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8922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docx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

Corporationstandardizationoffice#QS8QHH-HHGX8Q8-GNHHJ8

 

甘薯国家鉴定品种

01-07甘薯国家鉴定品种

鉴定编号:

国品鉴甘薯2007001

品种名称:

济薯21

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PC94-1

特征特性:

食用型品种,萌芽性中等,长势旺,中长蔓,较细,分枝较多,叶片心形,顶叶绿带褐边,叶绿色,叶脉紫,茎紫色,薯形纺锤,红皮黄肉,结薯性较好,大中薯率较高,食味较好,高抗根腐病,感茎线虫病和黑斑病。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北方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869.0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536.5kg,比对照增产%;烘干率%,比对照高个百分点。

2005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080.2kg,比对照增产%;薯干亩产594.2kg,比对照增产%;烘干率%,比对照高个百分点。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74.6kg,比对照增产%;薯干亩产565.3kg,比对照增产%;烘干率%,比对照高个百分点。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565.1kg,比对照增产%;薯干亩产784.9kg,比对照增产%;烘干率%,比对照高个百分点。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排种,培育无病壮苗;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500株左右,夏薯每亩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茎线虫病和地下害虫。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建议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安徽中北部种植。

鉴定编号:

国品鉴甘薯2007002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徐薯25

选育单位: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

徐薯18/徐781

特征特性:

淀粉型品种,萌芽性较好,生长势较强,中长蔓,分枝中等,茎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和叶色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带紫斑。

一般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76%,薯形纺锤,红皮白肉,薯干洁白品质好,结薯较集中整齐,食味较好。

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感黑斑病。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北方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682.1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545.0kg,比对照增产%。

2005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1797.6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577.5kg,比对照增产%。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739.9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561.2kg,比对照增产%;烘干率%,淀粉率22%。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531.3kg,比对照增产%;薯干亩产899.3kg,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萌芽性好,可适当控制排种量,注意高剪苗或高温愈合防治黑斑病。

该品种属中长蔓型,密度以每亩3300株~3500株为宜。

注意排涝降渍。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建议在北方薯区的江苏北部、安徽中北部、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种植。

鉴定编号:

国品鉴甘薯2007003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烟薯21

选育单位: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

烟薯137放任授粉

特征特性:

兼用型品种,中长蔓,茎绿色带紫斑,叶形心带齿,顶叶色、成叶色均为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7个,单株结薯个,薯块薯形纺锤形,红皮桔黄肉,结薯集中性较好,上薯率高,薯块萌芽性中等,食味中上。

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感根腐病。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北方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试,平均鲜薯亩产1780.2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薯干亩产533.4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

2005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1908.5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薯干亩产563.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859.9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薯干亩产548.6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02.7kg,比对照增产%;薯干亩产544.6kg,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萌芽性一般,适宜在沙质土壤栽培,种植密度一般春薯每亩3500~4000株,夏、秋薯每亩4000~4500株。

注意防治黑斑病。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建议在北方薯区的山东、河北、河南中部、北京种植。

不宜在根腐病地块种植。

鉴定编号:

国品鉴甘薯2007004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郑薯20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襄城县红薯良种繁育基地

品种来源:

苏薯8号芽变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食用型品种,薯块萌芽性中等,中短蔓型,茎色绿,分枝较多,茎较粗,叶形深裂复缺刻,顶叶色绿带紫边,成叶色绿,叶脉色紫,单株结薯数个,薯块长纺锤形,黄皮桔黄肉,中早熟,结薯集中性一般,大中薯率高,较耐贮藏,食味中等。

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感根腐病。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北方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000.5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薯干亩产575.4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5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576.5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薯干亩产566.6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649.3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薯干亩产,比对照徐薯18增产%;烘干率%。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487.4kg,比对照增产%;薯干亩产594.7kg,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萌芽性一般,蔓短,可适当增加底肥和密度,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000~3500株,夏、秋薯每亩3500~4000株。

成熟早,可做双季栽培。

注意防治黑斑病。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建议在我国北方薯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北京、陕西、江苏北部和安徽中北部种植。

不宜在根腐病地块种植。

鉴定编号:

国品鉴甘薯2007005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苏薯11号

选育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苏薯1号放任授粉

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

2006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登记

特征特性:

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长蔓,茎绿色,叶心脏形,顶叶绿色,成熟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7~8个,单株结薯3~4个,薯块纺锤形,红皮白肉,结薯习性集中整齐,上薯率较高。

食味干面味香,品质较好。

抗根腐病。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长江流域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097.7kg,比对照南薯88减产%;薯干亩产665.1kg,比对照南薯88增产%。

2005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087.1kg,比对照南薯88减产%;薯干亩产622.7kg,比对照南薯88增产%。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092.4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643.9kg,比对照增产%,增产显着;两年淀粉产量为423.08kg,比对照增产9%。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萌芽性好,种植密度春薯每亩3300~3500株,夏薯每亩3500~4000株。

应施足基肥,肥料以复合肥为佳,施用量每亩40kg左右。

易感茎线虫病,不宜在茎线虫病区推广,注意防治黑斑病。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建议在长江流域薯区的江苏、江西、浙江、湖北种植。

鉴定编号:

国品鉴甘薯2007006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万薯7号

选育单位: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丰黄”集团杂交

特征特性:

食用型品种,薯块萌芽性优,蔓型半直立,茎绿色,叶形心脏,顶叶浅褐色,成熟叶浓绿色,叶脉浅褐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3~5个,单株结薯6~7个,薯块短纺锤形,淡红皮,桔红色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88%以上。

抗黑斑病,耐贮性好。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长江流域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598.0kg,比对照南薯88增产%;薯干亩产676.4kg,比对照增产%。

2005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469.6kg,比对照南薯88增产%;薯干亩产658.4kg,比对照增产%。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533.8kg,比对照南薯88增%;薯干亩产667.4kg,比对照增产%。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273.1kg,比对照南薯88增产%;薯干亩产653.6kg,比对照增产%;淀粉亩产425.5kg,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3月上中旬采用露地盖膜方式育苗,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栽插。

净作种植密度每亩4000~5000株,起垄栽插。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亩施尿素8~10kg,过磷酸钙25~30kg,硫酸钾30~35kg。

栽插后30天内中耕、除草、追肥、培土。

不打尖,不提藤,不翻藤。

收获时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

由于“万薯7号”早收性较好,栽插100天后即可收获。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建议在长江流域薯区的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中南部种植。

鉴定编号:

国品鉴甘薯2007007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浙薯132

选育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

浙薯13/浙薯3481

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

2007年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特征特性:

食用型品种,平均蔓长250.3cm,中蔓型,茎色绿,叶形心齿型,顶叶色绿边紫,成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数个,薯块短纺锤形,红皮桔红肉,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4~6个,薯块个头较小,大中薯率以块数计为%,以重量计为%,薯块萌芽性中等,生育期110天左右。

夏(春)薯块干物率%,食味优。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长江流域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81.6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570.6kg,比对照减产%。

2005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1950.9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574.2kg,比对照减产%。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1966.3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572.4kg,比对照减产%。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179.8kg,比对照南薯88减产%,薯干亩产684.6kg,比对照南薯88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萌芽性中等,宜采用秋薯留种,最早4月下旬种植,亩植4000株,适宜在排水良好的田块或丘陵山地栽培,适时收获,全生育期90~120天。

不宜在薯瘟区种植。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建议在长江流域薯区的浙江、江西、湖北、江苏中南部作食用品种种植。

不宜在薯瘟病地块种植。

鉴定编号:

国品鉴甘薯2007008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广薯79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广薯69”的计划集团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

食用型品种,萌芽性中等,株型半直立,中蔓,分枝较多,顶叶绿带紫边,叶片心齿形,叶脉、茎为绿色,结薯早,单株结薯4-6个,薯块大小均匀,结薯集中,大中薯比率较高,薯块长纺锤形,薯皮桔黄色,薯肉桔红色,高含胡萝卜素,薯形较美观,单株结薯数较多,耐贮藏。

夏(秋)薯薯块干物率%。

蒸熟食味粉香、薯香味浓,口感好,食味较好。

中抗薯瘟病。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南方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129.0kg,比对照金山57减产%;薯干亩产622.4kg,比对照增产%。

2005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159.0kg,比对照金山57减产%;薯干亩产609.3kg,比对照增产%。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144.1kg,比对照金山57减产%;薯干亩产615.8kg,比对照增产%。

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017.0kg,比对照减产%;薯干亩产594.2kg,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亩植3000~4000株,土质以砂壤土较好,整地起畦时,亩施土杂肥1000kg,磷肥20kg,插后15~20天,亩施尿素5kg,作水肥淋施或穴施(视苗长势而定)。

植后50天左右结合中耕松土、培土,结合施肥,亩施硫酸钾25kg,尿素10kg或花生麸20kg。

夏秋薯全生育期120~140天

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建议在南方薯区的广东、广西、海南种植。

不宜在蔓割病地块种植。

冀薯99

品种鉴定编号:

国鉴甘薯2006001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冀薯99

选育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冀21-2×Y-6

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食用型品种,中短蔓型,茎色绿,叶形三角形,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较多,单株结薯3-4个,薯块纺锤形,红皮浅黄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高。

薯块萌芽性中等,夏薯干物率%,食味中上。

中抗根腐病和黑斑病,感茎线虫病。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2192.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薯干亩产604.8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263.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薯干亩产628.6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4-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228.2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薯干亩产616.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淀粉亩产392.65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651.3Kg,比对照增产%;平均薯干亩产474.34Kg,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萌芽性中等,宜采用高温催芽、地膜覆盖技术,用多菌灵浸种或浸薯苗,防治黑斑病。

春薯亩植3000~3500株;夏薯亩植4000~5000株。

注意综合防治甘薯主要病害。

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年-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可在北方薯区的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苏北及北京作春、夏薯种植。

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块种植。

商薯103

品种鉴定编号:

国鉴甘薯2006002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商薯103(商0110-3)

选育单位:

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SL-01×徐78-1

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淀粉型品种,短蔓型,茎色绿带紫斑,叶形三角带齿,顶叶色绿,叶色绿,叶脉色紫,叶柄色绿等,基部分枝11,单株结薯5个,薯块长纺锤形,红皮黄肉,结薯集中,上薯率75%。

薯块萌芽性特好。

夏薯烘干率%,薯干洁白品质好,熟食味面,耐贮藏。

中抗黑斑病,感茎线虫病和根腐病。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1706.8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薯干亩产579.8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1657.11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薯干亩产561.21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4-2005年两平均鲜薯亩产1681.96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薯干亩产561.21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淀粉亩产379.82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727.98Kg,比对照增产%;薯干亩产571.34Kg,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

适宜作夏薯种植,亩植3500~4000株。

易感根腐病和茎线虫病,不宜在病区推广;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年-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可在北方薯区的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河北中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北部种植。

不宜在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种植。

皖苏31

品种鉴定编号:

国鉴甘薯2006003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皖苏31

选育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

品种来源:

徐薯18×绵粉1号

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淀粉型品种,中长蔓型,茎色绿带紫斑,叶形深裂复缺刻,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中等,单株结薯个左右,薯块纺缍形,红皮白肉,结薯习性中等,上薯率%,薯块萌芽性好。

烘干率和淀粉率高,夏薯块干物率%,淀粉率%,分别较徐薯18高和个百分点。

食味较好。

抗旱耐渍性好,耐肥耐瘠。

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1658.22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薯干亩产568.32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1792.89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薯干亩产595.54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4-2005年两年平均鲜薯亩产1725.55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薯干亩产581.93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淀粉亩产390.81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

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686.23Kg,比对照增产%;薯干亩产557.6Kg,比对照增产%,烘干率%。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

春薯亩植2800~3200株,夏薯亩植3000~3600株。

易感茎线虫病,不宜在病区推广。

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年-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可在北方薯区的安徽、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种植。

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块种植。

广薯87

品种鉴定编号:

国鉴甘薯2006004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广薯87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广薯69”集团杂选育

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淀粉型品种,株型半直立,短蔓,分枝数较多,顶叶绿色,叶形深复,叶脉浅紫色,茎为绿色,萌芽性好,苗期生势旺,结薯早,耐干旱,一般单株结薯5-9个,大中薯率76%,薯形下膨,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薯块光滑,薯块均匀,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

(夏)秋薯干物率%,淀粉率%。

熟食味香、口感好。

耐贮藏,抗蔓割病。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2364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平均薯干亩产713.0Kg,比对照种增产%;淀粉亩产462.7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

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410Kg,比对照种金山57增产%;平均薯干亩产710.8Kg,比对照种增产%;淀粉亩产463.2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

2004-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387Kg,比对照种金山57增产%;平均薯干亩产711.9Kg,比对照种增产%;淀粉亩产462.9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

2005年国家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614.3Kg,比对照增产%;平均薯干亩产785.4Kg,比对照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假植繁苗后选用嫩壮苗种植,亩植3000-4000株。

植后50天中耕松土、培土。

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可在南方薯区的广东(不含湛江地区)、福建、江西、广西及海南种植。

龙薯10号

品种鉴定编号:

国鉴甘薯2006005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龙薯10号

选育单位: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岩粉1号×金山57

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

2006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淀粉加工型品种,短蔓型,茎绿色,叶形为心脏形,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淡紫色,叶柄绿色,脉基与柄基淡紫色,基部分枝较多,单株结薯数3-5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结薯集中,薯块大小较均匀、整齐,大中薯率较高。

薯块萌芽较好。

夏(秋薯)薯块干物率30%,淀粉率%。

食味较优。

较抗旱,较耐水肥,高感薯瘟病Ⅰ群菌株,中抗Ⅱ群菌株,抗蔓割病。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2476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平均薯干亩产746.4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

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298Kg,比对照增产%;平均薯干亩产686.24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

2004-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387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薯干亩产716.3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

2005年国家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301.5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薯干亩产685.1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秋薯应掌握在立秋前插完,亩植3500-4000株为宜。

易感甘薯瘟病I群菌株,不宜在病区推广。

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

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可在南方薯区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种植。

不宜在薯瘟病常发区种植。

泉薯830

品种鉴定编号:

国鉴甘薯2006006

作物种类:

甘薯

品种名称:

泉薯830

选育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龙薯34×泉薯95

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

无。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叶菜型品种,短蔓较直立,顶叶、嫩叶、叶柄、叶脉均为绿色,叶片尖心形带齿,地上部生长旺盛,单株分枝8—12条,基部分枝多,叶片多且肥厚;单株结薯4—6个,薯块长纺锤形,淡黄皮黄红肉,薯块产量较高。

鲜叶片蛋白含量%,茎杆蛋白质含量%,茎尖食味较好。

抗根腐病,高感茎线虫病,中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和病毒病。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国家甘薯叶菜型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平均茎尖亩产846.9Kg亩,比对照台农71增产%。

2004年平均茎尖亩产2436.13Kg,比对照台农71增产%。

2003-2004年两年平均茎尖亩产1641.52Kg,比对照台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