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704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6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docx

护理知识自学资料第3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

第3章护士资格考试章节练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1.人体最大的体腔是

A.盆腔

B.胸膜腔

C.腹膜腔

D.蛛网膜下腔

E.硬脊膜外腔

2.下列体征中可以提示壁层腹膜有炎症的是

A.腹部压痛

B.腹肌紧张

C.腹部反跳痛

D.腹部拒按

E.恶心、呕吐

3.急性阑尾炎易出现坏死穿孔,其最主要的解剖因素是

A.阑尾,管腔狭小,排空欠佳

B.阑尾系膜短易扭曲

C.阑尾是与盲肠相通的弯曲盲管,呈蚯蚓状

D.阑尾动脉是一条终末血管,且无侧支

E.阑尾管壁淋巴组织丰富

4.胆固醇结石好发的部位是

A.胆总管

B.左肝管

C.右肝管

D.胆囊

E.肝总管

5.胆囊的生理功能除外

A.分泌胆汁

B.调节胆管内压力

C.浓缩胆汁

D.储存胆汁

E.排出胆汁

6.继发性胆管结石来源于

A.胆囊

B.肝总管

C.胆总管

D.左肝管

E.右肝管

7.支配声带运动的颈部神经是

A.喉上神经外支

B.枕小神经

C.喉返神经

D.锁骨上神经

E.颈皮神经

8.食管癌好发部位是

A.食管下段

B.食管中段

C.食管上段和下段

D.食管下段和中段

E.食管上段和中段

9.人体食管的长度约为

A.25cm

B.28cm

C.30cm

D.45cm

E.50cm

10.母乳喂养有助于增进婴儿免疫力,其可促进某种细菌的生长,该细菌是

A.志贺菌

B.双歧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肺炎克雷伯杆菌

11.牛羊乳喂养的婴儿粪便颜色呈

A.墨绿色

B.淡黄色

C.白陶土色

D.黄绿色

E.深黄色

12.新生儿食管狭窄部位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13.急性胰腺炎发病的解剖基础是

A.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B.两个器官同属迷走神经支配

C.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D.胰管与胆总管共同通道及开口

E.Oddi括约肌存在

14.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是

A.食管穿膈处

B.回肠

C.十二指肠空肠曲

D.十二指肠乳头

E.屈氏韧带

15.胃直接分泌的物质除外

A.盐酸

B.黏液

C.胃泌素

D.胃蛋白酶

E.碳酸氢盐

16.空腹时大肠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是

A.集团蠕动

B.袋状往返运动

B.分节推进运动

D.移行性复合运动

E.蠕动

17.临床上区分直肠和肛管的解剖标志是

A.肛瓣

B.齿状线

C.直肠柱

D.肛柱

E.肛乳头(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答案与解析

1.C。

腹膜腔是壁层和脏层腹膜之间的潜在腔隙,是人体最大的体腔。

2.C。

3.D。

4.D。

5.A。

6.A。

7.C。

8.B。

9.A。

10.B。

11.B。

12.C。

13.D。

14.E。

15.D。

胃蛋白酶是胃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转变而来。

16.B。

17.B。

齿状线是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由肛柱、肛瓣、肛窦、肛乳头等解剖结构形成的一条不整齐的线。

二、小儿口腔炎的护理

1.下列属于小儿鹅口疮病原的是

A.柯萨奇病毒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单纯疱疹病毒

E.白色念珠菌

2.患儿,男,5个月,因感染用抗生素治疗10天,晨间护理时护士发现其口腔内有乳凝块样附着物,疑为为鹅口疮,可选择的清洁口腔的液体为

A.2%碳酸氢钠溶液

B.呋喃西林

C.3%过氧化氢溶液

D.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

E.生理盐水

3.患儿,2岁,肺炎,抗生素治疗3周。

口腔护理发现黏膜有点状灰白色乳凝块样物质,局部无痛,无全身症状,应考虑为

A.维生素A缺乏

B.鹅口疮

C.卡他性口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腮腺炎

4.患儿,4个月。

患鹅口疮2天。

护士为其制定的首要护理诊断是

A.疼痛

B.低效性呼吸型态

C.体温过高

D.口腔黏膜改变

E.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答案与解析

1.E。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易发生本病。

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

2.A。

鹅口疮患儿宜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较大儿童可用含漱剂,适用于各种口炎。

3.B。

鹅口疮为口腔黏膜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现为黏膜表面附着白色斑膜。

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4.D。

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

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吃奶,一般无全身症状。

最常见于颊黏膜,其次是舌、牙龈和上腭,重症则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而危及生命。

重症患儿可出现低热、拒食、呕吐、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

三、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1.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细菌毒素或微生物感染

B.酗酒和暴饮暴食

C.精神神经功能障碍

D.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E.幽门螺杆菌感染

2.慢性胃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上腹饥饿痛,餐后缓解

B.长期上腹痛,餐后缓解

C.腹部绞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D.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黏液便

E.上腹饱胀不适,餐后加重

3.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A.胃液分析

B.血清学检查

C.胃肠钡剂检查

D.纤维胃镜检查

E.幽门螺杆菌检测

4.慢性胃炎的饮食护理,应除外

A.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B.宜少量多餐

C.进食易消化的饮食

D.为帮助消化,餐后宜从事体力劳动

E.胃酸低者多喝鸡汤和肉汤

5.患者,女性,26岁。

诊断为“慢性胃炎”。

护士指导其饮食,适合食用的是

A.浓茶

B.咖啡

C.脱脂牛奶

D.辣椒

E.油炸食品

答案与解析

1.E。

2.E。

3.D

4.D。

慢性胃炎餐后不宜从事体力劳动,以免引发胃痛。

5.C。

四、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1.关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应除外

A.胃酸和胃蛋白酶

B.非甾体类消炎药

C.遗传因素

D.持久或过度精神紧张

E.前列腺素

2.与消化性溃疡发病关系最密切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厌氧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痢疾杆菌

E.幽门螺杆菌

3.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损害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饮食不当

B.精神紧张

C.细菌感染

D.消炎药刺激

E.胃酸-胃蛋白酶

4.消化性溃疡特征性的主要表现是

A.反酸、嗳气

B.恶心、呕吐

C.消瘦

D.贫血

E.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

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上腹部疼痛的典型特点是

A.疼痛-进食-缓解

B.持续性疼痛

C.缓解-疼痛-进食

D.进食-疼痛-缓解

E.无规律性疼痛

6.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腹痛的节律特点为

A.午夜疼痛缓解

B.进餐后疼痛无缓解

C.餐后0.5~1小时腹痛明显

D.服用制酸剂疼痛无缓解

E.空腹时腹痛明显

7.胃溃疡穿孔的腹痛性质是

A.持续性刀割样疼痛

B.阵发性烧灼痛

C.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D.持续性绞痛

E.阵发性钝痛

8.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主要表现是

A.剧烈上腹痛

B.上腹部反跳痛

C.大量呕血或黑粪

D.肠鸣音活跃

E.血细胞比容下降

9.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体重下降

B.食欲减退

C.水和电解质紊乱

D.餐后上腹部饱胀

E.呕吐大量宿食

10.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疼痛节律改变或消失,常提示患者其可能的原因是

A.晨起

B.饮酒过度

C.夜晚

D.癌变

E.过度劳累

11.为胃溃疡穿孔的患者行腹穿,其抽出液是

A.黄色,浑浊,无臭味,可有食物残渣

B.暗红色血性液

C.稀脓性略带臭味

D.淡黄色透明液体

E.血性,胰淀粉酶含量增高

1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原疼痛节律消失,变为持续上腹痛,伴频繁呕吐隔宿酵酸性食物。

推断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是

A.溃疡出血

B.溃疡穿孔

C.多发性溃疡

D.溃疡癌变

E.幽门梗阻

13.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A.铝碳酸镁

B.四咪替丁

C.碳酸氢钠

D.枸橼酸铋钾

E.奥美拉唑

14.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的药物是

A.氢氧化铝-镁乳合剂

B.西咪替丁

C.法莫替丁

D.枸橼酸铋钾

E.硫糖铝混悬液

15.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与残胃吻合的器官是

A.空肠近端

B.空肠远端

C.十二指肠

D.回肠远端

E.结肠远端

16.患者,女性,39岁,餐后3小时突觉上腹部刀割样剧痛,持续性,伴恶心入急诊,急诊护士查体:

腹式呼吸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上腹为甚。

该护士的初步判断是

A.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B.胃溃疡出血

C.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D.胃溃疡癌变

E.胆囊炎

17.患者,男性,38岁,确诊为“胃溃疡活动期”,其腹痛特点是

A.受凉后腹痛明显

B.空腹时腹痛明显

C.运动后腹痛明显

D.餐后0.5~1小时腹痛明显

E.进餐时腹痛明显

18.患者,女性,56岁,胃窦部多发溃疡,今日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安返病房。

病区护士在术后的12小时内,应注意观察的并发症是

A.吻合口瘘

B.吻合口炎症

C.吻合口出血

D.近侧空肠段梗阻

E.十二指肠残端瘘

19.患者,女性,45岁,2个月来周期性发作上腹痛,疼痛多在空腹及夜间出现,进食后可缓解,3天来解柏油样便,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80/50mmHg,脉搏120次/分,该患者发生了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胃溃疡

C.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休克

D.急性肠梗阻

E.下消化道出血

20.患者,男性,60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柏油样便,伴头晕、乏力,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每次发作时伴有上腹胀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发生,近3个月来食欲较差,体重下降,上腹痛时轻时重,疼痛逐渐加重,不易缓解,可考虑

A.胃溃疡出血

B.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C.胃溃疡癌变

D.胰腺癌

E.胃穿孔

21.患者,男性,42岁,十二指肠溃疡病10年。

近2个月来,上腹胀满不适,伴反复呕吐酸臭味宿食。

术前诊断最可靠的检查是

A.X线钡剂造影

B.血培养

C.MRI

D.纤维胃镜

E.腹部CT

22.患者,男性,42岁,十二指肠溃疡史5年,聚会饮酒后出现刀刺样剧烈上腹疼痛入急诊。

患者面色苍白,护士查体示:

血压80/65mmHg,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

该护士此时为患者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安慰患者,给予镇静药

B.持续低流量吸氧

C.立即禁食和胃肠减压

D.输注冷冻红细胞

E.持续心电监护

23.患者,女性,37岁,十二指肠溃疡。

近1个月疼痛节律性消失,餐后腹痛伴呕吐,呕吐物为大量隔夜食物。

此时护士采取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暂禁食、禁水

B.连续胃肠减压

C.疼痛护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D.肠外营养

E.术前每餐前洗胃

24.患者,女性,37岁,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

术后24小时内,护士应重点观察

A.胃管引流液与血压变化

B.有无尿潴留

C.生命体征变化

D.切口感染

E.咳嗽与肺部并发症

25.患者,男性,53岁,患有胃溃疡出血,经治疗出血停止,病情缓解,粪便隐血试验阴性。

如果患者再次发生呕血时,护士应为其采取的体位是

A.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B.头低足高位

C.截石位

D.平卧屈膝位

E.半坐卧位

26.患者,男性,47岁,胃大部切除术后4天。

观察发现:

患者体温38.6℃,切口红肿、疼痛。

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切口裂开

B.切口感染

C.膈下脓肿

D.肺部感染

E.吻合口破裂

27.患者,女性,47岁,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第7天护士发现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右上腹疼痛,伴有呃逆,该护士首先考虑患者并发了

A.膈下脓肿

B.盆腔脓肿

C.肠间脓肿

D.吻合口瘘

E.切口感染

28.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切除术后第3天,肠蠕动未恢复,护士查体发现患者腹胀仍非常明显,该护士给予患者最有效的护理措施是

A.增加床上活动

B.胃肠减压

C.腹部热敷

D.肛管排气

E.环行按摩腹部

29.患者,女性,30岁。

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治疗期间出现黑粪,但粪便隐血试验报告为阴性。

护士判断患者出现黑粪的原因是

A.溃疡出血

B.奥美拉唑不良反应

C.枸橼酸铋钾不良反应

D.克拉霉素不良反应

E.服用铁剂

30.患者,女性,40岁。

因反酸、恶心、间歇性上腹疼痛1年,被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正确缓解腹痛的方法是

A.针刺疗法

B.腹部热敷

C.睡前加餐

D.服用镇痛药

E.腹部按摩

31.患者,女性,43岁。

消化性溃疡病史8年。

近日来上腹部疼痛加剧,无恶心呕吐,今晨起排尿排便时自觉头昏、乏力、黑噱,前来就诊。

关于病史资料的收集,除腹痛外,还应该重点询问的是

A.粪便颜色

B.尿液颜色

C.服药情况

D.睡眠情况

E.进食情况

32.患者,女性,48岁,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6天,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伴腹膜刺激征。

外科护士应首先考虑

A.术后胃出血

B.输入襻梗阻

C.低血糖综合征

D.碱性反流性胃炎

E.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33.患者,男性,34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毕氏Ⅱ式手术。

术后8天进食,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和胆汁。

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其出现了

A.幽门梗阻

B.吻合口梗阻

C.输入段梗阻

D.输出段梗阻

E.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34.患者,女性,49岁,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

术后第10天,护士发现患者进午餐后感头晕、心悸、出汗,伴恶心、呕吐,护士立即为患者采取平卧位,数分钟后症状缓解,该护士考虑患者出现了

A.吻合口水肿

B.吻合口梗阻

C.倾倒综合征

D.吻合口破裂

E.远侧空肠段梗阻

(35~37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50岁。

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0余年。

近日患者自觉疼痛加剧,l小时前突感上腹刀割样疼痛,很快蔓延到全腹疼痛。

急诊入院:

查体全腹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板样强直,初诊为十二指肠穿孔。

35.确诊肠穿孔的重要依据是

A.既往病史

B.X线示隔下游离气体

C.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D.是否有休克表现

E.腹痛的程度

36.医嘱予非手术治疗,其措施不包括

A.禁食

B.胃肠减压

C.静脉补液

D.应用抗生素

E.腹腔穿刺抽液

37.护士指导患者应采取的适宜体位是

A.截石位

B.半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头高足低位

答案与解析

1.E。

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和黏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是溃疡发生的基本原理。

损害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非甾体类消炎药,吸烟、饮食、病毒感染等。

前列腺素起保护作用。

2.E。

3.E。

4.E。

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点是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痛;胃溃疡表现为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疼痛-进食-缓解。

5.A。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餐后3~4小时可以出现,若不服药或进食则持续至下次进餐后才缓解,呈疼痛一进餐一缓解规律,故又称空腹痛。

6.E。

7.A。

8.C。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时,可表现为大量呕血,也可表现为黑粪。

9.E。

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患者突出的症状是呕吐,其特点是呕吐量大,多为宿食,且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呕吐后症状减轻。

10.D。

癌变时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节律性消失。

胃癌的上腹痛开始仅有上腹饱胀不适,餐后加重。

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痛,最后逐渐加重而不能缓解。

ll.A。

胃穿孔后,胃内容物进入腹腔,为消化液、食物残渣等。

12.E。

13.E。

14.D。

枸橼酸铋钾属胃黏膜保护剂。

此类药物服用后,可在溃疡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保护溃疡面,避免不良刺激,增强胃黏膜抵抗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应在餐前半小时和临睡前服用。

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属H2受体拮抗药,应在进餐时或夜间服用,因为过早服用可与食物中胃酸的作用重叠,宜与食物同服。

氢氧化铝.镁乳合剂属制酸药,最佳服用时间是餐后1~2小时,若睡前加服1次,则可中和夜间分泌的胃酸。

制酸剂能影响硫糖铝疗效,服本品前半小时内不宜服用制酸剂。

15.A。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残胃与空肠吻合,而将十二指肠残端缝闭。

16.A。

上腹部疼痛,伴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有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腔液体增多,可考虑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17.D。

18.C。

吻合口出血常发生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当日,表现为胃管引流出大量血液,伴失血性休克。

19.C。

20.C。

可考虑胃溃疡癌变。

癌变时体重下降,疼痛无规律,不易缓解。

21.D。

22.C。

有溃疡病史,饮酒后出现腹膜刺激征,考虑为溃疡穿孔,应首先禁食和胃肠减压,以减少消化液进入腹腔。

23.E。

合并幽门梗阻者应禁食,不完全梗阻者进无渣半流食;输血、输液,营养支持,纠正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术前3天每晚用300~500ml温热等渗盐水洗胃,以减轻胃壁水肿和炎症,有利于术后吻合口愈合。

24.A。

25.A。

患者呕血时应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

26.B。

27.A。

脓液积聚于一侧或两侧膈肌下与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统称为膈下脓肿。

以右膈下脓肿多见,常继发于阑尾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肝脓肿穿破后;左膈下脓肿多见于脾和胃切除术后感染。

全身症状为发热,初为弛张热,脓肿形成后为持续高热或中等发热。

脓肿部位可有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加重,脓肿刺激膈肌可引起呃逆。

28.B。

胃肠减压可排出大部分的胃液,减轻消化液的产生,是减轻胃肠道手术后腹胀的主要方法。

29.C。

30.C。

31.A。

32.E。

33.D。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输出段梗阻,多因粘连、大网膜水肿,或炎性肿块压迫等所致。

表现为上腹饱胀,呕吐物含食物和胆汁。

34.C。

倾倒综合征为胃大部切除术后较多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进食后发生上腹胀满、恶心呕吐、头晕心悸等,平卧后可缓解。

35.B。

36.E。

37.C。

五、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1.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A.腹痛-便意-便后缓解

B.左下腹有压痛

C.易形成肠腔狭窄

D.易形成肠瘘

E.少数可癌变

2.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描述应除外

A.黏液脓血便

B.腹痛主要局限在右下腹

C.活动期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

D.具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E.活动期有轻或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常见的累及部位是

A.直肠和结肠

B.回盲部

C.盲肠

D.结肠

E.升结肠

4.溃疡性结肠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高热

B.腹泻

C.血便

D.腹痛

E.脓血便

5.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标志性检查项目是

A.红细胞沉降率增高

B.白细胞增高

C.C反应蛋白增高

D.粪便检查见血、脓和黏液

E.X线钡剂灌肠检查:

可见黏膜粗乱或有细颗粒改变

6.下列药物中用于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是

A.糖皮质激素

B.免疫抑制剂

C.氨基水杨酸制剂

D.氯霉素

E.止泻药

7.护士遵医嘱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保留灌肠治疗,应协助患者采取的体位是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截石位

D.膝胸卧位

E.中凹卧位

8.患者,男性,38岁。

因腹泻、腹痛2年,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本次急性加重5天入院。

患者大便检查粪便的形态是

A.米泔水样便

B.黑粪

C.羊屎便

D.白陶土样便

E.黏液脓血便

9.患者,女性,48岁。

因溃疡性结肠炎入院治疗,护士进行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内容不包括

A.家庭角色和家庭关系的变化

B.治疗方案

C.人际关系

D.社会经济状况

E.文化程度

10.患者,女性,29岁。

因近1个月常出现腹泻、腹痛、脓血便就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入院治疗。

入院3天后患者突然感觉剧烈腹痛,呈持续性,护士查体:

腹肌紧张,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该护士判断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

A.直肠结肠癌变

B.中毒性巨结肠

C.急性肠穿孔

D.直肠癌变

E.结肠大量出血

(11~13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28岁。

腹泻、脓血便4周,4~5次/天,伴下腹阵痛,便后缓解。

11.最有可能考虑的疾病是

A.克罗恩病

B.肠易激综合征

C.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D.肠结核

E.溃疡性结肠炎

12.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是

A.X线钡剂灌肠检查

B.腹部B超

C.粪便检查

D.结肠镜

E.腹部CT

13.首选的治疗药物为

A.异烟肼

B.糖皮质激素

C.匹维溴铵

D.柳氮磺吡啶

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答案与解析

1.D。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腹泻为其主要症状,腹痛具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可伴有腹胀、发热、恶心等其他症状。

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出现肠腔狭窄,少数可癌变。

2.B。

3.A。

4.B。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腹泻为最主要的症状,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

5.C。

6.C。

7.A。

8.E。

9.B。

10.B。

11.E。

12.D。

13.D。

六、小儿腹泻的护理

1.关于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正确的是

A.痢疾杆菌

B.轮状病毒

C.大肠埃希菌

D.埃可病毒

E.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对于腹泻并伴脱水的患儿,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B超

B.血常规

C.心电图

D.血电解质

E.胸部X线检查

3.小儿腹泻最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4.小儿腹泻伴严重脱水的主要表现是

A.发热

B.水样便

C.频繁呕吐

D.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E.有水、电解质紊乱

5.下列能反映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主要区别的是

A.恶心、呕吐

B.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C.大便的次数

D.大便镜检见脂肪球

E.精神倦怠

6.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A.多发生在秋、冬季

B.常伴上呼吸道症状

C.常伴腹痛、里急后重

D.粪-口传播

E.大便呈蛋花样

7.引起夏季(5~8月份)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是

A.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B.耶尔森菌

C.轮状病毒

D.艾柯病毒

E.阿米巴原虫

8.关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措施,应除外

A.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B.严重脱水应及时补液

C.及时使用止泻药

D.给予助消化药

E.要注意补钾

9.护士在对腹泻患儿补钾时,遵循的原则应除外

A.食用含钾高的食物

B.见尿补钾

C.静脉补钾速度宜慢

D.静脉滴注浓度不宜超过0.3%

E.重症患儿可缓慢静脉推注

1O.下列哪类腹泻的患儿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治疗

A.剧烈呕吐,且持续时间长者

B.新生儿腹泻者

C.轻、中度脱水者

D.重度脱水者

E.休克患儿

11.护士给腹泻的脱水患儿补液,应注意继续损失与生理需要量的输完时间为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8~12小时

E.12~16小时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