选择。

(3)为谁生产

这是分配问题。

生产出的产品分配给谁?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

1.1.3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

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充分就业”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

“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3)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很大。

“通货膨胀(紧缩)”问题。

结论: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使用稀缺资源在恰当的时候生产各种物品,并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资源合理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资源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如何配置和利用资源,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1.1.4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问题的三种不同解决方式:

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靠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解决基本经济问题(分别说明三种情况)。

计划当局象管理一个大公司那样管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计划经济有其必然性和优越性,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

但在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以后,管理就会出现困难,漏洞也越来越多,计划经济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了。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摘自萨缪尔森《经济学》)

市场经济体制下三个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厂商生产什么产品?

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

如消费者喜欢史泰龙的动作片,好来坞就要不停地的拍摄类似的动作片。

如何生产?

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生产方法必然取代成本高的生产方法。

如日本的纺织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在10美元以上,中国的纺织工人每月只有几百元人民币,在日本,纺织业应少雇工人,实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中国则适宜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最低。

为谁生产?

是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分配的原则是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不同)。

市场经济的运转是靠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的。

与计划经济不同。

但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缺陷,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第六章我们会专门学习这个问题。

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各有其利弊,所以现实中的经济制度大都是一种混合的经济制度。

3)混合经济

既带有市场成分又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

经济问题的解决既依赖于市场价格机制,又有政府的调控和管制。

如对于垄断行为,政府就要干预。

如美国和中国都是混合经济制度,只不过美国的市场成分多一些,中国的计划成分多一些。

返回页首

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1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

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定

(1)完全理性。

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

(经济行为是理性的。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的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花费最少,获利最多的方案。

这样的人就是“经济人”,有理性的经济行为。

)理性的行为也可以表述为:

产生最优化的行为。

一个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组织结构是(分析它们的理性经济行为):

①      消费者:

花一定的收入进行消费,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

即效用最大化。

②      生产者:

利润最大化。

③      政府:

对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

如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寻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最大的保障,如何做到公平等等。

[思考]某位华侨捐资兴建一所学校,是否符合“经济人”假设?

答:

这种行为也是合乎理性的。

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同样也有精神利益,他捐资兴建学校,虽然未获经济利益,但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是合乎理性的。

理性行为的含义可以延伸为:

人在经济生活中不会做与己无利(更准确地说是无益)的事。

(2)市场出清。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迅速到平衡,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

(3)完全信息。

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

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

注意:

假设在现实中并非完全符合实际,能不能说假设就没有意义呢?

并非如此,经济分析做出假定,是为了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假设是理论形成的前提和条件。

但假设在大体上不违反实际。

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图1-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注:

图中的实线、虚线各表示需求关系和供给关系。

1.2.2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理解要点: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

[思考]在你的周围,哪些经济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

哪些经济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

答:

微观经济学范畴如蔬菜价格、厂商的产量决策、个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决策等,宏观经济学范畴如所在市(县)的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

1.2.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

二者的研究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自然扩展。

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图1-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返回页首

1.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济学。

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是规范经济学。

【案例】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举一例子。

现在上至国务院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非常关心我国的GDP和人均GDP,因为这两个数字。

前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后者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富裕程度。

从实证角度看,这些数字的统计归纳过程就是实证分析的过程,如果对某些数据有怀疑还可以重新检验。

具体数字是客观的,在统计过程中不涉及道德问题,只回答是什么。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来研究,首先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确定一个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的标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就应该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后者涉及了道德问题。

对于后者问题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认经济增长率提高是好事;有人认为经济增长率太快是坏事,应停止经济增长。

这些都是主观的好坏判断无法检验。

【案例】“轿车进入家庭”

是否让轿车进入家庭是我们的社会多面临的一个选择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包括两个不同的内容:

一是轿车能否进入家庭,二是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

对这两个不同的内容,经济学家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轿车能否进入家庭涉及到汽车需求量和汽车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收入达到什么水平以及价格为多少时,汽车可以进入家庭。

分析这个问题时,经济学家用的是实证方法。

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涉及到人们的价值判断,即轿车进入家庭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

(空气污染,引起雾霾的根源之一;出行方便)经济学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这一问题,称为规范方法。

1.3.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即实证的命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所以实证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经济如何运行。

回答“是什么”

“我们必须尽力树立一种客观和超然的态度,不管个人的好坏要就事物的真相来考察事物。

”                                               --------萨缪尔森

1.3.2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回答“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作为二种不同的经济分析方法,具有三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有无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而实证分析则避开价值判断;第二,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

规范分析由于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前提条件,不同的人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而实证分析的内容则具有客观性,可以用客观事实来检验其正误。

在经济学分析方法中,实证分析方法是主要的方法,当然规范分析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规范分析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1.3.3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

这个方法在微观、宏观经济学中都常用到,因为经济学离不开成本和收益的对比研究,而经济学中这种对比必须是边际的对比而不是平均的对比。

例如: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利润最大。

以后我们在学习中,还会涉及到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等概念。

【案例】小刘经营一家台球厅。

根据他的会计计算,每玩一局的平均总成本(包括房屋租金、设备折旧、所耗电力以及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等)为10元。

如果每局的价格等于10元,也可以实现收支相抵;但如果午夜时价格降至7元仍然有人来玩。

而高于7元则无人玩,小刘是应该把价格将为7元继续经营呢,还是不降价停业呢?

【分析】降至低于平均总成本,谁会这样亏本经营呢?

经济学家认为在设备等无法改变的短期内,平均总成本中包括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玩每局应分摊的房租、设备折旧等费用)是已经支出而不可收回的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所耗电力的费用、员工增加工时的工资等)是每一局所需的支出,有人玩就要支出,没人玩就可以不支出。

这就是说,在短期内台球厅停业所节省的仅仅是可变成本,而固定成本无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