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9844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docx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达州)九年级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要以为岩石是坚固不摧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攻击”。

B.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

C.长城连绵万里,雄伟壮观,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祖国的天然屏障。

D.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有4000万千瓦以上。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中伤/中间       行货/五行缺土       不省人事/三省吾身

B.教诲/阴晦       剥皮/抽丝剥茧       金戈铁马/游弋自如

C.折本/折扣       拮据/不足为据       前仆后继/风尘仆仆

D.脚踝/裸露       恣睢/恣意妄为       顿开茅塞/塞翁失马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经常不交,在班里显得鹤立鸡群。

B.兄弟俩白手起家,诚信经营,历经多年的打拼,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C.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折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D.这位艺术家的口技表演惟妙惟肖,细腻逼真,使人如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煤炭被大规模应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数以十万计的烟囱、蒸汽机释放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

             。

但那时人们普遍将滚滚浓烟视为一种进步、繁荣的象征,如一名芝加哥企业家在1892年时说,“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

它显示出人类正将自然无意识的力量转换为让人类舒适的力量。

A.然而,空气污染的恶果很快显现了出来。

B.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两天内63人因空气污染死亡。

C.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污染也在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出现。

D.这些日趋严重的污染事件,让民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促使各国政府出手整治。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电池短路后也能“自恢复”

谢聪鑫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了一种新型锌碘液流电池技术。

这种能“起死回生”的神奇电池有望用作大规模储能技术,解决目前风能、太阳能等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的难题,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锌碘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采用高比容量、高活性的锌离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优势。

此外,锌碘液流还选用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的碘电对做正极活性电对,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与其他锌基电池一样,锌负极的“枝晶问题”是其商业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关。

锌负极在不断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不规则的锌枝晶,这种“树状结构”的枝晶会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生长,最终刺穿电池的膜,造成电池短路,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如何抑制锌枝晶呢?

科研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

通过膜结构和电解液的优化让产生的锌枝晶不能穿过膜;或者将部分已经穿过膜的锌枝晶自动消除。

这种新的思路看似反其道而为之,实际上则是顺势而为,为锌基电池负极稳定性提高提供了新途径。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上述的长寿命可自恢复的锌碘液流电池技术,通过使用廉价的聚烯烃多孔膜和高稳定性电解液,实现电池的长期循环以及电池短路后的自恢复。

这种新电池优点很多,最奇妙的就是耐用性强,还能自己“复活”。

在充电过程中,聚烯烃多孔膜孔径中充满了氧化态的正极电解液,当锌枝晶生长到膜孔内部后,氧化态的电解液可将锌枝晶溶解掉,从而防止锌枝晶造成电池短路,实现电池的长寿命循环。

据介绍,研究团队将单电池进一步放大组装了千瓦级电堆,该电堆依然可以稳定运行,能量效率保持在80%左右,仍然具有短路恢复的特性,有力证明了该体系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1日)

5.下列关于“锌碘液流电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锌碘液流电池可以成为大规模储能技术,解决风能、太阳能不稳定供电问题。

B.锌碘液流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C.锌碘液流还选用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的碘电对做负极活性电对,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D.锌碘液流电池有效解决了锌负极的“枝晶问题”,展现了巨大的商业运用前景。

6.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作诠释,准确说明了锌碘液流电池的两大特点。

C.“如何抑制锌枝晶呢”,这一句准确引出下文说明内容,诠释了锌碘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D.“能量效率保持在80%左右”一句中“左右”二字明显多余,去掉之后文章内容没有多大变化。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锌负极在不断充放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规则的锌枝晶。

B.使用廉价的聚烯烃多孔膜和高稳定性电解液,可以提升锌碘液流电池的耐用性,实现自恢复。

C.锌碘液流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具有高可靠性和实用性。

D.锌碘液流电池的发展为稳定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推广,提供了可靠的商业前景。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诗文背诵:

是负担,还是捷径?

①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至72篇。

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武、戴震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④多感官能够帮助背诵。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

“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⑤少年时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

“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

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

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

⑥重视最初的记忆,能够帮助背诵。

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

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

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

“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

”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

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9.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0.下面的材料放在文章哪一段最合适?

为什么?

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

“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

《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

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11.同桌小明认为古诗文内容太多,不愿意背诵,结合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你将如何劝说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放牛

李汉荣

(1)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2)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3)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

我有些害怕,说:

“我怎么认得路呢?

(4)父亲说:

“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5)父亲又说:

“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6)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7)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8)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9)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

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10)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

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11)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12)我的小脑袋就想:

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

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13)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

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14)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15)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

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

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16)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

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

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17)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

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

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

牛要背我回家。

(18)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

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

(19)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

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

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

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20)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

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

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21)秋天,我上了小学。

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

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22)半年后,老黑死了。

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

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23)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

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

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24)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

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

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

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25)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

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26)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27)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12.阅读全文,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我”对老黑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

请你筛选或概括能够体现出这一过程的关键词语,填写在答题卷的括号内。

(补全故事情节、理清情感变化)

(________)→喜欢(信任)→(________)→悲伤→怀念→(________)

13.第(6)自然段中说,“父亲竟那样放心”,这是为什么?

14.画波浪线的第(19)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一段描述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联系全文分析,第(24)自然段中“生命的气息”是指什么?

16.你是怎样理解第(25)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的?

三、句子默写

1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忽如一夜春风来,口口口口口口口。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的诗句,表现自己宁死不降的决心,展现了一代忠臣的铮铮铁骨。

(5)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

面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

①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

遮挡阳光。

④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⑤重:

向往。

⑥竹实:

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⑦办,具备。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2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分别找出语句并简要分析。

21.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①明镜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③万点声。

(注)①淡磨:

轻磨拂拭。

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②檐楹:

池塘边房屋的瓦檐和楹柱。

③荷心:

荷叶。

22.诗歌前两句用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静态美?

23.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六、语言表达

24.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

阳光:

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温馨提示:

采用拟人手法,注意句子的感情色彩。

备选事物:

月亮  枯叶  小溪

事物:

               

仿写:

                                                                     

七、综合性学习

25.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举国同庆之时,学校举亦以“为祖国献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1)(家国文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将“祖国”的“国”按照笔画顺序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请根据画线句

子的内容,结合你所学的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

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

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

祖国,您是十三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

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3)(家国事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

请综合探究上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一:

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

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

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面对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

“你退后,让我来!

”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4)(家目吟、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杜甫的《春望》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

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

请说明理由。

八、作文

26.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

因为脚在走,心不变。

有些人为什么不能圆梦?

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读了上面的话你有什么启示?

请以“画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抒发感情,发表看法;

②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

③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