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795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docx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罗申同

普洱镇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盐津县普洱镇中心学校教师:

罗申同)

普洱镇位于盐津县城25公里的北部,座落在横江河、黄坪河和上清河的交汇处,被贯有“三江明珠”之美誉。

盐水公路、水麻高速路、溪洛渡二级专用线和内昆铁路都贯穿镇区内的大部分村落。

它是盐津县出名的古镇之一,也是一个河流交错;沟渠纵横,山峦叠障,人口居住分散的农业乡镇,辖区内有十二个村三个社区,共有人口64327人(其中7——12周岁人口6853人,13——15周岁人口3432人),有国土面积369.71平方公里。

近20年来,普洱镇小学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得到了发展,1992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1997年实现“普六”教育,2003年基本扫除清壮年文盲,2007年实现“普九”教育。

普洱镇因人口居住分散,目前设有小学59所,其中完小25校,教学点24个,一师一校10个;有在校生8301人,教学班214个;有学前班20个827人;学校占地179.1亩,建筑面积26016平方米;有教职工369人,专任教师364人(含6人外借,1人工伤);有代课教师25人,临时工7人。

辖区内有适龄儿童6853人,已入学6822人,入学率99.5%,辍学率0.08﹪,青壮年文盲率0.5﹪。

普洱镇小学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效,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反差太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近段时间经过调查,制约普洱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比较多,这些因素只有一个一个去解决,才能促进全镇小学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一、制约小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1、办学条件落后

普洱镇由于历史、地方经济落后等原因,导致普洱镇办学条件差,主要表现在——校舍达不到国家、省的标准,无功能用房,校园占地面积也达不到标准;图书达不到“普九”要求;科学等学科无仪器;信息技术教育无设备(除模式一、二外);体育设备也不齐。

2、师资配备除语数学科外,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无专职教师,农村小学无法开设。

3、管理上因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比较落后,缺乏活力。

比如2003年的事改虽然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当时在教师中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些教师担心学校不聘任自己,结果由于我镇差教师都聘任了,时间一长这些教师的工作态度依旧;在分配上,我们虽然进行了一点改革,工作效率与经济挂钩,但是因力度不大对一些人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在制度上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的责任制和严格的考绩制度。

4、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思想保守,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方法陈旧等,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不敢用,仍然用传统的方法讲课,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5因受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不高。

二、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一点思考

1、抓住契机,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要办好学,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

针对普洱小学教育的现有条件,要办好小学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势在必行,为此必须抓住当前和今后的机遇,争取投入加快村级完小建设的步伐。

(1)校舍改造:

普洱镇小学校舍70%的学校属上个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一无地勘,二无设计,三无监理),根据国家、省的建设要求(标准)都属于D级危房,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校安工程的机会,做好该项工程的工作,一是要搞好调查,做好学校规划,二是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好校安工程,使村级完小的教学用房得到满足,符合国家、省的标准。

(2)学校设置设备(图书、仪器、微机、多媒体设备等)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完善学校装备,主要渠道——一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配备;二是从义教经费中用一部分资金解决。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

教育是社会的脊梁,教师是教育的脊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这充分说明了师资在整个教育工作中举足轻重。

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如何?

它决定着学校能否发展,决定着能否培养出有用之才,决定着教育质量能否提升,决定着能否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

所以我们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

打造一支“诚敬勤爱,务实求新”的教师队伍。

其途径是:

(1)要加强中心校及村级完小的班子建设。

首先是通过学习、培训,中心校和村级完小班子要转变旧的管理及教育观念,树立管理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第一生命线,教师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提升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科研能力等;其次是要按照年轻化、知识化、科研型、开拓型的标准,本着充实、加强、提高的原则,搞好中心校的管理人员的结构调整,使班子更具有活力;再次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中心校管理人员及各村校长会,专门研究小学管理工作,中心校校长要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形成全体管理人员工作目标“三合”(合心、合力、合拍),工作任务“三尽”(尽心、尽力、尽职),同时从中心校到各村学校班子要本着“团结、和谐、务实、开拓、奉献”的要求,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带领全体教师为振兴普洱小学教育而不断进取,忘我工作,进一步从根本上实现校风、教风、学风的好转。

这就要求学校的主要责任人要起好带头作用,要“以身作则,严于律纪,干净干事”,要“以德树威,以勤立身,以绩取信,以能服众”。

(2)要高度重视教师“两个”(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第一资源”,我们必须开发好这个资源,使其为学校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如何开发好这一资源,这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讲究“一个”实效。

普洱小学教师“两个”素质的提高,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师德教育期期开展,校本教研也是如此,送出去培训的人也不少),可是效果不佳,有的师德有点问题,不敬业,得过且过,有的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总的来讲就是课堂涛声依旧……在原有的基础上务必抓紧抓实此项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师德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教师逐步形成“修身、敬业、爱生”的良好形象;二是抓好“三个”结合,坚持校本教研和个人教研相结合,坚持履职晋级培训和送出去培训相结合,坚持中级人员与初级人员相互学习相结合,通过这些结合和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转变广大教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提升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水平和能力。

(3)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配齐英语、音乐、体育、自然等学科的专职教师和逐步取消代课教师。

3、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厅的要求,结合普洱小学的实情,我们虽然在学校管理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是差距还是很大,目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两基”成果,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三全”。

(2)工作思路:

逐步建立一套灵活、竞争的管理机制,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抓好完小带动单小之路。

(3)完善学校管理机制:

管理是第一要务。

目前省教厅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在现有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

我们认为根据普洱的实情,在完善制度管理、目标管理的同时,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实行“三职”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学校发展。

①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工作的各项(德育、教学、教育科研、安全、校园、“两免一补”、义教经费、后勤等)规章制度,用于全面规范学校各环节的工作。

②实行全面目标管理,落实好目标责任制。

中心校把目标下达到各村中心完小,村完小又分解到教师个人,让全体教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从而产生动力。

在全面实行目标管理的同时,必须坚持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③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实行以“校长公选责任制、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机制改革,充分体现责任多大多得、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切忌搞平均主义,否则这个改革就是失败的)。

④严格考绩制度,分层(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奖励工资(绩效工资)。

分层进行考核:

校长由县教育局考核;管理人员及教师(职工)由中心校组织考核。

为了减少矛盾,奖励工资可以根据一定的比例分为三大块即校长奖励工资、管理人员奖励工资及教师(职工)奖励工资。

这三类人员的奖励工资,经考核后发放。

校长的奖励工资由县教育局发放,资金来源任然在各乡镇的奖励工资中解决。

⑤坚持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相结合。

理性管理就是制定规章制度,用制度去规范人的生活和工作行为,是从严治校的管理;非理性管理即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重视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心态)挖掘人的潜能,形成群体价值和凝聚力,为实现某一目标的管理。

前者有利于扭转松、乱的局面,但时间久了会引起人的不满,难以治本;后者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无为而治”,所需要的时间长。

根据目前的情况,这种管理搞得不好会成为“放羊式”的管理,越搞越乱。

针对我镇的实情,坚持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相结合别无选择。

因此,在管理上要做到“两大”结合,形成机制即把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用先进的理论、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用明确的制度规范教师的工作行为,用民主的手段增强教师的自制性和凝聚力;把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校行政的指挥作用和职代会的监督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讲求实效,讲求质量的管理运行机制。

(4)强化学校德育管理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工作,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就会出现良好的态势,其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的整改过程中,不但能提高师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使人发奋向上,为国效力。

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①镇、村建立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领导,做到学校德育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落实到实处。

②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落实责任目标,定期实行考核并与奖励工资挂钩。

③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一个”重点即对教师要重点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教育为主线,以“诚敬勤爱,务实求新”为目标,通过政治学习,整训和其它各种活动,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使他们具有一种品质——“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具有一种人格——“爱”,这种爱就是爱父母、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爱国家、爱民族。

做到“三个”坚持即对学生坚持以爱国教育为主线,坚持以行为规范为准则,坚持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通过“五个”结合(与教材内容、国家大事、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少先队活动)达到育人目的——做真人,做真事、追求真理,求取真知。

(5)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能否发展取决于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切实加强管理,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①以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六环”(备、讲、辅、批、形成性评定及教学反思)管理制度,并与经济挂钩。

②严格按照新课程要求,完小一级学校课程开齐,课时上足,遵循较为科学或有利于师生实际的课排表上课。

③教学质量实行动全面态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并与奖励工资挂钩。

④坚持教学工作督导制,村实行月查,镇每期检查两次。

⑤教育质量评价必须严肃考绩考风,实行交叉监考,流水阅卷,杜绝弄虚作假,否则严厉处理,扣发奖励工资,调整工作岗位……。

(6)认真抓好教育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搞好了其意义重大,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水平,而且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教师即研究者合二为一”的理念,走科研兴校之路,脚踏实地认真抓好教育科研工作。

①镇、村建立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加强领导,使此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形成上下步调一致的格局。

②完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机制,照章办事。

③继续坚持“三片区”,“两会”及“一影碟”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村也应如此。

④继续坚持个人教研,做好“六个一”活动,a期初制定一份学习计划;b每期上好一节交流课;c每月上交一篇理论摘抄;d每月上交一篇课后反思;e每月上交一篇短评(评课);f期末写好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总结。

⑤建立考核指标体系,严格考绩制度,此项工作与经济挂钩

4、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任何人不能小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

因此,学校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与德育等同)来抓,在思想上做到安居思危、警钟长鸣,在管理上狠抓落实,避免学校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①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②落实好安全责任,实行首长负责和安全目标层层责任制。

③坚持督导检查制,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整改。

④与经济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如出现安全事故,奖励工资全部扣除,并追究责任,仍至刑事责任。

⑤加强学校安全宣传的力度,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⑥搞好学校安全工作痕迹管理。

总之,学校安全工作要做到“八个”到位(领导到位、认识到位、宣传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痕迹管理到位),使学校秩序优良。

通过这次调研和对普洱镇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些思考,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面对现实,增强信心,抓住机遇,积极探索,为打造“教育领先镇”(普及程度领先、硬件和设施设备建设领先,教育质量领先)这一目标而不断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调整本镇小学教育管理策略,促进普洱镇小学教育和谐发展。

此报告是我对普洱镇小学教育管理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