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633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詹天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会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倡导自主、合作、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运用画图法,实物模拟法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朗读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内心深处明白詹天佑书写的那个真正直立的德才兼备的“人"字。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的理解,体会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使学生感悟怎样的人是堂堂正正的人。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以及人字形铁路的火车走法和隧道的开凿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

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学习本组课文有哪些任务?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揭示课题:

詹天佑

简介詹天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B、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

C、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

②再读课文。

a.用“读了课文____________,我知道詹天佑_________。

”交流读课文后了解的内容。

b.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二、了解背景,研读体会

1、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

(2)感情朗读。

b.“他们提出一个条件:

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1)指名交流感受。

(帝国主义狂妄自大。

(2)“要挟”是什么意思?

(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

(帝国主义这利用我国政府腐败、经济落后、技术薄弱的弱点,强迫我国答应由他们修筑京张铁路。

c.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帝国主义者看不起中国工程师,看不起所有的中国人。

(2)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理解。

d.“原来,从南口以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1)     指名交流感受。

(由于环境太恶劣,修筑铁路非常困难。

(2)      出示地形地貌图,指导感情朗读。

3、刚才交流的内容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都是詹天佑修筑铁路以前的事。

能否删去?

为什么?

(不能;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小结课文,激趣存疑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

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②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铁路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阻挠

要挟

轻蔑笑话

读了课文。

我知道了詹天佑。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理清层次

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清朝末年清政府要修筑京张铁路,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的阻挠、要挟,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

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在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中,在这样的危难之际詹天佑──(“詹天佑不怕……线路”)

②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课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

快速默读4—6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

③交流: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

二、深入研读,感悟爱国

1、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

a. 我们先来研究勘测线路,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2、交流品读以下几句:

a.“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扣住“亲自、始终、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等词句来谈体会。

(2)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

(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血丝的眼睛。

(3)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多危险呀!

他为什么不去安全的地方呢?

b.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2)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也是詹天佑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

c.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 指名交流。

(这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

京张铁路修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

如果修得不好,帝国主义国家看中国人笑话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

(2)小结:

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

(3)比赛读。

(要读出詹天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3、研究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进一步体会“杰出”的智慧和爱国精神。

a.过渡: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詹天佑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么,他在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b.默读5-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用箭头表示;借助课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

(火车可用你身边的学习工具代替)

c.交流反馈。

(师板画2幅图)

(1)图1.图2各代表哪里,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2)(生上台画表示工作面的箭头)这样两端凿进施工会有什么困难?

难怪詹天佑他要在峭壁上定点、测绘,难怪他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3)(课件的动画演示4个工作面的施工。

)既然中部凿井法能缩短了工期,为何不用在居庸关?

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

d.火车经过青龙桥时,詹天佑又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那火车是怎么爬陡坡的呢?

(生对照插图读课文,指名学生当工程师说,师边动车演示边总结。

e.从詹天佑的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和才干报效祖国)

三、总结延伸,想象写话

1、总结课文:

强烈的爱国心和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提前两年完成了任务,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事实证实,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各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你的自豪、读出你的扬眉吐气。

3、想象写话: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了,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仍激励着我们。

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

请写下来。

4、交流评价。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内容,落实小组分工与活动安排等。

五、板书设计:

詹天佑

↓修

京张铁路→怀念一位伟人,传承一种精神

 

6、怀念母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

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

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

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有一颗爱国心。

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

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谈。

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让你体会到什么?

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

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五、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六、教学反思:

 

7*彩色的翅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理解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的意思;领悟“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的含义。

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合作学习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留学在外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读有什么要求吧。

请大家默读导读的内容,并划出它的要求。

2、明确要求。

3、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划出有关的词句。

三、品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1、汇报交流。

过渡:

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1)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小高是怎样带昆虫的?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大提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

纸箱里呢?

为什么“扔”大提包而“紧紧地抱着”纸箱呢?

此时此刻,小高在想些什么?

(3)没有昆虫时的小岛是怎样的?

过渡:

这个西瓜来得容易吗?

(不容易)那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西瓜战士们是怎样吃的?

2、品句:

(1)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战士们这般品尝着西瓜,你们平时是这么吃西瓜的吗?

我们一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尝这个西瓜吧!

可以读,也可以想象画面,还可以模仿战士们吃西瓜时的神情和动作。

(生自由“品尝西瓜”)

你从中尝出了什么?

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

残存下来的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

战士们都笑着……

这个残存的小西瓜经过战士们的细心呵护,终于长大了,战士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怎能不激动、高兴呢?

战士们都笑着……

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这儿,战士们都笑着……

过渡:

而战士小高对小岛的未来更是充满着信心,你从哪句话知道?

(2)他笑嘻嘻地说:

“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是一个什么句?

(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怎么改?

(他笑嘻嘻地说:

“我相信,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

那我们的这些边防战士们呢?

(他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建设海岛。

这句话表面上时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时小高内心的表白:

自己热爱祖国的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这也是全文的中心。

过渡:

这些小精灵真的在这里安家了吗?

你从那句话知道?

(3)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除了我们刚上课时说的指这些小昆虫,还指什么?

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它肯定很快乐!

其他的小精灵也会很快乐,生活在海岛上的战士们也一定会很快乐。

“彩色的翅膀”表面上指这些小昆虫,实质上指战士们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

与课题相呼应。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全文:

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里的人更欢!

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

五、作业(任选一题)

1、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2、给远在祖国海岛的边防战士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六、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船上结识小高

热爱海岛热爱祖国参加尝瓜会

 

发现蝴蝶

 

8*中华少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课《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出生的生字。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体会本诗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一些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4、选择一些适合的诗歌进行朗读练习,或者写一首小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手段及方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由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册我们学过《儿童诗两首》这一课,已经对现代诗歌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为了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谁能说一说现代诗歌具有哪些特点呢?

二、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与所表达的情感,大家一起交流。

三、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

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对诗中重点诗句的理解:

①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

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

“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

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

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情流露。

四、指导朗读

让学生自己感悟读法并交流,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

五、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分析一下本诗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吗?

六、作业:

练习有感情、有韵律、有节奏地朗读《中华少年》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诱导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本单元学习开始就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

1、演讲稿导入。

教师将一段演讲稿展示在屏幕上,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如果能做到讲,则更好),让学生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

她飘散的长发是千万条悠悠贯穿的河川;她的背脊,虽老迈仍硬朗,是五岳,是阴山,是祁连,是……那宽大而慈爱的脸膛,是青藏连接云贵吧!

她伸展的手臂从东北的谷仓,到长江的沿岸,到珠江的三角洲,那一片无尽的沃土,是她温暖的双手。

啊!

母亲!

您的胸膛隐藏着多少灿烂的血泪史。

曾经,你骄傲过,自豪过;也曾经,你黯然伤神过,愤怒过。

在宇宙无垠的岁月里,您孕育了长青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属于您的孩子。

2、师:

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

3、发现特点。

师:

刚才大家谈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读着它,我们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头升腾而起。

接下来,老师将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发给大家,读了之后,请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下发完整的演讲稿供学生阅读

爱我中华情

同学们:

(一二两段见上文)

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

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

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

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

李白躺在床上,看见窗外的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结成一种潇洒而美丽的诗情。

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来是一种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香山先生巧妙的构思,精致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于色彩的传奇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多么令人肝肠寸断的诗句!

道尽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

王维独居空山幽谷,却不觉孤寂,浑然有万物皆我友朋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使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