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53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docx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

徐福村地处金山镇南部,全村709户,2522口人,总耕地面积2470亩。

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如何使农民过上富裕生活,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农技中心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找出了一条能让全村村民共同致富的好项目,那就是鹌鹑种禽养殖与孵化,近几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村民过上了富裕生活。

该村是苏北鲁南地区孵化养殖最早的村,有着传统的孵化养殖技术,1988年开始,全村把扩大鹌鹑孵化养殖规模,作为鹌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该村建起了远近闻名的鹌鹑养殖小区,进区孵化养殖的56户,其中2005年下半年至现在新增大型电脑全自动温控孵化养殖户28家,养殖规模超过万羽的养殖户76家,超过了3万羽的20家,超过5万羽的6家。

团结合作,凝聚力量创效益在小区建设的同时,该村率先成立了“金山镇鹌鹑产业协会”,组成鹌鹑产业体系入大市场,先后吸纳100户,养殖户加盟协会成立后,不仅有专门人员为养殖户提供良种、饲料、兽药、防疫及孵化养殖技术等方面服务,而且在产业销售上实行农户加工厂的规模,由该村农民刘传顺牵头与浙江、上海老板合作投资800万元,新建一个专门加工、销售、储藏鹌鹑的“全顺冷藏食品有限公司”,其鹌鹑蛋、鹌鹑肉价格均高出市价20%以上,实现该村鹌鹑产业上规模和创效益双赢。

目前该村孵化的鹌鹑幼苗、鹌鹑蛋、鹌鹑肉,在协会的统一运作下,正销往全国各地,并与韩国客商达成意向,准备出口日本、韩国。

目前该村的鹌鹑孵化养殖规模已达9000万羽,饲养量达120万羽,仅此一项可增加人均纯收入1000元。

生猪养殖特色村——涟水县高沟镇高秀村

涟水县高沟镇位于涟水西北边陲,是南北交通要口,商贸繁荣,酿酒工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生猪产业化基础牢固。

高沟镇高秀村是高沟镇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现有人口0.4万人,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一亩,以商业和畜牧业为主。

全村年饲养生猪0.8万头,以大户饲养为主,规模猪场占饲养总量的50%以上,生猪产业效益实现人均增收超千元。

全村年饲养生猪超50头大户40余户;现有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新淮猪瘦肉系扩繁场、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生猪饲养场、涟水县东林商品猪饲养场等规模猪场3个,年饲养商品猪4000千余头,良种率达100%;生猪屠宰、猪肉加工企业2个。

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占地面积20亩,现有年屠宰加工生猪20万头生产流水线一条。

2006年屠宰生猪13万头,产值1.2亿,上缴税收60万元,生产的“大志”牌猪肉已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远销上海、南京等苏南市场。

涟水县高沟捆蹄源于明朝末年,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现代的科学配方,色、香、味俱全,是本地特色产品和该县畜产品知名品牌。

“高沟”已成为江苏省著名的地理标志性商标。

高沟捆蹄厂年消耗优质猪肉超百吨,实现产值超5000多万元,促进了全县猪肉产品加工发展。

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新淮猪瘦肉系扩繁场占地面积15亩,母猪舍、仔猪舍、商品猪舍配套,消毒防疫设施化养殖设备齐全,制度完善,现有新淮猪母猪80头,种公猪4头,年出栏商品猪500头,苗猪1000余头,增加了全县生猪新品系,促进该地区乃至全县生猪品种优质化水平的提高;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2004年增加二元母猪和商品猪饲养项目,2006年出栏商品猪1200头,现存栏二元母猪61头。

2005年4月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获得国务院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称号。

淮安市永顺德肉厂法人朱兴勇牵头成立“涟水县高杨生猪养殖协会”,协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为周边群众提供苗猪、技术指导与商品猪收购服务,入会农户68户,带动农户400余户开展科学养猪,并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经纪人队伍,活跃在浙江、上海、苏州、无锡、南京以及淮安本地市场。

每年实现销售近万吨,产值超亿元,生猪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导产业。

生猪养殖特色村——淮安市淮阴区吴城镇吴城村

吴城村有人口2343人,农户576户。

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65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80万元,人均纯收入4540元,生猪饲养量1.25万头,出栏8500头,养猪业总产值2215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2.3%,从事生猪生产农户355户,养猪户人均收入5500元。

预计2007年底,生猪饲养量2万头,出栏1.5万头,养猪业总产值3500万元以上,养猪户人均收入达5900元,养猪户人均增收400元。

淮阴区吴城镇吴城村近年来养猪业迅速发展,目前,该村有年出栏20头以上养猪户295户,有年出栏50头以上养猪户55户,有一个年存栏600头生猪扩繁场,两个年出栏生猪3000头的生猪养殖小区,10名从事生猪贩运人员,3名从事饲料推广人员。

吴城村养猪业快速发展,得益与养猪大户的带动、乡政府及村委会的组织引导。

2004年,虽是生猪养殖低谷,但陈开洪、侯继琴、于加龙等人通过对生猪市场的调查认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养猪将有较好的经济收益,于是,把自己手中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生猪生产中,开始发展规模养猪。

到2006年上半年,他们不但收回了全部投资,还有了盈余,他们从养猪中尝到了甜头,周围农户看到养猪能致富,也纷纷效仿。

陈开洪等人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不忘带动村民发家致富,首先动员亲朋好友发展养猪,并将自己养猪积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同时将优质苗猪以成本价提供养猪户,让他们发展生猪生产。

在他们带动下,本村又新增养猪大户20多户。

乡村领导较好地把握契机,及时组织引导,把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及时在该村贯彻落实,并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养猪户大力支持,还要求畜牧兽医站做好该村养猪生产技术服务工作,责任到人,并定期开展养猪技术专题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制定饲养管理规范、统一防疫程序等,保证了该村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草鸡养殖特色村——涟水县高沟镇杨口办事处

涟水县杨口办事处位于涟水、沭阳交界处,现有10个行政村,3.75万人口,土地面积4.6万亩,六塘河贯穿之中,水质清新,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境内无污染企业,是江苏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

家禽业是当地群众传统产业,也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办事处现有安福、苗荡、金郑3个村集中规模养殖草蛋鸡。

基地年饲养草鸡320万羽,上市仔鸡80万羽,生产草鸡蛋280吨。

年饲养万只以上大户12户,年饲养千只以上大户百余户。

该基地于2003年已通过省农林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生产的“杨口”牌草鸡、鸡蛋已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规模60万只,鸡蛋300吨。

杨口草鸡、草鸡蛋为苏北地方草鸡在农户散养条件下,食用昆虫、野菜、贝壳等生产的优质家禽产品,具有形体娇小、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蛋白浓稠,蛋黄黄亮,蛋味纯香,大小整齐等特点,蛋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具有口味香纯、安全保健等特点。

产品远销南京、苏南及淮安本地市场。

2003年12月份,在现有养殖条件基础上成立了“涟水县杨口草鸡养殖协会”,入会会员78户。

协会采取“公司+农户”形式,组织农户生产,培训养鸡户、落实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协会征地15亩,新建淮安市杨口畜禽交易市场,以生态、优质草鸡、鸡蛋产品打造本地优势品牌。

协会成立三年多来,积极开展本地草鸡品种改良,组织草鸡、草鸡蛋生产销售,在加强技术指导、改善草鸡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本地草鸡产业化水平和效益提高。

到目前,涟水县杨口草鸡养殖协会共组织销售草鸡500万羽,草鸡蛋400余吨,实现产值6500万元,带动农户1200户。

草鸡饲养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杨口草鸡、草鸡蛋已成为地方知名品牌。

龙虾养殖特色村——盱眙县河桥镇大莲湖村

大莲湖村位于河桥镇西北,淮河岸边,以往以盛产莲藕而得名。

该村拥有人口2012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4650元,农民在多种经营上主要以种植意杨和养殖龙虾为主。

目前,龙虾产业已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全村从事龙虾产业人员已达1200多人,龙虾养殖总面积已从2004年120亩发展到2007年的3218亩,养殖模式从最初的粗放型转化成如今的科学高效精养型。

起初养殖水面每亩年纯收入在700-800元左右,经过县水产主管局和河桥水产站相关技术人员培训、指导后,2006年已达到亩效益2000元左右,最高的养殖户亩效益已超5000元。

该村已建立了大莲湖龙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目前该基地已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为省级龙虾高效养殖示范区。

2007年预计全村龙虾年总产量将达500多吨,总产值达1500万元,总效益达800多万元,实现全村人均分配纯收达1万元。

养殖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龙虾捕捞、贩运、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全村从业人员达500多人。

水产养殖特色村——洪泽县岔河镇岔河村

岔河镇岔河村东临白马湖,水陆交通方便,水产资源丰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2356人口,八个村民组,全村拥有养殖面积3500亩,实现年产水产品2500吨,年产品销售收入2.5亿元。

近年来,村两委为了适应渔业发展需求,积极帮助、鼓励养殖户大力向高效化、特色化、无公害化发展,努力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大力发展高效渔业。

根据市场行情,村两委提出了逐步缩小常规养殖品种,努力扩大鮰鱼养殖面积,并以村委牵头成立了鮰鱼养殖协会,经过努力,2007年全村实现鮰鱼养殖面积2500亩,从原有的3户发展到现在的80户鮰鱼养殖户,年产鮰鱼1500吨,养殖户最高收益可达3000元/亩,最低的也在2000元左右,户均纯收入在3.5万元左右。

而且通过协会努力,经县水产局牵线,与安徽巢湖客商签订了鮰鱼的购销合同,定单养殖为养殖户吃下一颗定心丸。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

推广应用微生态生物制剂,在鮰鱼养殖方面,主要是应用了微生态生物制剂对水体养殖环境优化,从而有效地增强了鱼体免疫力,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努力推广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

2006年,经村两委努力,投资30多万元对原有养殖塘口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建成标准化养殖塘口。

同时积极与龙头企业形成对接,今春与淮安鲜正饲料公司达成2500亩鮰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努力推广两机一料,增氧机、投饵机、颗粒配合饲料使用率达100%;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河藕、龙虾、鲫鱼等4个水产品获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

西瓜生产特色村——淮安市楚州区南马厂乡三联村

南马厂乡三联村辖11个村民小组,1118户,总人口4110人,其中,劳动力2019人。

全村耕地总面积为4188亩。

近年来,三联村依托西瓜产业,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规模经济初现雏形。

2006年该村西瓜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2007年面积达2800多亩。

经济效益突出。

根据统计,三联村前几年西瓜平均亩收益在5500元左右,是普通三麦收入10倍。

也就是说,一年的“瓜—稻”轮作可比传统“麦—稻”轮作亩净增加收入6000元。

2007年,因天气变化无常,经常雨水不断,严重影响了西瓜经济效益,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西瓜亩均效益仍然在4500元以上,涌现出了数十个西瓜种植大户和十多名西瓜经纪人。

协会统一管理。

一是以质量求生存。

由协会统一管理、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质量标准;二是以品牌求发展。

依托“甜港”和“南马厂”两个西瓜品牌,由协会对西瓜销售实行统一定价,统一商标;三是向市场要效益。

提高本地市场占有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外地市场,力争打入大中型城市;四是以技术作支撑。

利用西瓜示范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生产常年化。

政府与协会组织发展。

2005年7月,南马厂乡成立了西瓜专业协会,并成立了西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乡长任组长,西瓜协会会长为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和部分瓜农代表组成。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西瓜产业发展进行调研,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全乡西瓜产业发展。

西瓜生产初具规模。

目前,南马厂乡广大群众已经自发形成了“瓜—稻”、“瓜—菜”等轮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取代了传统的“麦—稻”模式。

形成了以三联村西瓜基地为中心,辐射和带动全乡的西瓜种植格局,西瓜产业成为南马厂乡农民增收重要支柱产业,一个初具规模的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已逐步形成。

生态观光旅游特色村——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

前锋镇白马湖全村共有2100人,7个生产组,分布在白马湖、宝应湖,从事水产品养殖和捕捞。

全村拥有水面23000亩,其中,7000亩种植水生蔬菜。

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4500元,是淮安市文明村,县红旗党支部和前锋镇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自2001年起,该村瞄准建设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这一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完善与旅游景区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品味的景区雏形。

2006年10月,正在建设之中的白马湖旅游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同时顺利通过了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

经过一年多来精心打造和推介,不仅极大改善了景区设施条件,景区对外影响和知名度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慕名来白马湖旅游景区观光品赏的旅客达16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220多万元。

为进一步展示渔家民俗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工程,丰富旅游景区内容。

今年以来,该村推出了以“品尝渔家土菜,参与渔事活动,领略湖区美景,观赏渔家民俗”为内容的渔家乐旅游新项目。

成立了白马湖渔家乐接待中心,及时为不同地区、不同兴趣的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开设渔家乐餐饮中心,扶持大扬庄、唐庄等湖中4座小岛上的31户渔民开设渔家乐菜馆,力求体现湖水煮湖鱼的渔家特色,让前来品赏的游客有口感一新、回味无穷的感觉;将原大杨庄岛更名为桃花岛,投入50多万元经费,清理环岛河,建设环岛路,配套休闲娱乐设施,实施绿化工程,投资近300万元,装饰6条规模较大、装璜考究、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渔家乐餐饮船,形成别具一格的渔家乐别墅。

同时配套了12艘摩托艇和20多功能条蓬布船,供游人下湖观光租用;集中力量加强对湖区河道清理整治,实放撤网还湖,平埂还湖,清障还湖,使万亩湖区再现夕阳蓝天碧水,阡陌纵横,鸟鸣鱼跃的秀美景色。

蔬菜生产特色村——涟水县徐集乡林码村

  徐集乡林码村位于涟水县城东6公里,地处古黄河沿线。

全村有490户,1769人,耕地面积1798亩。

境内土壤肥沃,灌排方便,温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近年来,林码村根据省、市、县关于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把发展反季节蔬菜作为高效农业的主要内容,引进民间资本,投资日光温室建设,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日光能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生产反季节蔬菜,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经过多方努力,引进了北京愈晓援女士投资日光温室建设。

计划投资50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300亩,2006年8月开始兴建,第一期已建成230亩。

当年开始投产,主要生产黄瓜、紫苏等蔬菜,生产草菇等食用菌,亩纯收入3万余元。

外地资本的投入,不仅启动了该村的高效农业项目,也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问题,同时也通过田间实际操作和技术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对高效农业的认识。

对当地和周边地区发展高效农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06年,县乡投入20余万元,对蔬菜基地的进行水利设施的改造和田间水泥路面的建设,彻底解除了涝渍威协,大大提高了基地抗灾能力,实现了生产资料和蔬菜产品的运输畅通无阻。

07年,县财政又拨出8万余元,在基地内打出一眼机井,解决了灌溉水源季节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保证了基地周年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计划到“十一五”末全村温室蔬菜达到700亩。

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作为更大的贡献。

香瓜生产特色村——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

双闸村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东南部,南临京杭大运河,东依京沪、宁淮、徐淮盐高速,水陆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土壤粘性、钾锌等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高,尤适于瓜果种植。

全村占地9平方公里,耕地2017亩,社会人口1632人,农户380户,农村劳动力817人,党员42人,下辖村民小组9个。

“十一五”以来,按照“扩面、提质、促销、增效”的总体思路,双闸高效香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大棚提早、有机基质育苗、品牌销售、产业化组织上实现突破,已经形成规模、品质、品牌优势和“一村一品”格局,被列为江苏省科技厅科技帮扶示范村、淮安市农业局高效农业示范村和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技术支撑基地,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前往观摩指导并给予好评。

2007年,全村共有235户种植香瓜,面积1280亩(其中大棚种植50亩),分别占全村农户数和耕地面积的61.8%、63.4%,亩效益3000—4000元,大棚香瓜高达6500—8000元,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香瓜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经民政部门登记批准,淮安市淮阴区双闸香瓜产业协会于2006年10月正式成立,2007年8月协会申请注册的“凌双”牌香瓜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通知。

下一步,该村将主攻设施栽培,狠抓质量品质,突出市场流通,以规模树品牌、以质量占市场、以效益促发展,力争“十一五”末全村香瓜种植面积达到1700亩,其中:

大棚香瓜500亩,有机基质育苗1000亩。

大葱种植特色村——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村

顺河村位于盱眙县东部平原区的观音寺镇,常年耕地面积3500亩,大葱种植面积1500亩,全村从事大葱生产销售的有500余人。

该村种植大葱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大葱生产专业村。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上涨和对大葱品质要求的提高,村里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努力提高大葱的科技含量。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组织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到大葱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把先进经验和高科技成果带回推广应用。

村里还聘请了县蔬菜办2名专家为顾问,常年提供技术指导及信息服务。

做到产前对广大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产中由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大户全方位技术指导,确保先进技术和成果向高效益转化。

全村均为无公害生产基地,大葱生产严格遵照淮安市地方标准-大葱生产技术规程执行,一般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上旬进行定植,10月中旬后开始收获,品种为地方优质品种-分葱。

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年总产7500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余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0%左右。

为了搞好产销对接,镇里成立了大葱协会,协会现有经纪人20多名。

为了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村里利用农闲空当组织经纪人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方针,经常进行业务培训,每年还组织经纪人到外地参观学习。

大葱经纪人跑市场、探信息、找门路、哪里有大葱需求,大葱经纪人就活跃在哪里,大葱就销往哪里。

为了发挥好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大葱绿色无公害特点,目前协会正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申请注册商标,力争大葱产业越做越大,大葱越销越远,直至走出国门。

全村大葱90%以上通过大葱协会销售,主要销往淮安、宿迁、兴化、南京、无锡、上海等大中城市。

家禽养殖特色村—东台市唐洋镇乐元村

东台市唐洋镇乐元村是远近闻名的家禽生产专业村,全村现有农户966户,人口2830人,耕地面积6231亩,多年来家禽生产一直是该村农业经济的主导骨干项目,全村现饲养1000羽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61户,常年饲养优质商品蛋禽126.5万羽,肉禽32.1万羽,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家禽养殖小区已初步形成。

该村在家禽生产上坚持集约化优先的发展方向,注重家禽疫病的程序化免疫和无公害蛋禽、肉禽标准化生产,是全省首批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村,已建成江苏省无公害蛋鸡、肉鸡两大生产基地。

全村还活跃着一批从事禽蛋收购、禽产品经销的农民经纪人,他们整天走南闯北,把本村的禽蛋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进一步活跃了该村的家禽生产。

2006年全村实现家禽业生产总值6941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84.9%,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该村在发展家禽生产上坚持做到:

一、抓科技推动,提高产出效益。

本着“实际、实用、高效”的原则,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举办养禽培训班,印发养禽资料等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提升养禽户的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

二、抓疫病防治,提供安全保障。

针对国内外严峻的禽病疫情形势,强化行政、业务两条线的监管,认真抓好免疫程序宣传,免疫责任落实,免疫行为规范,做到严格按程序免疫,确保全村所有家禽都能按程序得到及时免疫,确保所有家禽都在有效抗体保护期内,保障发展成果。

三、抓龙头培育,完善产业配套。

做到生产、流通、服务一起抓,注重苗禽炕孵、饲料及原料生产、经销、禽品收购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早酥梨生产特色村—大丰市大中镇恒北村

大中镇恒北村是闻名全国的早熟梨之村,现有果园面积3200亩,带动辐射全市5万亩。

主打产品“麋鹿”牌早熟梨,1994年获得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1997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银质奖;1999年、2001年连续两届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2003年连续五届获盐城市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绿色食品续报成功,2005年经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成功进入早酥梨有机食品转换期。

优良的品质使得早熟梨产品畅销广州、福建、厦门、上海、浙江及我省各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通过国际采购中心,法国家乐福(上海)大卖场、上海农工商超市、上海华联超市等采购体系销向国内外市场。

一是品种更新,形成品牌优势。

重点发展以早酥梨、早美酥、黄冠、日本幸水、中梨一号等一批优良早熟梨,努力做大做早熟梨生产基地这一优势品牌。

二是注重科学养护,形成品质优势。

①坚持精细修剪化,保持良好树型;②坚持肥水管理科学化,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③坚持果实负载合理化,大力推行果品套袋生产新技术,提高优质果率。

④坚持做到病虫防治无害化,,严格控制用药品种和用药剂量。

三是注重提升组织化程度,形成产业优势。

为确保做大做强果品产业,成立了梨生产合作社,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有效地降低果农生产经营的风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果园亩产效益达4000元,人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

果品已成为该村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韭菜生产特色村—大丰市南阳镇城乡村

城乡村是南阳镇种植韭菜重点村,现有耕地面积近9000亩,总人口3575人,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的重中之重来抓,该村两委会通过调研市场,结合本地实际,选准以种植冬季棚栽反季节韭菜为致富农民的新路子,1999年韭菜种植面积2000亩,被大丰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韭菜第一村。

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结构的日趋完善,城乡村韭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该村韭菜中棚栽种面积已扩大到6300亩,占耕地面积的70%。

种植韭菜的农户由原来的40%增加到80%。

种植方式也改单纯的反季节为四季常绿,即:

韭菜、韭苔、韭黄系列化生产。

城乡村的韭菜种植,在注重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同时,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质量、提升档次、拓展市场、增强后劲。

一是优化品种。

过去种植的韭菜品种,由于抗病力差,需大量施用农药,导致口感差、有异味,不为消费者接受,近年来该村引进推广了口味鲜美、色泽良好、抗病力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791”、江韭,为城乡牌韭菜畅销不衰奠定了基础。

二是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严格执行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使城乡牌韭菜成为各符其实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前几年韭农只注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韭菜质量,大量的韭菜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韭农遭受了重大损失。

该村干群经过认真反思,认识到产品质量是占领市场的基石,是产品的生命,他们专门请来了南农大的李顺鹏教授为韭菜“把脉”,查明韭菜中农药超标是“祸首”,李教授把他发明的生物降解菌技术应用到韭菜生产中,有效化解了残留在土壤及韭菜中的农药,使城乡韭菜重新赢得了市场。

2003年被江苏省农林厅认定为无公害蔬菜产地,2004年城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三是建立销售网络,确保韭菜产得出、销得掉、收益高。

该村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州等大中城市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