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9985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1301011

课程名称:

经济地理学

英文名称:

EconomicGeography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

总学时:

72

学  分:

4

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以区位入手,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三个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被作为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古典区位理论和影响经济活动布局的条件,并能从经济活动布局条件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为高年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使学生掌握经济活动区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全球化等方面的理论;

4.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使学生能将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实践环节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1

绪论

4

4

Powerpoint

2

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因素

8

8

Powerpoint

3

经典区位理论

8

8

Powerpoint

4

现代企业区位

6

2

8

Powerpoint

5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8

8

Powerpoint

6

区域经济发展

6

6

Powerpoint

7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8

8

Powerpoint

8

经济活动全球化

6

6

Powerpoint

9

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

6

6

Powerpoint

10

经济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6

6

Powerpoint

机动

4

4

合计

70

2

72

 

(六)本课程于其它课程的联系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的发展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经济地理学又对它们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现代经济地理学》,吴传钧,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理论经济地理学》,王铮,科学出版社,2002

5.《经济地理学》,刘艳芳,科学出版社,2006

6.《经济地理学》,耿丽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商务印书馆,2003

8.《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英]G.L.克拉克,商务印书馆,2005

9.《经济地理学读本》,[加]特雷弗.J.巴恩斯,商务印书馆,2007

10.《全球性转变》,[英]彼得.迪肯,商务印书馆,2007

11.《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陈宗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12.《工业地理学》,刘再兴,商务印书馆,1997

13.《高等经济地理学》,杨吾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4.《现代地学中的数学方法》,徐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陆大道,科学出版社,2003

16.《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侯景新,商务印书馆,2003

17.《地理经济学》,[荷]S.布雷克曼,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8.《地理和贸易》,[美]保罗.克鲁格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9.《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美]保罗.克鲁格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集聚经济学》,藤田昌久,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1.《空间经济学》,[美]保罗.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2.《重新发现地理学》,[美]美国国家研究院,学苑出版社,2002

23.《地理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豪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5.《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英]基钦,商务出版社,2007

26.《中国经济地理》,吴传钧,科学出版社,1997

27.《中国经济地理》,李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8.《区域经济地理论与方法》,刘再兴,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29.《经济区位论》,张文忠,科学出版社,2000

30.《公司的理论》,李小建,科学出版社,2000

31.《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5

32.《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韦玉春,科学出版社,2005

33.《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哈维,商务印书馆,1997

34.《空间分析》,王劲峰,科学出版社,2006

35.《ArcGIS8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党安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6.《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汤国安,科学出版社,2006

37.《ArcViewGIS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美]戴维.W.S.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8.《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9.EconomicGeographyandPublicPolicy,Baldwin,2002

40.ACompaniontoEconomicGeography,EricSheppard,BlackwellPublishersLtd,2000

41.《区域经济学通论》,安森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2.《新区域经济学》,安森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3.《区域经济学原理》,郝寿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八)说明

1.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讲授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2.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发展极其迅速的学科,讲授中要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当代实际问题的贡献;

2.掌握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地理学

要点: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3.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4.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与当代实际问题

要点:

1.人口问题

2.资源问题

3.环境问题

4.发展的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1.《现代经济地理学》,吴传钧,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经济地理学》,刘艳芳,科学出版社,2006

3.《经济地理学》,耿丽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区位与区位理论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要点:

1.区位和区位论

2.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经济活动投入要素分析

2.土地因子

3.原材料因子

4.能源因子

5.资本因子

6.劳动因子

7.技术和创新因子

第三节△区域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要点:

1.市场因素

2.产业环境

3.经济体制、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

4.生态环境

第四节△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要点:

1.交通运输的概念

2.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特点

本章参考文献:

1.《经济地理学》,刘艳芳,科学出版社,2006

2.《经济地理学》,耿丽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高等经济地理学》,杨吾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现代经济地理学》,吴传钧,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5.《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第三章区位理论介绍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帕兰德的区位论、胡佛的区位论和廖仕的市场区位论;

2.掌握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行为区位论和商业区位论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区位论

要点:

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

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4.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工业区位论

要点:

1.△韦伯工业区位论

2.帕兰德的区位论

3.胡佛的区位论

4.廖仕的市场区位论

第三节△○行为区位论

要点:

1.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概论

2.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

3.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第四节△○商业区位论

要点:

1.中心地理论的背景

2.假设条件

3.基本概念

4.△○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

5.△○理论模型

6.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1.《经济区位论》,张文忠,科学出版社,2000

第四章现代企业区位

一、基本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企业扩展的原因,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2.掌握现代企业的空间扩张轨迹及各部门的区位选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要点:

1.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

2.△企业的空间扩张

3.△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第二节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要点:

1.沃茨的市场区域扩大模式

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3.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4.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5.四种模式比较

第三节企业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要点:

1.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2.△企业不同部门的区位选择

第四节△跨国直接投资区位的选择

1.○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

2.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

3.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本章参考文献:

1.《公司的理论》,李小建,科学出版社,2000

2.《全球性转变》,[英]彼得.迪肯,商务印书馆,2007

3.《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杜德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区位决策》,魏后凯,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8

 

第五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区域的概念;

2.掌握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概念与类型

要点:

1.区域的概念

2.区域的类型

第二节区域的产业结构

要点:

1.区域结构的概念

2.产业及产业分类

3.△○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4.△○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5.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三节区域的空间结构

要点:

1.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2.△○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3.△○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四节△○技术创新与区域空间结构变迁

要点:

1.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2.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3.区域创新网络

本章参考文献:

1.《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商务印书馆,2003

3.《区域经济学通论》,安森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新区域经济学》,安森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区域经济学原理》,郝寿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5

7.《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陆大道,科学出版社,2003

8.《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豪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区域发展战略论》,方创琳,科学出版社,2000

10.《区域经济学原理》,张敦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第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经济区与经济区划以及。

2.理解产业集群、跨国公司、城市、农村工业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3.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发展途径;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

要点:

1.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2.△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3.△区域发展的实质内容

4.△○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要点:

1.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三节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要点:

1.○产业集群的概念

2.○产业集群形成的鉴别

3.产业集群的类型

4.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

5.○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跨国公司与区域发展

要点:

1.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影响特点

2.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五节城市与区域发展

要点:

1.城市的一般特征

2.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

3.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第六节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要点:

1.农村工业

2.我国农村工业化发生的原因

3.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作用

第七节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要点:

1.经济区

2.区域管制

本章参考文献:

1.《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商务印书馆,2003

3.《区域经济学通论》,安森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新区域经济学》,安森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区域经济学原理》,郝寿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5

7.《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陆大道,科学出版社,2003

8.《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豪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区域发展战略论》,方创琳,科学出版社,2000

10.《区域经济学原理》,张敦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第七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区域分工和区域协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要点:

1.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2.梯度推移学说

3.中心-外围理论

4.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区域经济联系

要点:

1.区域分工

2.区域合作

第三节△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1.区域差异的概念

2.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章参考文献:

1.《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商务印书馆,2003

3.《区域经济学通论》,安森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新区域经济学》,安森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区域经济学原理》,郝寿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5

7.《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陆大道,科学出版社,2003

8.《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豪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区域发展战略论》,方创琳,科学出版社,2000

10.《区域经济学原理》,张敦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1.《区域经济学》,吴殿廷,科学出版社,2002

第八章经济活动全球化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动因及对区域的影响;

2.掌握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概念、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概念与动因

要点: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第二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学阐释

要点:

1.△○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特点

2.△○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学阐释

第三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自学)

要点:

1.汽车工业

2.纺织服装业

3.服务业

本章参考文献:

1.《全球性转变》,[英]彼得.迪肯,商务印书馆,2007

2.《世界经济地理》,杜德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九章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各种分析技术与方法;

2.理解方法论的内容;

3.掌握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方法论概述

要点:

1.方法论的定义

2.思维方式

3.技术手段

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的思想方法

要点:

1.概述

2.形态描述法

3.地理比较法

4.要素分析法

5.综合分析法

6.系统分析法

7.小结

第三节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技术方法

要点:

1.传统的定量方法

2.现代定量分析方法

3.数学模型预测方法

4.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1.《现代经济地理学》,吴传钧,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侯景新,商务印书馆,2003

第十章经济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经济地理学发展史、经济地理学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2.理解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简史

要点:

1.古代的经济地理学

2.近代的经济地理学

3.现代经济地理学

第二节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的现状

要点:

1.国际经济地理学理论思潮的变化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新变化

3.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

第三节△当前我国经济地理学的现状

要点:

1.当前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2.我国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

第四节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展望

要点:

1.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2.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3.产业转型机制及其与区域环境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4.基础设施研究

5.农业地理与农村发展研究

本章参考文献:

1.《地理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大纲制定人:

李海民

大纲审定人:

蔡平

2008年11月30日初稿

2010年7月31日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