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846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docx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二部分财政11章17章

第二部分财政

第11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考点一:

公共物品的特征及需求显示

公共物品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

等量消费,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排他性

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

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

考点二:

公共物品的供给

一.物品的融资与生产----公共物品的供给的两重含义

公共物品供给的

两重含义

类别

具体内容

公共物品的融资

政府融资

(强制融资)

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融资。

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私人融资

(自愿融资)

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联合融资

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生产

政府生产

公共物品典型的生产方式

合同外包

公共物品典型的生产方式,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其他方式

特许经营、合同委托

二.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①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②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

③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

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

考点三:

政府活动范围及公共财政职能

一.政府活动范围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职能

关注的知识点

资源配置职能

1.根据政府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又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2.机制手段,关注以下几点: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公共工程提供资金。

(2)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3)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

机制手段,关注如下几点:

(1)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2)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3)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机制和手段,关注如下几点:

(1)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

(2)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考点四:

公共选择理论

含义

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僚)行为。

理论基石

个人主义方法论

经济人假设

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

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

3.投票循环

4.官僚体系无效率

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

5.利益集团与寻租

考点五: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目前我国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支出划分、收支增长)

2、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

完善立法、透明预算、提高效率、改革税制、稳定税负、明确事权。

3、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

(1)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①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

②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三者有机衔接、相互制衡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2)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优化税制、完善调解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

(3)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第12章财政支出

考点一:

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经济性质

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项目

含义

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

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

反映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什么事,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是如何运用财政资金的。

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

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

反映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反映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履行何种职能

考点二:

财政支出的分类

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

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

我国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目包括:

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

支出经济分类

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

我国支出经济分类的项目包括: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交易的经济性质

购买性

支出

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比重大,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

转移性

支出

政府扮演中介者的角色,依法向受益对象拨付财政资金但并不要求获得相应的物品与劳务。

可以造成购买力和社会财富在其他社会主体中的重新分配。

转移性支出比重大,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考点三: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财政支出绝对规模规模

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

财政支出总量是不断增长的,这是由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所决定。

财政相对规模

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考点四.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指标

指标内容

财政支出增长率

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可以说明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增长率比)

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增长额比)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

考点五.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理论

观点

瓦格纳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皮考克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1)英国公共支出增长是“阶梯式”“非连续性”的

(2)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

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同时期,财政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初期阶段:

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

中期阶段:

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成熟阶段:

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

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

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选民通常具有“财政幻觉”。

考点六: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存在的问题

优化(十二五规划)

购买性支出比重大,转移性支出比重处于较低水平

应当更多的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压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

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高

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应当有保有压。

新增财政支出的投向应更多投到最终需求。

社会性支出的比重较低

在消费性支出上,要从严控制行政性公共消费,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预算支出要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使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支出上

考点七: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1)含义

财政支出绩效

财政支出目标完成所取得的效果、影响及其效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

政府及其财政部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

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

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

3E原则:

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2)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

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3)指标选择

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的关键。

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经济性、可比性、重要性原则来确定。

原则

含义

相关性

指标与部门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

经济性

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实行考评。

可比性

相似目的的工作选定共同的指标。

重要性

选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考评要求的指标。

第13章财政收入

考点一:

政府收入的分类

一.政府收入的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我国

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

二.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口径类型

财政收入内容

最小口径

税收收入

小口径

1.税收收入及纳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社会缴款。

2.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即是指这个口径。

中口径

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大口径

全部的政府收入

三.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财政集中度,通俗地称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考点二:

税收的特征

一.税收的内涵包括:

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征收目的是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

5.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二.税收的特征

特征

内容

强制性

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无偿性

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固定性

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

考点三、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该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

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考点四、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方式

税负转嫁方式

具体含义

前转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

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后转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

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

混转也称为散转

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

这种转嫁方式实践中比较常见。

消转

纳税人用减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通过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

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旁转也叫侧转,

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

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关键因素)

(1)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负不容易转嫁。

(2)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较易转嫁。

课税商品的性质

(1)非生活必需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2)生活必需品税负容易转嫁;

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1)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不容易转嫁;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2)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课税范围的大小

(1)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不容易转嫁

(2)课税范围越广泛,税负容易转嫁

商品的竞争程度

(1)竞争程度大,税负不容易转嫁。

  

考点五国债

一.国债特征和功能

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国债功能

具体内容

弥补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方式弥补。

(2)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产生的副作用较小

筹集建设资金

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1)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国债”之称。

(2)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

调控宏观经济

二.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一)、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

具体内容

认购者负担

国债发行应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

债务人负担

政府借债应考虑政府的偿债能力,量力而行。

纳税人负担

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代际负担

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

(二)、国债限度

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

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

国债相对规模

具体内容

国债负担率

(1)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这个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

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

(3)一国的GDP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

(4)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债务依存度

(1)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2)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

(3)我国分为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4)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

第十四章税收制度

考点一:

税制要素

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是税制的基本要素。

税制要素

重点内容

纳税人

【注】纳税人和负税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

增值税、消费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

课税对象

即征税课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税目代表征税的广度。

税率

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进(退)税率

考点二、税收分类

分类标志

具体内容

按征税对象的不同

1.流转税:

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2.所得税:

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3.财产税:

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

4.资源税:

包括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

5.行为税:

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按计量标准划分

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

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和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1.价内税是指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

2.价外税是指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税收。

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

1.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2.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如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

①中央税:

如消费税、关税。

②地方税:

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③中央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考点: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的特点

 

流转税

1.课税普遍:

以商品、劳务交易为前提。

2.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

流转税是不考虑纳税人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而只考虑经营行为的税收,是对同一种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按照相同标准课征的税收。

3.流转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

所得税

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

比较符合“量能负担”原则

2.所得税属于单环节征收,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

所得税多数情况下采用累进税率,发挥“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财产税

1.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

2.课税对象是财产价值,税源比较充分,且相对稳定,不易受经济变动因素的影响

3.财产税具有收入分配功能,征收财产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4.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考点 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特点

(1)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承担全部税款 

(2)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3)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2.增值税的类型

3.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型单位;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注】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4.增值税税率及征收率

基本税率17%

(1)销售或进口货物,除列举的外

(2)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适用低税率除外。

11%

(1)纳税、人销售或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自来水、暖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食用植物油、冷气、热水、煤气、居民煤炭制品、食用盐、农机、饲料、农药等、化肥、沼气、二甲醚、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2)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

6%

提供增值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以及除不动产租赁之外的现代服务。

0

出口货物;符合规定的境内单位和个人跨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的行为。

小规模纳税人

征收率

3%

小规模纳税人和特定一般纳税人

征收率

5%

销售自行开发、取得、自建的不动产以及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

考点.消费税

含义

我国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税目

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电池和涂料。

税率及计税方法

从价定率:

比例税率:

从量定额:

定额税率--啤酒、黄酒、成品油适用定额税率;

复合计税:

白酒和卷烟实行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

考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

1.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

2.征收管理

(1)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2)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企业所得税按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应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纳税所得

(2)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纳税所得

(3)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纳税所得;

(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纳税所得。

考点.车船税

第一部由条例上升为法律和第一部地方税收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纳税人

车船税法所附《车船税税目税额表》规定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税额

车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船舶由国务院确定

备注

我国目前对乘用车征收的三种税收:

车辆购置税;燃油消费税;车船税。

其中车船税是在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

第15章政府预算

考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

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从形式上看

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从内容上看

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从政治方面看

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

(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从本质上看

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

考点二、政府预算原则和分类

一.政府预算的原则

原则

具体内容

完整性原则

所有法律准许的政府财政活动,都要在预算中清楚的列出,不应另设其他财政收支账目,非政府交易活动必须排除在外。

统一性原则

保证整个财政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

可靠性原则

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支出预算安排要真实、可靠,既不能不切实际的把支出盘子打得很大,无法完成,也不能留下硬缺口,将执行中一定要发生的支出不列入预算,人为缩小支出规模。

合法性原则

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

这是政府必须对纳税人负责的理念的重要体现。

公开性原则

年度性原则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

历年制和跨年制。

(1)历年制:

如中国

(2)跨年制:

如美国、英国、日本。

二.政府预算的分类

按预算编制形式

单式预算

简单,但没有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