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84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20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3页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docx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

[第一单元]

1、燕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它就是燕子。

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

(板书:

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似的(shìsì)凑成(còuchòu)嫩叶(lènnèn)音符(fǔfú)

乐谱(pǔpū)俊俏(jùnjuàn)演奏(zòucòu)聚拢(lónɡlǒnɡ) 

3、组词。

 俊( ) 俏( ) 拢( ) 拂( ) 倦( )

  峻( ) 悄( ) 笼( ) 佛( ) 卷( )

  骏( ) 稍( ) 垄( ) 沸( ) 圈( )

  符( ) 谱( ) 沾( ) 添( ) 奏( )

  附( ) 普( ) 粘( ) 填( ) 凑( )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拂过)

反义词: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机灵—(死板)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画了哪些燕子?

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

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

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

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

课文先写了整体:

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

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

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

羽毛 翅膀 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

光滑漂亮 俊俏 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

应该怎样读呢?

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

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

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

“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

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

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

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

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

雨 风 柳 草 叶 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

“才下过几阵雨。

风吹拂着柳丝。

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

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

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

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

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

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

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

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

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

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

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

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

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

掠、叫、飞、横掠、沾)

四、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

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

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

(出示相关图片)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

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

(不好。

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板书:

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

几痕 五线谱 音符 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第3课时

一、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

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

动态美 静态美)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

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附:

板书设计

羽毛光滑漂亮

翅膀俊俏——凑成燕子(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

1、燕子雨、风、柳、草、叶、花——赶集(生趣)

掠、叫、飞、横掠、沾——动态美

几痕五线谱

落——静态美

音符赞歌

 

2、阿里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4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今天我们就到我国的台湾省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自学感知

1、要求:

(1)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在自学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想介绍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2、反馈交流

三、研读,直奔重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共同讨论总结如下:

把一切遮蔽无所谓天、树、高山、深谷

影影绰绰如笼罩轻纱

没风时停留在山谷下面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精妙的山水画

漂浮在上面翠峦直插云霄

变化万千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

起风时汹涌而来淹没一切诡秘的魔术师

拂袖而去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第5课时

一、深究,质疑解疑

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

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自主选择以下作业中的一项,认真完成:

1、根据阿里山云雾的特点,完成一幅文配画,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可以依照本文的写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台湾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五、课外作业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概( ) 胧( ) 绰( ) 蓬( ) 峦( )

  慨( ) 笼( ) 罩( ) 篷( ) 恋( )

  霄( ) 诡( ) 魔( ) 汹( ) 愕( )

  宵( ) 桅( ) 磨( ) 凶( ) 腭( )

(二)、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雾 ( )的千山万壑

  ( )的云雾 ( )的魔术师

  ( )的云雾 ( )的山水画

  ( )的景致 ( )的海洋

  ()的惊愕 ( )的山峰

(三)、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我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

它是一种美丽的花。

这花( )外表给人一种美的亨受,( )还可以吃,酸甜甜的,诱人得很。

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一同到山上去采映山红。

来到了山上,一眼望去,盛开的映山红有红红的,有白白的,有黄黄的,五彩缤纷。

我被这一片美丽的花海吸引住了。

正当我看得出神,突然,一个小伙伴大声嚷道:

“喂,你还呆在那里干什么?

这么美的花,你还不多采些回去。

”我这才回过头来,赶忙采起花来。

不一会儿我就采了一大捆。

要回家了,我从一大捆的鲜花中选出几枝花儿红、颜色艳的映山红札成一束,心想:

我要把这束亲手采来的映山红献给为保护集体财产,与夕徒英勇搏斗而身受重伤的英雄叶老师和章阿姨,表示我们少先队员对他俩的一片敬意。

啊!

我喜欢映山红,我更喜欢我心灵中的映山红——雷锋叔叔、赖宁哥哥、叶老师、章阿姨……

1、在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虽然……但是B.不但……而且

  C.无论……都D.即使……也

2、文中有3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3、最能体现、突出映山红多、美的两个词是( )。

  A.一大捆  美丽B.诱人  吸引

  C.花海  五彩缤纷D.一束  五彩缤纷

4、文中波浪线的那句话朗读时,重音应放在哪个词上?

选出合适的一组( )。

  A.啊、喜欢、更、心灵中、雷锋、赖宁、老师、阿姨

  B.啊、映山红、更、雷锋、赖宁、叶、章

  C.啊、我、更、喜欢、映山红、叔叔、赖宁、叶、章

  D.啊、喜欢、更、心灵中、雷锋、赖宁、叶、章

5、文中划“——”的句子换一种形式表达并保持原意。

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怎能不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呢?

  B.我不能不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

  C.我怎能否认我不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呢?

  D.我多么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啊!

6、对本文的中心思想,你的理解是( )。

  A.表达出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之情。

  C.表达出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附:

板书设计

没风时云雾静止精妙的山水画

2*阿里山的云雾

起风时变化万千诡秘的魔术师

3、词两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塞”、‘笠”、‘蓑”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二)能力训练点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

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自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二)疑点

1、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作者为什么“忆江南”?

3、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解决办法

1、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读、多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第6课时

-、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

(板书:

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记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教师补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

这首《忆江南》同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

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可欣赏插图。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

”结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忆江南》。

 

第7课时

-、复习引入

背诵《忆江南》(齐背、单独背)。

二、学习《渔歌子》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

2、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3、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一名学生自愿当小老师上台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台下学生可以对“小老师”问难质疑,“小老师”解疑,若“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台下同学可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教师可引导、帮助。

在生生、师生的相互解答、质疑中完善对这首词的理解。

(着重理解“青箬笠,绿衰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小结: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恰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指导书写,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1、小组内交流:

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这两首词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的美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词,把它扩写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附:

板书设计

3、词两首

忆江南渔歌子

白居易张志和

江南好,西塞山前白鹭飞,

风景旧曾谙,桃花流水鳜鱼肥。

日出江花红胜火,青箬笠,

春来江水绿如蓝。

绿蓑衣,

能不亿江南?

斜风细雨不须归。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青海湖风光录象

教学过程:

第8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

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

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

理解“梦幻”。

(因为青海湖美,作者欣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

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

师:

我们了解到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

 

第9课时

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

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

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

为什么?

   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

   

(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A学生自己作画。

B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

   (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象。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