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120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12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单元教案.docx

《1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单元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单元教案.docx

12单元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

六年级备课组长:

常文艳

时间

2016.2.25

参加人员

六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办公室

主备人

董岩

备课内容

1.文言文两则

教学

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

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难点:

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教具

使用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备注(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

“学弈”呢?

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

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

反思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

六年级备课组长:

常文艳

时间

2016.2.25

参加人员

六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办公室

主备人

董岩

备课内容

2.匆匆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教具

使用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备注(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2.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

板书课题。

3.了解作者: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

 4.解题:

“匆匆”是什么意思?

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7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

3.思考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小组合作

  1.读准词语:

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四、读文解疑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

  1.读课文,想一想: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

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

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

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

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

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

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教学

反思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

六年级备课组长:

常文艳

时间

2016.2.25

参加人员

六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办公室

主备人

董岩

备课内容

3.桃花心木

教学

目标

1.学习并掌握“插秧、枯萎、一番、语重心长”等词语。

2.研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种桃花心木的人为什么不按规律种树,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3.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

弄明白种树人不按规律浇水的原因。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教具

使用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备注(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怎样种花才能把花种好,花才能开得鲜艳?

可是啊,就有这么的一个人,他种树的方法很奇怪也很独特,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桃花心木》,看看到底有什么那么令人奇怪。

(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用彩笔给画出来;

2.自学生字词,个别不懂的字和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来解决。

老师巡堂个别辅导;

3.在课堂上交流自学的成果,老师适时反馈意见;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练习,检查和巩固自学成果。

三、再读课文

1.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交流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点拔;

3.赏析美词佳句,边读边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桃花心木》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体结构和意思,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和探讨这篇课文。

二、研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的第4—11自然段,感受种树人行为的奇怪。

2.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来朗读种树人奇怪行为的句子,让学生和作者一样都升起奇怪、疑惑的感觉。

(同学们,种树人的行为那么奇怪,我们应该用什么的语气来朗读这些句子呢?

3.创设问题情景,引导读书

a.看到种树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想到了什么?

在课文里找出来并与同桌相互读一读。

b.这是作者的猜想,那么你呢,你的心里又想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c.同学们,老师也和你们与作者一样,有很多的疑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问种树人吧,但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问呢?

(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到底该什么时间来?

多久浇一次水?

桃花心木……”这一段)

d.哦,原来是用这种语气啊,你们真聪明!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堆疑问,看看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读课文的第12—13自然段。

三、感悟深刻含义

1.组织小组讨论,种树人所说的话,汇报:

a.联系上下文和种树人的话,感悟“不确定”在这里的意思。

b.这样种树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如果种树人每天按时定量给这些树苗浇水,那么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2.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对话。

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等。

如“我”的疑惑,种树人的语重心长。

令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3.换位思考假如你就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如果你就是那百年大树呢?

你又会对他说些什么?

4.听了种树人的这一番话,你们感受到什么?

请同学说说。

你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感悟,那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他的感悟是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在读中交流和体会作者从种树人那里悟出的道理。

小结:

种树人的一番话不仅为作者和我们解开了心中之迷,而且作者自己还领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

不只是树。

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四、延伸

同学们,学了这一篇课文,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是否也想针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对你的父母或身旁的人说点什么?

大家想想并相互交流一下。

五、小结:

同学们,人的一生当中,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磨难,你们要想成长成为一颗能抵御风雪的百年大树,就一定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屹立在暴风雨中不倒。

好了,现在让我们带着音乐,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以结束这一堂课。

(全班朗读)

六、作业设计

1.在课文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为名言警句,并制作成书签,送给朋友们。

2.把今天你在这一课里学到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3.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借树喻人

种树不定时不定量

人困难挫折失败

不确定独立自主

 

 

教学

反思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

六年级备课组长:

常文艳

时间

2016.2.25

参加人员

六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办公室

主备人

董岩

备课内容

4.顶碗少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具

使用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备注(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

(3-7)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

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

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

(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作者在开篇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

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

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

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

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

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

们获得人生的启示!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

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

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

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结束语。

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习作中。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惊心动魄的表演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成功

惊心动魄的拼搏: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教学

反思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

六年级备课组长:

常文艳

时间

2016.2.25

参加人员

六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办公室

主备人

董岩

备课内容

5.手指

教学

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

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作者的表达方式。

难点:

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具

使用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备注(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

短处:

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

最肯吃苦。

(2)食指:

短处:

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

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

短处:

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

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

短处:

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

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

为什么?

 

教学

反思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

六年级备课组长:

常文艳

时间

2016.2.25

参加人员

六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办公室

主备人

董岩

备课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

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3.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

叙事清楚。

明确这次习作的写作方法是通过写事状物表达感悟。

难点:

从“第一次”中得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

课时

安排

三课时

教具

使用

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备注(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

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

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提出问题:

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

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