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317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财政学 最简最精版.docx

公共财政学最简最精版

第一讲

1、公共部门(PublicSector):

指一个国家中属于政府所有,执行政府政策的经济实体。

分为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部门。

2、公共企业部门(PublicEnterpriseSector):

指公共部门中从事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依靠销售取得收入来源,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

3、公共财政学的概念:

指的是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它研究的是政府的支出和税收问题。

研究对象:

广义:

研究公共领域的所有问题。

狭义:

从满足国家职能需要的角度研究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中义: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

4、私人部门(PrivateSector):

由个人、家庭和私人企事业单位组成,他们以自身利益为活动目标,其经济活动以个人收入或财产为条件。

5、帕累托最优:

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置使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资分配,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

任何对资源配置的改变,不可能做到不使一部分人受损而使另一部分人受益;或者说,任何使一部分人受益的改进都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受损为代价,这种状态就叫作帕累托最优。

6、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效,也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指那些为取得有效的市场解决办法所需的条件不存在,或者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相互抵触。

(1)完全竞争市场所需条件不具备

(2)即便完全竞争的条件具备,但仍存在着诸如不提供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使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

7、市场失灵的原因:

(1)市场不提供公共产品

(2)外部效应

(3)经济周期

(4)收入分配不公

(5)自然垄断

(6)不完全市场

(7)信息不对称

8、政府干预的政策目标和手段:

   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讲

1、经济人假设——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人。

2、公共选择理论的含义:

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分析工具,研究政治市场的主体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意义:

鸿沟的拆除。

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

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人的政治行为。

特点:

1、试图建立严谨的、原理式的政府一般理论

2、把政治是个人相互交易的市场,用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分析

3、分析政治活动,使人们对政府产生怀疑,从而使人们相信要缩小政府活动的范围。

研究范围:

初级政治市场:

政治家把政策卖给选民,选民为政治家支付选票。

包括投票制度、一致同意选举制度、少数人服从多数人选举制度、中间投票定理。

政策供给市场:

官员为了实现当选政府的政策目标将提供不同的行政手段,对这些行政手段的供求分析构成官员经济理论、政府增长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政策执行市场:

分析政策执行给一些人带来的影响,如纳税人、领取福利的人、获取行业补助的人,这些人活多或少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法律的要求。

3、对经纪人范式的批驳:

   a、“经济人”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b、“经济人”假设抹杀了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差异性

   c、过分强调了个人利益在支配个人行为中的作用

   d、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的理解片面

 

第三讲

1、公共产品(PUBLICGOODS):

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私人产品是能够实现单个人独自消费的产品,而公共产品则是可以被一个以上的消费者共同消费或共同享用的产品。

2、公共物品的特殊情况

   俱乐部物品:

一种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但是有排他性——加密电视

   拥挤性物品:

一种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但达到某一使用水平后具有竞争性——拥挤的街道、游泳池

   混合物品:

既有私人物品特性又有公共物品特性——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教育

3、为什么说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提供?

   A、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私人企业必然会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收费,而这种收费行为会阻止人们购买此公共物品,导致公共物品闲置。

   B、由私人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应量受制于私人企业的成本与收益核算,而不顾其他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如何,导致公共物品供应量不足。

   C、由于逃票乘车和集体行动困境现象的存在。

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生产提供,

4、逃票乘车:

搭便车是指那些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共用品的好处。

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共用品不能到达帕累托最有效的供给水平。

5、集体行动的困境(奥尔森):

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存在着强制手段,促使个人为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共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6、直接民主:

如果在公共事务的决定中,所有公民都可以表达意见,又称全民公决。

间接民主:

是指公民个人投票选举代表,再由这些代表对公共事务进行表决,又称代议制。

投票制度:

一般有“一致通过”(unanimityrule)、“三分之二”、“二分之一”、以及“简单多数”(majorityvotingrule)等制度

7、简答一致同意的优缺点:

优点:

一致同意规则肯定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

缺点:

1、决策成本高

(在三个人的场合一致同意就难以达成决策,在成千上万人的大社会更加困难。

因为人们的偏好各异,寻找契约曲线上的一点要花费大量时间。

2、鼓励策略性行为

3、导致威胁和敲诈

(如果一个人意识到他可以否决某项决议的话,他可以采用抗拒的形式来敲诈那些想使这项决议通过的人,从而谋取利益。

 

8、多数票规则:

1/2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者采用的一种投票规则。

——简单多数票

——比例多数票

优点:

1、避免了全票通过原则下实际由一人行使否决权的局面

2、较易实现政治均衡

缺点:

根据多数票选择未必有真正的民主

9、中间投票者:

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间投票者。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品或劳务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被称为“中间投票者定理”。

10、投票悖论:

在投票人偏好为多峰形的情况下,选择结果很难取得政治均衡,这种情况被称为循环投票,或投票悖论。

11、孔多塞悖论:

多数票规则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

12、投票悖论的结论:

虽然选民的偏好是前后一致的,但是投票结果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

投票的结果取决于投票的顺序。

注:

投票悖论只有在方案超过两个时才会出现。

13、阿罗不可能定理:

由于信息获取的差别和利益的矛盾,每个人的偏好是不同的,因此,试图在任何条件下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

阿罗论证了不能依靠多数票规则产生出一种协调一致的社会决策方案。

   简单的说,就是满足一切民主制度的要求而又不会出现投票悖论的决策机制不存在。

14、政府失灵是什么?

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具体表现为政府的计划或者纲领有时很难以很好执行,这种失效有时是偶然的,有时确实天然的,难以改进。

产生原因:

   1、有限信息,使政府计划或行动的结果难以预测。

   2、政府对其活动作用于私人经济可能产生的反应难以控制。

即容易影响私人经济的效率,也容易产生寻租行为。

   3、政府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如对官僚机构控制有限,政府纲领难以执行。

   4、政府官僚主义产生的时滞性。

如决策难以快速跟进,产生负面影响。

   5、政府及公共企业活动所追求的直接目的并不是利润,对私人经济的价格限制,会影响私人经济的利润效率。

解决方法:

主要是从改革决策体制及政治制度,引进竞争机制或用市场的力量改进政府效率两方面进行。

 

第四讲

1、瓦格纳法则解释?

影响因素?

瓦格纳法则解释: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也就是瓦格纳法则)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

   

(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

   (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

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

影响因素:

政治因素——国家活动规模扩大

经济因素——工业化、城市化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或“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魏斯曼、皮可克假定:

政府喜欢多花钱。

并发现在公共支出总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受到突变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跳跃式的增长。

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从政治视角看)

   内在因素:

公民的税收容忍水平是财政支出

   规模的约束条件。

   税收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

   外在因素:

激变发生,公民税收容忍水平提

   高,税率提高,公共支出增长,

   且这种增长一般在激变过后得以

   持续。

(替代效应)

   “集中效应”

   1.替代效应(置换效应):

在战争等突发性事件出现时,社会公众能够忍受比平时更高的租税水平,当增税大量增加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时,相应地整个社会的私人支出就减少了,这种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的现象称之为“替代效应”。

在社会动荡结束之后,财政支出并不会相应减少至动荡前的水平,原因是:

由于社会动荡造成的后果还需要政府去处理。

   2.审视效应。

社会动荡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迫使政府和公众重新审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职责,认识到有些社会经济活动应当纳入政府的活动范围,公共部门需要提供一些新的公共物品。

与此同时,随着公众觉悟水平的提高,可容忍的征税水平在危急时期过后明显增加。

这样,公共部门规模的扩张、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不可避免。

   3.集中效应。

在非常时期,中央政府显然要集中较多的财力,甚至会发行大量国债以满足其猛增的需求。

即使在正常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央政府的经济活动在整个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也具有明显提高的倾向。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政府职能扩展、物价上涨

   政治因素:

政局稳定与否

政体结构与行政效率

政府干预政策

   社会因素:

人口、环境变化、就业、城镇化、社会保障等

 

财政支出效果评价的方法

4、成本——收益分析:

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项目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项目.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5、成本-收益分析难点、局限性

   难点1:

尽管政府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与私人的相同,但政府支出项目所涉及的因素更多,这决定了条目列举、目标函数等确定的困难。

   难点2:

有些因素在市场上找不到相应的价格,它们的成本与效益很难准确估计,因此,类似于此的无形成本与价格,大多只能采用影子价格(资源的真实成本或替代成本)、机会成本。

   难点3:

贴现率确定困难。

   原则上,贴现率应为社会贴现率,即整个社会愿意为了未来而放弃现在的成本与收益的贴现率。

但是,由于社会成本与收益确定困难,所以,贴现率选择大多和私人投资所用的贴现率相同。

高通胀导致高贴现率,从而会导致高的社会贴现率。

~~~~~TIPs~~~

*贴现率

   贴现率原是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时,银行扣取自贴现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利息率。

贴现率越高,则同样一元钱发生在将来的收入或支出折算成今天的货币价值就越小。

*社会贴现率

   运用到社会学上,社会贴现率越高,说明将来发生的经济损益越不重要,只有眼前的损益才是重要的。

它表明人们对将来发生的各种事情有多重视。

一个高的社会贴现率,意味着人们对未来的责任感减弱,说明人们只追求眼前利益。

社会贴现率上升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人与人的联系减弱,机会主义的泛滥。

   总结:

   成本-收益分析并不是一个完善的工具。

在某些领域明确禁止采用。

   成本-收益分析需要完善的政府行为配合。

7、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货币单位来计算备选的公共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适用于分析那些成本易于计算、效益不易衡量的项目,如一些社保项目支出。

其优点是简化效益的计算,在效益确定的条件下,只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

8、公共服务收费法

   公共服务收费法是运用价格政策提高公共支出效益的方法。

是针对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通过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合理地确定收费价格,从而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

   公共服务定价可以采取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

   适用于可以买卖的、适于采用定价、收费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务部门。

 

6、转移性支出和消耗性支出:

•消耗性支出:

又称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劳务的支出。

(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消耗性支出:

一、基础性建设投资领域

1、基本建设支出

   A、固定资产再生产

   B、基本建设活动与支出:

新、扩、改、重建

   C、基本建设投资与拨款,贷款

2.其他公共投资性支出

   更新改造支出

   流动资金支出

3、支援农业支出

二、公益性投资领域

1、行政管理支出

2、科教文卫支出

3、国防支出:

9、西方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通常有如下三种方案。

   一是限制种植。

   二是通过贷款支持或政府收购的办法来支持农业。

   三是通过财政支出弥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差额。

   欠发达国家致力于农业基础设施

10、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包括行政支出、公检法支出和外交支出三个部分:

   行政支出:

行政支出的概念:

包括

(1)国家机关经费

(2)行政业务费(3)干部训练费(4)其他行政费

   外交支出:

它是指我国进行外交活动所开支的经费

   上述三类行政管理支出,按其用途不同,还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11、我国公共支出存在的问题:

   第一、整体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

   从投资结构方面看我国长期以来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走出了一条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道路。

基础设施投资长期居于投资的较高水平。

近年来对于人力资本投资逐步开始重视,其占公共投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2007年达到57.01%。

科技研发投资比重一直维持在9%-12.67%之间,比重偏小且变化不大。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公共投资投资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其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投资占44%。

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6%。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灾后恢复重建占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

结构已经进一步优化。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水平较低市场化筹资能力有限。

   第二,地区分布不均匀

   我国的公共投资的地区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

东部地区的公共投资总量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总和;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总量已经基本持平甚至超过中部地区。

尽管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总量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国落后地区的人口基数过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的人均差距依旧在不断扩大。

在行政区划上,城乡间公共投资力度差异巨大。

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惊人,而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进展相当缓慢。

这种差距不但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应地,表现在“民生”问题上的,诸如养老保险、医疗卫生、农田水利、广播电视、农村救济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第三、效应发挥不充分

   我国公共投资效应发挥不充分主要表现在:

首先,受公共投资外部环境和内在体质的影响导致公共投资产出效应。

人力资本投资和科技研发投资产出效应均不显著。

其次,由于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私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大。

再次,粗放型增长方式在经济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

因此,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明显另外我国公共投资管理带有浓厚的行政监管色彩所以监管效率低下甚至监管失效的情况经常出现。

第四、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仍欠缺

这一轮政府公共投资主要集中在与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垄断、半垄断性质的相关行业上。

民间资本参与的机会较少。

12、(名词解释)政府采购(Governmentprocurement):

是国家政府对公共支出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指特定机构以一定方式、方法和程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

(所谓特定机构,一般为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者,是指政府采购中的采购者。

13、社会保障(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解释)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保险,以防范一个人长寿退休储蓄不足的风险。

该计划可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但也有不良后果,如减少国民储蓄,妨碍生产率提高。

•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并对由于多种原因而生存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公共医疗卫生事业。

14、社会保险制度的模式

(1).俾斯麦模式:

实行“自助”原则,强调资金来源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

(2)贝弗里奇模式:

社会性的保险制度,以全体国民为对象,提供包括养老、残疾、失业、死亡、丧葬、生育、丧失生活来源、孤寡救济等在内的普遍社会保障制度。

15、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

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是为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劳务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

为弥补政府支出,政府既可以开动印刷机印制钞票,也可以采用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降低入们手中持有的货币购买力,从而增加政府所能支配的资源,即增加政府的公共收入。

这一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与向全体国民征税无并,被人们称为“通货膨胀税”。

15、税收: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

公债:

是政府依据信用原则,自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人的一种有偿形式

对政府的捐赠:

指政府为某些特定支出项目融资的情况下,政府得到的来自国内外个人或组织的捐赠。

16、税收公平原则:

概念: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1.横向公平:

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2.纵向公平:

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17、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

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亦即保证国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自国家产生以来,税收一直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

  

18、宏观税负概念:

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税收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集中程度,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功能的强弱。

19、微观税负的概念:

是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微观税负存在严重不公现象:

城乡居民税负差异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税负差异明显等。

•庇古理论

福利经济学:

揭示市场机制的缺陷,提出政府更多纠正市场机制缺陷,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所得税:

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向取得所得的纳税人课征的税。

增值税:

是以厂商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所课征的税收。

商品流转税:

是以商品与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财产税:

以一定的财产为课税对象,向拥有财产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

税率:

税额和课税对象的比率。

课税主体:

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收的实际负担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