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601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x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1.大禹治水:

疏导的方法。

三过家门而不入

2.夏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3.王位世袭制——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4.夏朝的国家机构——官吏、军队、监狱、刑罚。

目的——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夏朝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工具——石器、骨器、蚌器、木耒,虽有铜器但没有用于农业生产,当时只用作兵器;夏朝人掌握的新技术——水利灌溉技术和用粮食酿酒方法。

6.夏朝灭亡:

时间——公元前1600年;原因——夏桀的暴政。

7.商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商汤;都城——于亳

8.盘庚迁殷:

时间公元前1300年;意义——统治稳定下来。

所以后代又称商朝为殷朝。

9.商的通知区域:

东——海滨;西——陕西西部;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比夏朝还广阔。

10.商朝的经济——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11.商朝的生产工具——石器及木制工具,还有青铜工具(是促使商朝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商朝的农作物——五谷(稻黍麦粟豆)

第5课公元纪年法

1.公元纪年——公元、世纪和年代

2.公元元年——耶稣诞生的那年,以公元为界,向前推算称公元前,向后推算称公元

3.世纪:

一个世纪=100年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晚期指后30年。

4.年代:

公元纪年从第一年算起,没有0年,

5.民国纪年法

6.跨公元计算

7.我国古代通常使用的三种纪年法:

干支纪年帝号纪年年号纪年

第6课西周的分封

1.商朝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1046年;原因——纣王的暴政,

2.牧野之战:

时间公元前1046年;交战双方——周军和商纣王的军队;结果——周军大获全胜。

3.周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京;史称西周。

4.

分封制目的——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旧贵族的后代

分封的诸侯国——卫齐鲁晋宋燕等几十个诸侯国

作用——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5.嫡长子继承制:

含义和作用

6.在西周实行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7.西周的疆域:

西——今甘肃东部东——今山东北部东北——今辽宁南部南——跨过长江

8.西周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

9.西周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771年

10.东周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

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含义——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地——殷墟

和现代汉字的关系——一脉相承

甲骨文记录的内容——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工艺——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夏商时期

逐步走向鼎盛时期——晚商至西周

特点——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

司母戊鼎——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青铜时代——夏商周

3.金文:

(钟鼎文)

含义与甲骨文的关系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2.“春秋五霸”:

齐桓公(首霸;管仲改革;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晋文公(改革;城濮大战公元前632年、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争霸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

4.争霸战争的影响

5.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西南北后中间)著名战役——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铁农具和牛耕的开始使用时期——春秋推广时期——战国

2.意义

3.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主要);奖励耕战;推行县制;作用——

第10课

1.科学技术——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鲁班——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

2.文学——诗经楚辞屈原离骚

3.艺术

第11课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

创始人——孔子核心——仁代表人物——孟子(主张)荀子(主张)

2.孔子的贡献——文学上,整理诗经编订春秋论语;教育上

3.百家争鸣——含义出现原因

4.墨家学派——创始人观点

5.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代表人物及主张

6.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7.兵家学派——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对立;在自然规律上,荀子与庄子思想对立】

第13课

1.秦朝建立

时间——公园前221年

都城——咸阳

建立者——秦王嬴政

统一的条件

建立的意义

2.秦朝的国家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

设三公;地方:

推行郡县制

2)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3)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运输上——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5)思想上——焚书坑儒(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评价:

客观上有利于思想统一,但是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6)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

秦长城——修筑目的;东西起止点

灵渠——原因;连接的水系;作用

4.秦朝的疆域

第14课

1.秦朝的灭亡

1)原因: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时间:

公元前206年

2.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时间地点性质结果

3.项羽刘邦起义——巨鹿之战(时间地点结果)

4.楚汉战争——时间结果性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5.西汉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6.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社会十分贫困;

7.西汉初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结果

第15课

1.王国问题,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2.汉武帝“大一统”

1)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

2)思想上,独尊儒术(措施影响)

3)军事上,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大败匈奴

第16课

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次通西域——时间目的结果

3.第二次通西域——时间目的结果意义

4.西域都护的建立

5.丝绸之路——路线作用意义

6.汉朝与大秦的交往

第20课

1.东汉末年的政治状况

2.官渡之战——时间作战双方结果

3.赤壁之战——时间作战双方结果

4.魏蜀吴的建立,各国巩固统治的措施

第22课

1.魏国灭蜀

2.西晋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3.西晋统一南北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内迁民族;影响

5.西晋的灭亡,东晋的建立

6.淝水之战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7.北魏的建立

孝文帝改革——内容意义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8.北朝政权的更替

第23课

1.北方人口南迁——南迁原因南迁人口(100万)南迁的人口主要集中地区(长江中下游的益州荆州和长江下游的扬州)其次是闽江流域和岭南地区

2.南朝——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3.江南经济的发展

原因——⑴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

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

⑵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

⑶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

努力。

(4)地理环境优越

(5)统治者的努力

表现——1)农业上(兴修水利开垦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北方农作物在南方推广)

2)手工业上(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冶炼技术进步;造纸业发展)

3)商业上(出现重要商业城市;番禹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下册

第5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1.隋朝的建立:

建立: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开皇之治)

2.隋朝的统一:

时间:

589年;原因:

在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发展

3.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点: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分为四段,沟通了5水

4)意义

5)评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4.科举制——1)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

2)隋炀帝创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的影响

第2课

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2.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

1)经济上,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政治上,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加强中央集权

3)完善科举制

3.贞观之治的含义

第3课

1.女皇武则天

1)巩固统治的措施——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生产;重用武氏家族;任用酷吏,鼓励告密;利用佛教进行统治

2)贞观遗风(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2.唐玄宗的统治

1)开元盛世

形成原因——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

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