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267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6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docx

高三历史试题调研高考热点

试题调研高考热点

1、《左传》记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形成这一系统而完整制度的前提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

2、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

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3、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

“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A.恢复明朝内阁B.三省六部制度确立C.军机处设立D.南书房设立

4、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说: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这“天下一大变局”的重要影响包括()

①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②皇帝制度的确立③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④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制度的形成⑤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隋朝已恢复汉朝在全国竞争性统考的基础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唐朝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科举制C.察举制D.三省六部制

6、《先秦与古希腊:

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道:

“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体制

   B.“精致体制”指的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精致体制”不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

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是一部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8、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

“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能佐证这一“革命”定义的是()

A.中国辛亥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D.英国光荣革命

9、王恩铭在《美国文化与社会》中写道:

“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治国之道。

”这一机制不包括()

A.联邦制总统制共和政体B.三权分立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权力结构D.提出了分权与制衡理论原则

10、“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主义诞生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C.巴黎公社D.十月革命

1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

“这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

”“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B.美国罗斯福新政C.中国辛亥革命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

1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金河说:

“……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一论述主要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3、北京大学教授强世功说:

“基本法的制定过程无疑是第二次建国过程,这个国家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基本法的存在,使得宪法建构起来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制国家,而变成‘多元一体’的国家。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B.经济特区的设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4、《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原因论析》一文在论述“尽早结束同中国僵持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外交课题”时,下列言论可以作为依据的是()

①“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敏感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或拒绝考虑。

②“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体系必须反映出中国巨大的实力和潜力。

③“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④“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6、《明经世文编选录》载:

“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运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

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主张实行海禁B.反对实行海禁

C.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17、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右图:

据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A.商业专卖B.闭关锁国C.开埠通商D.实业救国

18、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19、《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这里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B.农村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

“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

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

C.“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D.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特点

21、“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

”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的经济政策或经济模式是()

A.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凯恩斯主义D.新经济政策

22、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联)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1880年,薛福成写道:

“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

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4、史学家认为:

“魏源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

25、一名俄国记者的报道记述了某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

“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

红灯照!

’向车站前进。

”这一年是()

A.甲午年B.戊戌年C.庚子年D.辛亥年

26、20世纪初期,一位在中国的美国游客给家人的信中说:

“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大家都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

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

”信中“真正的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秋收起义

27、《新潮》2卷4号记载着这样一段话:

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这次运动中大家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险,直接问罪,是中国民众对内自决的第一声。

所以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

“这次运动”应该是()

A.维新变法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28、观察右图,这幅漫画应该出自()

A.日本B.苏联

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

29、以下为近代某人日记的部分内容:

“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二日……晚课后,获悉我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为共匪煽动叛变,逃泊烟台港内,公以为此乃我海军之奇耻大辱……”以下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日记的主人应为国民党人B.日记记载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内容虚构,主要出于对敌宣传的需要D.日记内容有助于研究国民党的失败

30、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

“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一事,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策,一则久远之谋。

”恭亲王的“权宜之策”及“久远之谋”各指()

A.“权宜之策”指聘用外国人,“久远之谋”指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权宜之策”指制定典章、规则,“久远之谋”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权宜之策”指遵守国际公法,“久远之谋”指设立总理衙门,推展外交

D.“权宜之策”指购买轮船、枪炮,“久远之谋”指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31、“新政(戊戌变法)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材料表明()

A.山西近代工业起步B.戊戌变法法令在山西得到广泛落实

C.维新变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D.戊戌变法后山西工业发展较快

32、新文化运动中,某人宣称“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

此人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是()

A.拥护B.反对C.旁观D.倡导

33、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34、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是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的

35、“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扩张性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36、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

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37、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

“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

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

”上述材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C.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38、《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

这些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A.取得了对国际金融的支配权B.操纵了国际贸易

C.操纵了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D.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39、“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

……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

40、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

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的工业国。

其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

B.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

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

41、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

“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

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42、《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

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3、《史记·李斯列传》:

“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汉书·董仲舒传》: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上述两者的思想共同点是()

A.实行国家思想统一B.采用法家思想治国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禁绝一切学派思想

44、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

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C.发明本心D.儒家的纲常伦纪

45、冯友兰在《治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统治地位丧失B.彻底否定传统儒学

C.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D.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46、德国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有()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7、某中学历史教师教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后,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之异同”,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是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后者是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8、有学者说:

“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49、近代有学者洞见出中国历史的症结: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由此他主张()

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50、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1、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

“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立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

”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宋明理学的形成②三民主义的形成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2、右图为1944年成都市东门外望江楼附近出土的梵文《陀罗尼经咒》唐初印品。

下列相关评论不正确的是()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佛教传播

B.《陀罗尼经咒》是雕版印刷品

C.《陀罗尼经咒》是研究唐朝印刷术的重要文物

D.唐朝时印刷术只应用于印刷佛教经卷

53、《隋唐演义》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讲史小说。

它以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其中十八杰之首的李元霸原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

据此推断《隋唐演义》应创作于()

A.宋太祖年间B.明洪武年间C.清康熙年间D.民国初年

54、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

“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

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55、有人曾对美国20多年来主要大学使用的30部生化方面的教科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许多教材完全忽视达尔文的进化论,例如,由费城杰斐逊大学的托马斯·戴维林教授编写的一部生化教科书,曾再版三次,索引条目最多5000条,但没有一条涉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牛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阿姆斯特朗写的教科书,本书也曾被再版三次,但哪一章都没有提达尔文的进化论,甚至在索引中也只字未提。

在美国所有生物进化类杂志中,发表的真正属于结构进化的文章不足1%,在计算机图书索引中,也没有发现历年来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一本专著。

上述状况表明()

①科学界对生化进化问题不感兴趣②进化论在科学界存在极大争议

③神学世界观仍统治着美国生物界④达尔文进化论的抑郁主要在思想方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6、《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在这个宣言书力,主人翁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对现实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直接的控诉和反抗。

下列与这一作品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雪莱的《西风颂》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狄更斯的《双城记》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57、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旬”,如荒原、古寺、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

右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

该作品属于()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印象画派作品

D.现代主义美术

58、《西儒耳目资》一书,1626年刊行于杭州,内文中已采用罗马字,注明汉字发音。

从下图可以看出()

A.此书采用雕版印刷,并提出版权保护

B.今天通行的汉语拼音至少在明朝就已经确立

C.这是帮助美国人了解西方的著作

D.这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的著作

59、对下列两幅作品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