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1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436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9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12单元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12单元教案.docx

七上12单元教案

 

 

石河子第八中学语文组

隋书卿

 

1《散步》莫怀戚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过程和方法:

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研讨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世界上有很多种爱,有母爱的柔情似水,也有父爱的深沉如山,那么假如一个人,他既为人子,享受着母爱,又为人父,付出着父爱,那么当两种爱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二、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出示幻灯片,抽学生检测字音,检测结束后,全体学生齐读三遍字音。

三、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在教师读完之后,让学生评价教师的诵读情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评价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场景,为文章另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学生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教师点评

四、献花环节

假如你也途经这条小路,假如你也为这美丽的景色和感人的亲情所陶醉,假如你采摘了路边的一束鲜花,你最想把这束鲜花送给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

我:

孝顺,善良的人

奶奶: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儿子:

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

妻子:

温柔贤惠

五、归纳主题

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亲情。

齐读最后一段,再次体会亲情的含义。

设置问题:

从这一家的散步中,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得出结论:

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

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七、布置作业:

摘抄体现“尊老爱幼”美德的诗句3句,标明作者、出处。

摘抄体现春天美景的诗句3句,标明作者、出处。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习课文运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情感的方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文中字词的含义,基本理解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字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与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

1.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

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学方法:

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

“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

”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1.板书课题:

秋天的怀念。

二、检查预习,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的哪些个人信息?

三、自由读课文

讨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

“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

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

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的细致和体贴)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

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

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

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

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

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

(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五、板书设计

2.秋天的怀念

“我”:

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母亲: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重病缠身默忍痛苦。

(3)央求赏花。

(4)临终嘱托。

(坚强、无私、伟大)

妹妹:

推“我”去赏花

六、教学反思:

 

3羚羊木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2学会分析文中人物的主要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

  2、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3、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二)难点

  1、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

 三、教学方法

启发法点拨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信大家都有好朋友吧,爸爸、妈妈是不是支持你们的友谊呢?

你有没有因为朋友的事情跟爸爸妈妈闹过矛盾呢?

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看我们文章中的小主人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想一想我们到底该如何这类亲情与友情的矛盾。

  朗读

  分角色朗读全文。

朗读前,要默读几遍,对生字、多音字、异读字,要先查字典。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构思路梳理:

  全文分四个部分,按照以下思路划分结构:

“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

  第一部分(1-16段):

“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第二部分(17-23段):

“赠送木雕”,写“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

  第三部分(24-25段):

“强迫取回木雕”,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

  第四部分(26段-结尾):

“取回木雕”,写“我”讨回羚羊木雕的过程和痛苦的心情。

  展示画面(见图片集锦),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重点提示:

本文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两幅画面都取名为“伤心的我”,其实含义有所不同:

第一幅画面是冷冰冰的场景,“我”为家庭里缺乏理解和关爱而伤心;第二幅画面是温暖的场景,“我”为万芳的真诚、正直和慷慨而感动,并为自己对万芳的“不友好”而伤心,还为自己在家里的遭遇而伤心。

  人物性格分析:

  “我”:

这是一个很珍惜友情的女孩子,她十分赞赏好朋友万芳,至今清晰地记得万芳如何救了她,把那条划破的裤子换回自家,并为此而受罚。

当发现万芳特别喜欢那只羚羊木雕时,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万芳:

文章用“仗义”一词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用“换裤子”的事例从侧面体现了她的这一特点。

当“我”被迫去万芳家要羚羊木雕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

最后,她坦诚地再一次把小刀送给“我”。

在万芳身上,闪耀着真诚、豪爽、大度的光芒。

  妈妈:

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传统型的母亲。

在她身上,体现出当代中国传统母亲以严为爱和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理解孩子的弱点。

她对女儿的爱,是以对女儿的过于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些苛刻的方式体现的,如“我”的新衣裙划破,不敢告诉母亲,这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严厉。

同时,她也不能以平常的心态尝试去理解孩子,或者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划破裤子不敢说,可见母亲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孩子这种事在所难免,主要需要教育她以后做事要谨慎,从而帮助她成长。

母亲以严厉使“我”不敢把事情告诉她,从而使用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关于木雕的问题,母亲一方面并不能理解孩子中友谊的珍贵,同时也没有能让孩子明白木雕在父母心中的主要地位──那也是父母的一片心。

  爸爸:

除了具有同妈妈类似的特点外,爸爸还具有一定的家长思想,例如他说,东西虽给了女儿,但没允许她送人。

  理解本文思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

为什么?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意见?

为什么?

  3、“我对朋友反悔了。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4、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

  (听听学生的发言,不要硬性强调答案,但要注意防止一种偏向,即对成人世界和家庭的反感、反抗的情绪。

  发掘本文的深层底蕴(可作为本课的总结):

  围绕“赠送”和“索回”那只羚羊木雕,发生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两组矛盾。

其中,家庭矛盾居于突出位置,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是由家庭矛盾引发的。

  家庭矛盾广泛存在。

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深究其原因,有许多家庭的矛盾冲突,都是由于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缺乏经常的思想沟通,缺少必要的理解和谅解所造成的。

  如果从矛盾的引起来看,孩子自作主张把爸爸送给她的羚羊木雕转送给好友万芳是起因,一般来说,对长辈送给自己的纪念品,无论其价值的高低,都应当珍惜,因为这种纪念品凝聚着一种不一般的感情。

之所以孩子送羚羊木雕给万芳,在其思想深处是把赠送物质当作建立友谊的基础了。

  对于孩子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疏导,帮助她们端正认识。

  然而,父母也有不足之处。

他们注重羚羊木雕的物质价值,却忽略了对子女的感情伤害。

况且,羚羊木雕的“贵重”,孩子先前并未意识到。

另外,当孩子因为不谙世事而出现过失时,父母没有仔细了解孩子的思想,没有帮助孩子澄清模糊认识,仅仅是责怪,而且逼着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导致了全家的不愉快。

  《羚羊木雕》通过写这场风波,其深层含义在于告诉我们:

人与人之间即使在家庭内部的成员之间,及时沟通思想、交换看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十分必要的。

  作业布置

  你有没有因和朋友交往同父母发生过矛盾?

如果有,你同父母是怎样处理的?

如果没有,设想一下,你的父母会如何处理?

针对这一话题写一则短文。

板书设计: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送木雕不想要回

木雕贵重-----------------------------我们俩是好朋友

成人世界------------------------------少年世界

教学反思: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

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xiù):

闻(气味)。

罗摩衍那(mó,yǎn):

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一个小问题:

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

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

“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爱怜,责怪)

(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

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

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

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

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

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的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

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

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

(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喜爱、憎恶?

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

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人们←→花儿母亲←→孩子)

小结: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

(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

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

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 ,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六、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七、作业:

1、收集资料,了解泰戈尔,阅读《新月集》。

2、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3、实践活动:

为亲人洗一次脚,后进行片断描写(心理描写或外貌描写)。

八、教学反思:

 

《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

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

二、字词积累。

并蒂:

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

吉祥的。

菡萏(hàndàn):

荷花。

徘徊(páihuái):

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

倾斜。

荫蔽:

遮蔽。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冰心生在一个优裕而温暖的家庭里,她选择了:

“思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因此,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冰心作品的主旋律

四、感知阁。

⒈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⒉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五、品读轩。

⒈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

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⒉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两朵莲花,二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⒊“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明确: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六、探究乐园。

⒈“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