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844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docx

405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1

农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及对策优化

(1)

摘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金融大案、要案却时有发生,这暴露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农业银行,首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一般理论进行了综述,随后通过回顾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历程,揭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完善中国农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坚持有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审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实际,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优化内控的多项措施,即为健全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有机内控系统,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内控优先意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措施。

关键词:

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Abstract

China's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internalcontroldevelopmentofalatestart,inrecentyears,the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intheinternalcontrolconstructionhastakenaseriesofmeasures,butthefinancialcases,casesdooccur,theexposureofthe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intheinternalcontrolhasmanyunsafefactors.TheresearchobjectofthispaperistheAgriculturalBankofChina,thecommercialbanksinternalcontroltheoriesarereviewed,followedbyareviewofAgriculturalBankofChinainternalcontrolconstructionprocess,reveal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internalcontrol;andtheproblemoftheAgriculturalBankofChinainternalcontrolfailureanalysis;finallyproposedconsummatesourcountrystate-ownedcommercialbanktheinternalcontrolmeasures.AgriculturalBankofChinatoimprovetheinternalcontrolsystemtomaintaineffectiveprinciple,comprehensiveprinciple,theprincipleofprudence,timelinessprincipleandtheprincipleofindependence.Aimingattheseproblems,theauthoraccordingtotheAgriculturalBankofChinainaccordancewiththeactual,theAgriculturalBankofChinainternalcontrolsystem,putforwardtooptimizeinternalcontrolmeasures,istheperfectorganizationstructure;tostrengthenthesystemconstruction,buildorganicandinternalcontrolsystem,strengthencultureconstruction,establishinternalcontrolpriorityconsciousness,enhancingtheconstructionofhumanresources,strengthenth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etc.measuresof.

Keywords:

AgriculturalBankofChina;Internalcontrol;Riskmanagement

目录

1引言3

1.1研究背景及意义3

1.2文献综述4

1.3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6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综述6

2.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含义6

2.2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进程的回顾7

2.2.1内部控制思想的初期建立阶段7

2.2.2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8

2.2.3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历程9

2.3银行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9

3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10

3.1中国农业银行的基本情况10

3.2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2

3.2.1公司治理结构不明确12

3.2.2银行管理层的监督约束薄弱13

3.2.3内部控制措施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匹配13

3.2.4银行内控制度的牵制力不足13

3.2.5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通14

4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经验与启示14

4.1英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经验14

4.2美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经验15

4.3.国外先进内部控制经验对农行的启示16

5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17

5.1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17

5.2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政策17

5.2.1切实转变制度设计思想17

5.2.2进一步完善工商银行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18

5.2.3积极探索和创新制度18

5.3提升管理效能并深化动态监控18

5.4加强企业信息沟通规范操作行为19

5.5提升全员业务素质,培育内控文化20

6结论21

致谢21

参考文献22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客观实践表明,正视日益增长的风险,改善和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己经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

金融业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批开放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

为维护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类金融风险,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由于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银行危机的发生不仅关系到本国金融秩序的稳定,还会直接影响到国际金融业。

近现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动荡和危机,其根本原因无一例外的是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不力。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华尔街原有的五大投行中,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或被其他银行并购,或者宣布破产保护。

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9月关闭美国最大存贷款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促成摩根大通公司以19亿美元收购其全部资产,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银行破产事件。

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银行的破产也都说明了银行业存在的巨大经营风险。

这些事件的发生虽有外部诱因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银行自身内部控制不力引起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改制步伐不断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外资银行不断涌入,我国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将更加动荡复杂,银行业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残酷,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不断增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安全是国家经济稳健运行的前提条件。

在中国金融机构中起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国民经济和金融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能否运行正常牵涉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2004年8月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正在摆脱国家行政干预的束缚,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在这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银行业在经营中面临着计划经济制度缺陷和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双重风险,防范和化解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其根本方法即是加强银行业的内部控制。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并且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在我国银行业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本论文以中国农业银行内部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提出一些完善农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1.2文献综述

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联合框架指南,指出公司管理层应当连续地、定期地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但是没有明确指出是否强制要求管理层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Willis,Lightle(2000)认为,通过上市公司公布年度内部控制报告将有利于向股东和利益相关第三方提供公司治理及财务信息,通过披露此类信息,公司能够从七个方面获益,如内部审计人员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得到满足、阐述审计委员会职能或是突出公司经营的独特性等。

2002年SOX法案404条款要求符合SEC规定的发行人须提交一份关于管理层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结构及程序有效性的认定声明。

Holtzman(2005)研究了SOX法案404条款在美国上市公司执行效果,这项报告揭示了大多数公司采用了SEC所提供的报告模板,表达了类似的声明,少数公司还在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公司价值观等核心内容。

在国外,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更多是从审计角度出发,研究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实质性程序之间相互作用及影响。

Bierstake(2006)认为,在审计过程中,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采用描述性语言更能帮助审计人员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缺陷。

Kopp,LoriS(2005)认为,通过实验证明,在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经过相同培训和强化决策能力,审计人员凭借关注公司流程比关注内部控制目标所收集的信息更具有系统性、条理性。

针对内部控制评价所关注的对象,Jackson,Russen(2007)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外部审计师以及管理层在评估企业风险时,应当同时关注依赖人为控制的薄弱点,而不是为了应对美国SOX法案的强制性要求仅关注程序性内部控制环节。

国内的学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做了许多研究: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理论,陈汉文、张宜霞(2008)强调对于不同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概念具有不同特殊含义,这种观点强调了不能机械模仿COSO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方法的内容,否则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将陷入形式化以及内部控制缺乏关键控制点。

同时,他们总结了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特征:

评价结论可靠、评价具有成本效益性、广泛的适用性、评价全面性以及合理支持证据。

通过比较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评价法后,他们认为后者具有自上而下和风险基础的理念,使得企业有能力基于本企业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后再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有学者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为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一种量化方法。

王海林(2009)将研究对象定位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提出内部控制能力成熟度模型:

IC-CMM模型,并且将内部控制过程划分为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三个环节。

由于该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只要过程及构成过程的解决方法正确,结果就会正确”,因此利用过程控制手段使内部控制过程置于控制之下,实现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双重评价。

这种方法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内部控制能力成熟度,确定了分级标准,进而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及能力量化评价。

但是这种企业内部控制过程评价的思路纯粹为内部管理而设置,将审计内部控制和企业内部控制完全分离,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执行难度和执行成本。

此外该模型实施还需要构建实施组织、评价机构和重新制定实施路线,这些问题也伴随内部控制与工程管理交叉而产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国内关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主要从上市银行对外披露信息的角度,关注焦点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外部约束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质性缺陷方面。

黄秋敏(2008)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提出应当完善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边界,如强化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规定。

瞿旭、李明、杨丹、叶建明(2009)以民生银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其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含量差异较大并且存在特定年度增加或减少现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缺乏统一评价依据。

刘逢春、池国华、占军华(2010)从内部控制中重大缺陷的披露角度,针对工商银行的年报分析,对其披露的重大缺陷数量和类型进行统计,认为由于我国缺乏严格的问责机制并且相关规范有待完善,所以工商银行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大缺陷披露不充分。

1.3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现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并充分借鉴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拟对中国工商银行内控机制现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尝试从理论层面对现有内控机制进行阐释和说明。

同时,本文还将以中国农业银行的内控风险案例作为补充说明,以反应现实中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运行状况和问题所在,从而增强理论分析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第二,问题剖析与对策提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控机制进行分析和阐释,并由此发掘现行内控机制的问题和缺陷。

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本文将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并通过已有案例进行说明,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由此实现问题剖析与对策提出一一对应的分析范式。

第三,国外理论本土化的研究方法。

比较而言,国外学者对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并且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我国目前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过渡时期,可直接借鉴的理论少之又少,难以应对国内日益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因此,本文尝试在国外已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中国本土元素,从而尝试国外理论本土化,构建适合我国现实经济情况的内控机制理论。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综述

2.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含义

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相关解释来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程序、制度和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事前的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和总结的动态过程,而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发动的主动防御。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具有广泛的范畴、多元化的目标和整体性的控制对象,确切地说内部控制应该有四大目标:

第一,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能够全面的实施和实现;第二,确保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国家的法律规定能顺利地贯彻执行;第三,保证风险管理体系在操作上的有效性和能动性;第四,确保在整个内部监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财务信息、业务记录和其他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完整。

内部控制涵盖的范畴不仅仅包括显性的各种明文规定,而且还包含隐性的银行内控文化建设和内控理念发展,重点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的环境机制、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机制、监督评价与修正机制、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内部控制的对象还包括:

银行员工的合规合法行为、构成银行内部组织框架中的各个基层部分、以及外部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不良企图。

2.2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进程的回顾

内部控制理论的进程整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周期:

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相互牵制的周期;40年代末至70年代内部控制的初期建立;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的逐步成形;90年代后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不断发展。

内部相互牵制的周期:

虽然人们充分认识和熟知内部控制这一专有的名称和完整的概念时间并不长,但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内部牵制已经成为内部控制的思想原形和初级模式。

内部牵制的主要监管特点为:

每项工作都是通过正常地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来进行业务拓展的,穿插着交叉控制或者交叉检查,使得任何个人及部门都不能单独地行使业务权利的方式进行结构上的责任分工。

由此,设计出实用的内部牵制机制是对每项工作能完整正确地按照规定进行处理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我们不难看出:

内部牵制这一内部控制体系中有关职务分离控制和组织控制的雏型,在形式上更重于在组织结构分工上的控制。

2.2.1内部控制思想的初期建立阶段

内部控制理论在20世纪的40年代到70年代进入了相对成熟的内部控制阶段,同时在概念上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机制的要素及其对监管当局和独立执业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在此份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机制做出了较为权威的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在企业内部采用的所有的协调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案和措施。

这些方案和措施的基本目的都是用于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检查会计信息的精准性,最终来保证企业能够坚持执行既定的整体管理和发展方针。

2.2.2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贸易的一体化进程加快,新生的跨国企业如雨后春笋。

由此一来,企业的管理制度日趋繁琐复杂,经营管理的风险凸现。

此时,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2年,在美国提出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整体框架》报告,简称COSO报告。

这份报告是由内部审计师协会、会计师学会、金融管理学会等专业协会的成员组成的以内部控制问题为专门研究方向的委员会亦称为COSO委员会。

在这份报告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这一理论主要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协同其他职员实施的一个行为进程,其主要目的是提升经营活动的效用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使其与相适用的法律互为符合。

COSO报告中首次以“内部控制系统”的概念取代“内部控制结构”的名称,并详细的列明内部控制系统由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控制环境、监控、信息与交流五个部分组成。

1995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以COSO报告的观点为出发点并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自1997年1月起生效。

可以说,在当时《内部控制理论的整体框架》报告代表着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的历史较高水平,也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中前所未有的突破。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是在一般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98年,《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

在这一《框架》中明确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各级管理人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程序,它并不单单只是一个按照规定时间执行的程序或者行政政策,同时也是在银行内部的各级部门连续、交叉运作。

《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界定,将这种宽泛性的表述细化到银行这一具体行业。

同时它还指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由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和职责划分、信息和交流、监督活动和错误纠正五个相互关联的内容组成。

不难看出,巴塞尔委员会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念在相当的程度上和COSO委员会的定义是相同的,其本质是以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一般表述为基础,针对银行业的再细致表述,这也是对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含义的认同。

2.2.3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应该说,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萌芽相比他国而言要早很多,但受到经济格局和社会格局的限制,始终未能发展为成熟的系统理论。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对内部控制有所研究,受到当时社会时局的限制,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形式在全国推行。

1996年,我国开始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同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组建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问题调研小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人员对2000多个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状况展开调研,以此调查为基础又整合一些国际上的通用惯例和经验,在1997年5月发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并且同年12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意见》。

上述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发布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8年底,各商业银行按照文件规定初步建立起较为成形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且建立相应的内部稽核机构。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在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受传统金融业发展思维定式和老旧经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内部控制机制形而上学、运行机制不畅等现象仍然存在。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一体化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为此,2002年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代替《原则》。

《指引》指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则制度,为达到经营目标,对风险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过程和机制。

《指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已经步入到良性循环,由此也拉开了内部控制发展的崭新篇章。

2.3银行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

第一,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由银行组织内部其他子系统中对内部控制效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构成,其根本目标在于保障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一般银行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变化主要受到组织结构、管理者和员工的特质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三个方面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第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第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银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第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获取和交换信息的程序,以使商业银行能够正常运行,并得到适当的管理及控制。

及时准确的最新信息,包含所有层次上对信息、期望和责任的沟通,内部与外部的沟通。

第五,建立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和逐步完善的重要举措。

商业银行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由于认识的局限或者考虑不周等原因,设计出的内部控制不可能完美无缺;在内部控制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或由于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也可能使内部控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实际运行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我国作为内部控制构成要素之一的内部监督,实际上等同于上述监控概念。

为此,需要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实施必要的监督检查,发现其不足和问题乃至于缺陷,从而完善内部控制,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