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436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docx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四年级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教学进度安排

知识点系列

 

重难点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第_二_单元实验计划表

实验名称

仪器

备注

课题

5.热传导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知识,对热传导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热传导的探究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活动。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实验结果。

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

蜡、圆形铁片、铁盘、火柴、铁架台、盛有热水玻璃杯、塑料杯、纸杯、金属杯、酒精灯、塑料棒、铜丝、铁丝、竹筷、热传导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杯子变热了

2.活动准备

(教师出示一杯装有热水的杯子,让学生摸一摸杯子的外壁。

师:

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师:

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到:

杯子为什么是热的?

热是怎样传到手上的?

等等)

师:

大家想不想研究这些问题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杯子变热了(板书课题)。

二:

探究活动

活动一:

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1)讨论探究方案。

师: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你们小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探究方案。

(2)学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

谁来说说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生:

我们小组设计了给铜棒加热,观察热的传递是怎样传递的。

我们打算利用热传导实验装置,用凡士林把火柴棒粘到铜棒上,然后给铜棒一头加热,观察火柴棒会怎么样。

师:

给铜棒加热时,可以使用酒精灯。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酒精灯,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

你们认为做这个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

凡士林不要太多,每次要匀一点。

生:

使用酒精灯时要按要求点燃酒精灯。

……

(3)进行探究实验。

师:

请各小组按照既定方案,各显神通,验证猜想,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以免烫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

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

热是沿着物体传递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

活动三:

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

(播放视频资料:

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如锅、勺等。

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

  

三、拓展活动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热传导的快慢?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

你想不想亲自来调查一下?

课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并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交流,好吗?

(将研究活动拓展到课后。

小结

 

板书

设计

热传导

温度高传向温度低热传导

传热快金属热的良导体

传热慢非金属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

反思

 

课题

6.热对流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液体、空气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认识热对流传递热的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3.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完成探究。

科学态度目标:

在进行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暖气片的安装与发展,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热对流的特征,知道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和液体的热传递中。

教学难点

观察热对流的实验,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火柴、小铁盘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水变热了

师:

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师:

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

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

学生猜测。

]师:

事实胜于雄辩,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播放视频)

师引导学生发现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学生提出问题:

应在水的下方进行加热,水才能变热?

2.活动准备

二、学习新知

活动一:

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做出猜想假设。

师: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活动二:

探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制定实验方案

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

(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

(师提供的实验器材: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生熟悉材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师:

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

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

生回答:

不明显。

师: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生回答:

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

生举例:

大米、粉笔末等。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动手做实验,进行实验活动。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板书:

对流

师: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变热了。

(板书课题)

师:

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活动三:

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

师:

同学们想一想:

冬天我们主要以什么方式取暖的?

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能推想出:

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学生交流。

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1.怎样让稀饭热得更快?

2.怎样让炉火更旺?

3.冷冻食品时应该把冰块放在食品的哪个位置?

为什么?

将你的研究结果,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小结

板书

设计

热对流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液体)对流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气体)对流

教学

反思

课题

7.热辐射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地球上来。

2.知道热辐射是一种热传递的方式。

3.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科学态度目标:

1.能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2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根据假设做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温度计、凡士林、火柴、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

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色纸、空易拉罐、墨汁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

夏季,站在阳光下,人会感到很晒,热得很厉害。

热是从哪儿来的?

是通过哪种方式传递过来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通过分析“太阳的热传递到地球的过程”认识什么是热辐射。

(1)讨论:

①太阳是一个巨大热气球,它距离地球15000万千米,而地球周围的空气只有2000—3000千米,地球与太阳之间很大一段距离是没有空气的,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物质,那么太阳的热向地球传递时具备热传导和热对流条件吗?

②热传导时,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热对流时,热可以在空气或液体这些物体的相对流动中传递。

那么太阳的热是怎样地传递过来呢?

③太阳的热不依靠任何物体,又如何传递呢?

④看一看这两幅画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2)讲解: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太阳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它的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辐射”。

(板书:

热辐射)

2.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谈话:

①太阳的热不停地向地球辐射着,那地球上任何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少一样吗?

(出示幻灯片5画面)

②夏季,在阳光下,人们会感觉穿深色衣服比穿浅颜色衣服热,这是怎么回事?

(2)讨论:

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

讨论时可以分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

通过讨论,希望学生设计出多种形式的对比实验来,比如:

①用温度计测量深色、浅颜色铁筒的水温;

②比较在深色、浅色铁片(或玻璃片)下冰融化的快慢;

③比较深色、浅色烧瓶内空气受热膨胀的程度;

④用同样厚的深色、浅色纸(或塑料、布)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阳光下,比较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3)分组实验(按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

(4)汇报实验结果。

(6)小结: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3.指导学生认识热辐射的应用

(1)讲解:

除了太阳的热能以辐射的方式传递过来,其它许多物体也能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热(出示幻灯片6)。

(2)提问:

人在火炉上烤手,手心、手背受热是否相同?

为什么?

(3)人们利用炉子辐射的热还能干什么?

(4)还有什么地方应用了热辐射?

三、巩固应用

1.教师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解释问题

(1)冬天雪后人们用什么办法让雪尽快融化吗?

(2)冰箱为什么总涂成白色的,而且里边大多用白色被子盖上?

(四)布置作业

观察:

在周围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辐射?

小结

板书

设计

热辐射

太阳——不借助任何物体

深颜色——吸热强

浅颜色——吸热弱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