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6676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七下《西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

 

西亚

教学设计

 

姓名:

单位:

时间:

 

《西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联系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

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

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2播放录像。

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

二、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

掌握西亚的地理位置:

五海三洲之地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47—53,说出西亚地区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冲突、战争不断的原因:

2、学生阅读教材P47图及P48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1)在图7-21上找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

(2)找出西亚所联结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并填图熟悉“五海三洲”的位置。

(3)学生展示

(4)总结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特点

(5)填出下列海峡所沟通的海洋

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土耳其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苏伊士运河

 

3、小组讨论: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入手,西亚为什么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读图7-22说出西亚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作用。

(2)总结“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控制着“五海三洲”之地的“十字路口”)

(3)、读“波斯湾石油运往美国、西欧路线图”,归纳总结:

西亚地区控制着世界石油输出的咽喉

4、小组展示

总结:

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冲及中转站。

学习任务二、掌握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牧业

1、引导学生读地图册P7“亚洲气候类型”图和“亚洲年降水量”图,即时点拨

2、引领学生总结“西亚自然环境”特点

3、在干旱的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

4、西亚传统的经济部门是什么?

本区著名的畜产品有哪些?

5、西亚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6、西亚哪个国家在干旱环境中,农业生产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业生产有什么绝招?

三、石油资源

提到西亚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呢?

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如通过读西亚石油分布图,可使学生明确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可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西亚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

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西亚一直在为水而战?

总结:

这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

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

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

总之,西亚地区由于其在世界地理中的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

学情分析

(一)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

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认为,中考的科目就是主科,地理学科不是中考学科,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只要及格就行,久而久之,对主要学科兴趣越高,对一般学科兴趣很低,造成学生无心抓好一般科目的学习,师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二)学生学法上的不恰当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学法指导:

(一)在教学中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我们教师应跟学生多交流,沟通,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给学生多一些宽容,鼓励,少一些指责,放大他们的优点,淡化他们的不足,帮他们树立自信,进一步把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让他们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气氛里学习。

(二)教师的热爱,信任会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特别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如果发现某一个学生突然成绩下降,或出现不良现象,我们能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找出困扰孩子的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方法。

(三)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技能,首先要学会:

读图、识图、填图的本领,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求能自己独立完成,并有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

效果分析

1、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总体比较满意。

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的眼神。

感觉他们比较满意。

从课堂小检测看掌握程度比较高。

2、教师设问:

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

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课堂达到高潮。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

3、学生基本达到我的满意。

只是初一的学生认知程度还比较低,加上孩子们对时政知道的比较少。

虽然课下做了预习,还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4、有同学提到我们不能资源共享,平均分配吗?

体现孩子们纯净的心灵。

我给与肯定。

也介绍了当前的国际形势。

因势利导。

5、我可能会讲解的浅一些,要多考虑初一学生的接受能力。

6、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好。

西亚的石油之争、地理位置之争掌握的差一点。

原因就是初一的学生认知程度还比较低,加上孩子们对时政知道的比较少。

虽然课下做了预习,还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

这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

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

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

总之,西亚地区由于其在世界地理中的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而入选本教材。

教材从新闻媒体对西亚战争的报道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角度新颖,用意明确,突出了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一地区的地理问题与时事关系密切,是世界性热点地区。

从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以及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时事十分必要。

在这些新闻资料的基础上,非常自然地引出本节的中心问题:

“这个地方为什么战争不断?

”鼓励学生从对相关新闻的关注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填出或解释有关西亚的词语,说说你印象中的西亚),从而增加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敏感度,也为后文进一步分析问题进行知识上的铺垫。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

评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据西亚位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B.东地处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C.东地处南、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D.东地处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2.以苏伊士运河为分界线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B、亚洲、欧洲C、非洲、北美洲D、欧洲、非洲

3.因地面没有河流,被称为“无流河的国家”是()

A、埃及和利比亚B、约旦和叙利亚C、沙特和科威特D、土耳其和伊朗

4.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是()

A.波斯湾沿岸B.红海沿岸

C.地中海沿岸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5.西亚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有( )

A.小麦  B.枣椰  C.油橄榄  D.柑橘

6.西亚许多国家中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其气候原因是()

A.终年暖湿  B.终年湿润多雨

C.终年冷湿  D.终年干旱少雨

7.黑海唯一的出海门户是()

A.直布罗陀海峡B.马六甲海峡

C.土耳其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8.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三教的圣城是( )

A.格达  B.耶路撒冷  C.麦加  D.巴勒斯坦

9.波斯湾沿岸主要产油国有( )

A.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B.伊朗、也门、阿曼、伊拉克、科威特

C.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约旦、叙利亚

D.土耳其、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也门

10.西亚各国经济的共同特点有()

A、养羊业和耕作业并重B、全部以畜牧业为主

C、灌溉农业具有重要意义D、石油工业发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波斯湾沿岸盛产_______,它唯一出口是_______海峡,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

2.西亚畜牧业发达,其中_______的安卡拉羊毛,_______的紫羔皮非常出名。

3.西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推广_______和_______技术。

4..西亚是三种宗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普遍信奉_______教,把_______作为第一圣地。

5.西亚石油储量产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地区和日本。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次的课程,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

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

又该怎样上课?

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

怎样挖掘学生潜能?

……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

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

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

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

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

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

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

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

一、“认识区域”的学习目标

(一)通过案例的方式初步认识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1.为什么使用案例的方式?

首先,世界或全中国可以依据不同的指标体系划分出很多区域。

世界上目前共有194个国家,36个地区;中国由34个省级行政单位组成。

就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课时来说,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世界上或中国的所有地区都学到。

历来区域地理的学习都是有选择的,在区域的选择和内容的编排上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课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地选择学习的区域。

第二个特点是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传统的八股式罗列转变到尽量突出区域特征。

这样编排的优点是学习接触的区域相对比较多,面也比较广,便于认识某一个区域的特点,也可以避免八股式的学习令学生厌烦。

但也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

一是对所学区域的认识普遍较浅,因要求掌握的区域较多,自然只能对其作常识性了解。

如果这种学习效果非常好,即学生真正能够掌握所学区域的基本情况并终身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有用,也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但浮光掠影的学习后,学生倒底对多少个区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些知识又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多大影响,也还是个疑问。

第二个问题是每个区域都只讲其特征,会使学生缺少全面认识多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综合影响一个区域发展的机会。

其次,在义务教育学习阶段应该选择哪些区域进行学习,不仅存在不同的标准,情况也在不断变化。

特别中国区域的划分和选择,往往涉及各种学术见解,当课程标准(或大纲)选择了某种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就意味着要求学生也要接受或掌握这种区域划分方法,这会把基础教育中的区域学习搞得很复杂。

基于上述原因,本课程标准鼓励采用案例方式学习区域地理,希望尝试通过减少必学的区域个数,加强对所选区域深入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区域学习的目标是学会认识区域并掌握所学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掌握某种区域的划分方法或指标体系,所以课程标准并没有规定学习哪些具体的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