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373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docx

春生物必修2人教版新教材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检测卷四

单元检测卷(四)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2019·巴蜀中学月考)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B.突变基因发生了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C.突变基因只能由生殖细胞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D.一个基因可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解析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本途径,A正确;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正确;突变基因可由生殖细胞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也可由体细胞传递给后代,C错误;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D正确。

答案 C

2.(2019·江苏省全国大联考)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B.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都不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

C.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

D.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如镰状细胞贫血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B错误;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生物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C正确;基因A可突变为a1、a2、a3,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D错误。

答案 C

3.(2019·上杭一中期中)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B.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

D.A基因可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即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A基因可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D正确。

答案 C

4.(2019·庄河高中开学考试)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

B.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

C.诱发突变对生物体不利

D.自然条件下,突变频率低

解析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A正确;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自然条件下的突变频率是很低的,D正确。

答案 C

5.(2019·永安一中月考)如图是某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A、a、B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B.该细胞中没有线粒体

C.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D.该细胞发生过交叉互换

解析 据图可知,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变异后的基因型是AaBB,但是不能明确变异前的基因型,故该植物的基因型不能确定,可能为AABB、aaBB,A错误;该细胞是植物根尖细胞,细胞中有线粒体,B错误;细胞的上下两极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理论上染色体上的基因应该完全相同,但该细胞中不同,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该细胞图像为有丝分裂后期图,不会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答案 C

6.(2019·菏泽一中月考)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图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基因A与基因a的分离不是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D.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解析 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联会),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所以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图中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也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C正确;B与b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D正确。

答案 B

7.(2019·河南八校联考)玉米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甲所示,该条染色体经变异后部分基因的分布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才能发生该种染色体变异

B.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图乙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

C.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玉米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表达

D.甲→乙发生的变异类型为倒位,不能在显微镜下分辨

解析 染色体变异是随机的,无论细胞是否发生分裂,均有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甲→乙发生的变异类型为倒位,其根本原因是DNA的断裂、错接,这种变异在显微镜下能分辨,B正确,D错误;在不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此该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玉米的所有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C错误。

答案 B

8.(2019·巴蜀中学月考)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个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甲、丙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特征无法判断此动物的性别

B.甲、乙、丙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依次为2、4、4

C.若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有基因A,则②上有基因A或a

D.此动物的体细胞中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但有可能是单倍体

解析 通过丙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特征可判断此动物的性别是雄性,A错误;甲、乙、丙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依次为2、4、2,B错误;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发生基因重组,若乙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有基因A,则②上有基因a,C错误;单倍体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故此动物的体细胞中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但有可能是单倍体,D正确。

答案 D

9.(2019·庄河高中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

C.四倍体植株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解析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二倍体或单倍体,A错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四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如处理Aa得到的AAaa属于杂合子,D错误。

答案 C

10.(2019·永安一中月考)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

如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D.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

解析 根据题意,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则儿子的基因型应为aaXbY,据题图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而母亲表现型正常,故母亲的基因型应为AaXBXb,据此分析,此男性基因型为AaXbY,其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B正确;该夫妇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A_XBY的概率是3/4×1/2×1/2=3/16,C错误;据分析可知,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D正确。

答案 C

11.(2019·巴蜀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及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B.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

C.利用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杂交育种就是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染色体变异集中在一起的育种方法

解析 若是四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基因型为Aa,则秋水仙素处理后基因型为AAaa,A错误;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故两者的遗传学原理不相同,B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杂交育种就是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基因重组集中在一起的育种方法,D错误。

答案 C

12.(2019·毕节市期末)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B.单倍体育种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C.多倍体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

D.人工诱变可提高突变频率,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解析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A正确;单倍体育种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B错误;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人工诱变可提高突变频率,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正确。

答案 B

13.(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期末)利用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个体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最快捷的育种方法是(  )

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解析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不能快速获得所需个体,A错误;杂交育种的流程为:

YYrr和yyRR杂交→F1自交→从F2中选择出Y_R_个体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最终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YYRR,可见其育种时间长,B错误;利用单倍体育种,最终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纯合子,所以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不能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D错误。

答案 C

14.(2019·浙江选考)下列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B.由多个基因的异常所致

C.可通过遗传咨询进行治疗

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该病的唯一措施

解析 单基因遗传病在新出生婴儿和儿童中很容易表现,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A正确;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B错误;遗传咨询可以为遗传病患者或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及家属做出诊断,估计疾病或异常性状再度发生的可能性,无法对疾病进行治疗,C错误;禁止近亲结婚、产前诊断、遗传咨询等方式都能较好地预防该病,D错误。

答案 A

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B.要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C.先天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但遗传病大多都是先天的

D.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要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先天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但遗传病大多都是先天的,C正确;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D错误。

答案 B

16.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①、②、③、④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解析 图①只有一组同源染色体为3条,其余均2条,是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图②染色体上增加了4片段,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图③含三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图④染色体缺失片段3和4,属于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综上所述,C正确。

答案 C

17.菊花种类很多,与其变异类型有关。

下列关于菊花细胞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一般情况下,菊花花蕊细胞内均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细胞内则不能

C.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若染色体组整倍性地发生变化,其基因数量增加,但基因种类是不变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花蕊内,只有部分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 D

18.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下列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产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后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前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解析 扦插属于无性生殖,变异来源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变异来源有基因重组;扦插和种子繁殖的变异来源都会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9.(8分)(2019·长庆中学月考)人类患苯丙酮尿症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最终导致患者体内积累过多的苯丙酮酸。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___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①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②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________。

③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遗传图谱中Ⅱ1和Ⅱ2有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可判断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有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儿子,而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说明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1)根据题意“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可知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根据题意,基因突变前局部碱基序列为GTC,编码的氨基酸是谷氨酰胺;由DNA与mRNA间的碱基配对原则可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G。

(3)①根据前面分析及Ⅱ1自身表现正常,但其女儿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另一女儿患苯丙酮尿症,所以Ⅱ1基因型是BbXDXd;Ⅱ3自身表现正常,但其儿子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女儿患苯丙酮尿症,所以Ⅱ3基因型是BbXDXd,Ⅱ1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②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Y,且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其基因型为XdXdY;其父亲(XDY)正常,所以其两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都来自母亲,即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Xd的一对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了含XdXd的卵细胞参与受精作用导致的。

③Ⅲ1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且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与一个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女孩都正常,而所生儿子都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因此他们最好选择生女孩,Ⅲ2患有苯丙酮尿症,Ⅱ1和Ⅱ2都不患苯丙酮尿症,则Ⅲ1的基因型为BB∶Bb=1∶2,又Ⅲ1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所以Ⅲ1的基因型为BBXdXd(概率为1/3)或BbXdXd(概率为2/3),若其父亲基因型为Bb时,女儿可能患病(bb),概率为2/3×1/4=1/6。

答案 

(1)替换 

(2)CAG (3)①BbXDXD或BbXDXd 100% ②母亲 ③女孩 1/6

20.(10分)(2019·江苏联考)现有两个纯种普通小麦品种,品种①高秆抗病(TTRR),品种②矮秆易感病(ttrr),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图表示利用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⑥矮秆抗病纯种的相关育种方法,其中,Ⅰ~Ⅶ代表育种过程。

请据图回答:

(1)由品种①、②经过Ⅰ、Ⅱ、Ⅲ过程培育出新品种⑥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Ⅵ常利用________获得单倍体幼苗,再通过Ⅶ,即用________(填某种化学试剂名称)处理幼苗获得ttRR,该化学试剂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育种方法的显著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________过程所利用的原理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常用X射线等处理植物,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较大。

解析 

(1)品种①TTRR、②ttrr经过Ⅰ过程的杂交、再经过Ⅱ与Ⅲ过程的连续自交,培育出新品种⑥ttRR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品种③TtRr经过Ⅵ过程得到的④tR为单倍体,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

④tR通过Ⅶ所示的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得到的⑥ttRR为纯合子,在此过程中常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

综上分析:

经过Ⅵ、Ⅶ过程获得⑥ttRR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显著优势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Ⅳ、V过程的育种途径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初的原始材料。

由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较大,所以在进行人工诱变育种时,处理对象常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 

(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2)花药(粉)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Ⅳ、V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细胞分裂旺盛

21.(10分)(2019·吉安市期末)李某是一位成年男性,患有甲病。

对李某的家系调查,发现①李某的父母都正常。

②李某的哥哥因患甲病在多年前已经去世。

③李某的女儿不患甲病。

④李某的姐姐不患甲病,生育的2子1女中1个儿子在幼年时就因患该病夭折,另外两个孩子不患甲病。

⑤李某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1)试分析,甲病(基因A-a)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李某姐姐的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甲病的发生是某酶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李某的父母都正常,试分析:

李某患甲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写一条)。

(3)李某女儿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医生建议其生育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父母都正常,李某患有甲病,可推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李某的姐姐生下的有患病的儿子,但李某的姐姐的配偶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所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李某的姐姐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基因型为XAXa,李某的姐姐的配偶基因型为XAY,所以他们的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或者XAXa。

(2)李某的父母都正常,但李某患病,可能的原因是李某母亲携带突变的致病基因,产生的带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或李某母亲产生生殖细胞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的带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发育形成的李某因带有致病基因而患病。

(3)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所以李某表现正常的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她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下的女儿均正常,生下的儿子一半正常一半患病,所以医生建议其生育女孩。

答案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XAXA或者XAXa

(2)李某母亲携带突变的致病基因,产生的带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或李某母亲产生生殖细胞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的带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 (3)女孩 李某女儿基因型为XAXa,因此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则其生育女儿都正常,生育男孩有50%的可能患有该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