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366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docx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一节果实类中药

1.果实类中药:

以植物果实、果实的一部份、或简单加工品为入药部位的中药,称为果实类中药。

包括:

果穗:

桑葚;完整的果实:

a成熟的如五味子、枸杞子;b未成熟的如吴茱萸、枳壳。

果实的一部份:

果皮如大腹皮;部份果皮如陈皮;带果柄的果皮如甜瓜蒂;果肉如山茱萸;果核如樱桃核;宿萼如柿蒂;果皮维管制如丝瓜络、桔络;加工品:

如谷芽、大麦芽等。

2.性状辨别:

●顶端、基部

顶端:

常留有花柱残基,如香圆枳壳果顶的金线环。

基部:

残留果柄或果柄痕:

瓜蒌、枸杞子;宿萼:

蔓荆子、吴茱萸;宿存花被:

地肤子

●表面特点

纹理:

肉质果更明显,如枸杞子、五味子

光泽:

具有厚的角质层,栀子、川楝子等

毛茸或钩刺:

蔓荆子、苍耳子

凹下油点:

如芸香科枳壳、吴茱萸等;

隆起的肋线或纵直的棱角:

如伞形科双悬果、使君子;

粉霜:

冬瓜皮

●破断面:

观看子房室数,种子数,胎座类型等。

含种子的,按种子辨别的方式辨别。

●气味:

常具有各类气味,可辨别真伪及品质好坏。

芸香科:

香气浓郁,如枳实,枝壳,吴茱萸等

姜科:

具有辛辣味,如红豆寇,草豆蔻,草果等

鸦胆子:

味极苦

五味子:

甘酸苦辛咸,五味俱全

山楂:

味酸而带甜乌梅:

极酸

3.显微辨别:

组织构造:

果实是由果皮(子房壁发育而成)和种子组成的(心皮是一种变态叶,花是一种适应于繁衍的、节间极缩短的没有顶芽和腋芽的变态枝条)。

果皮通常分为三层:

外果皮——叶下表皮;中果皮——叶肉组织;内果皮——叶上表皮

●外果皮:

相当于叶下表皮。

一样为一列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偶见气孔。

少数有下皮如胡椒(石细胞)、柑桔类(厚角组织)。

附属物:

吴茱萸腺毛、非腺毛;蔓荆子腺鳞;苍耳钩刺。

角质纹理:

五味子辐射条纹:

枸杞子纵向平行条纹;连翘网状条纹。

细胞内含物:

山鸡椒色素;花椒橙皮苷结晶。

细胞间嵌有油细胞:

五味子类。

●中果皮:

相当于叶肉组织。

一样较宽厚,占果皮极大部份。

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内有细小维管制(多为外韧型,少数双韧型,伞形科为维管制柱)。

内含物:

五味子淀粉粒;柑桔类方晶、橙皮苷结晶。

分泌组织:

柑桔油室;伞形科果实油管。

厚壁组织:

石细胞,伞形科木化网纹细胞。

●内果皮:

相当于叶上表皮。

一样为一列薄壁细胞。

有各类变异:

厚壁组织:

核果;连翘纤维层;

镶嵌细胞:

伞形科植物双悬果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彼此并列成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形成镶嵌状。

肉质腺毛:

柑桔内果皮

4.粉末辨别:

果皮表皮碎片:

注意细胞形状、垂周壁、平周壁、角质层、气孔、毛茸。

石细胞:

形状、大小、壁厚度、纹孔。

毛茸:

腺毛、非腺毛。

分泌组织:

油管、油室、油细胞

种子的结构:

种皮、胚乳

其他:

纤维、各类结晶体、导管(环纹、螺纹)。

无木栓组织、叶的组织,花粉粒,大型导管等。

第二节种子类中药

1.种子类中药:

种子类中药大多是采纳成熟种子。

包括:

a完整的种子;b种子一部份:

假种皮、种皮、除去种皮的种仁、去掉子叶的胚、发芽的种子、发酵种子。

2.性状辨别:

●形状:

多为圆球形、扁圆球形、类圆球形。

鸡心形槟榔;扁心脏形苦杏仁;肾形沙苑子;纽扣形马钱子

●大小:

差异(槟榔与车前子),大小有必然幅度。

●表面纹理:

常形成各类纹理。

网状纹理、较滑腻、颗粒状。

有的色泽艳丽(蓖麻子)。

●颜色与表面特点

颜色:

红(赤小豆)、黑(黑芝麻)、白(白扁豆);表面特点:

毛茸(马钱子);翅状物(木蝴蝶)

固有特点:

种脐、种脊、种孔、合点、种阜。

●剥离种皮:

注意种仁的形态:

有胚乳的种子——内胚乳发达,子叶菲薄或细小,如马钱子,酸枣仁。

无胚乳的种子——子叶肥厚,富油性(苦杏仁-脂肪油),或粉性(莲子-淀粉粒)

●水试、显微化学法:

水试法:

浸入水中显粘性。

葶苈子、车前子的粘性;牵牛子水浸种皮龟裂状;菟丝子开水浸煮种皮破裂露出白色卷旋的胚,形如吐丝。

显微化学实验:

依照贮藏物质采纳不同试剂进行检查,脂肪油与挥发油:

加苏丹Ⅲ均显红色,加热,前者红色不褪,后者红色消退。

糊粉粒与淀粉粒:

前者加碘试液呈暗黄或黄棕色,后者加稀碘液显蓝至蓝黑色。

3.显微辨别:

组织构造:

种子的构造:

种皮、胚乳、胚

●种皮:

种皮构造复杂,最富有转变:

不同科、属、种的种皮构造各异;同一科属种的种皮常有必然的共性。

如伞形科、豆科、十字花科、姜科等。

通常种皮只有一层,少数植物有2层,即内、外种皮。

种皮常由以下1种至数种组织组成:

(1)表皮层:

多由一列薄壁细胞组成,极少有气孔(核桃)。

可能有以下转变:

非腺毛或腺毛:

部份(牵牛子)或全数(马钱子)

石细胞:

部份(苦杏仁)或全数(天仙子)

栅状细胞状:

细胞径向延长。

青葙子,豆科植物

粘液层:

葶苈子

细胞内含色素,形成色素层:

青葙子(暗红棕色)

(2)栅状细胞层:

表皮下方,有1至数列径向延长的狭长细胞,外侧常有辉煌带(指栅状细胞的外缘处有一条折光性较强的亮带,如牵牛子)。

栅状细胞的壁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厚。

有的内壁和侧壁增厚,外壁菲薄。

豆科植物的种皮栅状细胞双侧壁增厚,形成滴漏细胞,如大豆。

(3)油细胞层:

表皮下方可能有一至数层细胞中含挥发油——油细胞层。

姜科;五味子。

(4)色素层:

有颜色种子除表皮层含有色素物质外,内层细胞或内种皮细胞也可能含色素物质,如白豆蔻。

(5)石细胞层:

有些种子表皮的内层部份(五味子)或全数(瓜蒌仁)形成石细胞。

或内种皮呈石细胞层,如白豆蔻。

(6)营养层:

指表皮内方贮存淀粉粒的数列薄壁细胞。

有的营养层中包括一层含糊粉粒的细胞。

成熟种子的营养层常呈颓废状。

●种皮常见的结构总结:

(1)表皮层:

非腺毛或腺毛、栅状细胞、色素层、石细胞、粘液层

(2)栅状细胞层;(3)油细胞层;(4)色素层;(5)石细胞层;(6)营养层

●胚乳:

外胚乳和内胚乳。

常为薄壁细胞,内含大量脂肪油和糊粉粒,或淀粉粒

有胚乳的种子。

内胚乳:

多发达,细胞内含糊粉粒。

外胚乳:

常不发达,少数发达如槟榔,内含淀粉粒。

无胚乳的种子:

常有1~2列残余的内胚乳细胞。

(1)细胞壁多为纤维素,少数半纤维素。

(2)内含糊粉粒,贮藏蛋白质,种子类中药的专属性特点。

应注意形状、大小等;伞形科糊粉粒中包有小簇晶。

(3)错入组织:

一些种子的外胚乳(肉豆蔻)或种皮内层与外胚乳(黑棕色)的折合层(槟榔),不规那么地伸入到内胚乳(白色)中,形成错入组织。

●胚:

种子未发育的幼小植物体,包括胚根、胚茎、胚芽、子叶4部份。

通常子叶占较大部份,与叶的构造相似。

4.粉末特点:

种皮表皮碎片、栅状细胞、石细胞、糊粉粒、胚乳细胞、毛茸、分泌细胞、草酸钙结晶、淀粉粒等。

表面角质纹理,可采纳扫描电镜进行辨别。

糊粉粒可用蛋白电泳方式辨别。

5.专用名词:

种脐:

种子成熟后从种柄或胎座上脱掉队留下的疤痕,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种孔:

由胚珠的珠孔发育而来,在种子上保留有小孔。

种子萌生时,常由种孔吸收水分,胚根常从那个地址伸出,又称萌生孔。

种脊:

由胚珠的珠脊发育而来。

是由脐点到合点之间的隆起线,内有维管制。

种脊的有无与胚珠在子房内生长方向的不同有关。

合点:

胚珠的合点。

种皮维管制往往聚集于此处。

种阜:

有的植物种子的外种皮,在种孔处扩展成海绵状突起物,将种孔掩盖,称种阜。

6.学的药:

五味子、苦杏仁、补骨脂、枳壳、陈皮、吴茱萸、小茴香、山茱萸、马钱子、栀子、槟榔、砂仁。

第十三章全草类中药

1.全草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一般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份。

包括:

一、全草:

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幼苗(茵陈)、带根全草(细辛)。

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份:

带有茎、叶、花、果实。

如:

薄荷。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

如:

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地上部份草质茎。

如:

石斛

2.草质茎的构造: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构造

初生构造

不发达的次生构造

表皮

一列细胞

一列细胞,或其下方分化出薄木栓组织

皮层

与中柱界限不清楚

较清楚,有时具内皮层,或韧皮部外方具数列薄壁细胞。

皮层中靠外方的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绿皮层)

维管束

有限外韧型,散列于基本组织中。

无限外韧型,环列,髓射线较宽。

不明显

明显

 

石斛

薄荷

3.麻黄类茎横切面:

表皮有内陷气孔和下皮纤维束

皮层外侧细胞栅状排列,含叶绿体

外韧型维管制单个环列;木质部三角形

4.学的药:

石韦、麻黄、金钱草、广藿香、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淡竹叶。

第十四章藻、菌、地衣类中药

1.学的药:

冬虫夏草(草似金针虫似蚕)、茯苓、猪苓。

第十五章树脂类中药

1.树脂的化学组成:

树脂酸类、树脂醇类、树脂酯类、树脂烷类。

2.学的药:

苏合香、乳香、没药、血竭、

注:

树脂类中药的分类有哪些?

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的芳香酸等成份。

依照其中所含的要紧化学成份分类:

(1)单树脂类:

一样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及树胶的树脂。

通常又可分为:

①酸树脂主成份为树脂酸,如松香。

②酯树脂主成份为树脂酯,如枫香酯、血竭等。

③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份,如洋乳香。

(2)胶树脂类,主成份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为胶树脂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者,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主成份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树脂等。

(5)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多量的游离芳香酸,如苏合香、安息香等

第十六章其他类中药

1.学的药:

海金沙、青黛、五倍子。

第三篇动物类药

第十七章动物类药

1.学的药:

地龙、水蛭、珍珠(以广西合浦产者为道地药材,称为“南珠”)、全蝎、僵蚕、蟾酥、蛤蚧(背部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入口砖红色)、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麝香、牛黄、羚羊角。

第四篇矿物药

第十八章矿物类中药

第五篇中成药类

第十九章中成药类

蓼科来源中药的共性:

一、茎节膨大。

膜质托叶鞘、瘦果、花被。

二、根或根茎:

断面黄棕或红棕色。

3、异样构造:

星点、云锦花纹。

4、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大黄非木化)。

五、蒽醌类衍生物(游离或结合)。

六、升华物针状、羽毛状,加碱显红色。

7、大黄、何首乌、虎杖、蓼大青叶等。

玄参科中药共性:

一、双子叶植物根发达类型。

二、横切面薄壁细胞含有棕色核状物。

3、含环烯醚萜苷类成份,加工变黑。

4、地黄、玄参、胡黄连。

伞形科根及根茎类中药共性:

一、根类圆柱形,根茎不规那么形具环节,断面有棕色、棕黄色油点和特异香气。

二、木栓层;皮层窄;韧皮部大,射线宽,外方裂隙;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纤维较少。

含淀粉粒,少见结晶(川芎含圆簇状结晶)。

3、分泌组织有油室、油管、分泌道,存于根皮层、韧皮部;根茎皮层、韧皮部、髓或射线。

4、主含挥发油、香豆素、内酯类。

有当归、白芷、防风、柴胡、北沙参、藁本、羌活等。

龙胆科根及根茎类中药特点:

一、极苦,小针晶,含裂环环烯醚萜苷类。

二、龙胆:

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有髓。

外皮层细胞纺锤形,分隔成数个扁方形小细胞;内皮层细胞具纤维横向纹理,每一细胞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

3、坚龙胆:

内皮层细胞具粗密横向纹理,每一细胞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

4、龙胆。

秦艽。

五加科根茎类中药共性:

一、根圆柱形,芦头,芦碗,皮部树脂道点。

二、韧皮部有树脂道,导管稀疏,网、梯纹,草酸钙簇晶,淀粉粒。

3、人参皂苷类,糖类,挥发油,人参、西洋参、三七(田七氨酸)。

桔梗科中药共性:

一、根有芦头,圆柱形,坚实或松泡,表面波纹皮孔,断面平坦,皮木部份明或否(沙参属异样构造)

二、术语:

芦头、狮子盘头、松泡。

3、典型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乳汁管,菊糖,网纹或梯纹导管(党参淀粉粒,木栓石细胞)

4、皂苷三萜类、生物碱。

党参、桔梗、南沙参。

毛茛科乌头类共性:

一、块根圆锥形,形如乌鸦头,侧根瘤状,断面粉性。

母根——主根,子根——侧根。

二、组织:

次生构造不发达类型,后生表皮;皮层有石细胞、内皮层;无穷外韧型维管制,韧皮部宽,导管单列或“V”形,形成层多角形;薄壁组织富含淀粉粒。

3、含剧毒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附子、草乌。

毛茛科黄连属共性:

一、根茎结节状;过桥;鳞叶、须根;断面红黄,极苦。

二、组织:

木栓层;皮层石细胞;中柱鞘纤维;维管制环列;髓有或无石细胞。

3、粉末:

鲜黄色石细胞、中柱鞘纤维和木纤维;鳞叶表皮细胞;淀粉粒。

4、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表小檗碱)。

味连、雅连、云连。

毛茛科芍药属共性:

一、根圆柱形,角质或粉质,具香气。

二、正常次生构造发达类型。

3、粉末:

淀粉粒(白芍糊化),草酸钙簇晶一个细胞2到多个或含晶细胞纵向排列成行。

牡丹皮中淀粉粒(未糊化)、草酸钙簇晶同白芍,淡红色木栓细胞。

4、含芍药苷、苯甲酸、鞣质等。

白芍、赤芍。

唇形科根类中药:

一、双子叶植物根发达类型。

二、薄壁组织发达。

结晶少见。

3、没有其他共性。

唇形科叶类药材共性:

一、药材:

方茎,有四棱,对生枝叶,被毛,聚散花絮,唇形花,小坚果,多有香气。

二、显微:

切面方形,周围厚角组织,内皮层,维管制四角发达,髓。

腺鳞、小腺毛、非腺毛、直轴式气孔。

3、成份:

挥发油、还有生物碱(益母草)、黄酮类。

4、代表药材:

广藿香、薄荷、荆芥等。

菊科共性:

根及根茎类:

1、根圆柱形,根茎结节状圆柱形。

2、断面有油点,香气浓,特异。

3、术语:

起霜、朱砂点、油头。

4、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

5、木栓层夹有石细胞环带(苍术、白术)。

6、粉末:

油室、分泌道、菊糖(苍术、白术混小针晶)。

花类:

头状花絮,舌状花,管状花。

菊花、款冬花。

全草类:

茎圆柱形,有纵棱线,叶互生,蒿属常被毛,叶割裂。

头状花絮,总苞,瘦果,有香气。

T形毛,无柄腺毛,不定式气孔。

含挥发油、蒿属香豆精、黄酮类、倍半萜内酯类(青蒿素)。

园参与林下山参的区别:

园参

林下参

根茎

粗短

细长或粗短

茎痕

少而稀,交互而生

中上部茎痕稀疏或密集深陷

主根

圆柱形,较疏松

圆柱形,菱角形,人字形

横纹

粗浅,断续

上部或中上部有横纹

须根

多而短,不顺直,质脆

少而细长,清晰不乱,质韧

疣状突起

不明显

明显

三种麻黄的性状比较:

草麻黄

木贼麻黄

中麻黄

少分枝,微具粗糙感,直径1~2mm

多分枝,无粗糙感,直径1~

多分枝,有粗糙感,直径~3mm

节间长

2~6cm

~3cm

2~6cm

鳞叶

2(3)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反曲

2(3)裂,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

3

(2)裂,裂片先端尖锐

髓部

类圆形

类圆形

类三角形

三种麻黄的组织区别:

草麻黄

木贼麻黄

中麻黄

茎横切面

类圆形略扁

类圆形略扁

圆三角形

脊线

有角质瘤状突起

无角质瘤状突起

有角质瘤状突起

木质部束

8~10个,相对两对最大

8~10个,

12~15个

环髓纤维

偶见

成束或单个散在

形成层

类圆形

类圆形

类三角形

三种麻黄共性:

1.均具结与节间;2.表面具纵棱线;3.叶退化成膜质鳞,叶基部联合成筒状;4.折断时有粉尘飞出;5.断面髓部红棕色;6.味苦涩(生物碱、鞣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