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226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东营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东营市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传媒  难以起齿  自诩(yǔ)  闭目塞(sè)听

B.芯片  钩玄题要  豢(juàn)养  车载(zài)斗量

C.转轨  众口铄金  执拗(niù) 半嗔(chēn)半喜

D.幅射  赋于重任  补给(jǐ)   便(biàn)宜行事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根据专家解释,自主招生面试的______重点是学生在交叉学科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潜质。

②作为旅游管理者,理应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让更多人受益于自然与历史的______。

③H7N9禽流感来袭,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让民众______了解疫情进展,以便调整个人防范策略。

A.考察  惠赠  及时    B.考察  馈赠  即时

C.考查  惠赠  即时    D.考查  馈赠  及时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

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杂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B.在201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与会代表提交的每一个不容置喙的议题背后,都有一个甚至多个重量级与会嘉宾的身影。

C.中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150多万人,但只有1万人能等到原体,绝大部分患者只能处于等待中,这反映出器官捐献领域的现实乏善可陈。

D.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邀请朋友们一块赏月,谁知等我动情地描述完想象中的美景,村子里的人却出其不意地说:

我们这儿有大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市环保局15日表示,从严控增量、压减燃煤、绿色交通等8个方面实施52项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确保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平均下降2%左右。

B.内地儿童在香港地铁内吃零食引发的口水战引起我们的思考,能否改善香港居民对大陆游客的印象,关键还在于大陆游客的个人素质。

C.针对“猫爸”“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爱一点还是严一点,是穷养还是富养,多数专家学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D.《甄嬛传》在各地方台播出以来,网友尽管拍砖不断,但是导演郑晓龙说,拍《甄嬛传》就是要“让观众看到真实的历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

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

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

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

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

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

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

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

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兵连祸结的时候人们盼望和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哪朝哪代,不论哪个民族,前来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

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

(摘自《文明》2011年第4期,有改动)

6.孔林里能使“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A.因为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的墓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

B.孔子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C.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D.子孙能以礼葬、祭先辈,才可能去“爱人”,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7.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说明“‘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这句话的含意的一项是

A.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孝敬父母”;人之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B.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几年内不改其志。

C.孔子所说“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礼制下的代代相续。

D.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

B.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无违”即不违背礼制,也是做到“孝”的一个重要表现。

C.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D.在历史上,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主要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

吾何为于此?

”颜渊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

“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

“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宰:

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     游:

出游

C.亦何以易此乐也        易:

改变,引申为替代

D.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卒:

完毕,结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1.下列全都能表明苏轼快乐达观的一项是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③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④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⑤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

⑥《传》曰:

“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

B.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表示自己对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己之乐”。

C.苏轼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D.文章直叙苏轼早有仰慕欧阳修、梅尧臣之心,因为朋友亲属的推荐以及在礼部考试中的出色成绩受到他们的赏识。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虽然,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

(3分)

⑵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3分)

⑶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

②蕲,通“祈”,求。

三折肱,《左传•定公十三年》载:

“三折肱,知为良医。

⑴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

(4分)

⑵请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⑵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⑵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桃之夭夭,________________。

(《诗经•桃夭》)

⑶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五、(共12分,共3小题)

16.美国摄影师在澳大利亚南极区域拍摄到一张照片,请根据下面对照片内容描述的文字,为照片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

(4分)

在澳大利亚南极区域的海面上,几十只帝企鹅随着一块小小的浮水漂流。

帝企鹅目光呆滞,茫然四顾,四周全是一片海洋,只有这一小块浮水,也在不断缩小、融化。

他们紧紧地挨挤在一起,眼睛里仿佛噙满了泪水。

17.将下面四个短句转换为一个长句,要求:

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变个别词语。

(4分)

①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②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③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18.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两题。

(4分)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记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背诵记忆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①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20个字以内)

②采用“……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50个字以内)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

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

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

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

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日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

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

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

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块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

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

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

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目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

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

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

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

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

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

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

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

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

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

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

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

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

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指引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19.文章开头说“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说“祖先们不再寂寞”,应如何理解?

(4分)

20.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21.文章第⑦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2.请结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这一标题的意蕴。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我的兄弟王小波

王小平

①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遭受贬黜的时候。

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

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

当时他尚在母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

他生下来就严重缺钙,他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与这不无关系,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

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

小时候,我发现他的思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很不像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

②后来他上了学,但似乎从来没成过一个好学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

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但两眼平视,一声不吭,弄得老师无奈他何。

他就这样,不关心课业,所以成绩单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

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

剩下的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

③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

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

他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

据他说:

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

④小波自小和我投契:

一块捣乱,一块挨揍。

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平日里偷鸡模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

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们来说,那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外。

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魔。

⑤诙谐是小波的另一天性。

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东西。

饭桌上是他驰骋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如珠,以马克•吐温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

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

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为一堆碎片。

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

⑥当时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

春日的早晨,我和小波在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

驾的当然是自行车。

当时我们在有节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真是大块烟景,不禁心旌荡漾。

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小波在旁边纵情大笑。

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补丁衣服,骑着破车,与五陵贵公子有一定差距,但这点可以用想象来补足。

我们想象自己鲜衣怒马,玉面绮貌,在长安大道上行进。

随着马背的颠簸,玉珂轻叩,发出有节奏的清音,若合符节。

而脚蹬子有规律的撞击,把我们的想象与现实弥合得天衣无缝。

⑦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国。

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

我们在不息的穿越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粘稠而滞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其薄如纸,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

这种意思,好像成为小波的一个思维习惯。

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铰接,用二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的感觉。

⑧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

⑨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

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

当内丹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

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位。

人们喜欢小波的作品,实际上是喜欢他的品位。

(摘自《我的兄弟王小波》,有删改)

19.在作者眼中,王小波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20.这篇传记在材料选取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4分)

22.文章结尾处说,“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思悟网”论坛上,网友以“未知”为主题的跟帖发言摘要:

甲: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

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

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

“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

丙:

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

我恐惧“未知”。

戊:

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

己:

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

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题3分)

1.C(A难以启齿,自诩xǔ;B钩玄提要,豢huàn养;D辐射,赋予。

2.D考察,实地观察考查或致深刻地观察;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馈赠,赠送礼品。

及时,正赶上时候或做事不拖延;即时,立即。

3.C.该题冒号的用法是表示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句子的总结,正确用法之一。

A句号应在引号外面。

B第二个句号应为分号。

D书名号应为双引号。

4.A闻过则喜,过:

过失、错误;则:

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

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不容置喙,容:

容许,允许。

置:

安放。

喙:

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