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21779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6.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液平衡和液体疗法.ppt

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体液:

指体内组织所含的液体,它是一种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葡萄糖、蛋白质、尿素等有机物及钠、钾、钙、镁、氯及HCO3等无机物。

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体液获得途径饮与食排出途径尿呼吸、皮肤蒸发粪便,正常情况下体液中,水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保持着动态平衡,保持体液平衡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条件,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体液分为两部分: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分布于3个区域即:

血浆、间质(组织间隙)细胞内,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年龄总量血浆间质液足月儿78637351岁70525402-146552040成人5560510154045肥胖儿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比同龄正常儿童略低,间质区体液成分与血浆区别不含蛋白质其余成分与血浆相似。

间质区的液体可为细胞送去必须成分,又能将细胞内代谢产物移入血浆中。

间质区的体液量可有较大的伸缩性,其流动方向与不同区的电解质浓度及渗透压改变密切相关。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主要是间质液的比例较高,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则与成人相近。

任何年龄的血浆均约为体重的5%,血浆中保持着较高的蛋白质浓度。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与渗透压,细胞内、外液溶质有很大差异细胞外液电解质以Na、C1、C03等离子为主,Na量占该区阳离子总量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主导作用。

细胞内液以K、Mg2、HP042和蛋白质等离子为主,K大部分处于离解状态,维持着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除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以及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外,小儿体液电解质的组成与成人无显著差异。

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3.5-5.0mmol/L细胞内液钾浓度比细胞外液高3540倍,细胞外液钾含量只占体内钾总量的2,其余部分均在细胞内液中。

血浆钾含量不能反映细胞内含钾量,如酸中毒时血钾升高,并不表示体内钾量过高。

为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血清正常值130150mmol/L,参与调节酸碱平衡的阴离子,其存在是把H2CO3从组织中送至肺部,然后以CO2的形式排出体外。

钠,钾,碳酸氢盐,(三)水代谢的特点,1.水的需要量大,交换率快小儿生长发育快,细胞组织增长时需积蓄水分活动量大,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表面积大、呼吸频率快,不显性失水多(约为成人2倍)摄人热量、蛋白质和经肾排出的溶质量均较高,按体重计算年龄愈小每日需水量愈多,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年龄mlkg1岁12016013岁10014049岁701101014岁5090,主要:

通过肾(尿)途径排出水分其次:

皮肤和肺的不显性失水消化道(粪)排水另外:

极少量的水储存体内供新生组织增长,2.水的排出,婴儿每日水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2,而成人仅为17,故婴儿体内水的交换率比成人快34倍。

由皮肤和呼吸蒸发所失的水分为“不显性失水”,不含电解质,是机体必不可少的丢失。

不显性失水量一般比较恒定,但易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

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要特别重视不显性失水量,新生儿成熟度愈低,呼吸频率愈快,体温及环境温度愈高,活动量愈大,不显性失水需要量就愈多。

不显性失水量不受体内水分多少的影响,即使长期不进水,也要用身体组织氧化产生的和组织中含有的水分来抵偿,故在供给水分时应把它放在首要地位。

不显性失水,年龄不显性失水量mlkg.d早产儿或足月儿7501000g8210011250g5612511500g461500g26婴儿1924幼儿1417儿童1214,不同年龄小儿的不显性失水量,3.水平衡的调节,脏肾是唯一能通过其调节来控制细胞外液容量与成分的重要器官。

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素、盐类(主要为钠盐)是肾脏主要的溶质负荷,必须有足够的尿量使其排出肾脏水的排出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

正常引起ADH分泌的血浆渗透压阈值为280mOsm/L血浆渗透压变化1%2%即可影响ADH的分泌。

当液体丢失总量的8%或以上时,ADH分泌即显著增加,严重脱水使ADH增加呈指数变化。

正常情况下水分排出的多少主要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调节。

肾功能正常时,水分摄入多,尿量就多,水分入量少或有额外的体液丢失(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液体补充不足时,机体即通过调节肾功能,提高尿比重、减少尿量的方式来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以减少水的丢失。

小儿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小儿年龄愈小,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愈不成熟。

新生儿和幼婴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育尚不够完善,故其最大的浓缩能力只能使尿液渗透压浓缩到约700mmol/L(比重1.020),排出1mmol溶质时需带出1.02.Oml水。

成人:

浓缩能力可使渗透压达到1400mmol/L(比重1.035),只需0.7ml水即可排出1mmol溶质,因此小儿在排泄同量溶质时所需水量较成人为多,尿量相对较多。

当入水量不足或失水量增加时易于超过肾脏浓缩能力的限度,发生代谢产物潴留和高渗性脱水。

小儿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正常成人可使尿液稀释到50lOOmmoL/L(比重1.003)。

小儿出生一周后肾脏稀释能力虽可达成人水平,但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低,水的排泄速度较慢,若摄入水量过多又易致水肿和低钠血症。

年龄愈小,肾脏排钠、排酸、产氨能力也愈差,因而也容易发生高钠血症和酸中毒。

小儿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一)脱水又称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体液和电解质丢失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丢失的速度及幅度。

丢失体液和电解质的种类反映了水和电解质(主要为钠)的相对丢失率。

(消化道丢失),(肾脏丢失),(皮肤丢失),(皮肤肺丢失),脱水的诊断和分类,1.脱水程度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即患病前与来诊时体重的差值。

临床一般用脱水占体重的百分数来评价脱水程度,但由于难以获得发病前病儿体重的精确资料,故根据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等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儿童脱水判定标准:

皮肤粘膜干燥程度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程度末梢循环:

心率、血压、脉搏、肢温、体温、尿量,

(1)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35(3050mlkg),

(2)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lOOmlkg),(3)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脱水程度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失水量50ml/kg50-100ml/kg100-120ml/kg(占体重)5%5-10%10%神志精神精神稍差萎靡极萎靡略烦躁烦躁淡漠、昏睡昏迷皮肤皮肤略干皮肤干燥苍白皮肤发灰、发花弹性稍差弹性较差干燥、弹性极差粘膜唇粘膜略干唇干燥唇极干前囟眼窝稍凹明显凹陷深度凹陷眼泪有泪泪少无泪尿量稍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末梢循环正常四肢稍凉四肢厥冷、脉弱、休克,不同病因引起的脱水,其水和电解质(主要是钠)的丢失比例亦不同,因而导致体液渗透压发生不同的改变,故将脱水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最为常见低渗性脱水次之高渗性脱水少见钠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所以常用血钠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2.脱水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渗透压与细胞体积,低渗240,高渗340,等渗,血液中保持稳定状态,不影响水分子在血管细胞的流动,血管细胞中的水分子吸出來造成血管细胞萎缩直至坏死,水分子被吸入血管内壁的细胞,当细胞过多的吸入水分子时就会涨破,使细胞膨胀(胞质逸出),使细胞缩小(质壁分离),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损失,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内,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损失的体液主要为循环血容量和间质液,细胞内液量无明显改变,临床表现视脱水轻重而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外液丢失量。

等渗性脱水,多见于:

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肠瘘及短时期饥饿所致的脱水。

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损失量比水分多,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低,血清钠130mmolL。

多见于:

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

腹泻时补充大量非电解质溶液。

充血性心衰儿长期禁盐并反复应用利尿剂。

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电解质损失量比水分少血浆渗透压较正常高,血清钠150mmolL。

细胞外液量下降渗透压升高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细胞外液量部分补偿细胞内脱水循环障碍症状不明显,细胞内脱水:

皮肤粘膜干燥、烦渴、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惊厥神经细胞脱水:

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破裂出血,脑血栓,多见于病程较短的呕吐、腹泻伴高热者;不显性失水增多而给水不足(如昏迷、发热、呼吸增快、光疗);口服或静脉注入过多的等渗或高渗液;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

低钾血症,小儿每日钾需要量为12mmol/L,食物成分中的植物及动物细胞,均含有丰富的钾,上消化道能较充分将钾吸收,因此,只要摄入饮食的热卡达基础热卡,钾的摄入往往超过人体需要。

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这一浓度对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保持心肌、骨骼肌、各脏器平滑肌的正常收缩十分重要。

细胞内、外液间所以能保持钾浓度这样大的梯度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NaKATP酶,通过消耗热卡不断的将细胞内钠转运至细胞外,并将细胞外的钾转运至细胞内。

病因,钾入量不足:

长期不能进食或进食量少,静脉补液内不加或少加钾盐。

经消化道失钾过多:

呕吐、腹泻、胃肠引流或肠瘘。

经肾排钾过多:

如酸中毒、酮中毒或创伤所致的组织破坏,钾从细胞内释出随即由肾脏排出;应用排钾利尿剂(呋塞米、甘露醇);原发性肾脏失钾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醛固酮增多症)。

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钾过多移向细胞内,如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碱中毒、胰岛素治疗等。

低钾血症,脱水纠正前不出现低钾:

脱水血液浓缩酸中毒钾从细胞内移向细胞外尿少钾排出相对少,补液后易出现低钾:

补液血液稀释酸中毒被纠正-钾从细胞外移向细胞内随尿量增加钾被排出体外输入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原需钾参与腹泻继续丢失,低钾临床表现,低钾血症的临床症状不仅取决于血钾的浓度,更重要是低血钾发生的速度,起病缓慢者,体内缺钾虽达到严重程度,但临床症状不一定很重。

一般血清钾低于3mmol/L时即可出现症状。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骨骼肌无力,出现活动障碍,腱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发生弛缓性瘫痪;呼吸肌受累则呼吸变浅甚至呼吸肌麻痹;平滑肌受累者则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重症可致肠麻痹。

神经肌肉症状,低钾临床表现,由于心肌兴奋性增高,常伴心律失常;严重者发生心室扑动或颤动、心跳骤停,偶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肌受损时出现第一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动过速、心衰等;心电图显示ST段降低,T波压低、平坦、双相、倒置,出现U波,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

低钾临床表现,心血管症状,长期低钾可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对抗利尿激素(ADH)的反应低下;浓缩功能降低出现多尿、夜尿、口渴、多饮;肾小管泌H和回吸收HCO3-增加,氯的回吸收减少,发生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伴有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临床表现,肾脏损害,治疗,轻度低钾血症多进含钾丰富的食物口服氯化钾34mmolkg/d(220300mgkg)。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钾的进一步丢失。

浓度常为(0.2),不超过40mmolL(0.3)日总量可达46mmolkg(300450mgkg)。

应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所输液体中。

时间不宜短于8小时。

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监测血清钾和心电图。

随时调整输入含钾溶液的浓度和速度。

治疗,重度低钾血症需静脉补钾,先扩容以改善循环及肾功能,待有尿液排出后再行补钾。

由于细胞内钾恢复较慢,治疗低钾血症应持续给钾46天;严重者或有继续经肾或肾外失钾者治疗时间宜更长。

严重脱水时肾功能障碍,影响钾排出,应:

治疗,补钾原则(注意事项),不宜过早:

见尿补钾,或来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不宜过浓:

补钾浓度0.150.3%(0.3%);禁忌:

静脉直推可能引起心肌抑制、死亡!

不宜过快:

一日补钾总量:

静脉输液时间不能少于68小时;不宜过短:

静脉补钾时间:

46天(因钾为细胞内离子,为平衡细胞内外液钾补充)病情好转改口服补钾。

(三)高钾血症,血钾浓度5.5mmol/L时成为高血钾。

1)肾钾排出减少:

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等;2)钾摄入过多:

静脉输注含钾溶液过多过快、输注库存过久的全血等;3)钾分布异常:

休克、重度溶血以及严重挤压伤、缺氧等。

病因,临床表现,1)心电图异常与心律失常心率减慢或不规则,可出现室性早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心搏停止。

心电图:

出现高耸的T波,P波消失或QRS波群增宽心室颤动心脏停搏。

心电图异常与否对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有很大帮助。

2)神经、肌肉症状:

精神萎靡、嗜睡、手足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出现弛缓性瘫痪、尿潴留甚至呼吸麻痹。

治疗,必须终止含钾补液及口服补钾,其他隐性的钾来源如抗生素、肠外营养等也应注意;快速静脉应用碳酸氢钠13mmol/kg,或葡萄糖+胰岛素(GS0.51.0g/kg),每3gGS+1单位胰岛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沙丁胺醇5g/kg,经15min静脉应用,或以2.55mg雾化吸入常能有效降低血钾,并维持2小时;10%葡萄糖酸钙0.5ml/kg数分钟内缓慢静脉应用,可对抗高血钾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但同时必须监测心电图;上述方法都只是短暂措施,体内总钾并为显著减少,如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血液或腹膜透析较有效。

低钙、低镁血症,低钙血症:

血清Ca+1.75mmol/L(7mg/dl)正常血清Ca+2.2-2.7mmol/L(9-11mg/dl)低镁血症:

Mg+0.6mmol/L(1.5mg/dl)正常Mg+0.8-1.2mmol/L(2.0-3.0mg/dl)原因:

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腹泻丢失较多活动型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儿,低钙、低镁血症,脱水纠正前,可不出现症状血液浓缩,酸中毒时离子钙增多,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症状血液稀释,酸中毒纠正后,离子钙减少,临床表现:

多在补液后出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注意低镁;,(四)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体可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当体内酸过多或碱过少使pH有所下降(pH7.40)的过程称为酸中毒。

酸碱平衡是指正常体液保持一定的H浓度。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必须通过体内缓冲体系以及肺、肾的调节作用使pH维持在7.40(7.357.45),以保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细胞外液pH取决于血液中的重要缓冲物质HCO2-和H2CO2两者含量的比值,正常应保持在20/1。

细胞外液中酸产生过多H增高细胞外液碳酸氢盐的丢失HCO3-降低,1.代谢性酸中毒,为最常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血气分析:

PH7.35HCO3BE负值,吐泻时丢失大量碱性肠液。

进食少,能量不足,肠吸收不良脂肪分解过多,产生大量酮体。

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组织缺氧无氧酵解增多大量乳酸堆积。

脱水肾血流量减少肾排酸能力下降酸性代谢产物堆积。

1)原因,工作量,代谢性酸中毒,2)临床表现,轻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根据HC03测定值可将酸中毒分为,轻度酸中毒症状不明显,常被原发病所掩盖,仅有呼吸稍快,不作血气分析难于作出诊断。

重度酸中毒呼吸深而有力,呼气凉、呼出气有酮味、口唇樱红、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烦躁不安进而昏睡、昏迷。

血浆值pH7.20时,心率转慢,心肌收缩无力,心输出量减少致低BP、心力衰竭和室颤。

临床表现,酸中毒时血浆HCO3-和pH值降低,H进入细胞与K交换,导致细胞内液的K降低和细胞外液的K增高,可促发心律失常。

酸中毒时血浆游离钙增高,在酸中毒纠正后下降,使原有低钙血症的患儿可能发生手足搐搦或惊厥。

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呼吸代偿功能较差,酸中毒时其呼吸改变常不典型,往往仅有精神萎靡、拒食和面色苍白等。

临床表现,阴离子间隙(aniongap,AG):

主要测得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差值。

测得的阳离子为钠和钾,可测得的阴离子为氯和碳酸氢根。

因钾离子浓度相对较低,常忽略不计。

在诊断单纯或混合性酸中毒时,阴离子间隙常有很大帮助。

阴离子间隙=Na+-(Cl-+HCO3-)正常为12mmol/L(范围816mmol/L),碱剩余(baseexcess,BE):

标准条件下(PaCO2为5.32kPa,体温3738.Hb的氧饱和度为100%),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

若用酸滴定,使血液达pH7.40,则表示被测血液的碱过多,BE用正值表示;若用碱滴定,说明被测血液的碱缺失,BE用负值表示。

3)治疗,

(1)积极治疗缺氧、组织低灌注、腹泻等原发病,除去病因。

(2)正常AG型代谢性酸中毒治疗重点是减少HCO3-丢失和补充碱剂。

药物首选碳酸氢钠,可口服或静注,能直接增加碱储备、中和H。

碱性液使用方法:

一般主张pH7.3时可用碱性液若无条件检测血气,可先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1.4NaHC03或1.87乳酸钠3ml/kg可提高HCO3约1mmol/L),必要时24小时可重复。

亦可检测C02结合力按体液总量计算(22-测得的C02-CP值)mmoL/L0.6体重(kg)所需碱性液mmol数。

血气分析,可用剩余碱(BE)值按公式计算碱性溶液mmol数(BE)0.3体重(kg)因5碳酸氢钠1m10.6mmol,故所需5碳酸氢钠的m1数(BE)0.5体重,治疗,一般用等张含钠液:

(5NaHC03稀释3.5倍为1.4溶液病情危重或需严格限制入水量患儿可减少稀释倍数或不稀释。

机体有代偿调节机能,多数酸中毒患儿毋需补足全量碱性药物即可纠正,一般可首次补给12计算量,密切观察病情,复查血气分析,随时调整剂量,以免补碱过量而致碱中毒。

NaHC03在体内发挥作用有赖于C02经肺排出,若有通气功能障碍,则NaHC03难以发挥作用,并可因C02潴留而加重酸中毒。

治疗,(3)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治疗以改善微循环、供给氧气改善机体氧合状态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主。

(4)纠酸过程中,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清钾浓度下降,故应注意及时补钾。

酸中毒纠正后,游离钙减少而出现抽搐者应注意补钙。

治疗,三、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电解质的作用补充所丢失的液体。

纠正体液的低渗状态。

纠正酸中毒(乳酸钠、碳酸氢钠,而NaCl不利于纠正酸中毒)。

供应需要的电解质。

分类,输入的液体基本上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种二者在治疗上起不同的作用,等渗液:

是指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当两种不同浓度溶液用一种理想的半透膜隔开时,则溶剂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这种溶剂渗透的力,通常称为渗透压,也可理解为由于溶质分子对溶剂分子产生的吸引力。

非电解质溶液,渗透压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数。

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已经电离的离子数和未电离的分子数的总和。

凡溶液浓度低于0.44%氯化钠溶液,大量静脉注射时,就有溶血现象发生。

等渗溶液又称等张溶液指渗透量相当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

等张溶液是张力相等等渗溶液是渗透压相等等渗:

指药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

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生物学概念。

如果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时,等渗和等张相等。

溶液的张力一般指溶液中电解质所产生的渗透压,相等于血浆渗透压时为等张,如5%的葡萄糖溶液或0.9%的氯化钠溶液。

低于血浆渗透压为低张,如蒸馏水等。

高于血浆渗透压为高张,如10%的葡萄糖液或50%葡萄糖液等。

(一)常用液体,1、非电解质溶液葡萄糖进入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转化为糖原贮存,液体的渗透压也随之消失,被视为是无张液体,用以补充水分和能量以及矫正体液的高渗状态。

包括饮用水及5和10葡萄糖液。

葡萄糖(C6H1206)的分子量为180。

非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为等渗溶液,渗透压为278mOsm/L接近血浆渗透压,红细胞不被破坏,可安全地作静脉输入。

10葡萄糖为高渗溶液,渗透压为556mOsmL,两倍于血浆的渗透压。

比5的葡萄糖供给更多热量,葡萄糖输人体内后逐渐被氧化成水和C02,因此,5或10葡萄糖为无张力溶液,仅用于补充水分和部分热量,不能起到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葡萄糖的输注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814mg/kg,输注过快或浓度过高可引起高血糖及渗透性利尿。

常用非电解质溶液,2、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

为等渗液特点:

渗透浓度与体液相近,含氯比血浆高(血浆Cl103mmol/L),大量输入可致高氯血症,不利于代酸的纠正。

0.9%盐水渗透压308mOsm/L故临床常用等渗碱性液取代1/3量的生理盐水即构成儿科常用的:

1溶液。

复方氯化钠溶液即林格氏液,每100ml含氯化钠0.820.9g,氯化钾0.0250.035g,氯化钙0.030.036g,为含钠、钾、钙、氯的等渗溶液。

Na、K、Ca2浓度与血浆相近,Cl浓度同生理盐水,也明显高于血浆,不利于纠正代酸。

5碳酸氢钠碱性溶液,用于纠正碱丢失性酸中毒,增加碱储备,中和。

稀释3.6倍的1.4%溶液为等渗液。

10氯化钾配制成混合溶液后,用于预防和纠正低钾血症,使用时应严格掌握稀释浓度。

3%氯化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

电解质溶液,3、混合溶液,根据不同情况时输液的需要,常把各种等张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

将溶液中电解质所具有的渗透压作为溶液的张力。

2:

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配制而成,其中Na和Cl的比例与血浆相似(3:

2)含弱酸根(HCO3)带碱性,能纠正酸中毒。

用于严重脱水,休克。

以快速补充血容量,恢复肾循环。

4:

3:

2液4份生理盐水+3份5葡萄糖和2份1.4碳酸氢钠组成。

9:

6,2/3张,用于低渗性脱水,3:

2:

1液3份5葡萄糖+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

6:

3,1/2张,用于等渗脱水。

1:

4液(1/5张含钠液)1份生理盐水+4份5葡萄糖。

除严重脱水、休克宜首先用等渗含钠液快速输入,一般脱水常用等渗电解质的稀释液进行补液。

如1/21/3张液,这类溶液即能补充体液的累积丢失,又可补充不显性失水及肾排水的需要,有利于肾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及排除体内堆积的酸性代谢产物,并可防止高钠血症。

混合溶液,2:

1等张含钠液.2150030471:

1液(1/2张)11500202:

3:

1液(1/2张)23150015244:

3:

2液(2/3张)43250020331:

2液(1/3张)12500151:

4液(1/5张)145009生理维持液(1/3张)1450097.5,常用混合溶液的成分和简易配制,溶液成分比例简易配制(ml)NS10%GS1.4%NB10%GS10%NaCl5%NB10%KCl,4、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s,ORS),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经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理论基础是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偶联转运吸收机制,即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膜上存在着Na-葡萄糖共同载体,此载体上有Na和葡萄糖两个结合位点,当Na和葡萄糖同时与结合位点相结合时即能运转,并显著增加钠和水的吸收。

口服补液盐的配方成分含量(克)NaCl3.5NaHCO32.5KCl1.5Glucose20Water1000ml,此配方为2/3张,含钾浓度为0.15%.,口服补液盐中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20mmoLL,C180mmolL,HC0330mmolL;总渗透压310mmolL,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mmolL(23张)。

2Glucose,保证钠水吸收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