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671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docx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存在的状况,深入研究王荣生教授提出的语文教学内容的观点,并结合教学实际,以案例等形式论证从语文教学内容入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途径的观点,对解决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状况具有借鉴意义。

一、目前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存在的状况

高中语文新课程已经实施了一段时期,对先期参与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师来说,在此期间可谓是痛苦和快乐同在,收获与困惑并举。

许多教师一直处于懵懵懂懂搭上车,提心吊胆赶进度的状态。

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

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寄予厚望,热切渴望课改的春风拂度课堂。

经历了洗脑般的培训后,手握新教材,忽然觉得要想使用好新教材不是洗洗脑就能解决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教师们面对安排过于紧凑的模块和内容名目繁多的教材,备课的着眼点全放在了如何在规定时间内顺利讲完该讲的篇目上,因此忽略了对文本本身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更谈不上对教材进行建构并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于是课堂教学多呈肤浅化、随意化的状态。

此外有的有的教师为开发课程资源而滥开滥发,导致只要相关就整合进来,造成语文教学内容“剪不断,理还乱”,只有量的积累,而无质的收获。

正如不懂得科学进食者因胡吃乱吃,导致消化不良或肥胖一样,课时总是不够,学生收获总是很少。

而教师课后的反思内容也多集中在寻找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上,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审视。

导致效益低下,教学内容今天当我们走过一段路程回眸,我们不禁要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很努力了还是觉得课堂的阅读教学依然没有摆脱繁难偏差?

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的教学是穿新鞋走老路?

为什么新的理念难以在课堂上实施?

是我不明白,还是源头不清?

是我自身营养不足还是分枝太多?

为什么同一篇课文所教教学内容各不相同?

……面对教师的种种困惑,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反思并探索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途径。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哪些无效的行为可以避免?

把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途径

1.当前主要解决办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迎接模块考试,让学生修得2个学分,许多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删除合并,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对集中的办法如下:

A.将教材中“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这三点交叉进行,齐头并进,以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B.将同类文章合并为一个专题,研究起来既节省时间又取得良好效果。

C.从单元的角度来考虑教材的处理,详讲与略讲分开,能不讲的不讲,有的单元干脆全部被枪毙,更是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

这些做法的确赢得了时间、保证了进度。

但我们偏离教材所倡导的在浸润式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编写意图有多远呢?

蓦然回首,那个丰盈饱满的美人已经失落在灯火阑珊处。

这种盲目的瘦身策略,是否从根本解决了问题呢?

怕只剩一细腰弱女子“替人垂泪到天明”呀。

2.寻找正确解决办法的理论积淀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阅读的随意无序并科学地落实教材编写的意图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呢?

笔者认为还应从理念入手,教师应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加强自身的理论积淀。

最近笔者仔细研读了王荣生教授编著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一书,对王教授阐述的观点颇为赞同,像黑夜中行走发现了一盏明灯,让我辨清方向,似乎帮助我们厘清了许多困绕的问题。

我们不妨跟随王荣生教授研究的步伐,用语文教学内容的观点一起寻觅解决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途径:

下面首先结合王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阐述的观点,理清几个问题:

虽然王教授此书主要针对教材编写而言,但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解决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指导意义。

至少它可以促使我们进行深入思考语文到底该怎样教?

使我们将先前众多头绪理清,并以新的方式处理教材,尤其是在当下教材建设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参照选文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失为一种自救措施。

首先明确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几个概念。

我们援引王教授在书中所释观点:

语文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的概念,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定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是教材(教科书)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基于对上述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认定语文教师的关注点应放在语文教学内容上。

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定依赖于教材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建构教学内容,对教材不明晰,也就难以选择建构正确适当的教学内容。

我们目前的教材内容就是选文。

那么,我们再看王教授对选文的分类:

在书中,王教授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

定篇指大纲或课标规定的课程必学的篇目。

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它属于经典作品,指定性强,教与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教学时主要关注内容,掌握选文本身,特别强调对定篇的解读应服从权威的定论,应采取“引学生鉴赏的方式,让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经典的魅力,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定篇不承担任何附加的任务,诸如教学写作等训练,不俯就任何学生。

第二类例文,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夏丏尊先生认为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章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而选文则主要是说明这些法则与样式的例子。

例文属于优秀作品,属于教材内容,作品难度较高,具有可替代性,教与学的目的在于学习读写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教学时重点关注选文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所侧重,主要采取以教师预设为主“教学生鉴赏”的方式。

样本也属于优秀作品,是教材内容,具有可替代性,教学时主要关注形式,学习阅读过程中生成的读写知识。

因为作品难度较低,教学时以学生生成为主,依据学生的读,来引发学生的议,在读读议议的动态过程中来确定教师的讲,设计学生的练,课程内容不产生于选文而产生于具体的学生在实际阅读与文本的交往之中。

由于它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生成性,因而更能突出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教师扮演的是“帮学生鉴赏”的角色。

用件类选文,主要是提供信息、介绍资料,是有关知识短文、背景资料以及引出话题的文章,它属于普通文章,是教材内容具有易替代的性质。

这类选文主要让学生学习读写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教学时主要关注形式,应利用文中的东西引导学生从事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

把握这类选文应注意对议题的讨论,要限定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范畴里,学生不仅仅是围绕议题展开听说读写的“活动”,它必须同时发生语文“学习”,在活动中有意识地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新知识、新技能,构建新的语文能力。

“定篇”“例文”“样本”“用件”,提醒我们语文教师要学会用课程的眼光去开发教材、使用教材,它帮我们走出了语文教学随意性的泥潭。

然而在王教授的著作中只是提供了一个分类框架,框架里面应该填充什么,其分类标准是什么,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结合实际去思考和感悟,并联系实际教学将其细化。

3.从语文教学内容入手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上面对王教授关于选文类型的观点进行了描述,笔者认为王教授的理论对指导一线语文教师在教海中顺利航行颇有益处。

如果我们明确了选文的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确定恰当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使课堂发生的语文学习更具价值和效益。

比如,当我们将一篇选文确定为定篇后,就可直接将教与学的目的定在传承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上,教学时重点关注内容,掌握选文本身,遵循权威的定论不做无用的讨论研究。

我们知道,定篇一般是经典作品,而当前中学生离经典越来越远,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语文课堂阵地,为学生补充文化给养。

这里说的不俯就学生,我想应是针对内容和观点而言的,经典是历经千淘万漉保存下来的文化佳作,更是吹尽狂沙始到的精神财富,对它们的研究也已经非常深入,作为学生能在高中这个阶段走近它并认识其轮廓已经足矣,尚不具备挑战经典的能力,所以教师当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接受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不能旁逸斜出。

在内容观点上不俯就不等于在方法上也不俯就,学生越是离经典远,越需要教师这个传播媒介的积极引领,且不可把定篇上成满堂灌的文学欣赏课。

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设计,寻求恰当的切入点,引领学生鉴赏经典,培养学生咀嚼语言的兴趣。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是选自《红楼梦》的一篇选文,对它的教学应首先将其定位在定篇,应该把教学目的锁定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上,为此教师首先要创造浓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接近经典,可以以品味语言为突破口,也可以鉴赏任务形象为切入点,可通过设计效度高的问题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问题的带动下深入阅读并筛选有效信息,进一步感受鉴赏,走近经典。

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该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确实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那么她进入贾府以后该怎样和贾府人说话呢?

我们现在就来品一品林黛玉与贾府的人所说的话,请同学们在书中勾画一下林黛玉进贾府后和哪些人说了什么话。

”这个问题颇为高明,很显然这个问题是在落实鉴赏语言这个教学重点,这凸显了经典在教材中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这个问题有效又有趣地教给了学生鉴赏经典的方法,这就是教师在引领学生一步步靠近经典。

而有的教师同样落实语言这个知识点,却将着眼点放在了说话如何得体上,显然没有发挥定篇的功能,反而让其承担了口语交际这个附加的任务,似有让经典沦落成用件之嫌。

还有的教师在教授这样的经典篇目时,把它处理成样本,一味标榜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对专家已经定论的东西进行所谓的探究合作,白白耗费课时,学生也没领会到经典的真正魅力;更有甚者,把选文当作百科全书的窗口,设计出五花八门的研究题目,让学生分工合作对《红楼梦》的服饰、建筑、饮食等进行研究,这就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将该课设计成例文也不妥当,这样的经典穿越了历史的天空稳稳地立在世界的文学殿堂,至今无人企及,凭我们的几节课能让学生掌握其“读写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吗?

我们的任务只能放在让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经典的魅力上。

如果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按照选文类型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提炼出有效的教学内容,大大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阅读教学中繁难偏差的现象。

王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中指出,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对选文的处置相当怪异,概括地讲是例文的框子,定篇的姿态,样本的企图,而在教学中则最后被误植为用件。

也就是说,由于教材选文本身模糊,任何人对现行教材进行分类都是依据个人理解,不乏狭隘和偏颇,难以像懂得《史记》的人,无论谁随便说出里面的一个人物,就能说出他属于诸侯还是世家等。

我们目前无法严格分类,即使斗胆进行划分,其间划分错误可能出现,兼容现象肯定有之。

像鲁迅作品应属经典,但我们在教学中习惯将它处理成例文。

然而依然试着对其进行分类旨在探讨,希望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希望教师们具有课程意识,能以课程的眼光看待处理教材,明确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学会取舍。

A.下面以必修1教材为例,对教材基本篇目进行分类。

以必修1为例:

类型

篇目

定篇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例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包身工》

样本

《沁园春长沙》《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两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短新闻两篇》

用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

B.针对不同选文类型确定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

关于定篇的设计: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中指出文言文是应该作为“定篇”来教的;教材在这一单元的提示中这样表述,古代记叙散文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叙事脉络,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一表述和前面所述定篇的功能正相吻合,所以我们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列为定篇。

定篇的教学价值主要在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在教学时就要把握好尺度,作为高中生显然不能再纠缠字词句,过去一种误区是只要在教学中落实了字词句的解释和用法,这篇文言文也就学完了,且以此为“实”,而认为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赏析是“虚”。

这样恰恰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好比一个人拼命的攀缘,眼看就要到山顶了,他又掉头返回了,错过了山顶上的无限风光。

诚然,字词句是鉴赏文言文的基石,而高中生完全有能力自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教师只要对重点的难以理解的用法加以点拨即可。

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引学生鉴赏上,朱自清也曾经说过:

“文言文的诵读,该只是欣赏了解而止。

”因此教学时应以文学的方式来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

下面以实验中学刘利民老师设计的《鸿门宴》为例,谈谈对定篇的把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了解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2)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比较阅读法,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

 

(2)学习古人客观深刻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2.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策略】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可结合《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对这篇故事的背景作简略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个大致的了解。

读《鸿门宴》既是读历史典籍,又是读文学作品,而语言教学应以读文学为主而兼读历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若处理得不恰当,例如分析内容而忽视了背景,或者讲叙背景过多,致使学生注意力没有放在语言文字上,则二者之间就会出现矛盾。

2.就人物形象分析而言,重点应是项羽的形象。

但从文字数量来说,直接写项羽的远不及写刘邦的多,甚至还没有写项伯的文字多。

要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烘云托月的写法。

在写法分析中,三言两语讲述其余人物,这些简略的点拨又都应与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有关。

3.整个教学过程一定要强调阅读课文,尤其要突出朗读,所有的分析都要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切忌脱离课文进行架空的分析。

《鸿门宴》是一传统教学篇目,篇幅较长,语言文字障碍不大。

过去老师教授此课最少要4课时,而当我们把它作为定篇来教时,2-3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任务。

刘老师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依据选文人物生动、情节曲折的特点,将教学教学重点定位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描写方法上。

首先对学生的预习任务进行细化,让学生在课前先期进入到文本之中,为课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将重点语言文字知识落到实处,在分析文本时,基本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通过设置有梯度有张力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落实教学重难点。

此外,刘老师穿插生动的历史故事,结合图片与影视资料,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对教学策略的阐述和实际应用,体现了他对学生鉴赏经典方法的引导。

关于例文的设计:

必修1第三单元的选文都是写人叙事散文,其中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和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属于优秀作品且有一定难度,教师应把它作为例文进行教学,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例文的示范功能,突出共性抓住特色,通过巧妙的预设,教给学生鉴赏此类散文的方法。

这两篇散文时代感鲜明,表达情感浓郁,前者与“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相关,后者反映的是“文革”期间的现实,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的背景,帮助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至于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则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材料,也可以开展采访活动等。

情、理、事是散文的三条线索,《记念刘和珍君》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比比皆是,而有关刘和珍的行事比较分散,无完整的成片成线的叙述,显然是以情为线索;《小狗包弟》则有所不同,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次序写的,作者的感情抒发主要见于文章后半段,显然是以事为线索。

教师要教给学生抓线索理思路的方法,这为后面分析人物张本。

这两篇散文描写的是人物的片段故事,教学时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小片段来分析人物,而对片段的分析要从细节描写入手,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人物的外貌、言行写和心理写,以及与人物相关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环境这些显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揣摩其所包孕的作者隐性的感情。

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了刘和珍“平日保持温和的神情、与老师交往注重礼节”等细节,这个显性的细节既证明受害者是一群纯正的青年学生,也证明段祺瑞执政府的疯狂无理和反动文人造谣的阴险无耻,更真切表达了鲁迅先生的愤怒情感。

最后教师再通过让学生朗读、记诵、品味重要语句赏析散文的语言。

通过对这两篇散文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读写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因此教师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时,就可以把它处理成样本,以师生互动的方式依据前面所学鉴赏方法进行探讨,帮助学生鉴赏。

关于样本的设计

《再别康桥》是一首现代诗歌,在教材中被安排成自读篇目,郑逸农老师执教的案例曾被不同的专著期刊转载,其中王荣生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中将该教学设计归为样本的设计。

郑老师的设计大体是这样的:

他以诵读、体验、发现三个板块贯穿课堂,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然后请学生谈谈读诗后的原初体验,接着请学生再读诗歌,并确定学习主题,根据主题进行研究性阅读与交流,教师则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提问,将理解引向深入。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成于课堂,因为学习主题是由学生自行确定的,也就是说这个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具体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的现实状况,有很强的现场性。

虽然表面看来教学内容无法事先预设,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则要做好充分的预设,这个预设的领域更广泛,不仅有知识方面的,更有能力方面的,因为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筛选判断能力和专业能力,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否则教学内容会出现随意性。

关于用件的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全面回顾了我国的航天历程,因为神舟五号的飞天对中国影响巨大,人们至今记忆深刻,所以不必细究文本内容,可以将它处理为用件,以此为话题展开学习活动,可让学生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等。

以上是以必修1的部分篇目为例,按照选文类型确定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才会充分发挥选文的教学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杜绝将四种选文误用的现象,《离骚》当属定篇,然而如果我们将它处理成例文,学生会感觉与经典的距离更远,因为《离骚》的魅力只能领会,是学不来的。

同样如果将《记念刘和珍君》按照教学定篇的方法讲授,学生会失去一次学习写人叙事散文方法的机会,如果将它处理成样本,突出课堂的生成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则难以深入,如果将其讲成用件,更是“屈才”了。

而如果我们将《飞向太空的航程》这样的选文当作例文或样本来讲,则是对学生的极度不信任,教学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明确选文类型,可以帮助我们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益。

参考书目

王荣生教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

附:

必修2

类型

篇目

定篇

《诗经》两首 《离骚》《孔雀东南飞 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

例文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样本

《囚绿记》《游褒禅山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用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必修3

类型

篇目

定篇

《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林黛玉进贾府》《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例文

《祝福》《老人与海》

样本

用件

《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凤蝶外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必修4

类型

篇目

定篇

《哈姆莱特》《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词两首》《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例文

《窦娥冤》《雷雨》《拿来主义》

样本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用件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短文三篇》

必修5

类型

篇目

定篇

《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

例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

样本

《边城》《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

用件

《咬文嚼字》《说“木叶”》《谈中国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