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217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下面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斩钉节铁胸有成筑

B.秀手旁观浮想联偏

C.形影不离天伦之乐

D.声名狼籍脑羞成怒

3.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范仲淹) 守:

做太守。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 翼:

翅膀。

C.余拏一小舟。

(《湖心亭看雪》张岱) 拏:

撑(船)。

D.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长:

增长,振作。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其人视端容寂           安求其能千里也

C.士卒多为用者           山峦为晴雪所洗

D.无丝竹之乱耳           皆布衣之士也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

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

B.《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

其写作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C.作者在文中着力描写了小石潭的幽静,而这幽静给作者的具体感受是: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D.文章开头写到“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其中的“心乐之”三个字奠定了全文愉悦的感情基调。

二、文言文阅读

荆宣王问群臣曰: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如何?

”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莫对(____)

②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

③虎求百兽而食之(_____)

④虎以为然(_____)

7.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8.由文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江一对楚宣王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三、句子默写

9.古诗词默写

(1)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毛泽东《沁园春·雪》)

(2)素其位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夜忆舍弟》中描写更鼓响过,行人断绝,孤雁凄切的叫声,渲染出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运用象征手法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是:

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

(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填写)

四、课内阅读

阅读范仲淹《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2)南极潇湘极:

(3)去国怀乡去:

               (4)宠辱偕忘偕: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谀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13.文中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

为什么?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的一组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B.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凇沆砀(水气凝成的冰花)

B.上下一白(全)

C.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然后描绘赏雪的经过与在湖心亭的奇遇。

B.文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孤僻独居,少有亲朋的生活状态。

C.作者写景,用“一痕”、“一点”、“一齐”,“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

反村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8.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痴人“痴”在何处?

请分别概括。

五、课外阅读

阅读《肃王与沈元用》①,回答后面问题。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

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千余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归馆,欲矜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⑤,略无矜色。

元用骇服⑥。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肃王:

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

沈元用:

宋朝大臣。

②虏:

指北方的金国。

③偶俪:

对仗工整。

④矜:

夸耀。

⑤他语:

说别的事情。

⑥骇服:

吃惊佩服。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元用素强记()

(2)辞甚偶俪()

(3)欲矜其敏()(4)略无矜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元用素强记              

(2)不能记者阙之

2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取纸追书之

A.至之市

B.观之正浓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心之所向

22.(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3.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巢谷传》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

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

“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

“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

“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日:

“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

“我自视来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

阅橐集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將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谷,始名穀,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24.《巢谷传》作者是_____朝的苏辙,他的兄长即文中的“_________”。

25.解释加点字。

(1)存宝不习蛮事_______________

(2)非君莫使遗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6.翻译句子。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苏轼后,再去见苏辙途中,病死。

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扬巢谷之高义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①节俭,每以振施②为务。

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_______。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③,士谦闻而出财,_________,令与多者相埒④。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望见盗刈其禾黍者,_______。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⑤之曰:

“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遽⑥令放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

“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注释)①躬处:

对待自己。

②振施:

救济施舍。

③阋讼:

诉讼。

④相埒:

相等。

⑤慰谕:

安慰。

⑥遽:

立刻,马上。

28.将下面的句子填入文中空缺处,使文意贯通,合理的顺序是()

①默而避之    ②随乏供济    ③补其少者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29.下面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士谦虽然家境富有,自己却非常节俭,常常救济施舍,体现了他重义轻利。

B.选段中“节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一样,“终于”是两个词,意思是“最终死在……

C.选段列举了李士谦“乐善好施”的四件事:

给办丧事的人家提供帮助、为分财不均者补上少的那部分、为夫妻解决矛盾、善待闯到自家地里的牛。

D.选文第二段通过写李士谦去世后赵郡男女的表现,侧面表现了李士谦救济施舍的美好品德。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0.诗中的“乐天”是指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______。

31.颈联“沉舟”“病树”都用来比喻     。

3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必然规律。

C.“长精神”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

七、综合性学习

3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根据上联的句式结构补充一个下联。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读书现状]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

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

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

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①向校长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同学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34.作文题:

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不懂。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你做到过感恩吗?

你对感恩是怎么看的?

请写下你那次感恩的经历和真实的感受,或者写下你对感恩的思考,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稿纸首行正中。

2)感情真实,观点正确,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文言文阅读

1、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2、

五、课外阅读

1、

2、

3、

六、诗歌鉴赏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