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697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课时编号

第12号

备课时间

课  题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

上次我布置大家回去看新闻联播,大家都看了没有?

大家注意到没有,两位播音员身后是一幅什么样的背景图?

(学生回答略)在这种地图上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这种地图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

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

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

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

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

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

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

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

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www.xkb1.com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

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

哪个洲最小?

(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

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

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

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

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

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

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

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

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

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

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

你们有没有信心?

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

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

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

(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

(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

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

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

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

(北极圈)新课标第一网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

(被穿过)

C、东西经180~经线和东经90~经线穿过亚洲大陆没有?

各穿过亚洲大陆的哪个部位?

教师示范:

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

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

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提问:

下面我请四个同学带着地图来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请大家看看他们贴对了没有?

如果有错误,哪个同学来给他改正?

学生活动:

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

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

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

(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

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

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

(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

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

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

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

(指图)

教师提问:

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

大西洋呢?

印度洋呢?

(学生读图回答)

教师启发:

我们还可以用方位来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样描述呢?

教师启发: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那北美洲又濒临哪些洋呢?

学生活动:

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

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

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教师启发:

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地图上确定位置的两种方法,即用经纬网确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对位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

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七大洲二、四大洋

作业布置

回去以后请思考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你可以在第二节中找到答案,请做好预习。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第13号

备课时间

课  题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用二课时:

第一课时

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知识和能力]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5.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

(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讲授新课]

1.设置悬念

电脑展示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2.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3.点拨过渡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也就是说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也就是说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3)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那么,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4.学生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变成陆?

而东部海域为什么由陆变成海?

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演示分析归纳。

5.演示归纳

(1)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变陆的变迁过程。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1渐变为画面2。

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海底岩层中沉积有海洋生物化石,岩层受到挤压逐渐抬升形成了山地,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鼠标点击,演示由画面3渐变为画面4。

说明东部海域原来是陆地,地面上有森林,地表岩层受到挤压逐渐凹陷海水进入,由陆地变成了海洋。

由此可见,地壳的变动是海陆变迁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能有同学要问,地壳为什么会变动,这个问题问得好,学习就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学习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2)演示东海海域由陆变成海的过程。

鼠标点击,回到“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画面;再鼠标点击,使海平面逐渐上升淹没沿岸部分陆地,说明海平面上升可以使陆地变成海洋。

继续鼠标点击,使海平面下降,原来被淹没的陆地又露出水面,说明海平面下降可以使海洋变成陆地。

由此可见,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海平面的升降原因是与气候有关,气候变冷,海平面就要下降;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就要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地壳的变动,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能使海陆发生变迁。

所以,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板书

海陆变迁←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6.承转过渡

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是可以变迁的。

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

怎样形成的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

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呢?

你同意哪种观点呢?

(学生议论)请大家不要着急下结论,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来看看会得到些什么启示。

板书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学生阅读

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本P36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

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2.启发引导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

成功与失败,就隔着一层纸,你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这层纸被捅破了,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在偶然中比别人多想了一步,才提出了大陆在漂移这一伟大的假说,并为此献出了生命,他这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大陆真的在漂移吗?

板书

大陆漂移

3.读图观察

电脑动画演示课本P35图2.15“大陆的漂移”。

第一次鼠标点击2亿年前的海陆分布状况;第二次点击漂移成6500万年前海陆分布的状况;第三次点击漂移成现在的海陆分布的状况。

教师边点击,图文结合,边讲述,边归纳板书(见板书设计)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

4.列举证据

让学生阅读课本P34图2.14“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思考: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是偶然发现了什么现象受到启示的?

阅读课本P35图2.16“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课本P36图2.17“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

思考:

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

还是有依据的?

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列举出证据,选出代言人,在全班交流。

5.评价点拨

学生交流后,教师补充小结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进而大胆提出大陆在漂移的证据。

(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6.设置悬念

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尚在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

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要想知道答案,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课堂小结]

概述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作业布置

1.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会得到些什么启示。

2.阅读课本P35图2.15“大陆的漂移”三幅不同时期的海陆分布图。

说说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

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第14号

备课时间

课  题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用二课时:

第二课时板块运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知识和能力]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5.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大陆漂移的畅想曲,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地球演化史。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书

三、板块运动

[讲授新课]

1.简要介绍

大陆漂移说是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认识地球演变的一支畅想曲。

但由于它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随着不断的探究,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谱写了大陆漂移的第二乐章——海底扩张说,又给了大陆漂移说新的生命力。

法国地震学家勒皮雄又进一步探索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谱写了第三畅想曲——板块构造学说。

这是人类揭开地球演变神秘面纱的三部畅想曲。

那么,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来解释大陆漂移的呢?

2.读图讨论

电脑展示课本P37图2.19“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让学生观察,并分成学习小组讨论:

(1)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2)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带?

为什么?

3.归纳板书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见板书设计)。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有三点:

第一,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说一块,鼠标点击闪动一块)。

第二,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分别点击各板块的箭头,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的方向)。

第三,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即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鼠标点击闪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让学生指出是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鼠标点击闪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让学生指出是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然后说明这些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发生火山、地震。

4.形象比喻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蛋壳[注意提示学生,蛋壳(ké)、地壳(qiào)不同的读音]就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这个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像蛋壳一样,是一个整体,而是破裂为六块的“蛋壳”。

如果把一个蛋壳破裂的鸡蛋放到锅里煮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你遇到过吗?

(如有遇到的同学,让其描述一下)蛋壳不破裂的地方什么也没有,这就好比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

而沿着破裂的地方挤出来很多白白的蛋清,这些裂缝就好比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那些裂缝上的一小堆一小堆的蛋清不正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一座座火山吗。

如感兴趣,同学们可回去做个实验,观察、体会一下。

5.提出问题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你能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下吗?

6.指导读图

先让学生在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查找红海和地中海。

再对照“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看看红海和地中海分别在哪两个板块之间,并观察这些板块上交界地带的箭头,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去思考红海和地中海将来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7.组织讨论

让学生根据以上的观察,用课本当作板块,分成学习小组边演示,边讨论,作出解释。

8.演示分析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电脑边演示印证,边分析说明。

(1)电脑展示课本P38图“东非大裂谷”。

指图说明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相背),使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于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红海也就在不断地扩张。

(2)电脑动画演示课本P38图2.21“红海的形成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红海从裂谷到海洋乃至继续扩张成为将来新的大洋的过程:

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产生(东非大裂谷)大陆解体(亚、非大陆分离)新海洋出现(红海)新大洋形成(大西洋)。

(3)电脑展示课本P39图2.22“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

指图说明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相对),使地壳板块发生挤压,欧洲或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因而地中海也就在不断地缩小,将会慢慢消失。

9.提出问题

在上节课演示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地壳为什么会变动?

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至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

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10.读图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共同分析,作出解释。

(1)指导学生从“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上观察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的推挤方向(相对)。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40图2.24“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并结合上节课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成陆地的演示,按AD的顺序认识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到高山的整个过程。

(3)让学生观察“根据卫星照片制成的喜马拉雅山电子影像图”,同“世界地形图”加以对照。

并指导学生推挤课本,体会珠穆朗玛峰还在继续长高。

11.归纳板书

通过以上的演示和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当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会使地表发生断裂,形成裂谷、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当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会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脉。

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总之,板块的运动,使地球表层像个有“生命”的东西,在漫长的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形成了今天世界面貌。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并鼓励大家发奋学习,去发现探索地球的奥秘。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做一个小实验,把一个有裂缝的鸡蛋煮熟,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体会和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美国科学家根据观测资料,已经绘制出八百万年以后世界海陆分布图:

巴拿马将消失在波涛中,佛罗里达半岛将和西印度群岛、南美洲相连,格陵兰岛将远远离去。

里海被填平,波斯湾变成大高原,非洲大裂谷变成新的海洋。

花彩列岛将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连成一体,成为一个新的雄伟山脉。

试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描述和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绘制一幅800万年后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如下图)。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