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0298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docx

多梦的季节最新公开课

 

1多梦的季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法:

引读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1、播放儿歌《童年》。

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课题:

多梦的季节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意境1、听录音:

配乐诗歌朗诵。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圈画出生字、生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

4、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指名读诗歌,师正音。

 2)、认读生字词。

 3)、交流对词义、及问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开头和结尾一样,这样写首尾呼应,使主题明确。

(2)引导想像:

走在这样一条很熟悉的路上,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流)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吧!

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法:

导读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

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背诵第1、5节二、精读诗歌,感悟意蕴

1、学生自由朗读2—4节。

投影出示自学思路:

1)、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

2)、你对诗歌中的那些句子印象最深?

3)、你从诗歌中感悟到了什么?

2、分组合作、探究、赏析。

3、全班交流汇报。

第2节写“我们”慢慢地长大。

第3节写“我们”对长大充满好奇。

第4节写“我们”有许多梦想。

4、示句子。

A、只是太阳惊奇,我们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发现,我们有了多梦的夜晚。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

5、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拟人、比喻)三、品读诗歌,感悟情趣1、自读:

这首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共有5节,你最喜欢哪一节?

为什么?

先自己练习读。

2、同桌读:

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指导。

3、齐读:

要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来。

四、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开个小小故事会。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板书设计1、多梦的季节

小树枝叶繁茂

雏鹰独自遨游渴望独立

我们还是娃娃盼望长大

 

课后小结:

2、琴声叮咚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情课文内容。

 2、借助课外工具、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对创造美的人的感激之情。

教法与学法:

师:

读议法。

生: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

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上课前,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如《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带入美的音乐氛围。

 师问:

喜欢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琴声叮咚》。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反馈质疑。

 2、思考:

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尝试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渗透方法。

指导学生用文中关键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尽量简洁。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并给生字组词。

 重点指导读音:

“叮、凝”的韵母是后鼻音,“钦、羡”的韵母是前鼻音,可比较认读。

 重点指导书写:

“慕、暴”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它们下边的写法,可引导学生采用想像记忆或编字谜的方法记忆。

 3、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及教师评议。

 4、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反复让学生读词语,并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师及时纠正。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和感受,相互交流。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再指生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名学生上小黑板范写最拿手的生字,然后说一说自己书写时应注意哪些。

(2)学生评议。

(3)学生自由在作业本上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听写生字词。

二、再读品味,感受情境。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

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抓关键问题,品读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应抓住“清晨、傍晚”体会琴声出现的频繁;引导体会象声词“叮咚”的好处,它使读者身临其境,感觉亲耳所闻。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同样写法的地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2—14自然段。

 学生齐读,分段读课文,谈感受。

重点感悟以下句子。

 “琴声常常伴着雨点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

” (朗读体会“洒”字的韵味,它把琴声写活了,仿佛琴声感染了周围的人和景,突出了琴声的美妙。

) “我深夜回来,走进这条寂静的胡同,……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为什么说琴声是“温暖的”?

) “这琴声那样优美动听,有甜味儿,又是那样亲切熟悉,如逢故友。

”(引导学生谈谈:

“那样”是怎样的?

) “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流水般的琴声,又响在我的耳边,流淌在我的心里。

叮咚!

叮咚!

叮叮咚咚……”(此段与第1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

采用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咀嚼。

) 3、品读完句子后,引导学生谈感受:

你觉得这个弹琴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谈:

练琴刻苦,锲而不舍,冬练数九、夏练三伏,琴艺高超等都可以。

) 4、小组合作,找出写“我”的情感变化的句子,想想都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抓住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上不同的词语。

) CAI出示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

 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

 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引导学生用换词等方法辨析带点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用词的准确:

夏天炎热,人们乘凉,小姑娘练琴,我当然“钦佩”;秋夜晴朗,琴声悠扬,怎不叫我“羡慕”;冬夜寒冷,我深夜归来,聆听亲切温暖的琴声,我自然是“感谢”了。

 5、抓住文中的四个疑问句和一个感叹句来体会“我”的情感。

 CAI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谁在弹琴呢?

弹琴的是谁呢?

 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先让学生找到它们分别在课文中什么地方,然后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感想:

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呢?

 品读完这些句子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

为什么“我”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的人呢?

(琴声太优美了,被她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感动了……) 6、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想像中诵读。

 朗读时,语气要清缓抒情,饱含情感,表达出对优雅琴声的喜爱,对小姑娘的钦佩、赞赏之情。

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说说你的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2、琴声叮咚 想见他。

 勤学苦练 琴声叮咚就是她?

 琴技高超 就是她!

板书设计:

2、琴声叮咚

想见她。

勤学苦练

琴声叮咚就是她?

琴技高超

就是她!

课后小结:

 

3、穿红裙子的老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打扮、捞到”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孩子对红裙子老师的喜爱之情。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情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难点:

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读悟、交流、探究法。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呢?

  (学生畅谈) (板书课题:

穿红裙子的老师)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生字。

 

(1)读准生字字音。

(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3.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出示生词卡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感知“红裙子”的美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哪些内容使价钱印象最深?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以是课文内容,可以是好词佳句等) 

(2)小组竞读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比赛,然后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指名朗读课文。

二、走进穿红裙子的教师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穿红裙子的老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看这些娃儿,魂都叫学校给抓去了!

”这句话怎样理解?

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3)课文中几处写到了“红裙子”,请找出来读一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3.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参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感受。

①穿红裙子的老师有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课堂上,让同学们跟着她进入课文的情境;课外,将班会课、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放弃进城的机会,带来锅碗瓢盆,愿意扎根乡村教育。

②因为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到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了,孩子们原先逃学是因为校园生活太单调,现在有趣味多了,所以孩子们也爱上学,也爱学习了。

③文中很多地方写到“红裙子”,有的地方是指那位老师穿的红裙子,如“她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一条好看的红裙子。

”有的地方是指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如“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

”而课文最后“孩子们围着她的红裙子”这里表面上是指老师穿的红裙子,实际上是指老师那一颗热爱教育事业,扎根乡村的火红的心。

4.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感情。

          三、拓展延伸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启发感悟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4*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写过作文,每当老师讲评作文时,你的心情怎样?

2、是的,在老师讲评作文时,同学们有的喜、有的忧。

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学习略读课文——《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3、读题质疑。

1、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心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2、想要解决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打开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试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生字词。

读顺句子。

比较难读的长句了反复读几遍。

读通全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出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认读。

出示词语:

图钉 橡皮筋 揣着 骄傲 赌气飘飘袅袅 战战兢兢

蕴藏 范文

开火车读——齐读——再试着写几个。

平平淡淡 认认真真战战兢兢 飘飘袅袅                 

指名学生读以上词语,教师注意及时正音。

体会:

平淡——平平淡淡,哪个词语的语气更强烈?

是的,我们在以后的说话和写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类叠词,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有感染力。

谁能再试着说几个?

教师随机板书。

然后全班齐读,积累。

三、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大家读得很好,课文的内容,仿佛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所以,老师想请大家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某个人物,走进文章,细细体会。

2、理清课文的思路。

以三条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人物比较多,我们可以按照人物来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从老师这条线看,老师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从“我”这条线看,“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弯化?

“我”又是怎样做的?

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3)从“同学”的表现来看,他们前后又有什么变化?

3、引起这一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是“我”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念作文的时候不念“我”的名字。

4、阅读感悟,指导朗读。

仔细品读“我”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

小作者为什么会“战战兢兢”?

我们怎样读出这种语气?

“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

为什么这一句话用上这么省略号?

我们应该怎样读?

四、角色互换,情感体验

小练笑:

“我想对   说……”

同学们,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觉得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学生?

“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对课文中同学的做法你又有何看法?

五、介绍作者,激发写作

1、简介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文中这个会写文章的小女孩,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

(简介作者)

2、交流

同学们,故事里的人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找到自己的影子。

希望你们能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每个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让老师念每个人的文章,念出每一个人的名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本课积累的好词抄在摘抄本上。

板书设计:

4*、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念范文          不念名

        

成长

课后小结:

语文活动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字词教学,积累语言文字。

2、读背古诗。

3、进行语文活动训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热爱生活,正确面对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

难点:

进行语言活动――当回小记者。

突破方法:

采用分组交流、讨论、补充、评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 口语表达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导析法。

学法:

集体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可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好句。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多媒体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多媒体出示。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适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 交流、讨论。

6、教师组词。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个句子。

四、学习“百宝箱”

1、多媒体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

4、齐读。

5、交流对诗句的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自己背。

五、课堂小节:

学生自己小结一下在这节中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行语文活动训练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电视记者采访场面。

2、同学们,当回小记者,采访自己敬慕的人,一定是大家最想干的吧!

二、指导学生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1、先要想一想自己将采访谁?

(可以是自己认识的普通人,也可以是身体的一些名人)

2、再想一想,自己将要采访对方的哪些内容。

(1)为了便于采访,先应该将要采访对方的哪些内容写成采访提纲。

(2)采访别人时,要注意礼貌用语,提的问题也应该有一定的价值。

(3)采访别人时,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尽量不要让对方有为难的感觉。

3、还要带上笔记本或录音机,便于我们采访后收集、整理相关内容。

三、让我们快乐出发,当回小记者

1、采访时,语言要简洁,吐字要清晰。

2、当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地听,并快速地做好记录。

3、采访完了后,要对别人说声:

“谢谢”!

四、模拟现场,进行采访

1、学生之间先进行模拟采访,按自己的采访提纲先演示一次。

2、教师提出相关问题。

五、课堂小节

1、同学们做得很好,相信天下们的采访一定会成功的。

2、把自己的收获小结一下吧!

 

习作1

教学目标

1、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把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最快乐或印象最深的一件说给大家听。

2、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重点、难点

抓住朋友的特点。

把作文写具体。

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萼片眼吗?

,你愿意将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你们友情的快乐吧!

一、明确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目标。

2、学生将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最快乐、最深的事写出来。

二、资料连接

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师帮助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哪些内容与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同步,从中借鉴协作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三、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选材,如何入手来写。

1、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向大家介绍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所以所写的内容要围绕“友情”来写。

2、怎样将这件事写具体呢?

(1)学生与小组同学交流。

(2)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作文材料。

四、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五、习作方法

根据本次习作特点进行指导。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

2、选取合适的角度来突出这件和朋友间的友情。

3、要注意表达这件的真情实感。

4、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这件的习作。

六、赏析

教师提供不同的角度的习作供学生鉴赏。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点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相互修改。

二、开心点评

评议上节课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习作可接见和修改的地方。

三、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本次习作的初稿。

四、指导修改

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师生共同制定修改方案,然后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评析学生习作。

开心提示;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师修改习作以后进行。

二、习作讲评

教师从学生的习作中抽查两名学生的习作的亮点为主,可以从精彩的句子、片段入手,也可以从词语入手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然,对于习作中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哎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这件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总结

学生自由交流本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完善以后的习作活动。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简单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活动”.

《清明》表达了人们对故人的思念;《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卧薪尝胆》记叙了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耻的故事;《一鼓作气》记叙了曹刿帮助鲁庄公,一鼓作气打败侵略军的故事;《夸父追日》赞美了夸父追日坚定的执著;《盗火的英雄》写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们送火种,忍受各种磨难的故事.

语文活动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万花筒”“我能填”“我能读”“百宝箱”“大舞台”.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会写32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正确读写生词,能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词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积累好词佳句,积极和老师同学们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2、培养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还要让学生多阅读一些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建议用6-8课时,略读课文建议用一课时,“语文活动”建议用2课时,“习作”建议用3课时。

 

 

5、古诗两首

清明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1.自读自述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互读互述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

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

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江畔独步寻花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从《清明》导入1.齐背《清明》。

2.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

(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

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1.简介作者。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2.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