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9833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docx

中医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一般中医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床单位清洁、干净、舒适。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一般室温22-24°,相对湿度50%-60%,虚证、寒症者室温宜稍高,以20-24℃为宜,保持室温16-20℃为宜,湿热者病室湿度宜稍低。

3.高龄及危重患者根据病情尽量安置在监护室或单间,便于病情观察及治疗护理。

二、入院介绍

1.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及护士长。

2.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

三、病情观察

1.入院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观舌苔脉象

2.协助产妇完善各项检查,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3.根据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相关记录。

4.根据病情需要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产妇瞳孔、神志及意识状态。

5.密切观察阴道流血的色、质、量,及阴道排出物情况,必要时收集标本送检,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完成检查及治疗。

6.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准备。

四、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评估,根据产妇的健康史、身体状况及心理-社会状况,做好术前情志护理,配合手术治疗。

2.遵医嘱行术区备皮、清洁脐部,防刮伤。

3.术前晚遵医嘱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

4.术日晨留置导尿,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尿袋高度低于产妇腰部。

5.穿宽松开扣衫,勿穿内衣,取下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6.按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监护仪及氧气装置等用物。

五、术后护理

1.术后根据产妇病情,遵医嘱送入病房。

2.按照术中麻醉方式进行术后麻醉护理。

3.观察腹部切口外敷有无渗血,及时更换。

4.观察阴道出血及分泌物情况,注意其颜色、性质和量。

5.保持引流管、尿管通畅,观察颜色、性质和量。

发现异常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7.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依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食。

8.病情稳定后,适当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9.产后早开奶,勤哺乳,有效指导其母乳喂养及奶粉配制喂养。

六、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给药,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2次/天,指导产妇用药时间、方法及服药温度。

虚证、寒症者中药汤剂一偏热服用,热证者中药偏凉服。

2.做好用药后的知识宣教,并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3.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七、情志护理

1.帮助产妇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以利于疾病恢复,针对产妇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后的效果,消除焦虑,缓解紧张情绪。

2.关心产妇,使其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以防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乳络乳腺涩滞。

八、饮食护理

1.指导产妇进富含纤维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忌辛辣、油腻等刺激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

2.加强产后营养,平衡饮食,多进汤水,如骨头汤、鱼汤、鸽子汤、猪蹄花生汤、鲫鱼豆腐汤等。

九、生活起居护理

1.及时了解产妇的生活起居,睡眠等情况,协助生活不能自理者做好生活护理。

2.指导产妇顺应四时,根据季节气候及病情需要及时增减衣物,特别是季节交替时,要慎避外邪。

十、出院指导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预防交叉感染。

2.协助产妇做好出院指导,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告知其产后42天复查。

第二节平产

自然分娩是指婴儿经阴道娩出的一种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产妇中部分存在会阴切开包括侧切、中切。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史、婚育史及过敏史,是否有妊娠合并症。

2、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

3、了解各项检查结果。

4、评估认知程度及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产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

1.遵医嘱完善各项检查后,监测胎心情况,医嘱“注意胎心”者3~4h听一次,特殊情况遵医嘱听胎心。

发现异常嘱孕妇左侧卧位、吸氧、报告医生,必要时动态监测胎心变化。

2.评估胎动情况,每日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听胎心并报告医生。

3.记录孕妇宫缩、破膜及阴道流血等情况。

4.产后以卧床休息为主,24小时后自觉无头晕不适、切口疼痛时即可进行床下活动,注意活动量适度,不可过于劳累。

第一次下床,可能因姿势性低血压、贫血或空腹造成血糖下降而头晕,要采取渐进式的改变体位的方法,由平卧至坐位至床旁站立,动作应缓慢,每个体位改变都有停顿,自觉不头晕时方可在室内行走,改变体位时应有医护人员或家属从旁协助,以免发生意外。

5.有会阴切开时采取健侧卧位,以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6.有尿意时及时排解小便,产后超过2小时未解小便者应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入厕时间长时起身时动作应缓慢,不可突然起身,以免晕厥。

(三)辩证(临症)施护

1.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

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

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于苦寒。

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四)给药护理

1.内服中药

(1)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

气血虚弱者偏温服。

(2)使用促进产后排瘀药物:

常用药物有产后逐瘀胶囊、产复康颗粒,使用时注意观察患者阴道出血情况。

2.注射给药

(1)使用止血、促进子宫收缩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阴道出血情况。

常用药物有:

欣母沛注射液、卡孕栓、缩宫素注射液等。

3.外用药物

使用时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过敏体质者慎用。

(五)饮食指导

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

2.自然分娩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产后第一天以流质、半流质饮食为宜,24小时后即可正常饮食,饮食应有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宜于消化,少食多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生冷、辛辣、油腻、刺激之品,防止便秘。

若三天无大便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六)情志调理

1.中医认为:

“思伤脾”、“怒伤肝”,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患者应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避免忧思、恼怒,保持心情舒畅。

依据产妇新面临的各种压力情境,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帮助产妇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学会母乳喂养技巧,尽快进入母亲角色,顺利渡过产后适应期。

(七)中医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可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或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

患者仰卧位,用摩法在腹部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按摩3分钟,并在腹部环形按摩3分钟。

按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约3分钟。

2.按摩子宫:

目的是帮助子宫的复原及恶露的排出(产后快速复原子宫的妙招),亦可预防因收缩不良而引起产后出血。

方法:

先找出子宫的位置,对于正常分娩的产妇,可以轻易在肚脐下触摸到一个硬块,即子宫的位置。

当子宫变软时,用手掌稍施力量于子宫位置环行按摩,使子宫硬起,则表示收缩良好;当子宫收缩疼痛厉害,则暂时停止按摩,可采俯卧姿势以减轻疼痛,若仍疼痛不舒服,影响休息及睡眠,可通知护理人员。

3.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若婴儿吸吮能力差,可用吸奶器或他人吸吮。

乳头疼痛或者乳头皴裂的产妇,不可停止哺乳,可用吸奶器吸出后喂养,以免积乳成痈,并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

哺乳期间用药须谨慎。

4.哺乳后用温毛巾擦拭乳头、乳房。

教会产妇自行按摩乳头、乳房的方法。

如自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按摩,也可用热毛巾热敷,以促进乳汁分泌。

5.乳汁壅滞不出者,可采用局部按摩或挤压排乳的方法,或用情节的木梳顺乳腺管向乳头方向轻轻梳通,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定时排空乳房,以免乳积化热,转变成乳痈。

6.乳房有硬结者,可用鲜橘皮或陈皮煮水外敷。

或用芙蓉花(叶)捣烂醋调,外敷患处以散结,清热下乳。

第三节剖宫产手术

剖宫产是不能经阴道分娩和不宜经阴道分娩的情况,经腹切开完整的子宫壁娩出能存活的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史、婚育史及过敏史,是否有妊娠合并症。

2.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

3.了解各项检查结果。

4.评估认知程度及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产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

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后

1.术前晚:

遵医嘱禁食禁水

2.术前晨护理:

做好术前皮肤清洁,备皮。

遵医嘱放置留置导尿管,排空膀胱。

将病历及术中用药用物带入手术室。

再次核对产妇的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3.术后护理:

全麻产妇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的产妇去枕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2.观察生命体征;定时观察阴道出血及查看敷料,观察有无出血和分泌物,注意其颜色、性质及量,及时更换,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时观察颜色、性质及量。

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并分析疼痛的原因,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三)辩证(临症)施护

1.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

选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

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于苦寒。

同时,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四)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观察药后反应,做好记录。

2.给予收缩子宫,活血化瘀如生化汤。

(五)饮食护理

1.剖宫产术后禁食6小时,6小时后可进食半流质饮食,如,进食少量米汤,瘦肉水,萝卜汤等,促进肠蠕动、早排气。

不宜吃甜食、豆制品等产气食品,防止腹胀;肛门排气后普食。

2.普通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主,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六)情志调理

1.中医认为:

“思伤脾”、“怒伤肝”,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患者应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避免忧思、恼怒,保持心情舒畅。

依据产妇新面临的各种压力情境,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帮助产妇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学会母乳喂养技巧,尽快进入母亲角色,顺利渡过产后适应期。

(七)中医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忧虑等情绪,以利于肝气通达、血液循环正常。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剧烈运动。

3.注意外阴及阴道卫生,内裤勤换勤洗,并在日光暴晒,不宜阴干。

4.注意饮食调摄,忌食生冷、苦寒之品,以防胞宫受寒,导致月经过少、闭经等。

第四节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多因气血不足不能生乳,或肝气郁结,乳汁阻滞所致。

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为主要临床表现。

产后缺乳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体质及分娩情况。

2.乳汁及伴随症状。

3.乳房、乳汁、乳腺发育情况。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状况。

6.辨证:

气血虚弱证、肝气郁滞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证睡眠,有利于产妇机体功能恢复,以免影响乳汁分泌。

3.产褥期做好乳头护理,每次哺乳前用温开水清洗乳头,防止哺乳时出现乳头皲裂。

(二)病情观察

1.观察乳汁排出量、色、质,乳房疼痛程度、性质以及伴随症状。

(三)辩证(临症)施护

1.乳房胀痛者,按摩乳房,挤出乳汁,或遵医嘱用芒硝湿敷;若有热痛且有肿块者,遵医嘱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外敷。

2.缺乳者,遵医嘱选穴针刺,促进乳汁分泌。

  

(四)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注意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2.疏肝解郁,通络行乳的汤药宜热服。

   

(五)饮食护理

 1.饮食以高蛋白食物及新鲜蔬菜为宜。

忌食辛辣刺激、助阳化火之品,并注意增加水分摄取。

 2.气血虚弱,乳汁缺乏者,应加强饮食调理,选用催乳汤等。

重在补益脾气,使气血充足,乳汁自生。

(六)情志护理

1.加强精神护理,保持心情舒畅,调情志,避恼怒,忌忧郁,心境平和,乳汁畅行。

(七)中医健康指导

1.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使气血流通。

做简单体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产前检查如发现乳头凹陷者,应指导孕妇经常把乳头向外牵拉,并保持乳头清洁。

3.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

忌用肥皂和酒精清洗乳头,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

4.每次喂奶前,按摩乳房,以利于刺激泌乳。

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于乳头上,以保护乳头。

5.每次哺乳,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

哺乳完后将剩余的乳汁挤空。

6.保持心情舒畅,忌烦恼及忧虑,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第五节乳痈

因乳汁瘀积、肝郁胃热、热毒入侵乳房所致,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于妊娠斯的为内吹乳痈,发于哺乳期的为外吹乳痈,多见于产后3~4周的初产妇。

病位在乳房。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全身有无寒热。

2.溃后脓液的量、色、质、气味、创口有无乳汁排出。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

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脓肿切开引流,应取半卧位或取患侧卧位,以利脓液引流。

3.患者停止哺乳,用三角巾或胸罩托起患乳。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乳肿胀范围、皮肤色泽、温度、疼痛程度、有无肿块、触痛及全身有无寒热,溃烂后脓液的色、质、量、气味、创口有无乳汁排出,有无乳头发育不良、乳头破损等情况。

(三)辩证(临症)施护

1.高热患者给予清淡易消化、健脾益气的半流质食品,物理降温,针刺曲池、合谷等穴。

2.大便秘结者,给予番泻叶泡水代茶饮或针灸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穴。

3.患乳疼痛剧烈时,遵医嘱针刺或注射止痛剂。

(四)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温服,服后观察药物反应。

2.遵医嘱局部给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类中草药外敷。

3.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服回乳中药汤剂时,应观察回乳时间和回乳反应,做好记录。

(五)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为宜,禁食辛辣炙烤、肥甘厚味、鱼腥发物等。

2.溃后疮口不愈合者,宜增加身肉有情之口。

3.宜进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

(六)情志护理

1.劝导患者解除烦恼,消除不良情绪,注意精神调理。

2.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协助患者做好自我保健。

3.不能哺乳者及时向其介绍人工喂养的方法。

(七)中医健康指导

1.哺乳期妇女保持乳头清洁,按需及时哺乳,以防乳汁积滞,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吸空。

一旦发生淤乳应及早给予热敷或按摩。

2.及时纠正乳头凹陷,定时轻揉按摩牵拉,防止因乳头内陷、乳汁不畅而反复发作。

3.乳头皲裂者宜及时治疗,可用自身乳汁涂抹或外涂麻油、蛋黄油。

4.乳痈早期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散。

5.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减少活动牵拉。

乳汁和切口渗出液渗出较多者,及时更换内衣,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

6.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第六节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妊娠期间因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或禀赋虚弱、脾肾气虚,或血热,或跌仆损伤,或服药不慎等所致。

以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为“胎漏”;胚胎在12周以内自然损堕者,称为“堕胎”;腰酸腹痛,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妊娠12~28周,胎儿自然殒落者,称为“小产”;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

其病位在胞宫。

先兆流产、先兆早产、习惯性流产及早、晚期流产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停经史,早孕反应及伴随症状。

2.妊娠史,既往史。

3.阴道出血及腹痛情况,或有无胚胎组织排出物。

4.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状况。

6.辨证:

肾气亏虚证、气血虚弱证、血热内扰证、外伤损络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出血停止3~5日后,可下床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再次伤胎。

3.严禁房事,防止损伤肾气;避免阴道检查及灌肠,以防加重出血。

4.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

(二)病情观察

1.观察腹痛、腰痛、胎动、阴道出血等情况,以及神色、血压、脉象的变化。

2.阴道出血量较多,伴腰酸、腹痛阵阵加剧,且有下坠感或尿频,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辩证(临症)施护

1.肾气不足滑胎者,应卧床休息。

2.妊娠期外伤后,观察有无阴道出血、腹痛等情况,不可随意服用治伤药,以免破血动胎。

3.滑胎者,应坚持药物治疗。

4.阴道若有组织物排出,应保留排出物,遵医嘱送病理检查,并做好刮宫术的准备。

5.小产或行刮宫术后,应注意观察排出之胚胎组织物是否完整及宫缩、阴道出血等情况。

(四)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静卧少动。

2.如有外伤,伤势严重者,遵医嘱给药,严禁使用伤湿止痛膏,以防流产。

(五)饮食护理

1.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食鱼、肉、蛋、动物内脏及蔬菜、水果等,以补充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忌食辛辣动火、生冷寒凉、饮酒等碍胎之品。

(六)情志护理

1.对阴道出血、腹痛,或担心胎儿健康的患者,应多给予关心,讲解胎漏、胎动不安经积极治疗后,可顺利孕育健康婴儿的病例,以增强治病心,主动配合治疗。

2.耐心解释,使孕妇了解精神因素与胎漏的关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妊娠早期多听音乐,调节情感。

(七)中医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做好孕期保健。

2.慎房事,早孕期及晚期妊娠禁房事。

3.慎起居,生活规律,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仆。

4.合理膳食,饮食宜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5.重胎教,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

6.衣服宜宽大、轻松、柔软,勿紧束胸腰,以免影响胎儿成长及乳房发育。

7.定期产前检查。

8.妊娠期穿平底软质鞋,忌烟酒,避免过劳。

9.孕期出现阴道出血时,应卧床静养,及时就诊。

10凡安胎失败者,应劝慰患者不要急于再次妊娠,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消除紧张心态。

第七节子痫

因禀赋不足、肝肾阴虚、或脾虚湿盛,又复妊娠重虚所致。

以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出现眩晕头痛,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时醒时发,甚或昏迷不醒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胞宫。

先兆子痫、子痫,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妊娠中晚期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病史。

2.晕厥状况,水肿、体重增加的程度以及伴随症状。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

肝风内动证、痰火上扰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产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绝对卧床休息。

子痫发作期,安置单人房间,室内光线宜暗,避免声、光的刺激,采用深色窗帘。

3.做好防护工作,若昏迷烦躁者,加床档,防止意外发生。

四肢抽搐者,忌强力按压,以免骨折。

4.做好口腔护理,取出假牙。

牙关紧闭者,宜侧卧位,并用开口器或牙垫,防止咬伤唇舌。

5.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准确、迅速。

(二)病情观察

 1.记录血压、胎心音、抽搐、神志、小便以及浮肿等变化,备齐急救物品,配合抢救。

(三)临证(症)施护

1.抽搐时,给予氧气吸入,吸出痰液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测胎心音,注意宫缩、宫口扩大及阴道出血等情况,做好接产或手术准备。

若手术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处理。

3.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处理。

(四)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昏迷者鼻饲给药。

(五)饮食护理

1.子痫发作时应禁食;昏迷者,采用鼻饲饮食;抽搐得以控制并完全清醒后,可进清淡低盐而富有营养的食物。

2.体瘦患者,应加强营养,多食利水及富营养食物。

(六)情志护理

1.加强精神护理,对患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的孕妇,应告知本病知识,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预防子痫的发生。

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给患者以安全感。

(七)中医健康指导

1、子肿、子晕或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应及时治疗,以免发展为子痫。

2.子痫发作控制后,应加强原发疾病的治疗。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因素的刺激。

4.讲解镇静、解痉、降压等药物的功效;嘱孕妇若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报告。

5.因子痫而终止妊娠者,应做好产后随访,待血压稳定后指导患者再次妊娠。

5.加强卫生宣教,阅读有关的妊娠指南,防病治病,未病先防。

第八节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是以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昏眼花,心胸满闷,不能坐起,恶心恶吐,或痰涌气急,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一、护理评估

(一)病因

了解有无剖宫产史或其他子宫手术史,注意收集与诱发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如巨大儿,双胎,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症肝炎以及血液病,临产后使用过多的镇静剂,产程延长等,分娩时产程进展状况,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二)病位

在胞宫,与心、脾、肾有关。

(三)病性

1、血虚气脱证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心失所养。

表现为突然昏晕,心悸闷,面色苍白,甚至昏不知人,冷汗淋漓,眼闭口干,舌淡,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浮大而虚。

2、瘀阻气闭证产时感寒,气血凝滞,则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少腹疼痛拒按,突然头昏眼花,不能坐起,甚则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襟,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青紫,脉涩。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一般中医护理常规护理

(二)病情观察

1.观察阴道出血的色、质、评估出血量,做好记录,出血量超过500ML,须迅速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及时纠正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进行针对性治疗。

2.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出入量、神志变化、观察皮肤、黏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度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3.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会阴伤口情况,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

4.若发现出血不凝,伤口出血不止等,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三)、辩证(临症)施护

1.产妇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尿量,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输血,可针刺中眉心,涌泉等穴,以强刺激促进患者苏醒,同时给予独参汤灌服,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2.针对出血原因,对症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若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做好结扎子宫动脉,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按照妇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2)胎盘因素:

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可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则需刮取胎盘组织,导尿后按摩子宫底促使胎盘排出。

(3)软产道撕裂:

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

(4)凝血功能障碍:

若发现出血不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抽血作凝血试验及配血备用。

3.观察会阴伤口情况,进行严格的会阴部护理,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5.病情稳定后,血虚气脱者可艾灸百会、气海、神阙、肾俞、足三里穴等,以补益气血,止血固脱,予益气固脱中药汤剂,平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