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502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docx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小学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背景】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

【注词释义】

墨梅:

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洗砚池:

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练习书法~在池水里洗刷毛笔~池水都变成了黑色。

淡墨痕:

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

清气:

清香之气。

乾坤:

天地。

诗中指人间。

【读读背背】

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词释义】

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忆:

想念。

山东:

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异乡:

他乡、外乡。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逢:

遇。

倍:

格外。

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

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诗]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

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

“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

?

自己不在内。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词释义】

、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悠悠:

渺远的样子。

、怆然:

悲伤凄凉。

、泪:

眼泪。

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2>残阳:

落山的太阳光。

<3>瑟瑟:

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4>可怜:

可爱。

<5>真珠:

即珍珠。

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

上弦月~其弯如弓。

<7>九月初三:

农历九月初三。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评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

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乌衣巷:

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

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乌衣:

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王谢:

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

寻常:

平常、普通。

[译诗、诗意]

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乱开着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上。

从前在王、谢贵族的高楼大厦中筑巢的燕子,现在已经飞入平常的百姓家。

[赏析]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

枫桥夜泊:

夜晚将船停靠在枫桥的岸边。

?

“姑苏”二句的意思是说:

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姑苏城:

今苏州市。

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的枫桥镇。

夜半钟声:

寺院里半夜有敲钟的定规。

[译文]

月亮沉落了,秋霜弥漫高天,一片静,只有乌鸦在啼叫,江边的枫叶若隐若现,江中渔火点点,照着我的愁,我怎能安眠。

听,夜半时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铿锵,悠悠传到我的小船。

[赏析]

诗人能够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的形象、色彩、音响交织融汇得十分和谐,构成了此地特有的一幅秋天夜景图,并且能够十分自然地把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其中。

出现在画面上的秋夜景物,有远处的霜天、残月、栖鸦;有近处的江畔枫树、渔舟灯火、桥下客船。

这些景物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都被诗人形象地勾画出来。

特有的夜色气氛,已使客船上的旅人

愁思难眠,而乌鸦的不时啼叫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加深了深夜的孤寂气氛。

在一首诗里,既能把景物写得这样真实、形象、幽美,又能把自己的满怀愁绪表现得这样充分,实不多见。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

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

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

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

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评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

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

指花凋谢了。

(5)山寺:

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

常常怨恨。

(7)春归:

春天回去了。

(8)觅:

寻找。

(9)不知:

岂料、想不到。

(10)转:

反。

(11)此中:

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

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

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

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

都:

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

人面:

指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

不知:

一作“秖今”。

?

笑:

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作品译文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

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渭城:

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浥:

湿润。

、客舍:

旅馆。

、柳色:

柳象征离别。

、阳关:

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天净沙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天净沙:

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

曲牌名。

秋思:

散曲的题目。

昏鸦:

黄昏时的乌鸦。

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

[译诗、诗意]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

天街:

京城的街道。

润如酥:

润滑如酥油。

?

无:

草色远看有,近看却看不出来。

?

最是:

正是。

处:

时候。

?

绝胜:

远远胜过。

烟柳:

飘着柳絮的垂柳,看上去像笼罩着烟雾一样。

皇都:

京都。

天街:

旧称帝都的城市。

酥:

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即酥油。

胜:

平声,超过的意思。

【译文】

初春的小雨落到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柔腻光滑,绿茸茸的细草,远看似青,而近看似无。

这种景致正是一年中最美的,胜过春末满城佛动着的如烟如雾的杨柳。

【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写景把诗人对春光降临的那种隐隐的欣喜之情,表

现得十分细致。

结尾两句诗人用咏叹的笔调,对早春景物加以赞美和

品评。

泊船瓜州

宋-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

泊船:

停船靠岸。

?

瓜洲:

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

京口:

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

钟山:

现在南京紫金山。

?

数重:

几层。

?

绿:

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

何时:

什么时候。

[译诗]

京口与瓜洲隔水相望~

离南京也只有几层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明月啊~何时照我回还,

[赏析]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啼:

叫。

山郭:

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

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南朝:

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楼台:

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

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译诗]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

村居:

住在农村。

?

拂堤杨柳:

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

醉:

迷醉,陶醉。

?

散学:

放学。

?

纸鸢:

鸢:

老鹰。

纸鸢:

风筝。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

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

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

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

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

包含。

西岭:

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

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

停靠。

东吴:

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

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译诗]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