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审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698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24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4页
医院评审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4页
亲,该文档总共3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评审标准.docx

《医院评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评审标准.docx(3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评审标准.docx

医院评审标准

说明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精神,依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参考卫生部《医院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2010年)和《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结合《上海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SHAS—2007版)》,制定《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0版)》。

本标准共有四类指标。

第一类指标为必备标准,为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主要反映医院公益性和依法执业等情况,共20条,被评审医院必须逐条通过。

第二类指标为准入标准,主要反映医院规模、承担任务与效率、人员结构、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教学基本能力与水平,合计100分。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合格线:

90分,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合格线:

85分。

第三类指标为基本标准,包括六部分,分别为改进医院服务管理、病人安全目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院管理及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其中第一至第五部分,合计1000分。

第六部分为监测指标,暂不计分。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合格线:

950分,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合格线:

900分。

第四类指标为技术标准,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合计200分。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合格线:

180分,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合格线:

160分。

第二类、三类、四类指标同时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合格线的医院方可被评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二类、三类、四类指标同时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合格线的医院方可被评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目录

必备标准……………………………………………………………………………………………………………………………………1

准入标准(100分)………………………………………………………………………………………………………………………………2

基本标准(1000分)………………………………………………………………………………………………………………………………4

第一部分改进医院服务管理(80分)…………………………………………………………………………………………………………4

一、开展预约诊疗(10分)……………………………………………………………………………………………………………………4

二、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分)…………………………………………………………………………5

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0分)……………………………………………………………………………6

四、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6分)………………………………………………………………………………………………7

五、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和价格公示(15分)…………………………………………………………………………………………………8

六、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15分)……………………………………………………………………………………………………………9

七、加强投诉管理,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12分)………………………………………………………………………………………11

第二部分患者安全目标(100分)……………………………………………………………………………………………………………12

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18分)…………………………………………………………………………………………12

九、执行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程序,正确执行医嘱(10分)………………………………………………………………………………14

一十、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0分)……………………………………………………………………15

一十一、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院感控制基本要求(10分)……………………………………………………………………………………16

一十二、规范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10分)…………………………………………………………………………………………17

一十三、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10分)…………………………………………………………………………………………………18

一十四、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发生(10分)………………………………………………………………………………………19

一十五、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2分)……………………………………………………………………………………………20

一十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10分)………………………………………………………………………………………………………21

第三部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50分)……………………………………………………………………………………………22

一十七、医疗质量管理组织(20分)……………………………………………………………………………………………………………22

一十八、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5分)……………………………………………………………………………………………………23

一十九、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持续改进(20分)……………………………………………………………………………………………25

二十、医疗技术管理(30分)…………………………………………………………………………………………………………………26

二十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27

二十二、门诊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29

二十三、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30

二十四、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32

二十五、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33

二十六、麻醉与镇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36

二十七、重症医学科(室)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38

二十八、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40

二十九、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42

三十、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44

三十一、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47

三十二、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49

三十三、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51

三十四、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52

三十五、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54

第四部分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0分)………………………………………………………………………………………56

三十六、护理管理组织(15分)……………………………………………………………………………………………………………56

三十七、护理人力资源管理(20分)…………………………………………………………………………………………………………57

三十八、临床护理质量与改进(40分)………………………………………………………………………………………………………58

三十九、临床护理安全管理(20分)…………………………………………………………………………………………………………60

四十、特殊科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25分)…………………………………………………………………………………………62

第五部分医院管理(250分)……………………………………………………………………………………………………………65

四十一、依法执业(15分)…………………………………………………………………………………………………………………65

四十二、组织机构和计划管理(30分)………………………………………………………………………………………………………66

四十三、人力资源与科室设置(25分)………………………………………………………………………………………………………68

四十四、应急管理(20分)……………………………………………………………………………………………………………………70

四十五、信息管理(25分)……………………………………………………………………………………………………………………72

四十六、科研教学管理(30分)……………………………………………………………………………………………………………74

四十七、财务、收费、审计管理(25分)………………………………………………………………………………………………………76

四十八、后勤保障管理(30分)………………………………………………………………………………………………………………78

四十九、医学装备管理(20分)………………………………………………………………………………………………………………80

五十、精神文明建设、医德医风管理与社会评价(15分)………………………………………………………………………………82

五十一、院务公开管理(15分)………………………………………………………………………………………………………………84

第六部分医院运行基本数据和医疗质量评价指标………………………………………………………………………………………85

五十二、医院运行基本统计用数据…………………………………………………………………………………………………………85

五十三、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86

五十四、单病种质量指标……………………………………………………………………………………………………………………97

五十五、急诊与重症医学)ICU)质量管理指标…………………………………………………………………………………………103

五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质量管理指标…………………………………………………………………………………………………106

五十七、医院感染监控指标………………………………………………………………………………………………………………109

技术标准(200分)……………………………………………………………………………………………………………………111

第一类指标必备标准(评审周期内)

项目

主要内容

通过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覆盖多个区域,为国家级、市级或区级医疗中心,承担一定数量的外省(市)或周边区域诊疗任务。

医院功能

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是所在区域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主要依托诊疗机构。

规模与设置

医院规模和基本设置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所要求的三级综合医院标准。

医院公益性

1.执行国家基本药品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参加医疗紧急救治体系,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3.承担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公共卫生任务。

4.在国家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制度框架内,实施双向转诊。

5.执行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县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及援外医疗或国际紧急医疗救治任务。

6.积极落实各项控费措施,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7.特需床位的比例不超过总床位数的10%,特需门诊诊次不超过门诊总诊次的10%。

8.在社会评价随机抽样中获得较高满意度,上一年度对外公示的万人问卷调查满意度≥85%。

依法执业

1.医院年度校验合格,无暂缓校验的情况,无群体性、组织性违规违纪事件。

2.医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诊疗科目与执业许可证相一致,无对外出租、承包科室和仪器设备等情况。

3.在本院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具有合法执业资格。

短期外来卫生技术人员符合执业登记规定,手续完备,无违规情况。

4.严格执行本市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价格管理政策,无组织行为的重大违规收费情况。

5.使用的药品、植入性医疗器材和甲、乙类品目大型医疗设备经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无违规使用及擅自装备情况。

6.执行医保政策,无因违反规定被市医保部门中止定点医院医保结算关系,或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情况。

7.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无火灾、放射源泄漏、医院感染等被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或处罚的重大安全事故。

8.无虚假医疗广告和属于组织行为的出具虚假医疗文书情况。

9.无完全责任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和瞒报、漏报重大医疗过失事件的行为。

第二类指标准入标准(100分)

编号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标准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

得分

1

核定床位数

10

1.≥500张10分

2.<500张0分

1.查有关文件

2.查医院统计资料

核定床位=张

 

2

床位使用率

10

1.≥90%10分

2.≥85%8分

3.<85%0分

查医院统计资料,并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

床位使用率%

 

3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床日

10

1.≤10天10分

2.≤12天8分

3.≤14天6分

4.>14天3分

查医院统计资料,并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干部病房除外)

平均住院床日天

 

4

年门急诊人次

开放床日数

10

1.≥3:

110分

2.≥2.5:

18分

3.≥2:

16分

4.<2:

12分

年开放床日数=开放床位数×365×0.93(部标床位使用率)。

数据与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核对

年门急诊人次:

开放床日数

5

卫技人员配备比例

10

1.全院卫技人员:

核定床位

1.33:

1以上5分

1.26:

1以上4分

1.15:

1以上2分

2.全院护理人员:

开放床位

0.6:

1以上5分

0.5:

1以上4分

0.4:

1以上3分

查人事部门资料

卫技人员:

核定床位

护理人员:

开放床位

 

6

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职称配备和高级职称医师比例

10

1.临床医技科室科主任正高职称比例

正高职称90%以上5分

正高职称80%以上4分

正高职称70%以上3分

2.临床医技科室医师高级职称比例

高级职称20%以上5分

高级职称18%以上4分

高级职称16%以上3分

查人事部门资料,职称证书和学位复印件

科主任正高职称比例%

 

医师高级职称比例%

 

编号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标准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

得分

7

高学位医师比例

6

1.硕士以上≥50%6分

2.硕士以上≥40%5分

3.硕士以上≥30%4分

4.硕士以上≥20%3分

查人事部门资料和学位证书复印件

硕士学位以上%

 

8

重点学(专)科和技术能力

10

1.重点学(专)科

⑴国家级医学重点学(专)科1个以上

或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以上7分

⑵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以上5分

⑶市医学重点专科2个以上4分

市医学重点专科1个以上3分

2.有市级专业技术质量控制中心3分

查有关文件、科教处(科)资料

及学科建设计划项目书

国家级医学重点学(专)科个

市医学重点学科个

市医学重点专科个

市质量控制中心个

 

9

医学教育

10

1.所在地区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1分)2分

2.独立承担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硕士1分)2分

3.市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分

4.有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分

5.承担高等学校教材(教科书)编撰工作2分

(副主编以上2分,编委1分)

查有关文件及科教处(科)资料

附属医院□教学医院□

招生或毕业人数

博士____硕士____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高等学校教材:

编委□

副主编□主编□

 

10

科研项目与成果

14

1.科研立项(第一负责人为本单位)

⑴国家级2项或市、部级4项及以上3分

⑵国家级1项或市、部级2项或局级4项以上2分

⑶市、部级1项或局级2项以上1分

2.科研成果(第一负责人为本单位)

⑴国家级奖1项或市、部级二等奖2项5分

⑵市、部级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4分

⑶市、部级三等奖1项或局级二等奖2项

或三等奖3项3分

3.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分

4.有市级以上的实验室2分

5.专利

⑴获得发明专利≥1项或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2分

⑵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1分

查看文件及相关证书(评审期内)

1.科研立项:

国家级项

市、部级项

局级项

2.科研成果:

市、部级二等奖以上项

三等奖项

局级二等奖以上项

三等奖项

3.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有□无□

4.市级以上实验室

有□无□

5.获得发明专利项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项

 

.准入标准评审总得分:

第三类指标基本标准(1000分)

第一部分改进医院服务管理(80分)

一、开展预约诊疗(1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预约诊疗服务

5

1.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电话、网络、现场等),有条件者可试行门诊24小时挂号及预约服务。

2.探索门诊和出院患者复诊的中长期预约管理办法,有逐步提高预约比例的措施。

3.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转诊服务渠道。

重点对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出院后的患者进行跟踪管理。

现场检查:

(1)查预约诊疗登记资料(包括:

电话、网络、现场)。

(2)了解中长期复诊预约及提高预约比例的措施。

(3)查双向转诊记录与慢病管理情况。

(二)预约诊疗管理

5

1.制定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及流程,有医院领导分管,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并建立工作方案和协调机制。

2.制定出诊人员(包括各级专家)出诊管理制度,特殊情况需变动出诊时间应提前公告。

3.提倡预约挂号采取实名制。

加强“号源”管理,严管倒号牟利。

 

查文件:

(1)预约诊疗工作制度。

(2)出诊人员(包括各级专家)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预约诊疗流程。

(2)查有无无故停诊,有无故停诊监测统计指

标。

(3)查变动出诊时间提前公告情况。

(4)查严管倒号的措施。

 

二、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优化门诊流程,缩短候诊时间

4

1.优化门诊流程,布局结构合理,缩短候诊时间,有患者就诊服务流程。

2.公开出诊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3.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医务人员按时出诊,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鼓励开展节假日门诊。

现场检查:

(1)跟踪门诊就诊流程,查门诊布局、流程是否合理,患者就诊是否方便。

(2)查医务人员出诊信息的公开和提供咨询服务的情况。

(3)查准时开诊情况和节假日门诊开设情况。

(二)连贯医疗服务,落实便民措施

4

1.患者从就诊(急诊、门诊)到住院、出院、健康指导均可获得连贯的服务,各诊疗环节有序衔接。

2.门诊设导诊员,有便民服务措施并落实。

3.对高热患者、重症患者、70岁以上老人应优先

安排就诊。

4.倡导“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探索志愿服务

的新模式。

现场检查:

⑴查诊疗环节的有序衔接。

(2)查便民相关举措和落实情况。

(3)查导诊员工作情况及服务规范知晓情况。

(4)查特殊人群优先就诊落实情况。

(5)查医院志愿服务记录:

医护人员下社区、

社会志愿者进医院等资料。

 

(三)创建无烟医院,室内区域全面禁烟

4

1.成立控烟领导组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和教育。

3.在相应科室设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

4.各部门设控烟监督员,医务人员均能主动及时对吸烟人员进行劝阻。

做到室内环境无烟头、空气无烟味。

查文件:

(1)控烟工作及奖惩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戒烟教育宣教资料和禁烟标识。

(2)查控烟措施的落实情况和职能部门日常督查、改进记录。

(3)查控烟监督员、戒烟医生和戒烟咨询电话设置情况。

(4)查医院内环境的控烟效果和现场劝阻情况。

 

三、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5

1.有完善的分诊体系,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标识明显,确保畅通。

2.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3.与120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为“120急救网络”成员单位,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

4.急诊各部门提供全天候连续服务。

现场检查:

(1)跟踪危重患者就诊流程。

(2)查急诊布局、分区救治情况。

(3)查绿色通道标志是否清晰,运转是否畅通,病员在抢救室停留时间。

(4)查是否为“120急救网络”单位。

(5)查急诊全天候连续服务情况。

(二)急危重症患者就诊管理

5

1.加强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落实首诊负责制。

2.制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治预案,定期评价处理紧急事件的反应能力。

3.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紧急救治流程与规范,流程上墙。

确保抢救流程的连续性。

4.制定并落实紧急抢救和会诊制度,建立科室间协作机制。

急诊会诊应在规定时间内到位。

查文件:

(1)急诊首诊负责制、紧急抢救和会诊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紧急事件处理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救治预案和救治实例的相关资料。

(2)查急诊首诊负责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