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932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docx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1一、“倍数和因数”与“倍数和约数”这两种说法一定要分清。

  “倍数和因数”与“倍数和约数”这两种说法只是新旧教材的说法不同而已,其实都是表示同一类数。

(即因数也是约数)

  二、为什么第十教科书上讲“倍数与因数”的时候不提整除。

  也许我的头脑还受旧版教材的影响,我认为说到“倍数与因数”必须要谈到整除,因为整除是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条件,学生在没有这条件学习整除,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稍有不慎,学生会很快误入小数也有因数;但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教材中不提整除的好处。

而我的心里却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S版教材到底在什么时候于什么数学环境下才提出“整除”这个概念呢?

会不会在六年级课改才出现呢?

我期待着。

  三、教学2、5和3的倍数教师应注重“灵活”。

  1、在教学2和5的倍数时,是用同一种方法找出它们倍数的,学生很容易掌握,也很快就能把2和5的倍数说出,并能准确找出各自的倍数,此时,教师应把学生的思维转到同时是2和5的倍数怎样找?

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出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因此,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大。

  2、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2和5的倍数的方法去找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尝试这种方法是找不到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写出的3的倍数,要用另一种方法去归纳、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运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写些数(有3的倍数,也有不是3的倍数,而且是较大的数)让学生进行判断,这样可使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得到巩固;当学生熟练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话峰一转,你们能归纳出9的倍数的特征吗?

学生在教师这一激发下,他们的求知欲兴趣大增,然后教师启学生运用找3的倍数的方法,去找9的倍数的特征,学生会轻而易举地归纳、总结出9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找9的倍数的特征,既巩固了学生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还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的目的。

  3、当学生掌握了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这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把这三个特征综合,从而得出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灵活”两字,并且能把知识面向纵横方向发展。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2《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

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

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二)自主探究,意义建构,找倍数和因数

  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在随后的巡视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决定先交流在让学生寻找,这样就用了很多时间,最后就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练习,我认为虽然时间用的过多,但我认为学生探索的比较充分,学生也有收获。

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

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老师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

  (三)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进智能内化

  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

在游戏中,师生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学生不仅参与率高,而且还较好地巩固了新知。

课上,我能注重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并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文化魅力。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

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仔细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间安排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第一部分认识因数和倍数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直接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理想的。

课上还应该及时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

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教师应该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3《倍数和因数》是我们工作室四月份研究的一个课例,我们是先抽签上二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再进行研讨,我们研究了每一部分的处理方法,同时,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连贯、自然,我们也研究了例题之间的过渡环节,尝试找到更加恰当的处理方法。

那次研究之后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根据自己的想法修改了教案。

前几天我们工作室又在活动中上了这节课,这次上课的是我,由于事先准备的不够充分课堂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有上次研讨过还需要改进的问题,也有这次上课出现的新问题。

课后工作室的成员给了我很多的很好的建议,我根据好的建议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下面我来具体的说一说。

  1、情境导入。

本节课的内容是《倍数和因数》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倍数和因数的依存关系,我课上用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例子,也用了我是老师,他们是学生的例子。

但这两个例子对于本课的教学或许没有太多的意义,好像不能让学生明确感受出倍数的因数的依存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去掉,直接进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2、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本课是想通过用1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再用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在课堂中我直接让学生进行操作,两人小组活动,试着摆一摆,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在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摆法,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再让学生有序地说一说,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铺垫。

再有一道具体的算式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用我们过去学习的乘法算式中的乘数乘乘数等于积过渡到倍数和因数,再让学生说一说其他两道乘法算式。

说完后再给学生一个提醒,并让学生再根据出示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和谁是谁的因数,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写一个算式,并说一说。

  3、找一个数的倍数。

这应该时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而我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一个重要的`部分一带而过,可以看出来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没有掌握找倍数的方法的。

所以我在思考这一难点该如何突破?

是不是应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办法,多说一说,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说自己用来找倍数的方法,这样多种方法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对方法进行优化,选择快速简单的找法。

在教学的时候,同时注培养学生有序写出倍数,注意倍数书写的格式等意识,可以比较有序的找和无序的找,让学生自己感受有序的好处,学生有了有序地找的基本方法后,在进行练习的时候也会选择刚才优化过的好的方法进行练习。

  4、找倍数的特征。

在完成找一个数的倍数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出示3,2,5的倍数是哪些,让学生观察三个倍数,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放手让学生去找或许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出来,但如果给好具体的问题,可能会限制一些学生的思考。

如果学生在观察时没有发现我们所想要总结的特征,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观察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最大的倍数和倍数的个数等。

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找,我们要相信他们藕能力做到。

  5、课堂常规的问题。

在上课之前我应先确定好小组的具体分配,以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找不到合作的对象,如果上课之前具体的分好了,小组讨论的效率会高很多。

在上课时,我要少说,把更多说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相信学生,不要怕学生不会,而给出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4《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概念课。

教学时我首先以拼图比赛为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快速把12个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所摆的长方形,在交流中得到三种不同的摆法和三种不同的乘法算式。

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这样,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了难度,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收到了预设的效果。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根据1×12=12,2×6=12,3×4=12三个乘法算式说出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后,我紧接着提问:

12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数,接着再提问:

你是用什么方式找到12的因数的?

在学生说出方法后,为了让学生探索出找一个因数的方法,我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5的因数有哪些。

预设在汇报时,能借此解决如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但在实际交流时,学生的方法出现了两种意见,并且各抒己见,因为15的因数只有两对,无论怎样找都不会遗漏。

作为老师,我这时没有把我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找16、18的所有因数。

由于部分学生运用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很快找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另一部分却在无序的情况下,不是重复就是遗漏,这样在比较中,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接受并掌握。

虽然在这个环节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但对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时,由于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借助这一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不仅探讨出从小到大找一个数的倍数而且发现了倍数的特点。

  由于本节课的容量比较大,练习题设计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学得并不轻松,还存在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今后,应努力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5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

小正方形。

  师:

想不想知道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生:

想。

  师:

多少个?

  生:

12个。

  师:

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

能。

  :

以学生熟悉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

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

  生:

好!

  学生汇报:

  生1:

1×12=12

  师:

他是怎么摆的?

  生:

一行摆1个,摆了12行;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

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

(用课件舍去一种)

  生2:

2×6=12

  师:

猜一猜他是在怎么摆的?

  生:

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师:

这两种情况,我们也算一种。

  生3:

3×4=12

  师:

他又是怎么摆的?

  生:

一行摆3个,摆了4行;也可以一行摆4个,摆3行。

  师:

还有其他摆法吗?

  生:

没有了。

  师:

对,如果把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只有这三种摆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更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的新课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里面。

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2.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

我们以3×4=12为例,在数学上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这里还有两道算式,同桌两个同学先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汇报:

任选一道回答。

  生1:

12是12的因数,1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是1的倍数。

  师:

说的多好啊!

虽然有点像绕口令,但数学上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再一起说一遍。

  师:

还有一道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

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明确: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自然数,(0除外)。

  师: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12的因数一共有哪些?

(生边说老师边有序的用课件出示12的所有的因数。

  师:

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

试一试:

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因数和倍数?

行不行?

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教学寻找因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

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不过刚才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

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师:

说出几个36的因数并不难,关键是怎样找的既有序又全面,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

有。

  师:

老师提个要求:

  1)、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

  2)、把这个数的因数找全以后,把你的方法记录在下面。

并总结你是怎样找的。

  2、探索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找一名有代表性的作业板书在黑板上。

  师:

他找对了吗?

  生:

没有,漏下了一对。

  师:

为什么会漏掉?

仅仅是因为粗心吗?

  生:

不是,他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找!

  师:

那么要找到36所有的因数关键是什么?

  生:

有序。

  师生共同边说边有序的把36的所有的因数板书出来。

师:

还有问题吗?

  生:

没有了。

  生:

你们没有,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找到6就不再接着往下找了?

  生:

再接着找就重复了。

  师:

那么找到什么时候就不找了?

  生:

找到重复了,就不在往下找了。

  师、生共同总结找因数的方法。

(一对一对有序的找,一直找到重复为止)。

  师:

有失误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调整。

  3、巩固练习。

  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4、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放手让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学生非常喜欢,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

  四、教学寻找倍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你能像刚才一样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吗?

  生:

能!

  师:

试试看,找个小的可以吗?

  生:

行!

  师:

找一下3的倍数。

30秒时间,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

?

  师:

有什么问题吗?

  生:

老师,写不完。

  师:

为什么写不完?

  生:

有很多个!

  师:

那怎么才能全都表示出来呢?

  生:

可以加省略号。

  师:

你太厉害了!

你把语文上的知识都用上了,太真聪明了!

难道不该再来点掌声吗?

  师:

谁能总结一下你是怎样找到的?

  生:

从小到大依次乘自然数。

  师:

你真会思考!

  课件出示3的倍数。

  2、找5、7的倍数。

  师:

我们再来练习找一下5的倍数。

  生:

5的倍数有:

5、10、15、20、25?

?

  生:

7的倍数有:

7、14、21、28、35?

?

  师:

你能像总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一样,来总结一下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

能!

  学生总结: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去合作交流,并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丰富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中发展自我。

  四、知识拓展

  认识“完美数”。

  师:

(课件出示6的因数)在6的因数中还藏着另外一个秘密,(这是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在看,在听!

)我们把6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去掉,剩下1、2、3,然后把它们再加起来又回到6本身,数学家给这样的数起了一个名字,叫“完美数”。

依次出示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第六个完美数。

  小结:

其实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秘密还有很多,它们在等待着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研究、去探索。

  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反思: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

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如果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就更好了。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6《倍数和因数》是四下第九单元的内容。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到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倍数与因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根据算式直接说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很容易接受,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

从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气氛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汇报交流后通过对比(一种是没有顺序,一种是有序的)得出如何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对于倍数,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接触,所以学生很容易学,用的时间也比较少。

  对于找一个数的因数,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

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

36÷1=36,36÷2=18,36÷3=12,36÷4=9,36÷6=6。

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找到的两个自然数非常接近时,就不需要再找下去了。

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7今天这堂课其实是有点匆忙的。

课前的一个小游戏忘了,忘了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了。

明天的课上补上。

  满意的一点:

模式的提练

  在让学生根据算式说了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之后,出示了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我加了一道:

A×B=C,并且让学生用一道算式提练出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学生都不知道如何表达。

我把算式板书上黑板上,是因数×因数=倍数。

而后,我又转过去用一道除法算式36÷9=4来让学生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的反应都不错,马上就明白了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不满意的地方在于:

对于找出36所有因数的有序思考没有强调。

当我让学生们自主找出36的所有因数时,许多学生就茫然不知所谓,但是他们并不是不懂,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写,所以我在黑板上挑选了一些学生的作业加以板书,让学生进行比较。

  如:

1、36、2、18、3、12、4、9、6

  1、2、3、4、6、9、12、18、36

  和36÷1=36,36÷2=18,36÷3=12

  36÷4=9,36÷6=6

  尤其是最后一种方法,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评价一下这种思考方法的正确性。

得出结论是这样思考是可行的。

那么我接着告诉他们,这样思考的确是可以,不过,缺少的因数的提取,由此过渡到评价第一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在这儿,我特别示范了一下写因数的方法,即从两边向中间包围。

学生们在比较中找出了写因数的方法,明白了写出因数的格式。

本来可以相机在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寻找因数的有序性,结果一急,只是带过了一句。

今天在补充习题上出现了问题,我抓了几个学生问为什么强调有序性,学生告诉我:

因为可以看得清楚,因为不会遗漏。

看起来班上的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在做题目的时候还应该再稍稍提点一下,应该也就不成问题了。

  《因数和倍数的练习》教学反思4月14日

  昨天新学了因数和倍数,我觉得课上学生表现还可以,很会说,但到了家自己做家作时,问题很多。

今天进行了练习后,效果截然不同。

我在练习前,首先对昨天的内容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1、讲因数和倍数时应该讲清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

2、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其它都比它大,因数最大的是它本身,其它都比它小,最小是1。

学生书上练习时,提醒学生弄清每题的具体要求,有些题只要写出一个数部分的倍数,而有些题需要写出全部的倍数。

有些符合要求的数不止1个,要尽可能把这些数都找出来。

但学生有时找不全,我就教会学生这样思考:

找一个数的倍数时用乘法,找一个数的因数时用除法。

效果还可以。

  今天教学了因数和倍数一课,这节课的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就总体情况而言教学效果还可以,但多少还是存在遗憾。

  存在问题:

在写出了算式3*4=12后出示“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后让学生阅读,复述后让学生观察寻找记忆的方法,学生总结:

像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可以说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

再让学生用因数、倍数同桌复述算式2*6=12,1*12=12中数与数的关系,全班交流复述,学生说的蛮好的,可是在分层练习时再让学生描述其他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时,又部分学生混淆了因数、倍数的概念。

看来开始的复述学生纯粹是无意识的模仿,是为模仿而模仿,教师没有在学生模仿复述后进一步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