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104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8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学习内容】:

准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会说出数数的方法。

2、通过操作,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材分析】:

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

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

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

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

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

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

【基于学情】: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对校园生活不适应,有意注意较差,因此不要急着去数数,让学生先观察有什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表面的事物看够了,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出示插图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

引导学生数实物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

(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

(4扇窗户)等。

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

数一数

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一班二班学生

设计者:

隆真真∕中牟县朝阳街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教材分析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

3、学情分析

通过学前班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数能力,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

1、能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会按顺序说出数数的方法。

2、会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

评价任务

任务1:

通过观察“美丽校园”情境图,从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按顺序数数。

任务2:

练习用点子表示数,学生尝试用点子表示刚才所说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

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

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

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

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

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

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

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3、抢答练习。

①提问:

1个——(学生接:

1个滑梯〉;2架——(学生接:

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

如:

3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

为什么这样表示?

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

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③探索:

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

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

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10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

三、寓教于乐,兴趣体验

小朋友!

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校园)

1、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里藏着许多数娃娃,你们愿意去找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2、说说数娃娃。

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从课本第2、3页上找到的物体及其个数。

3、练练用点子表示数。

学生尝试用点子表示刚才所说的物体的个数。

四、课堂演练

练习一1、2题

五、小结提升,兴趣延伸

谈话:

数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

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吗?

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

课后反思:

动态修

改部分: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

比多少

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一班二班学生

设计者:

隆真真∕中牟县朝阳街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教材分析

“比多少”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一数”,对数的还以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且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之后进行学习的。

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是为后面学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打下基础的。

教学中利用教材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学完第一节课“数一数”后,紧接着学习的第二节“比多少”的数学课。

学生虽然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感性经验,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对比较的方法不是很清楚,还没有良好的教学常规。

“同样多”“多”“少”,学生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

学习目标

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

评价任务

任务1:

通过观察“三只小猪”的情境图,从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按顺序数数,把物体一一对应。

任务2:

练习用摆一摆,边摆边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动态修

改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羊、小兔的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

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

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

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⑵、问:

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

谁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

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

(一样多):

⑷、学生动脑筋:

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

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

圆片和三角形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操作:

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小兔比小羊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思考:

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

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一比,谁多谁少。

谁最多,谁最少呢?

4、动脑筋:

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

考考你的眼力:

5、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

模拟活动:

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

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第二单元位置

【学习内容】:

位置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于教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学情】: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五、教学方法设计:

通过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有关“位置”的活动,教师应加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开动脑筋,在活动中理解知识,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上、下、前、后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主题:

上下前后

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一班二班学生

设计者:

隆真真∕中牟县朝阳街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2)、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2、教材分析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3、学情分析

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教学例题情境图,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动态修

改部分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

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请看画面。

(画面一:

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

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

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

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

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

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

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

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

前、后)

师:

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⑦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也可以问:

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

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

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

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

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第二课时:

左右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主题:

左右

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一班二班学生

设计者:

隆真真∕中牟县朝阳街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

(1)、会说出“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教学例题情境图,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动态修

改部分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1)活动一:

认识汉字“左”“右”。

①教师:

老师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好多字了,对不对?

出示汉字:

左、右

②教师:

谁认识这两个字?

认识的同学请把手举得高高的。

③教师:

你们真棒!

那么多同学都认识!

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你用右手做什么?

(2)活动二:

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①教师提问:

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

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②教师:

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眼、耳、脚……)

(3)活动三:

“找朋友”游戏。

①教师:

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②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们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你们立刻指左腿。

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③放《找朋友》的音乐。

游戏开始,教师由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说出:

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右耳、左耳……

(4)活动四:

找位置。

过渡语:

你们爱吃水果吗?

桌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请把它们轻轻倒出来。

师迅速摆好三种水果。

①看见什么了?

②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

(苹果、橘子、梨)

教师提问:

最左边是什么?

最右边是什么?

③拿出香蕉,把香蕉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让西瓜和梨挨着,放于梨的左边。

教师:

你们说说,橘子的左边有什么?

右边有什么?

(5)活动五:

找同学家。

过渡语:

“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出示图片)

教师:

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

小龙只知小明家在中心医院的左边,到底是哪一栋呢?

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看图再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1)活动一:

讨论。

①指名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

②提问:

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③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④为什么?

教师:

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

好相反。

(2)活动二:

帮一帮。

①出示图片:

上学路口

教师:

小明上一年级了。

他想:

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

于是,妈妈同意了。

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

到了路口,小明却被难住了。

你们能帮帮他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让学生像小明那样站好指右边。

(3)活动三:

上下楼梯。

①出示图片:

少年宫。

②教师提问:

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③展开讨论。

④学生体验。

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

想想靠哪边走。

a.提问:

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提问:

(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们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⑤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之外,还在什么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4)活动四:

找球。

游戏规则:

先找一个同学,蒙上他的眼睛,再找一个同学,让他拿好球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

游戏开始,全体学生开始把行走路线告诉给被蒙眼睛的同学。

教师:

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说得特别清楚,让他能顺利地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三、课堂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

为什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目标】:

1、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3、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4、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5、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6、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基于教材】:

本单元包括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材中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认数与加减法穿插编排,适当结合,加强数概念的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可利用的资源有教材提供的各种情境,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等。

【基于学情】:

入学的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有许多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的孩子还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但学生掌握数学的水平不同,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但多数是在唱数,对数的概念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有的计算加减法只是在背数。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

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课时分配】:

7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

1-5的认识

课时:

7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一班二班学生

设计者:

隆真真∕中牟县朝阳街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但对于数数方法不是很科学。

尤其是数序和写数是一大难点,需要结合观察来理解基数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评价任务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练习,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例题及做一做形式的样题检测目标2、3的达成。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动态修

改部分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