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232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docx

专题07古代诗词鉴赏押题专练原卷版

专题07押题专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

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 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 ①张榘:

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

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

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D.时隔十载,词人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身名都被儒冠误”。

杜甫诗云: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达自己的际遇,“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

(2)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干 戈

王 中①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②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③?

酩然直到太平时。

【注】 ①王中:

南宋末诗人。

②鹡鸰:

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

语出《诗经·小雅·棠棣》。

③中山千日酒:

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

泛指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戈”是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暗示了诗歌表现的环境特点。

B.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而诗人自己也一事无成。

C.颔联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其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他们完全一样。

D.全诗充满着满腔的悲愤之情,但文字读来较为轻淡,情感表达比较委婉。

(2)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请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重 阳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②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

【注】 ①《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

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

②何心:

何来的心。

③龙山:

隐喻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实写作者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触景生情的写法。

C.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出作者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D.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 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 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

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②羽书:

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③平居:

这里指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大处落墨,笔带感情。

“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比喻贴切而形象。

B.颔联承上写长安之变化,“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颈联跳出长安写全国,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尾联收转写自身。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贺新郎 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①。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 ①牛山滴:

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

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于言外。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登雨花台

魏 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

可堪翦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 ①魏禧:

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

②老柴荆:

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③园陵:

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④冠盖:

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

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B.“谁使山河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

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

C.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真挚情感似乎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日夜不怠。

D.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即以景物为主。

通过写景,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的心灵受到无法抵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黄庭坚

汉家飞将用庙谋①,复我匹夫匹妇仇。

真成折棰②禽胡月,不是黄榆③牧马秋。

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

愿见呼韩④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侯。

【注】 ①庙谋:

兵略。

②折棰:

比喻轻易取胜。

③黄榆:

边寨。

④呼韩:

匈奴单于呼韩邪,曾主动与汉交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将游景叔比作汉飞将军李广,借以表现游景叔的非凡谋略和豪壮气魄。

B.第二句表明战事取胜,已为“匹夫匹妇”复仇,照应了题目“月报三捷”的内涵。

C.颔联和颈联承接首联,以铺排词句极言战争惨烈,突出了将士们苦战得胜的功绩。

D.尾联在前三联的基础上,表意深远,体现了格律诗结尾“合要渊永”的章法特点。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加以分析。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思王逢原[注](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 王逢原:

北宋诗人王令,字逢原。

王安石欣赏他的才华,遂成莫逆之交,并将妻妹嫁给王令。

然而,嘉祐四年秋,王令逝世,年仅二十八岁,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伤。

第二年秋天,便写下了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时令,同时营造了凄清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B.颔联表达对怀才不遇、知音者稀的感慨,包含对王令及自身的感喟。

C.颈联“当”与“入”二字将景物描写与人事叙述融为一体,气势阔大。

D.该诗有写景、议论,有回忆、感叹,运用了想象、对比、拟人等手法。

(2)如何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

蕴含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1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

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

苏 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 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是一片嫩绿。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新绿之色,写出了春的生机。

C.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饯行的深情厚谊。

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

(2)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尾联貌似与送别无关系,实则扣送别很紧,请对尾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①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②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 ①作者写此词时,与其相知相守的妻子卢氏已离开人世。

②缃帙:

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处代指书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滴芭蕉”从细处落笔,营造出凄凉、孤独、忧愁的浓郁氛围,奠定全词感情的基调。

B.上阕最后两句写出词人因爱妻亡故,许久未写“鸳鸯”二字,如今写来,颇感手生。

C.“幽窗冷雨一灯孤”与汤显祖的“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意境相似,感情相近。

D.作者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词,语言简净,写出了雨夜怀人时的心碎与无奈,感人至深。

(2)“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春尽①

白居易

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

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

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②。

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

【注】 ①本诗为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时所作。

②生衣:

绢制的夏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闲”字,不仅表现了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而且呼应了诗歌的标题。

B.“老身慵出客来稀”写诗人年事已高,没有客人来访,描写出诗人老年清静闲适的情景。

C.颔联“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

D.“唤遣归”写出了春天伴随着黄莺的呼唤而到来,表明作者的心情开始逐渐好转。

(2)“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简要赏析。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落,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起首两句就点明主题:

赞美江南,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忧郁的伤感。

B.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无奈老于江南,实非心甘情愿,只是由于战乱、漂泊,有家难归而已。

C.“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中间四句是对“江南好”的具体描绘。

前两句活画出江南水乡的人物之美,后两句描绘风物之美和生活之美。

D.词人(家乡在陕西)以避战乱漂泊江南,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 至①

杜 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②添弱线③,吹葭④六琯⑤动浮灰⑥。

岸容待腊⑦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⑧掌中杯。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

小至:

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第二天。

②五纹:

五色彩线。

③添弱线:

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④葭:

初生的芦苇。

⑤琯:

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

⑥动浮灰:

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

⑦腊:

腊月。

⑧覆:

倾,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比喻和拟人,天时人事每日催促,过了冬至天气回暖,春天又将到来。

B.颔联以女工刺绣、浮灰飞动的细节表现了白日变长、阳气吹送的景象。

C.颈联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和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D.本诗“事”“景”“感”三者烘托,感受敏锐,选材典型,表现细腻。

(2)本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莎 衣①

[宋]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 ①莎衣:

蓑衣。

②杨朴:

字契元,为人恬淡娴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

犹纵使,即使。

绶:

系印纽的丝带。

金章:

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软”“柔”点明质地轻柔。

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D.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

(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登高临远,看到高楼与荒野相接,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B.本诗用词生动,“楼”前之“高”,突出城楼之雄伟,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

C.颔联有深意:

惊风、密雨影射敌对势力,芙蓉、薜荔比喻自己,两句感慨仕途风波险恶。

D.末句“犹自”意为“仍旧”,强调了虽然相距很近,但朋友间互通音讯的希望依然难以实现。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时年42岁。

②外家:

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出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

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有什么艺术效果?

请简要分析。

答: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

吴文英的词友,二人常有唱酬相和之作。

②吴文英:

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两句,是写女子眉如远山长,她登上高处,心中感到凄凄凉凉,无心赏景远望。

B.“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两句,是说山风很大,词人只能用帽子来抵御“吴霜”的寒冷,由此可见词人已年老力衰。

C.“一年佳节过西厢”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重阳佳节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度过。

“佳节”指的是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D.“秋色”“雁声”和“斜阳”都是写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己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流露出词人的哀愁、郁闷。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