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7544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章末复习含答案.docx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章末复习含答案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末复习

核心要点突破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

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________表示。

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

2.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_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测量时不能超出温度计的______;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________。

二、物态变化

1.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__________。

2.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汽化的逆过程是________,要使气体液化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方法实现。

3.蒸发:

只能发生在液体________,但可以在________温度下进行。

蒸发的过程是缓慢的,没有气泡产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蒸发________热,有________作用。

4.沸腾:

可以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但只能在________温度下进行。

沸腾的过程是剧烈的,在液体内部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液体沸腾时继续加热,其温度____________,我们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________,沸点的高低与液体表面的________有关;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它的逆过程是________。

晶体熔化时要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要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_,物质从液态凝固为晶体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__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6.物质由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它的逆过程叫做________。

如冬天晾在室外的冰冻衣服也会变干,这是________现象;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__而成的。

7.在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热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水循环与水资源

图4-F-1

1.图4-F-1直观地展示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

该图表明:

江海湖泊中的水通过________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________又回到地面。

2.水资源主要指的是________资源。

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知识纵横

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异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项目

发生

部位

剧烈

程度

温度

条件

温度

变化

影响因素

都是汽

化现象,

都是吸

热过程

蒸发

液体表面

缓慢

任何

温度

温度

降低

(制冷)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及液体种类

沸腾

液体内部和表面

剧烈

一定温度

(沸点)

不变

 外界气压、液体种类

2.晶体与非晶体

分类

晶体

非晶体

熔化特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特点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时放热,温度降低

有无熔点

和凝固点

 有,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常见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各种金属、食盐、萘等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3.六种物态变化(如图4-F-2所示)

图4-F-2

教材图片展示

      

命题点1 温度测量的必要性

图4-F-3

如图4-F-3所示实验说明:

单凭感觉判断冷热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测量仪器——__________。

命题点2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

图4-F-4

如图4-F-4所示,体温计下端装汞的玻璃泡与玻璃管连接处有一个________,因此能离开人体读数。

命题点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图4-F-5

如图4-F-5所示,液体温度越________,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________,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越________,蒸发越快。

命题点4 液化放热

 图4-F-6

如图4-F-6所示,在试管A未放入容器B前,先测出容器B中的水温,再将A放入B中,让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________为水,测量B中的水温,发现其温度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

命题点5 干冰的应用

图4-F-7

如图4-F-7所示,人工降雨和舞台上的“烟雾缭绕”效果都是利用干冰升华________热,使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所致。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 观察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器材: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停表等。

2.实验步骤

图4-F-8

(1)按图4-F-8安装实验器材。

(2)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3)水温接近8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水沸腾时再继续观察5min,将读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80

85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请在如图4-F-9所示的表格中绘制出水的沸腾图像。

图4-F-9

3.实验结论:

由水的沸腾图像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____________(选填“不断上升”“保持不变”或“不断下降”);沸腾时,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不断上升”“保持不变”或“不断下降”)。

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________。

4.评估与交流

(1)如果实验中发现耗时较长,有哪些方法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测得的水的沸点低于100℃,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

实验二 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

1.实验器材:

烧杯、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停表、水、海波、石蜡、玻璃棒等。

2.实验步骤

(1)按图4-F-10安装实验器材。

图4-F-10

(2)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烧杯里的水,并从约3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海波(石蜡)的状态变化,直到它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min。

(3)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体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

温度/℃

35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石蜡

温度/℃

35

40

42

44

46

47

48

49

50

52

54

 

(4)在图4-F-11中绘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

图4-F-11

3.实验结论:

当温度低于48℃时,可以发现海波________(选填“没有”或“有”)熔化,海波吸收的热量使其________变化。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说明海波________(选填“没有”或“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海波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热量使其状态变化。

实验中测得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

对石蜡加热后,其状态逐渐变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说明它________(选填“没有”或“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4.评估与交流

(1)温度计玻璃泡要与待测物体____________,并避免接触试管底或侧壁。

(2)要不停地用玻璃棒搅拌以使固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固体物质要选择________(选填“碎块”或“整块”)。

(4)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浸在水中加热的方法叫做________,这样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真题链接

      

►类型一 温度与温度计

1.[2017·百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2.[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类型二 物态变化的识别

3.[2018·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4.[2018·烟台]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5.[2018·自贡]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类型三 物态变化中的重要实验

6.[2018·临沂节选]如图4-F-12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4-F-12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3)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2018·荆州节选]如图4-F-13甲所示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图4-F-13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类型四 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及其应用

图4-F-14

8.[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4-F-14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壶口冒“白气”

D.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9.[2018·广元改编]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用上了电冰箱。

冰箱冷藏室内壁常常会结冰,这是________现象;冷凝剂在蒸发器中________吸热,从而使冷冻室温度降低。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类型五 水循环

10.[2018·德阳]如图4-F-15所示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图4-F-15

 

教师详解详析

【核心要点突破】

一、1.冷热程度 t 摄氏度 ℃

2.热胀冷缩 量程 分度值 浸没 量程 停留相平

二、1.固态 液态 气态 转化

2.液 气 蒸发 沸腾 液化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表面 任何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吸 制冷

4.表面 内部 一定 保持不变 沸点 气压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热

5.固 液 凝固 吸热 保持不变 吸热

不断升高 熔点 凝固点 相同

6.固 气 凝华 升华 凝华

7.汽化 熔化 升华 液化 凝固 凝华

三、1.蒸发(汽化) 降水

2.淡水 水质受到污染 人类过量使用水

【教材图片展示】

命题点1 温度计

命题点2 缩口

命题点3 高 大 快

命题点4 液化 升高 液化放热

命题点5 吸 液化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 2.图略

3.不断上升 保持不变 98℃

4.

(1)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

(2)低于

实验二 2.(4)图略

3.没有 温度 不变 有 吸收 48 不断上升

没有

4.

(1)充分接触 

(2)受热均匀 (3)碎块

(4)水浴法 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

【中考真题链接】

1.B [解析]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只有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

2.C [解析]甲的体温是38℃,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时,玻璃管内液柱不会下降,用没有甩过的、示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示数仍为38℃,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所以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38℃。

3.C [解析]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是凝固现象。

4.B [解析]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5.C 

6.

(1)使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

(2)2 (3)不变 晶体

7.

(1)自下而上

(2)相平

(3)液化 (4)低于

[解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8℃,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可知,此时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8.B [解析]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增大了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从而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9.凝华 汽化 

10.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白云若再遇到冷空气,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白云变成乌云。

当大水珠越来越重,便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若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