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9406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

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

三(五)班:

王文华

设计理念

力求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教学内容为基准,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计算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终生发展,着重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世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至62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更多的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相对困难,然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又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此时,如果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了数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他们就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他们就愿意并想学数学。

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使学生在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或图形的面积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有序的观察操做,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具:

两人小组准备3×5厘米、2×7厘米、2.5×4厘米长方形各一个,16个1平方厘米、1个1平方分米,杂乱的三角形、圆若干个、准备剪刀一把,白纸一张,方格纸一张。

教具:

准备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涂色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两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1)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一项比赛,请两个同学把黑板上两个平面图形涂满颜色,看谁先涂完?

(2)讨论:

为什么右边的这位同学先涂完?

(板书:

大小)

2、导入:

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竞赛和讨论,让学生直观感知面有大小之分,为“面积”概念的建立创设了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

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1)摸一摸,课本封面、课桌面、练习本封面,这些都是它们的表面。

(2)比一比课本封面与课桌面,谁大?

比一比课桌面与黑板面,谁小?

(4)归纳:

原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

物体的表面大小)

[学情预设;让学生观察并触摸实物直接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并用直接观察法得出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从而引出物体表面的面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建立面积的概念。

]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图1图2图3

(1)师:

刚才我们比的是物体表面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比比平面图形的大小。

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

第四个图形能比较面积的大小吗?

为什么?

(2)电脑演示:

封闭图形

(2)小结:

象图1、图2、图3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

封闭图形的大小)

3、归纳面积

师:

谁根据这两句话概括出什么叫面积?

(电脑出示)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大小

导: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图形的大小。

(电脑出示)

图1图2图3

提问:

(1)图1与图2相比,哪个面积大?

(观察法或重叠法)

(2)怎样比较图2与图3面积的大小?

(3)下面请同桌合作,可利用信封中的材料,或者利用剪刀,一起来想办法比较出图2和图3的大小。

方法一:

用割补法

方法二:

摆图形的方法——利用信封里的图形间接比较图形大小。

第一次质疑讨论:

为什么不选择三角形或者圆形来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三:

划格法……...

如果手里没有小正方形怎么办呢?

(备用:

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出示准备好的已划格好的两个长方形)

[学情预设:

学生在不断的疑问——探究——解惑——再疑问——再探究——再解惑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

2、导入面积单位。

师:

看来数方格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不能正确地比较和测量出面积,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板书:

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73-74页。

(出示自学要求)

[学情预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

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重要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2)认识平方厘米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①出示:

1平方厘米。

师: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③找一找,还有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电脑键盘、电灯开关、图钉、钮扣、牙齿、手机的按键……)

④量一量:

先估计橡皮擦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橡皮擦是几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

⑤师小结:

用1平方厘米所量的物体或图形都是比较小的面。

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好吗?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提倡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使他们感受数学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喜欢数学。

在认识1平方厘米时,我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找一找、量一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1平方厘米的表象。

]

(2)认识平方分米

①生汇报,师板书。

(板书:

1平方分米)

②生: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比一比: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④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

(墙壁上开关的面、VCD盒的表面……..)

⑤折一折:

请同学们再看一眼1平方分米,然后把它放起来,请你拿出白纸凭自己的想象折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与标准的1平方分米比较大小。

⑥师:

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大小好吗?

[设计意图: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听了,忘了,看了,记住了,动手了,理解了。

”在引导学生认识1平方分米时,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比划比划、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

]

(3)认识平方米

①生汇报,师板书。

(1平方米)

②师:

那么1平方米有多大呢?

③生汇报,师贴出1平方米。

出示: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请同学们比划比划1米有多长,请前后桌4个同学围边长1米的正方形。

⑤课件:

1平方米的面积内能站下几名同学。

⑥估计黑板(大屏幕)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

木质、石质、骨质、琉璃、藏银……一颗颗、一粒粒、一片片,都浓缩了自然之美,展现着千种风情、万种诱惑,与中国结艺的朴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代表着欧洲贵族风格的饰品成了他们最大的主题。

(4)小结:

我们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四、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1、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手机屏幕的面积大约是6

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教室门的面积大约是2

PS:

消费者分析2、小小设计师:

请你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图案,并说说你设计的图案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

通过习题,让学生充分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有关知识,正确运用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

五、课堂总结;

300元以下□300~400元□400~500□500元以上□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用了哪些方法?

二、大学生DIY手工艺制品消费分析还有很多跟面积有关的知识以后我们再探究。

§8-4情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2004年3月20日[设计意图:

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梳理,不仅要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数学知识,而且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小结。

]

为此,装潢美观,亮丽,富有个性化的店面环境,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

这些问题在今后经营中我们将慎重考虑的。

六、作业:

1、教科书练习十八第1、2题。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同学都比较注重工艺品的价格,点面氛围及服务。

2、亲手用报纸粘贴一张1平方米的正方形。

我们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在与生意合作伙伴应酬方面往往会遇上困难,更不用说商业上所需经历的一系列繁琐手续。

他们我们可能会在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手续中迷失方向。

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实行管理的能力;设计思路

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设计涂色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讨论,让学生直观感知面有大小之分,为“面积”概念的建立创设了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揭示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的单位是学生学习面积的起始概念。

三年级学生,对于“面积”没有什么感性的概念,让他们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不容易。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让学生观察并触摸实物直接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并用直接观察法得出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从而引出物体表面的面积。

出示两个正方形,引导学生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建立面积的概念。

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手段并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脑海里形成面积表象,最后建立起明确的概念。

2、Google网站www。

people。

com。

cn第二,为了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的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

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由此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即用正方形作标准来比较是最合适的。

通过亲身体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第三,认识面积单位,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

首先,教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1平方厘米;再让学生自学课本73-74页,通过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折一折等方式,让学生感知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10、如果学校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店,你希望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