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446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7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学年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必修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教学理念

紧扣课程标准要求,夯实教材基础知识。

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尊重历史教学规律。

有效设计历史情境,解决教材重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关键能力。

鼓励学生课后兴趣拓展,理性面对时事热点。

将教材整合,课标要求,新高考考察,历史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创设高效,民主,活泼的历史课堂。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一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

秩序的演变》的第一课,这节课由三个子目组成,第一子目是介绍了帝国主义的形成,一战爆发的背景,以及一战的性质。

第二子目主要围绕战争的过程,包括中国做出的贡献和战争的残酷性展开。

第三子目讲述战后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以及形成的国际新秩序的利弊。

三、学情分析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初中教材相比,有增加,有提升也有重复的部分。

初中《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教科书用两节课时讲述一战的相关内容。

高中教材增加了帝国主义与战争的关系,中国与一战的关系,国际联盟的原则等内容。

教科书的地图较初中更精准,而一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与初中略有重合。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半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对史料的研读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对一战后新国际秩序的分析以及战争与革命,国际体系与世界和平的关系,一战与二战的关系等内容,需要从感性了解上升到理性分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和课件提供的历史地图信息,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和战争阶段,培养左图右史的历史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通过史料分析,多种史料互证,使学生理解好一战的性质,分析一战的历史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史料理性分析问题,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并运用唯物史观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评价国际联盟。

3.通过历史示意图和史料对一战爆发前的主要矛盾进行理性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分析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创设一战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巨大灾难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难点:

帝国主义形成与一战的关系,一战前帝国主义的矛盾,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六、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整体上时间线索清晰,地图史料丰富,我基本按照教材逻辑顺序,从一战的历史

背景,战争的经过和战争的影响三个主要环节,对一战的主干历史面貌做了知识框架上的设计,这也为课后学生做好历史思维导图打好基础。

这节课在课程标准中着重体现战争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提供相关的丰富多样的史料,创设好历史情境,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科书上的重难点问题,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历史地图在这节课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理解一战进程和历史影响有着重要价值。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战前后历史疆域的变迁,增强学生对教材上历史地图的重视程度。

最后在课堂总结部分,梳理知识体系,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六、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898年的美西战争使西班牙遭到致命打击,使其丧失了最后的殖民地。

场战争是在一个新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和老牌殖民国家西班牙之间爆发的。

这也是是第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那么帝国主义是如何形成的呢?

帝国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有什么关联呢?

课堂讲解: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的形成

图示1材料1《大国的兴衰》材料2

教师:

请结合教材第一段,以及图示1,材料1和材料2,概括一下帝国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帝国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有何关系呢?

学生:

在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垄断组织。

教师:

垄断组织出现后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和减少国际竞争,成立了国际垄断组织。

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了?

学生:

国际垄断组织瓜分世界市场。

教师:

是的,而且在19世纪末垄断组织成了资本主义各个国家全部的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代,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帝国主义。

那么这个时代帝国主义如何进行资本输出对外扩张的呢?

学生:

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的帝国政策,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教师:

帝国主义为了垄断从原料、生产、市场、投资场所、土地等一切资源,对外疯狂扩张,最终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我们接下来结合图示和材料1和材料2,说一说为什么说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是不平衡的呢?

学生:

美德后来居上,英法老牌工业国发展速度相对减缓。

政治上后发展起来的国家经济靠前,但殖民地状况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师: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快就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德国要重新瓜分殖民地,打破原有的世界秩序,推倒重来。

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突破抽象的历史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全面认识,理性分析帝国主义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2.大战前的背景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表现:

帝国主义矛盾重重

材料3:

二十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向巴

尔干地区渗透,使这一地区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矛盾、巴尔干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以及巴尔干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触即发之势。

——《世界历史》记录片

地图1:

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世界历史地图集》

图示2

教师:

阅读教材82页第二段和83页第一段,并结合所给的历史图示2和材料3以及地图1,说一说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有哪些矛盾,矛盾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

首先英德矛盾逐渐激化,法国和德国争夺欧陆霸权,德国与俄国有贸易摩擦,奥匈帝国与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20世纪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即“同盟国”和“协约国”。

教师:

英德矛盾在当时是一个世界性的矛盾,德国要称霸欧洲,必然会挑战英国的地位,英国是世界海上霸主,双方都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海军军备竞赛。

而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割地赔款,法国一心想复仇,法德争夺欧洲霸权。

俄奥之间的矛盾聚焦在巴尔干,巴尔干半岛原来处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下,19世纪末这一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一些小国,它们在领土,宗教、种族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

一战爆发前,巴尔干就发生过两次巴尔干战争,这就为大国插手提供了方便条件。

俄罗斯是斯拉夫民族,当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后,波黑的塞尔维亚民族的利益受到侵害,它们一直想联合塞尔维亚建立一个大的斯拉夫国家。

下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

(3)直接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学生:

德国和奥匈帝国最早结盟,以俄国为假想敌。

意大利和法国争夺北非,意大利处于不利地位,意大利看到法德有矛盾,所以加入德奥军事同盟,三国同盟1882年形成。

这就促使法国俄国签订军事协约。

后来英国和德国矛盾不断加深,英国也分别与法、俄缔结条约,形成了三国协约。

地图2: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

(教材地图)

教师:

英国长期以来游离在欧洲之外,英国希望欧洲大陆处于实力均衡状态,不希望欧洲出现强大的国家挑战英国。

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形势日益紧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也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历史图示法和图文史料,解决一战爆发前的历史背景这一重点内容,考察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综合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

(4)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4:

斐迪南到访萨拉热窝的这一天,6月28日,事后被证明是一个极度缺乏远见的决定。

因为这一天是科索沃战役的纪念日,在1389年的这一天,中世纪的塞尔维亚被土耳其人征服了。

在这一天,所有塞尔维亚人的强烈的民族情感都被唤醒了。

——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教师: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了一战的导火索,这件事成了双方开战的借口,那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3页第二段和以下提供的材料五和材料六进行分析。

3.战争的性质

材料5:

1914——1918年的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金融资本的“势力范围”等而进行的战争。

——《列宁选集》

材料6:

在世界战争中,那些参战国的共同特点,几乎都毫无例外的是:

它们要么是帝国,要么试图成为帝国。

——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教师:

判断战争的性质,我们不能只看到双方的各自所说的借口,一定要看到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学生:

一战的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教师:

这次战争每一个交战的欧美国家都可以说是世界性国家,它们都或多或少有相应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这些欧美国家开战,所引发的战争一定是世界大战,因为整个世界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了。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史料分析,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所给的史料理性分析,全面客观地对一战性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条战线

教师:

结合地图3和教材84页第一段,概括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有哪些?

西线:

英法↔德军(决定性战场)

东线:

德奥联军↔俄军

南线:

德奥↔俄军、塞尔维亚军队

地图3: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场形势图(1914-1918年)(教材地图)

2.战争进程

第一阶段:

1914年

材料7:

每个人都希望战争是短暂的。

1914年8月初,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

他们中的许多人期待着光荣的任务、迅速的升迁和尽快返乡。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格勒《新全球史下》

地图4:

西线战场(教材地图)

 

教师:

第一个阶段,德国进攻法国,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速决战”破产。

大家结合材料想一想,德国为什么要打速决战?

学生:

德国作为东西两线作战的国家,他希望能速战速决,希望打败法国后,调转目标攻打俄国。

教师:

回答的很好,德国没有想到,马恩河战役转入了阵地战,消耗战,战争拖下去对德国是不利的。

然而俄国在东线惨败,双方在东西线形成了对峙局面。

同年,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企图灭亡中国。

所以一战期间对我们威胁很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日本。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地图5:

东线战场(教材地图)地图6:

南线战场(教材地图)

教师:

在东线和南线,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1915年结束战争的愿望没有实现。

材料8:

1916年的这两次战役使德国死伤了约85万人,英法约死伤95万人。

然而,任何一方向前的推进都未超过7英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9: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

英国的损失虽然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英国大舰队继续控制北海水面,德国公海舰队仍被封锁在港内。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教师:

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

哪位同学结合西线战争地图,材料8和材料9,以及所学知识,说一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战争的结果如何?

学生:

凡尔登是法国巴黎重要的门户城市,德国要占领凡尔登,法国必然死守城池,德国想大量消耗法军,企图让法国把血流尽。

另一方面,英国为了减轻法军的压力,在索姆河开辟战场,结果是双方都伤亡惨重。

教师:

除了陆上展开的较量,为了争夺海上霸主,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材料10:

图片来自山东省博物馆一战华工史料图片展材料11:

征兵广告

材料12:

在这次战争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300万人,受伤、失踪者达2000多万,全部经济损失合计2700亿美元。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教师:

1917年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后来俄国也退出了战争,这增加了协约国的压力,好在中国和美国加入了,中国是采取“以工代战”的方式加入,我们去挖战壕。

从士兵们的脸上笑容,能看出他们当时还怀有乐观精神,美国也放弃了中立状态加入协约国一方。

哪位同学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和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

美国在一战期间投向协约国大量贷款,成为英法等国的债权国,为了防止美国经济上的损失,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而帮助协约国。

中国是想以战胜国姿态,在一战后夺回山东半岛的主权。

教师:

回答很好,一战后美国成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债权国,所以国家利益是美国制定外交策略考虑的重要因素。

十几万中国劳工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一战是极其残酷的,长期的消耗战和阵地战,造成大量的伤亡和经济损失,许多青年人失去了生命,很多家庭承受着巨大的悲痛,欧洲失去了一代人。

【设计意图】一战过程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学过,这部分简要概括,重点是通过问题式教学串联起主线。

通过提供战争地图和史料等历史情境,通过对话式教学形式,分析一战发展进程的阶段特点和战略意图,综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3.战争的影响

教师:

这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教材87页最后一段和材料13,分析一战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一下,大家可以从战争与革命,战争与社会主义,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与世界和平的关系,战争与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去思考。

材料13: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员的巨大伤亡,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降低了人们对已经建立的政治和文化传统的信任度。

战争改变了政治版图,在削弱欧洲殖民国家力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世界现代史》

学生: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的劫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教师:

战争对双方都是一种劫难,除了大量生命的逝去,还有巨大的物质损失。

一战前欧洲人是十分自信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亦或是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欧洲都有信心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是一战摧毁了人们的精神信仰,文学艺术作品中更多表达出了战争创伤带来的磨难。

国际格局上,欧洲衰落,美国日本崛起,一战前世界经济的中心在欧洲,经过战争的破坏,虽然欧洲的政治影响力还存在,但是美国已经实现了经济上的赶超,金融中心也从伦敦到了纽约。

十月革命则是以往我们没有看到的新类型的革命,从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存竞争,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发生改变。

同学们还有哪些看法可以补充一下?

学生: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一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教师:

战争中这些交战国都有自己的殖民地,为了赢得战争帝国主义国家调动殖民地的力量,比如征兵帮助运输,所以也受到了战争的锻炼,民族自决等思想也传播到殖民地,促进这些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反战求和平的思想也在不断出现。

宗主国忙于一战,一定程度减少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使其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不断壮大。

一战的影响除了以上的因素,也促进了新式武器研制,女性地位的提高,加速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等,大家可以在课后对这些影响继续探究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整合一战过程和一战的影响,使历史线索更加连贯,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学会运用相关材料和使用历史术语,对一战影响提出相应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材料14:

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

材料15:

《凡尔赛条约》签字现场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教师:

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同学们结合教材85页最后一段和材料14,材料15,概括一下一战后召开这两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重新划分势

力范围,瓜分战利品。

教师:

凡尔赛体系是在哪划分势力范围?

学生:

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地区。

地图7《世界历史地图集》

教师:

在这其中英国,法国发挥了主导作用。

那么华盛顿体系划分哪些势力范围?

学生:

确定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教师:

在这其中美日居则居主导地位。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教师:

下面大家结合教材85页最后一段以及地图(教材86页或地图7),说一说《凡尔赛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

地图8《世界历史地图集》

教师:

法国当时认为战争的责任是德国,需要承担所有责任,由赔款委员会负责处理赔款相关事项。

这就引起德国的不满,一战前外交十分复杂,德国人认为这样处罚德国是不公平的。

赔款问题到最后也说不清楚德国赔了多少,相当长的时间内,引起很多的国际纠纷。

大家结合教材85页,86页以及材料14,材料15,还有哪位同学做补充?

学生:

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教师:

限制德国军备,比如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飞机,军舰等,保障德国在未来战争中不能取胜。

还分割德国领土和殖民地。

我们具体看看都是怎么分的?

哪位同学说一说?

学生:

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像英国、法国包括日本瓜分。

教师:

那么欧洲部分领土有哪些重要的疆域变迁?

学生:

法国占领了德国西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的波兰复国了。

奥匈帝国分离变成两个国家,奥地利和匈牙利。

还承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还有一部分领土由罗马尼亚占领。

教师:

从地图上会看到,波兰获得了北部的出海口,其结果是把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的联系切断,东普鲁士成了一块飞地,这是德国不满之处。

作为战胜国,塞尔维亚还连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组成了南斯拉夫王国。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地图信息,培养学生能将一战后领土的变化,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对历史地图中疆域的变迁加以描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英国在远东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日本本来就是远东地区的海军强国,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也有海军实力,如果不妥善解决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战争再次发生也是避免不了的。

同学们结合教材86页第一段和材料16,解释一下英美日是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的?

材料16:

经过近三个月的激烈争论,《五国海军条例》终于在1922年2月6日签字。

条约规定:

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分别为:

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5:

5:

3:

1.75:

1.75的比率)主力舰的排水量不得超过3.5万吨,舰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学生:

美英日法意的主力舰吨位,按照5:

5:

3:

1.75:

1.75的比例进行限制。

教师:

哪个国家取得了巨大胜利?

哪个国家有潜在的优势?

学生:

美国和日本5:

3,美国有优势,美英平起平坐,英国的海军受到了限制,所以美国是赢家。

日本相较于法意有优势,相对于英美来说,美国军舰不仅仅分布在在西北太平洋,日本在远东地区也是有局部数量上的优势,所以有潜在的力量优势。

教师:

除了限制海军军备,中国还在华盛顿会议上据理力争,提出山东问题,美国与日本是竞争关系,最后日本决定把山东主权还给中国。

与会各国还签订了《九国公约》,虽然避免了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但是最终使得中国重新恢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九国还一致同意门户开放原则,大家把大门打开,每个国家都不能独占中国,那么谁来说说这对美日两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侵华和争夺亚太地区霸权提供了条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的矛盾

教师:

同学们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分析在这一体系下存在哪些矛盾?

大家能不能用历史图示来总结一下?

图示3

学生:

首先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分赃不均,日本受到美国的排挤,对现存的国际秩序有所不满,最终形成了亚洲的战争策源地,挑起了二战。

其次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尤其是对德国的限制和惩罚让德国接受不了,希特勒用不惜用极端民族主义的方式,建立法西斯政权,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发动二战对英法复仇。

第三是资本主义国家战胜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苏联长期被排除在国际联盟之外,证明这一体系是不完整的,英法后来的绥靖政策,想要祸水东引到苏联,使得战争初期对德作战十分不利。

还有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例如战胜国利用委任统治,山东半岛的主权落入日本手中,委任统治是翻版的殖民化,引起了殖民地半殖民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民族民主运动在亚非拉国家不断高涨。

教师:

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战败国要复仇,苏联被排除在这一体系之外增添了不信任,委任统治让德国海外殖民地再次落入战胜国之手,引起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历史图示法,师生共同解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的矛盾这一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4.国际联盟

教师:

由于这一体系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去加以解决,矛盾激化,最终会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

在美国的提议之下,国际联盟建立起来,这一组织的特点和宗旨是什么?

大家结合教材87页第一段和材料17,材料18回答一下。

材料17:

1919年4月28日,巴黎和会通过了国联盟约,并把它列为凡尔赛条约和对奥、匈、保各国和约的第一部分内容。

当时的会员国是44个,战败国和苏俄暂被排除在外,以后发展到63个,美国则始终未加入国联。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18: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

学生:

国际联盟的特点,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是促进国家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教师:

那么这个国际组织能否实现它的宗旨,我们结合教材87页第一段和材料19,对国际联盟简要评价。

材料19:

由于美国没有参加国联,英、法等国实际上操纵了国联大权,并把它作为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1934年9月18日,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后,国际联盟曾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行动的协调组织,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由于英、法等国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实际效果极为有限。

——马世力《世界史纲下册》

学生: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教师:

如何理解“全体一致”原则呢?

就是对国联重要的决议一定要所有的会员国一致通过,要体现各个会员国地位的平等。

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有一些国家和侵略者串通一气,为了一己私利投反对票,就无法对侵略国进行制裁了。

哪位同学可以继续补充?

学生:

英法将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