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9192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docx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模板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_模板

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应用(下载:

一个数乘以小数

教学目标

  

(一)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

  

(1)0.4表示什么?

(2)1.2表示什么?

  (3)0.85表示什么?

(4)1.06表示什么?

  2.口算:

  3×2=30×20=30×200=3000×20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从上往下看,被乘数和乘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积扩大的倍数与被乘数、乘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得出:

积扩大的倍数,就是被乘数和乘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

  根据这一规律,你能很快说出下组题的积吗?

  18×4=1800×400=180×40=18000×4000=

  3.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花布每米6.5元,买2米、3米、4米各用多少元?

  

(1)总价=单价×数量。

  列式:

6.5×2=13(元)6.5×3=19.5(元)6.5×4=26(元)

  

(2)说出上面各算式的意义。

(6.5×2表示2个6.5是多少或6.5的2倍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6.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1)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列式:

     6.5×0.56.5×0.82

  观察例2与复习题3有何不同?

(复习题中的乘数都是整数。

例2中的乘数都是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个数乘以小数”。

(板书课题)

  

(2)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思考:

乘数是小数与乘数是整数的意义能相同吗?

  学生试着画图理解6.5×0.5和6.5×0.82的意义

     。

  6.5×0.5和6.5×0.82各表示什么?

  0.5米的总价:

6.5×0.5表示求6.5的十分之五。

  0.82米的总价:

6.5×0.82表示求6.5的百分之八十二。

  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1.5×0.73.5×0.254.5×0.43.2×0.125

  小结:

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探讨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6.5×0.5呢?

  讨论:

怎样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学生试做后讲解算理:

      

  (被乘数、乘数分别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O倍,要使积不变,就要把积缩小100倍。

  计算6.5×0.82。

    

  学生计算后讲算理。

(被乘数扩大10倍,乘数扩大100倍,积扩大了10×100=100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把积缩小1000倍。

  2.小结:

  

(1)比较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它们有什么联系?

(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2)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比较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与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从而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课本P4:

6;P5:

8。

  2.根据36×24=864,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36×2.4=360×0.24=0.36×0.24=

   3.6×2.4=0.36×2.4=0.036×2400=

  3.先判断积中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78×0.6=3.24×5.2=

  4.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0.25×0.6=0.25×6=0.78×0.35=0.78×35=

  思考:

乘法算式的意义由什么数决定?

(乘法算式的意义由乘数决定。

当乘数是整数时,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当乘数是纯小数时,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作业:

课本P4:

5,7;P5:

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一个数乘以小数是小数乘以整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已有知识和技能,重点分析了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首先从观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变化规律,即整数相乘的积扩大的倍数为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

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及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之间的互化,能应用圆的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切线.

  (5)进一步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熟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的推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用圆的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②本节的难点是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以及圆方程的求解和应用.

教法建议

  

(1)圆是最简单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2)在解决有关圆的问题的过程中多次用到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教学中应多总结.

  (3)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要经常用到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平面几何知识和前边学过的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复习、多运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化运算过程的意识.

  (4)有关圆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建议适当选择一些内容供学生研究.例如由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引申到切点弦方程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圆系方程等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3)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求出圆的一般方程.

  (4)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掌握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

教学重点:

(1)用配方法,把圆的一般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

     

(2)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教学难点:

圆的一般方程特点的研究.

教学用具:

计算机.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前边已经学过了圆的标准方程

把它展开得

任何圆的方程都可以通过展开化成形如

         ①

的方程

【问题1】

形如①的方程的曲线是否都是圆?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如果①表示圆,那么它一定是某个圆的标准方程展开整理得到的.我们把它再写成原来的形式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吗?

运用配方法,得

       ②

显然②是不是圆方程与是什么样的数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1)当时,②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2)当时,②表示一个点;

  (3)当时,②不表示任何曲线.

  总结:

任意形如①的方程可能表示一个圆,也可能表示一个点,还有可能什么也不表示.

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时,①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此时①称作圆的一般方程.

  即称形如的方程为圆的一般方程.

【问题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与圆的标准方程的异同.

  

(1)和的系数相同,都不为0.

  

(2)没有形如的二次项.

圆的一般方程与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

        ③

相比较,上述

(1)、

(2)两个条件仅是③表示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

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各有千秋:

  

(1)圆的标准方程带有明显的几何的影子,圆心和半径一目了然.

  

(2)圆的一般方程表现出明显的代数的形式与结构,更适合方程理论的运用.

【实例分析】

例1:

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1);

  

(2);

  (3).

学生演算并回答

  

(1)表示点(0,0);

  

(2)配方得,表示以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3)配方得,当、同时为0时,表示原点(0,0);当、不同时为0时,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例2:

求过三点,,的圆的方程,并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分析:

由于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那么本题既可以用标准方程求解,也可以用一般方程求解.

  解:

设圆的方程为

因为、、三点在圆上,则有

解得:

,,

所求圆的方程为

可化为

圆心为,半径为5.

请同学们再用标准方程求解,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

【概括总结】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1)求圆的方程多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为:

由题意设方程(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根据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系数,写出方程.

  

(2)如何选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地,易求圆心和半径时,选用标准方程;如果给出圆上已知点,可选用一般方程.

下面再看一个问题:

  例3:

经过点作圆的割线,交圆于、两点,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

  解:

圆的方程可化为,其圆心为,半径为2.设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 

  ∴ 

化简得

点在曲线上,并且曲线为圆内部的一段圆弧.

【练习巩固】

  

(1)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以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求、、的值.(结果为4,-6,-3)

  

(2)求经过三点、、的圆的方程.

  分析:

用圆的一般方程,代入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得圆的方程为.

  (3)课本第79页练习1,2.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1)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

(3)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作业】课本第82页5,6,7,8.

【板书设计】

圆的一般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例1:

例2:

例3:

练习:

小结:

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

  

(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3)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4)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5)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首先根据一次函数与其图像——直线的关系导出直线方程的概念;其次为进一步研究直线,建立了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从而实现了直线的方向或者说直线的倾斜角这一直线的几何属性向直线的斜率这一代数属性的转变;最后推导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这些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于用直线的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并不难接受,但是,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斜率,为什么把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两个问题却并不容易接受.

2.教法建议

  

(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三大项:

倾斜角的概念、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学生思维也对应三个高潮:

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如何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也有三个阶段

  ①在教学中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然后通过讨论明确用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如何定义这个角呢,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确倾斜角的概念.

 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认为倾斜角就可以刻画直线的方向,而且每一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确定的,而斜率却不这样.学生还会认为用弧度制表示倾斜角不是一样可以数量化吗.再有,为什么要用倾斜角的正切定义斜率,而不用正弦、余弦或余切哪?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直线的方程中体现的不是直线的倾斜角,而是倾斜角的正切,即直线方程(一次函数 的形式,下同)中x的系数恰好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设计:

    

(1) α变化→直线变化→ 中的系数变化   (同时注意 的变化).

    

(2)  中的系数变化→直线变化→α变化   (同时注意 的变化).

  运用上述正反两种变化的动态演示充分揭示直线方程中系数与倾斜角正切的内在关系,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斜率概念是极有好处的.

  ③在进行过两点的斜率公式推导的教学中要注意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课前要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有关内容作一定的复习准备.

  ④在学习直线方程的概念时要通过举例清晰地指出两个条件,最好能用充要条件叙述直线方程的概念,强化直线与相应方程的对应关系.为将来学习曲线方程做好准备.

  

(2)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宜采用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设计为启发、引导、探究、评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争辩、交流、和评价.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的建立,这三项教学任务都是在讨论、交流、评价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争论,组织交流,参与评价.

 

教学设计示例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

  

(2)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4)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直线斜率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用具:

计算机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直线方程的概念

   如图1,对于一次函数 ,和它的图像——直线有下面关系:

  

(1)有序数对(0,1)满足函数 ,则直线上就有一点A,它的坐标是(0,1).

  

(2)反过来,直线上点B(1,3),则有序实数对(1,3)就满足 . 

  一般地,满足函数式 的每一对,的值,都是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反之,直线上每一点的坐标( , )都满足函数式 ,因此,一次函数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 的每一对x,y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

  从方程的角度看,函数 也可以看作是二元一次方程 ,这样满足一次函数 的每一对,的值“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 的解,使方程和直线建立了联系.

  定义:

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以上定义改用集合表述:

,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集合,记作.若

(1)

(2),则.

  问:

你能用充要条件叙述吗?

  答:

一条直线是一个方程的直线,或者说这个方程是这条直线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

(二)直线的倾斜角

【问题1】

  请画出以下三个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过定点,方向不同.

  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还有其他方法吗?

或者说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这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

学生:

思考、回忆、回答:

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

【导入】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如何刻画直线的方向.

【问题2】

  在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我们用怎样的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呢?

讨论之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角应该是怎样的呢?

它不仅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是简单的、自然的.

  学生:

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过程中会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通过讨论认为:

应选择α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表明一个方向可以有无穷多个角,这里只需一个角即可(开始时可能有学生认为有四个角或两个角),当然用最小的正角.从而得到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板书】

  定义:

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教师强调三点:

(1)直线向上的方向,

(2)轴的正方向,(3)最小正角.)

  特别地,当与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倾斜角为0°.

  由此定义,角的范围如何?

  0°≤α<180°或0≤α<π  如图3

 

  至此问题2已经解决了,回顾一下是怎么解决的.

(三)直线的斜率

【问题3】

  下面我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过原点倾斜角分别是30°、45°、135°的直线,并试着写出它们的直线方程.然后观察思考:

直线的倾斜角在直线方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

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写出方程.

  30°ß--à= 

  45°ß--à =

  135°ß--à=

  (注:

学生对于写出倾斜角是45°、135°的直线方程不会困难,但对于倾斜角是30°可能有困难,此时可启发学生借用三角函数中的30°角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来解决.)

【演示动画】

  观察直线变化,倾斜角变化,直线方程中系数变化的关系

  

(1) 直线变化→α变化→ 中的系数变化   (同时注意α的变化).

  

(2) 中的x系数k变化→直线变化→α变化   (同时注意α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出倾斜角与的系数的关系:

倾斜角不同,方程中的系数不同,而且这个系数正是倾斜角的正切!

【板书】

  定义: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作,即 .

  这样我们定义了一个从“形”的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轴(正方向)倾斜程度的量——倾斜角,现在我们又定义一个从“数”的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轴(正方向)倾斜程度的量——斜率.

  指出下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tg60°   (3)=tg(-30°)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一起订正:

(1)120°;

(2)60°;(3)150°(为什么不是-30°呢?

画图,指出倾斜角和斜率.

  结合图3(也可以演示动画),观察倾斜角变化时,斜率的变化情况.

  注意:

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

  α=0°     ß--à   =0

  0°<α<90°ß--à   >0

  α=90°    ß--à  不存在

  90°<α<180°ß--à <0

(四)直线过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问题4】

   如果给定直线的倾斜角,我们当然可以根据斜率的定义 =tgα求出直线的斜率;

  如果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直线是确定的,倾斜角也是确定的,斜率就是确定的,那么又怎么求出直线的斜率呢?

  即已知两点P1(x1,y1)、P2(x2,y2)(其中x1≠x2),求直线P1P2的斜率.

思路分析:

  首先由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

  运用正切定义,解决问题.

  

(1)正切函数定义是什么?

(终边上任一点的纵坐标比横坐标.)

  

(2)角α是“标准位置”吗?

(不是.)

  (3)如何把角α放在“标准位置”?

(平移向量 ,使P1与原点重合,得到新向量 .)

  (4)P的坐标是多少?

(x2-x1,y2-y1)

  (5)直线的斜率是多少?

 =tgα= (x1≠x2)

  (6)如果P1和P2的顺序不同,结果还一样吗?

(一样).

 

  评价:

注意公式中x1≠x2,即直线P1P2不垂直x轴.因此当直线P1P2不垂直x轴时,由已知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得斜率,而不需要求出倾斜角.

【练习】

  

(1)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的斜率为 α?

  

(2)任意直线有倾斜角,则任意直线都有斜率?

  (3)直线  (-330°)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多少?

  (4)求经过两点 (0,0)、 (-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5)课本第37页练习第2、4题.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个别辅导,订正答案(答案略).

【总结】

  教师引导:

首先回顾前边提出的问题是否都已解决.再看下边的问题:

  

(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要注意什么?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一一对应吗?

  (3)已知两点坐标,如何求直线的斜率?

斜率公式中脚标1和2有顺序吗?

学生边讨论边总结:

  

(1)向上的方向,正方向,最小,正角.

(2)不是,当α=90°时,α不存在.

  

【作业】

  1.课本第37页习题7.1第3、4、5题.

  2.思考题

  

(1)方程 是单位圆的方程吗?

  

(2)你能说出过原点,倾斜角是45°的直线方程吗?

  (3)你能说出过原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4)你能说出过(1,1)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板书设计

7.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直线方程

二、直线的倾斜角

三、直线的斜率

四、斜率公式

练习

小结

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