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408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 精品.docx

初三语文教案出师表3精品

《出师表》的教案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2)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cu2)疲弊bi4陛下(bi4)恢弘(hong2)妄自菲薄(fei3bo2)以塞(se4)驽钝(nu3)

   陟罚(zhi4臧否(zang1pi3)裨补阙漏(bi4que1)郭攸之(you1)费祎yi1行阵和睦(hang2)长史(zhang3)猥自(Wei3)夙夜忧叹(su4)以彰其咎(jiu4)咨诹(zou1)以遗陛下(wei4)斟酌损益(zhen1zhuo2)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中道】中途

   【崩殂]死。

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殊遇】特别厚待。

   【遗德】遗留的美德。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3。

请学生翻译第2段。

   【一体]指国家的官员。

   【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的人。

   【昭]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治理。

   4.请学生翻译第3段。

   【良实]善良的人,诚实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以]以是,因此。

【愚]古时自称,我。

   【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

   5.请学生翻译第4段。

   【晓畅]通晓,精通。

   【行阵]队伍,指军队。

   【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

   6.请学生翻译第5段。

   【亲]亲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疏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

   【所以】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兴隆]兴旺发达。

   [倾颓]倾覆衰败。

   【未尝]没有一次。

   【痛恨]痛心遗憾。

   [计日而待]计算着时间而到来。

指为期不远。

   7.请学生翻译第6段。

   【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闻名作官。

   【由是]因此。

   【感激】感动、激动。

   [驱驰]快跑,喻奔走效劳。

   [有]通“又”,表余数。

   8.请学生翻译第7段。

   【托付不效]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

   【三军]指全军。

【庶】差不多。

   【职分]职责。

   9.请学生翻译第8~9段。

   【效]重任。

   【不效]不能实现。

   【兴德]发扬美德。

   【察纳]观察采纳。

   【不胜】不尽。

   【涕零】流下眼了。

   10.朗读课文,要求朗朗上口。

   四、小结

   1.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

非常恨。

   布衣

   古义:

贫民百姓。

臣本布衣。

   今义:

布的衣服。

   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

感动,激动。

由是感激。

   今义: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感谢。

臣不胜受恩感激。

   3.词性活用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恢弘志士之气。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优劣得所。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亲贤臣。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远小人。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攘除奸凶。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则责攸之。

讳、允等之慢。

   4.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

   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

   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时间以受命以来。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或组词。

   1.薄(  )

   (妄自菲薄)

   2.塞(  )

   (以塞忠谏之路)

   3.行

   (行阵)

   (性行淑均)

   4.否(  )

   (陟罚臧否)

   5.遗(  )

   (以遗陛下)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益州疲弊2.盖追先帝之殊遇3,恢弘志士之气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6.由是感激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l,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诵课文,熟读成诵。

   2.思考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质疑。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翻译了课文,疏通了文意。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主要内容和主要写作特色。

   三、正课

   1.朗诵课文,尽量背诵。

   2.提问:

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

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

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3.提问:

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4.提问:

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

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

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5.提问:

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讨论并归纳:

提出了三条建议。

   1)广开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

   2)严明赏罚。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

   6.提问:

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7、提问: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讨论并归纳: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8.提问:

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9.提问;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讨论并归纳;“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10.提问:

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提问:

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

推贤了哪些贤臣?

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1)宫中:

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

   2)营中:

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3)其他:

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12.提问:

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讨论并归纳:

   1)以出师为己任。

“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名状。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绝非虚语)

   13.提问:

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讨论并归纳:

   O)对贤臣: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书后主: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4.提问: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讨论并归纳: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

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

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

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

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15.提问: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四、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

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五、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二、三、四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